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logo
Ⅰ 网友是如何评价硬糖少女新换的logo的
近日,硬糖少女官博发布最新写真,换上了新的组合logo。由原先的多种撞色变成了简单的黑白色调,但网友依旧不满,纷纷评论:“从负分到零分”、“丑就一个字,要说很多次”、“我已经无力吐槽了”、“怎么改也抹不去的土味”。
硬糖少女终于换了logo,之前的那个logo被吐槽过于随意,有网友发布视频展示“如何用Word一比一还原硬糖少女logo”力证该logo的设计简单。而新logo乍一看无法看出是什么,但是细看可发现写的还是“硬糖少女三0三”,糖块则挪移到右上角,较为对称和谐。
(1)评论logo扩展阅读
硬糖少女简介
该组合是选秀节目《创造营2020》选秀出道的女子团体组合,由希林娜依·高、赵粤、王艺瑾、陈卓璇、郑乃馨、刘些宁、张艺凡等七位漂亮的小姐姐组成,该女子组合于本月4号刚刚出道,组合出道名为“硬糖少女303”。组合中的七位小姐姐,个个都长相漂亮,且舞台实力不菲,一经出道就备受关注。
组合里每位成员都有各自的定位,譬如希林娜依·高,是组合C位,兼队长,她是组合里唱跳担当,赵粤一头短发,眼神犀利,是组合里帅气担当,王艺瑾长相及性格都属于甜美类型,担任气氛担当,陈卓璇高音出色,郑乃馨性感少女,刘些宁魅力舞担,张艺凡气质不凡,人称芭蕾仙女。可以说这个组合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独特的魅力,是继火箭少女101之后,又一即将大火的人气女团。
Ⅱ 这个是腾讯微博的标志还是新浪微博的标志
这是新浪微博。新浪微博logo设计采用人的眼睛为核心元素,黑色的眼球呈现两点大小不同的高光,更有几分神似,椭圆形的内框包涵黑色的眼球,更具统一性,两个红色的爱心组合在一起图案,从视觉上更吸引人,两条橘黄色的半弧线,代表着向外传递信息的含义。
腾讯微博的logo图标运用了蒲公英的思维,想将微话题的思想像蒲公英一样飘向世界的角落。抽象的线条又像是一个话筒,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最新鲜的故事。标志整体采用白色和绿色搭配而成,渐变的颜色显得十分自然、流畅,给人一种蒲公英似的温暖。
(2)评论logo扩展阅读:
微博的主要功能:
1、发布功能:用户可以像博客、聊天工具一样发布内容。
2、转发功能:用户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内容一键转发到自己的微博(转发功能是对twitter RT功能的改良,保留原帖,避免在传播过程中被篡改)转发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评论。
3、关注功能:用户可以对自己喜欢的用户进行关注,成为这个用户的关注者。
4、评论功能:用户可以对任何一条微博进行评论。
5、搜索功能:用户可以用两个#号之间,插入某一话题。像这像,#某一话题XXX#,则发出的微博,可以点击这个,自动搜索微博上所有的包含有“某一话题XXX”的相关微博。可以展开讨论,实现信息的聚合。
6、私信功能:用户可以点击私信,给新浪微博上任意的一个开放了私信端口的用户发送私信,这条私信将只被对方看到。实现私密的交流。
Ⅲ 可口可乐商标符号,跪求大神评论!!!谢谢
Ⅳ 你说将NBA的logo换成科比。让后辈都记住他怎么评论这一句话
球坛巨星很多来 做出贡献的也很多源 我们是应该记住科比 但是 把NBA的logo换成科比太过绝对也打击了其他运动员的信心 况且 今天换了科比 明天换什么? 天天换logo? 不可能换的
Ⅳ ppt中里的图片,在母版里面没有显示,我的目的是想删除每一页的logo,没有实际操作过的就不用评论了!下图
1
你可以试一下在母版里用长方形把它遮掉
Ⅵ 如何评价万科的新logo
首先,我们需要这样的认知——在评价一个设计的时候,我们必须先了解它背后是什么和为什么,否则单纯的从美不美、漂亮与否的角度去评价设计方案是没有意义的。作为一个从事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工作的设计师,开展一个品牌视觉形象设计项目的时候必然是先从资料搜集、研究定位、设定品牌理念(这部分大多数甲方已事先设定好),制定设计、传播策略、确定视觉风格、草稿的反复推敲、设计制作标准图形、细化视觉系统等一系列的严谨工作而展开。而当我们评论一个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时候,我们不能了解到一个设计项目的详细内容,但基本的品牌的资料和定位理念等,我们还是能够略知一二。那么我们去评论一个品牌形象设计的时候,最起码都要结合品牌的背景去进行讨论。若非如此,就跟我们看到一个人长得丑就评论这人的人品不好是一样的。评论一个设计的好坏,首先要探讨这个设计对不对而非美不美。
Ⅶ 微博评论回复对方后 立马又删除了 对方手机通知栏的微博提醒能看到内容吗
能,点进去会显示已删除。
如果有人转发原微博,也只会显示链接已不存在。但对方可能会知道你删了评论,但不会看到你评论的内容。
拓展资料:
微博(Weibo),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也即是博客的一种,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关注机制分为可单向、可双向两种。
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微博客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而博客则更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因微博而诞生出微小说这种小说体裁。
2014年3月27日晚间,在中国微博领域一枝独秀的新浪微博宣布改名为“微博”,并推出了新的LOGO标识,新浪色彩逐步淡化。
微博包括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等,但如若没有特别说明,微博就是指新浪微博。
2018年8月8日,微博获金运奖年度最佳效果运营奖。
平台特点:
微博有140个字的长度限制,对于西文,以英文为例,一个英文单词加上空格平均也要五六个字符,而中文以双字词为主流,这样每条Twitter能够传达的信息量,就只有一条中文微博的 1/3左右。如果用信息密度更低的语言(比如西班牙语)写微博,所传达的信息量就更少了。
1、便捷性
微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你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发布的内容一般较短,例如140字的限制,微博由此得名。也可以发布图片,分享视频等。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例如你有200万听众(粉丝),你发布的信息会在瞬间传播给200万人。
