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❶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和2006的区别
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较原JTG D50—2006的主要区别有:
1. 调整了交通荷载分级,增加了极重交通等级;采用累计当量轴载作用次数划分交通荷载等级应用不便,以货车交通量划分更为合适,新规范以路面设计期内累计交通量划分交通荷载等级;
2. 取消垫层的说法,沥青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必要的功能层组成。功能层包括防冻层、排水层、隔离层、粒层、透层等;
3. 路床顶面回弹模量要求与原规范有了较大的提高,约为原规范的2~3倍。原规范路床回弹模量采用压入承载板实验;新规范以三轴实验测试路基回弹模量来确定。原规范采用最不利季节路基的湿度,本规范采用路基平衡时的湿度;
4. 调整了路基湿度状况分类指标及标准,引入了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
5. 原规范采用稠度来表征路基干湿状态,但稠度无法反映非粘性土的湿度状态和准确反映对回弹模量的影响。另外含水率变化同时引起土密实度变化,因而也是影响回弹模量的一项主要因素。而土的饱和度反映了含水率及密实度的影响。因此改用饱和度来表征;
6. 采用针对具体损坏的设计指标体系。增加了路基永久变形、沥青层永久变形和路面低温开裂设计指标,改进了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预估模型,取消了路表弯沉值指标;
7. 改变了路面材料和路基的设计参数,调整了测试方法,规定了确定路面材料和路基设计参数的三个层次;
8. 规范了轴载谱及交通参数的调查分析方法;
9. 梳理了章节安排,突出了结构组合设计要求,规范了术语和符号;
❷ 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什么理论
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2-97)中采用的轴载换算公式,就是以上面的推导和论证得出的,结果表述如下:
关于标准轴载的取用问题,考虑到近年来道路交通量的增长较快,重车所占的比例增多,以及轻型车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疲劳损伤作用减小等因素。新规范统一采用BZZ-100作为标准轴载。
1.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25KN、小于130KN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前、后轴) 的作用次数 ,应按下述公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 。
(2-34)
式中: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标准轴载(k N)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
--轴数系数;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当轴间距大于3m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此时轴数系数为 ;当轴间距小于3m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 --轴数。
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50kN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 的作用次数 ,应按下述公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 。
(2-35)
式中: --轴数系数;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当轴间距小于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下式计算。
上述轴载换算公式,仅适用于单轴轴载小于130KN的各种车型的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公式,问题颇受国际上的关注,在第十八届世界道路会议上,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采用轴载比(Pi/sP)的公式时,奥地利认为指数用7.0;法国认为指数用10.0;澳大利亚认为指数用12。会议结论:该指数应根据路面结构层的不同组合和材料性质决定。从我国路面结构的实际情况出发,一般以路表容许弯沉值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的控制指标,轴载换算公式宜用公式(2-34)。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需验算拉力时,宜用公式(2-35)。
第三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轴载换算方法
不同轴载间作用次数的换算所依据的是等效原则,即同一路面结构在不同轴载作用下达到相同的疲劳损坏程度,AASHO给出了以P=18000磅(8.2吨)为标准轴载,以PSI为等效指标(采用2.5或2.0)的轴载换算公式:
(2-36)
式中:P1s和Pi分别为标准和第i级的轴重。
此式几乎成了各国通用的、唯一的换算公式,但它所依据的疲劳损坏概念和指标主要适于AASHO 法。
❸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怎么看沥青面层设计厚度
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2-97)中采用的轴载换算公式,就是以上面的推导和论证得出的,结果表述如下: 关于标准轴载的取用问题,考虑到近年来道路交通量的增长较快,重车所占的比例增多
❹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06
免费下载
http://wenku..com/view/fb0e918402d276a200292e47.html
❺ 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下载全部的看吧:http://58.61.34.206/down?cid=&t=2&fmt=-
❻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的大客车什么标准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
沥青的用途:
主要用途是作为基础建设材料、原料和燃料,应用范围如交通运输(道路、铁路、航空等)、建筑业、农业、水利工程、工业(采掘业、制造业)、民用等各部门。
简介:
沥青的类别:
1、煤焦沥青
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即焦油蒸馏后残留在蒸馏釜内的黑色物质。它与精制焦油只是物理性质有分别,没有明显的界限,一般的划分方法是规定软化点在26.7℃(立方块法)以下的为焦油,26.7℃以上的为沥青。煤焦沥青中主要含有难挥发的蒽、菲、芘等。这些物质具有毒性,由于这些成分的含量不同,煤焦沥青的性质也因而不同。温度的变化对煤焦沥青的影响很大,冬季容易脆裂,夏季容易软化。加热时有特殊气味;加热到260℃在5小时以后,其所含的蒽、菲、芘等成分就会挥发出来。
2、石油沥青
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根据提炼程度的不同,在常温下成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石油沥青色黑而有光泽,具有较高的感温性。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曾经蒸馏至400℃以上,因而所含挥发成分甚少,但仍可能有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未经挥发出来,这些物质或多或少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3、天然沥青
天然沥青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这种沥青大都经过天然蒸发、氧化,一般已不含有任何毒素。
沥青材料分为地沥青和焦油沥青两大类。地沥青又分为天然沥青和石油沥青,天然沥青是石油渗出地表经长期暴露和蒸发后的残留物;石油沥青是将精制加工石油所残余的渣油,经适当的工艺处理后得到的产品。焦油沥青是煤、木材等有机物干馏加工所得的焦油经再加工后的产品。工程中采用的沥青绝大多数是石油沥青,石油沥青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与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通常沥青闪点在240℃~330℃之间,燃点比闪点约高3℃~6℃度,因此施工温度应控制在闪点以下。
❼ 根据2017版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弯沉值不作为主要设计指标,那现在施工验收还是以弯沉值为标准吗
根据标准轴载累计当量作用次数,考虑路面面层、基层结构类型等参数,利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出的。影响设计弯沉值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交通量。
❽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06废除了吗
没有废除,现行版本还是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