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设计 » 深基础设计

深基础设计

发布时间: 2020-12-31 04:07:17

❶ 总结深基础结构类型及设计,施工方法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建筑的一种主要形式,其施工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推动。现代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建筑材料损耗较多,交叉作业施工普遍以及施工工艺复杂等。使得现代建筑的施工技术较之以前建筑的施工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文章结合近年的工作经验、现行市场建筑工程调查、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对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及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如下。
1 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主要技术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施工的基本过程都是按照逐层施工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是高层建筑具有地基深度深、高空作业多、工程量大、施工技术难度高、建设工期长等特点。主要由于高层建筑高度高、体量大而带来的施工差异。
1.1基础埋置深度深
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 20m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1.2高空作业多
高层建筑高度大,垂直运输工作量大。高空作业要处理大量的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
1.3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
高层建筑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1.4高层建筑施工条件复杂
高层建筑一般在市区施工,建造在密集的建筑群中,因此施工用地紧张,要尽量压缩现场暂设工程,减少现场材料、制品、设备储存量,根据现场条件合理选择机械设备,充分利用工厂化、商品化的产成品。施工时还必须保护相邻建筑、道路和地下管线不遭损坏,一般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均要采用妥当的挡土或加固措施。特别是在基坑降水及邻近建筑物的基坑开挖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地面、道路及地上建筑物是否有裂缝产生及其发展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避免造成对市政工程及相邻建筑物结构的破坏。
1.5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
一般多层住宅每栋平均工期在10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2年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1.6施工技术要求高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和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及相关的施工技术构成,而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制品、结构安装等施工技术。其次是装饰、消防、防水、设备等要求较高。平面类型的多样化、立面造型的个性化、立面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谐,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消防设施要求高,深基础、地下室、墙面、屋面、厨房、卫生间的防水,甚至管道冷凝水的处理,都比多层建筑要求高;高层建筑的设备繁多,高级装修装饰多。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2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2.1 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中,往往根据建筑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安装施工。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钢结构的焊接、吊装、测控、安装、拆除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对于较高的高层建筑,外框都是以全钢结构为框架,通过钢梁、斜撑与核心墙的连接达到建筑结构的稳定,并通过楼面钢板的铺设和混凝土的浇筑来加固整体的建筑结构。一般高层建筑的核心墙内均有钢结构柱,其数量应在二十四根以上且高宽要达到一定的比例,以保障整体结构的稳定。钢结构的吊装过程也要按着一定的方法来进行,这决定了整体工程的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通过一机多吊和分区吊装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钢结构的焊接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高层建筑的钢结构焊接技术内容相对复杂,施工任务重,质量要求较高,所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工程一般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采用立焊、斜立焊的方法进行焊接,焊接时要注意焊丝的伸出长度、焊缝层间清理、焊枪的施焊角度,这样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焊接的操作方法,以完成工程钢结构的焊接工作。
2.2 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尤为重要,因为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混凝土会因气候和工作条件的影响而产生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在工程开工前,要按着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来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进行强度试验,等试验结果出来后,再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节,以达到高层建筑的施工标准,试验主要调整的是砂石、水泥、水的配合比,在调整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严格控制配合比的计算,以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也要在配比、原材料、搅拌控制严格的情况下进行仔细的检查工作,由于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抢工期而不注意养护时间,在对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时没有确定完整的养护措施和具体方案,所以就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问题。混凝土养护时应从人员、水源、昼夜养护时间、覆盖要求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采取措施,同时注意根据不同水泥品种规定确定养护时间,并加强养护期的督查工作。另外,因混凝土质量问题产生的裂缝也要注意,施工中要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避免因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三米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用钢丝网进行加固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及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
2.3 高层建筑的地基与测量技术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质环境复杂,高层建筑的基础更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果地基土质较复杂,持力层较深,而地下室埋置深度并不大,采用桩基础是必要的。 预制桩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质量较有保证,鉴别承载力方法明确,使用的预应力空心管桩有较大的承载力,预制桩对高地下水位地区更为适用,但这种桩存在着耗钢量大、造价贵、施工噪声大和截桩困难等问题。所以应采用现浇桩进行地基的施工,现浇桩适应性强,噪声小、造价低,可以作为发展重点,并努力实现机械化。当基础埋置特别深时,在施工技术上困难大,并且不易保证施工的安全,宜采用沉井或沉箱法施工。
在高层建筑进行测量时,由于高层建筑的层数多,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故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好施测方案,确定好测量仪器,并根据施工方案建立好施工控制网,将高层建筑控制轴线及时投影到建筑面层上,然后根据控制轴线作柱列线等细部放样,以备绑扎钢筋、立模板和浇筑砼之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一般采用外控法和内控法相结合,当采用外控法投测轴线时.应每隔数层用内控法测一次,以提高精度,减少竖向偏差的积累,当用内控法时,一般用激光铅垂仪法,必须在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并选择四个较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或用中心“十”字控制,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但必须经过校对和复核,以确保准确无误。