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那么高。其次,微博开通的多种API使得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
微博网站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通过QQ和MSN直接书写,在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哪怕你就在事发现场。
类例于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客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客上发表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背对脸
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当你follow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时,两三天就会上瘾。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型博客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
2、原创性
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李松博士认为,微型博客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客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3、草根性
微博客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和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1、信息获取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选择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依据对方发布内容的类别与质量,来选择是否“关注”某用户,并可以对所有“关注”的用户群进行分类;
2、微博宣传的影响力具有很大弹性,与内容质量高度相关。其影响力基于用户现有的被“关注”的数量。用户发布信息的吸引力、新闻性越强,对该用户感兴趣、关注该用户的人数也越多,影响力越大。只有拥有更多高质量的粉丝,才能让你的微博被更多人关注。此外,微博平台本身的认证及推荐亦助于增加被“关注”的数量;
3、内容短小精悍。微博的内容限定为140字左右,内容简短,不需长篇大论,门槛较低;
4、信息共享便捷迅速。可以通过各种连接网络的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即时发布信息,其信息发布速度超过传统纸媒及网络媒体。
资料参考:网络-微博
Ⅷ 在淘宝上看到一款“刀锋笔记本电脑”,看了评论,它的logo是仿苹果的,才卖800元,虽然知道是山寨
只能上网聊天 斗地主。高清都放不了。
Ⅸ 在淘宝上买了阿迪达斯的羽绒服 看评论都说很好发过来后发现所有细节和质量都一样,但是logo和官图不
高仿假货,真货是不可能还给你优惠,并且高仿衣服还比真品便宜一般左右,还是去官网专卖店买吧,劝你还是退了,
Ⅹ 如何评价罗永浩锤子科技 smartisan os 的 logo 设计
我的观点:::我昨晚之所以写那么多主要是因为失眠无聊并不是想评论的这个logo,logo本身枯燥乏味没有什么亮点。如果说为了让我们说几句而这样干设计,ok,你的目的达到了。
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让别人记住就没底线的“标新立异”:如果罗用一坨“滴。。。芒音”做logo也许会有更多人说他bold,更容易记住。:::
1、标志在商业运营过程中中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
2、标志是识别系统中最主要的部分
3、标志设计中的细节为极限状况下的识别服务。
4、标志的设计代表了决策者的审美取向
5、没有完美的标志
放松点,一款标志其实不能决定什么,没必要痛哭流涕的以为来了救世主也没必要就此否定S.OS有多优秀。
图多耗流量,你可以直接看完提纲离开。
---------------------------------------------------------------------------------------------------------------
从成功案例来简单谈谈
1、标志在商业运营过程中中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
Jobs回归apple后的计划招聘全球最牛逼的设计师来打造新的王国级别产品,瞄准了法拉利之类的公司准备挖角,后来却发现了内部的设计师ive,一个踌躇满志一个郁郁不得志却一拍即合创造了划时代的产品。扯这些与标志无关的话是想说明:重新设计标志对apple今天的成功没有决定性的意义,他的意义在于新的标志表明apple要开始一个新的时代。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从Apple繁复的手绘体logo到咬了一口的彩条logo再到灰色平面以及后来的水晶、金属立体无不是准确的契合了公司产品的视觉特性和审美。
纵观巨头公司的rebrand行动无不是响应了时代变迁和企业定位的变迁,logo是企业行动的标签。
最近几年的rebrand案例可以移步到REBRAND - Worldwide leading brand transformation and rebranding resource
关于标志和设计师的观点可以参见台湾设计师包益民在TED的分享:
包益民在TED上的演讲--A New Measure for Designers
2、标志是识别系统中最主要的部分
不赘述
3、标志设计中的细节为极限状况下的识别服务。
1984年Apple花大价钱雇佣Landor升级了logo,Landor没有重新设计logo,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了令人钦佩的调整:
(1)、叶子和果子的距离关系,事关缩小后的识别。
(2)、色条的比例
(3)、色彩的比例,apple将网络作为战略高度的意义加入Pc,标志不能再停留在纸质时代,因此Landor将色彩调整的更加适合网络时代即更适合显示器的色彩模式。
(4)、线条的流畅和美感,非常微妙。
提一句:最近网上流传的一张apple logo的“黄金比例”真是bull shit!仔细对比就会发现黄金比例稿比官方设计“宽一些”。
把一个简单的事情说复杂了真是设计师的失败,加上很多辅助线的黑白稿是“手绘时代”的需求,为了适应将logo手绘扩大到一面墙的时候而设置的一些标注,今天矢量标志理论上你放大到月球也没问题。呵呵了
细节的作用在图片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