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帮助侵权行为
1. 教唆帮助他人侵权 如何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教唆对象的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分为教唆、帮助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教唆人、帮助人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及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原则上教唆人、帮助人承担单独责任,但例外是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形,即教唆人、帮助人与监护人之间承担按份责任。教唆人、帮助人侵权责任的成立,需特别满足教唆行为与加害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帮助行为客观上使加害行为易于实施,教唆和帮助均是出于故意,故意并非是针对损害后果,而是分别针对加害行为的发生和帮助行为。因此,受害人在举证上无需举证教唆行为、帮助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需证明存在教唆行为和帮助行为即可。至于第二种情形中,监护人是否承担责任及承担多大的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由受害人或者教唆人、帮助人负举证责任证明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才可要求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九条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2. 一个基础的法律问题:教唆、帮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是侵权人还是共同侵权人
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和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属于间版接正犯,以被教唆权的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所犯罪行定罪处罚,而被教唆者因无刑事责任能力而不构成犯罪,是教唆犯的工具。
教唆限制行为能力人,则未必是都是间接正犯。教唆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犯《刑法》第17条第一款规定之外的犯罪,属于间接正犯;教唆已满16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则属于共同犯罪。
3. 侵权责任法中帮助和教唆的定义是什么
第九条来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源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4. 教唆无民事行为能力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是共同侵权行为人
A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侵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5.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现实问题
冯某和陈某是邻居,由于一些琐事产生了矛盾,还为此爆发了几次争吵,有一次还差点动了手。一次冯某的朋友褚某得知了此事,他向冯某提议应该教训教训陈某,让陈某吃点苦头。由于陈某新买了辆轿车,褚某提议让冯某把陈某的车子刮花,并把轮胎扎破,褚某还为冯某找到了小刀和锥子。冯某听从了褚某的教唆,破坏了陈某的轿车。事发后,陈某将冯某和褚某告到了法院,要两人赔偿损失。褚某提出自己只是说说,并没有亲手实施,不应承担责任。那么,法院会如何处理呢?
律师解答
依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依据这条规定,在教唆人、帮助人实施了教唆、帮助行为,教唆人、帮助人具有教唆、帮助的主观意图,被教唆人、被帮助人实施了相应的侵权行为这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条件下,教唆人、帮助人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受害人可以请求教唆人、帮助人或者行为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赔偿全部损失。
在这则案例中,褚某教唆冯某实施侵犯陈某财产权的行为,并提供了工具,冯某也实施了该侵权行为,故褚某应与冯某承担连带责任。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九条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6. 成年人教唆帮助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的,该成年人和被教唆人的监护人构成共同侵权吗
成抄年人教唆帮助无或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的,该成年人和被教唆人的监护人构成共同侵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九条【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7.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九条的规定,
1、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教唆人、帮助人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2、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实施侵权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