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协议 » 隐私隐私协议

隐私隐私协议

发布时间: 2020-12-11 12:15:39

A. 我接受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什么意思啊

用户协议就是对方与你之间各自规定了该干什么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然后如果你违反了对方就能干嘛干嘛。= =隐私政策就是不会泄露你的个人隐私。我是这么理解的。可能会有误差。

B. app的隐私政策、用户注册协议、免责声明有什么区别

都是服务条款,用户都必须同意才能获得服务。

C. 看不懂APP或网站的隐私政策,注册协议和免责声明怎么办

当你注册微信的时候,你需要阅读一份 8300 个字的隐私协议,必须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上述条款」,才能进行下一步。

但我们都知道,你其实并没有读,也不知道你究竟同意了什么条款。

理论上,只要你同意,你在 App 里填写的住址、电话号码、聊天记录、手机里的通讯录、照片、短信、通话记录都可以被 App 们自由地采集和分析。

它们对你的隐私数据到底做了什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 App 究竟能采集到你的哪些信息。

在 Android 提供的开发者文档中,我们可以把 App 能获取的权限分为普通权限和危险权限。

普通权限有 140 项,不需要经过用户同意就可以获取。比如控制你的振动传感器和日历数据。

而更敏感的危险权限则分为 9 组,比如录制音频、读取短信、访问照片等等。

而这些授权基本都是一次性的,比如你需要通过 app 发送语音,打开了麦克风权限。那么这个 app 理论上是可以一直在你的使用过程中录音的。

这时需要分清 App 权限和 App 可以采集的数据。

在大多数 App 的隐私协议里,都会说明它们不会偷听和偷看:

但你使用麦克风的时候就不好说了,比如这份卫报 2019 年 7 月的报道中,苹果会对 1% 的用户采集他们和 Siri 的几秒对话录音,用于改善 Siri 的识别准确率。

但除了这种用来改进产品的情况,目前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App 会偷偷上传分析你的录音或者的照片。

你的数据更常见的用途是生成给分析师和广告主的用户画像,比如微信就知道 00 后和 60 后最爱的表情包,知道 90 后每月坐 25 次公共交通。

而我们这样的视频创作者,也可以在后台看到观众的性别比例、年龄比例、使用设备和地域分布。

互联网公司可以这么做的前提是你同意了这一切,虽然你很可能没看过。

但它们的要守住的底线是,不能通过大数据反推出你的个人信息。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 100 个关注者,在后台我们可以看到 50% 来自广东、40%来自江苏、10% 来自湖北。

此时我们如果我们移除一个关注者每羊,剩下 99 人的地域比例变成了 50.5%、 40.5%、 9%。

这样,每羊的隐私就暴露了,我们轻易可以推算出他来自湖北。

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见方案是差分隐私。

D. 中国用户为什么不关注隐私协议

不提供协议,或者协议对用户不公,这当然是个问题;但就算协议写得天衣无缝,企业不执行,用户还是刀俎下的鱼肉。既然协议这东西看与不看、同意跟不同意没啥差别,谁还会耐着性子去读那几十页用户隐私条款呢?因此才有程序员在用户隐私协议里吐槽公司老总,直到几年之后才被用户发现这样的笑话。

E. 掌上银行刚打开,必须让接受个人隐私权协议,

正规银行的协议没有问题,应该同意。哈哈,你不同意,就不能使用银行服务。

F. 微信钱包弹出一个微信支付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我点了不同意,有什么问题吗

微信钱包里弹出的微信支付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你应该点同意,等你在使用微信支付的时候还会出现弹窗,到时候点击同意就可以了。如果点拒绝微信支付无法使用,红包转账都不能用。

G. APP的《用户隐私协议》是不是侵犯了用户的合法权益

是。抄

APP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袭服务,请用户仔细阅读这份协议。本协议是用户与应用就登录本应用平台进行注册及使用等所涉及的全部行为所订立的权利义务规范。

在注册过程中点击注册等按钮及注册后登录和使用时,均表明用户已完全同意并接受本协议,愿意遵守本协议的各项规则,规范的全部内容,若不同意则可停止注册或使用本应用平台。如是未成年人,还应要求监护人仔细阅读本协议,并取得用户同意。

(7)隐私隐私协议扩展阅读:

APP的用户隐私协议注意事项:

在个人资料有变动的情况下,可以更新和修改个人资料已使其有效,在任何时候都能非常容易地使用注册名与密码登录本网站以修改或删除个人资料及档案。

将采取严格的措施保护用户的隐私,确保隐私权不受任何侵犯。只要用户提供给任何个人信息,都会采取有效的手段保护用户的信息(法律或政府的强制性规定不在此限)。

更新隐私条款:可能会对APP的隐私权政策进行修改,如果在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政策方面有大幅度修改时,会通过电子邮件通知用户。

H. 用户对“隐私协议”点下“我同意”的按钮时,也向APP敞开了隐私的大门,APP真的能保证信息的安全吗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对上百款APP代码进行了“全景扫描”检测结果发现,有超8成的APP安装包中含有超出其原本业务范围的权限代码;有过半数的APP含有索取用户通讯录的代码。这意味着,用户对“隐私协议”点下“我同意”的按钮时,也向APP敞开了隐私的大门。时下,五花八门的手机APP为人们带来了生活便利,但大量APP同质化、威胁用户信息安全等问题也屡被诟病。通常,企业上线APP的初衷,多是吸引客户、推广业务、招徕广告商等,可这些目标的实现,仍要以便捷性和安全性等为基本的前提。APP是个宝,却并非多做几个就能赢得市场。重视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做好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才是真明智。

如今的互联网+之下,大众的各种个人、隐私信息都暴露于多个平台上,就像砧板上的肉等待宰割。“万恶之源”是各种不合理的隐私条款,而潜在的风险就是这些被收集的隐私信息会被如何使用。要想真正将隐私信息保护进行强化,就必须双管齐下。既要将“霸王”隐私信息彻底击破,还要对隐私信息的使用进行高压管理,让后者不被滥用。但在国内不规范的互联网大环境下,要让隐私信息保护走向正轨起码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到。隐私信息的保护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互联网企业太会钻各种空子和漏洞了。但不管怎么艰难,却始终还是要做下去。隐私信息保护之战,就从此刻开始吧!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