❷ 建筑基础的埋深是怎么计算的~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设计等级、建筑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结合施工条件以及工期、造价等各方面的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常见的地基基础方案有: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深基础;深浅结合的基础(如桩一筏、桩一箱基础等)。一般而言,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便于施工、工期短、造价低,如能满足地基的强度和变形要求,宜优先选用。
一、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1 .对地基计算的要求
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 2 )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 3 )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中表 3 . 0 . 2 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 130kPa ,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 )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 )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 )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匀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 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 6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刚,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2 .关于荷载取值的规定
地基扣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永久组合,不应计人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 3 )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地基和斜坡的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 1.0
( 4 )在确定基础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 5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值可取标准组合值的 1 . 35 倍。(*^__^*) 嘻嘻……谢谢采纳

❸ 深基础与浅基础以什么划分

1、埋深长度不同,抄深基础埋深大于等于5米,而浅基础埋深则在0.5米~5米之间。

2、地基承载能力设计值计算不同,深基础的地基承载能力设计值是用地勘报告提供的端阻力特征值及侧阻力特征值直接用于地基竖向承载力计算,而浅基础的地基承载能力设计值是用地勘报告提供的 “ 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进行宽度、深度修正后的数值来进行地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3、浇筑方法不同,深基础采用挤压成孔或成槽的方法浇筑,而浅基础采用敝开开挖基础的方法。

4、回填不同,深基础直接置入土中直接浇筑,而浅基础后回填侧面定的土。

(3)深基础设计扩展阅读

浅基础设计方法

1、容许承载力设计方法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1)基底压力不能超过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并且有足够的安全度。

(2) 地基变形不能超过允许变形值。

2、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❹ 在某柱基础,作用在设计底面处的柱荷载设计值埋深及地基,试设计其基础底面尺寸

看看地基规范,高耸规范。需要算地基承载力和基础抗倾覆,这个抗倾覆系数没给啊。我是做通信的,通信的抗倾覆系数是1.5。是否考略偏心作用下基础的脱开面积,通信是要求小于0.25

❺ 建筑结构设计如何确定基础类型基础埋深、基础底面宽度

埋深主要是来看地质勘查源报告,选择承土层以及承载力,有的土层是不适合做基础持力层的,地勘上会给出各个土层是多深的,基础宽度是根基持力层承载力,竖向压力总值,基础上面土的平均重度,基础埋深算的,前提是埋深范围内无地下水,一般都是没有地下水的,算的时候注意承载力深度和宽度的修正。

❻ 请问深基础与浅基础如界定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设计等级、建筑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结合施工条件以及工期、造价等各方面的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常见的地基基础方案有: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深基础;深浅结合的基础(如桩一筏、桩一箱基础等)。一般而言,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便于施工、工期短、造价低,如能满足地基的强度和变形要求,宜优先选用。 一、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1 .对地基计算的要求 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 2 )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 3 )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中表 3 . 0 . 2 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 130kPa ,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 )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 )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 )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匀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 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 6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刚,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2 .关于荷载取值的规定 地基扣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永久组合,不应计人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 3 )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地基和斜坡的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 1.0 ( 4 )在确定基础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 5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值可取标准组合值的 1 . 35 倍。(*^__^*) 嘻嘻……谢谢采纳%D%A

❼ 施工图集里的基础埋深h按工程设计什么意思

建筑工程的基础埋深H,是指基础底面的高程与自然地面高程之差值。在GB50007-2011《建筑地基专基础设计规范属》上,这个定义主要是用在地基承载能力特征修正公式中。当然咯,这个H值包含了混凝土垫层(一般100mm)的厚度。
顺便提醒一下,基础埋深H不是基础底面的标高(相对室内地面±0.000).

❽ 请问基础埋深如何确定

基础埋深由其他条件和最小埋深确定。基础高度主要由抗冲切要求确定,同时考虑柱纵筋的锚固和其它构造要求。


基础埋深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计算,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影响因素

影响基础埋深选择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1、 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2 、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 、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5、 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8)深基础设计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小桥涵基础埋深还应考虑,冲刷深度和冰冻深度。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做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抗滑要求。

❾ 深基础架空层,设计不利用,是否算建筑面积

根据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
坡地的建筑物吊脚架空层、深基础架空层,设计加以利版用 并 有围护结构的权,层高在 2.20m 及以上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层高超过1.2m不足 2.20m 的部位应计算 1/2 面积。
设计加以利用、无围护结构的建筑吊脚架空层,应按其利用部位水平面积的 l/2 计算;
设计不利用的深基础架空层、坡地吊脚架空层、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场馆看台下的空间不应计算面积。

所以,要看 架空层 是否加以利用,如果利用就要算面积。

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所以如果设计加以利用 就要再容积率中 加入该面积。

❿ 深基础和浅基础在设计和施工上的区别是什么

其本质区别在于基础侧面原状土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是否发生作用。简单说就是开敞式的开挖、回填,基础侧面原状土不对建筑基础发生作用的是“浅基础”;打桩等基础侧面原状土对建筑基础产生作用的是“深基础”。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