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logo
1. 为什么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七七事变标志着是不对的)
华北事变后,日本加紧备战,不断向东北增兵,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地区。平津版危急,华北危急,权中华民族危急!日本的侵略已经威胁到了中国各个阶级的利益,已经威胁到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全国抗日浪潮高涨。因此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已经降到了次要位置上。
就好像两个亲兄弟为了分财产闹矛盾打架,来了外人,要抢夺财产,还要杀死兄弟俩。这时兄弟俩只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相互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化解了。与外人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若兄弟俩仍然闹矛盾,不团结,很容易被外人消灭,被外人消灭了,财产没了,命也没了。你说哪个矛盾更重要?
2. 华北事变作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标志的原因
http://www.cass.net.cn/zhuanti/changzheng70/show_News_dynamic.asp?id=1045
3.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标志
华北事变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标志。
因为日军在华北所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使华北的局势处于危机关头,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重大。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
华北事变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作为其独霸亚洲,征服世界的战略基地的野心。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
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各阶层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所以华北事变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标志。
(3)矛盾logo扩展阅读: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标志的华北事变也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事变发生后,中共发表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于1936年9月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正式将“反蒋抗日”的总方针改为“逼蒋抗日”,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的序幕,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华北事变
4. 公司logo设计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现在很矛盾是设计一个全新的logo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优化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我也曾经遇到过您类似的问题,如果您之前的logo已经在市场上运用很久了,而且大家都比较认可了,建议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优化,而不是全盘否定。相关经验可以参考设计总监“水子”的网络,里面有相关方面的内容。
5. 这个LOGO叫什么名字
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它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太极图较之八卦符号图像,出现为晚。八卦符号出现于周朝之前,相传为上古伏羲氏所作,而“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何谓太极?“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指的是宇宙演生阶段中阴阳尚未分化的最初形式。故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阴阳鱼形环转相抱的太极图,并不是用来表达太极形象的图,倒是其原名“天地自然之图”(表达阴阳二气自然流转)比较贴切;而想要表达太极形象,一个空空如也的灰色圆形似乎就足够了。
杭辛斋(1869年—1923年)在《易学藏书》中写道:“赵撝谦《六书本义》曰‘天地自然之图,伏羲氏龙马负之出于荥河,八卦所由以画也。世传蔡季通得于蜀隐者,秘而不传。赵氏得之于陈伯敷氏,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自明洪武以后,此图遂盛传于世’(按:蔡氏晚年得此图未久即病卒,故朱子亦未之见也。蔡死后秘藏于家,至其孙始传布之,已在宋亡之后。胡元一代,尚鲜称述。至明初刘青田取以绘入八卦之中,遂风行海内,几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有太极图矣)。朱子发(朱震)云‘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三传而至邵雍’。则康节之学,实出自希夷。所演《先天图》,阴阳消长,亦与此图悉合,故又谓之《太极真图》。其环中为太极,两边黑白回互。白为阳,黑为阴。阴盛于北,而阳起而薄之,故邵子曰‘震始交阴而阳生’。自震而离而兑以至于乾,而阳斯盛焉。震东北,白一分,黑二分,是为一奇二偶。兑东南,白二分,黑一分,是为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是为三奇纯阳。离正东,取西之白中黑点,为二奇含一偶,故云‘对过阴在中也’。阳盛于南,而阴来迎之,故邵子曰‘巽始消阳而阴生’。自巽而坎而艮以至于坤,而阴斯盛焉。巽西南,黑一分,白二分,是为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分,白一分,是为二偶一奇。坤正北全黑,是为三偶纯阴。坎正西,取东之黑中白点,为二偶含一奇,故云‘对过阳在中也’。坎离为日月,升降于乾坤之间,而无定位。纳甲寄中宫之戊己,故东西交易,与六卦异也。八方三画之奇偶,与白黑之质,次第相应,深得阴阳造化自然而然之妙。但既有黑白之分,备阴阳之用,已非太极之真相,不当称之为《太极图》。今北方俗呼此图为‘阴阳鱼儿’,‘鱼’字实‘仪’字之误。称之曰‘阴阳仪图’,或曰‘两仪图’,斯名实相符矣。”
阴阳鱼环转相抱的太极图既然为古代隐士所画,又几经曲折秘传,原图的作图原理与含义已湮失不复,则太极图的命名与解释,则都是后人据成图而理解,并不完全可靠。如上面所引邵雍、杭辛斋所讲,最明显的一点,太极八卦图周围各八卦符号各对应八等分的扇形区域,八卦的阴阳比例都能符合相应扇形区的阴阳比例,坎卦、离卦两部分所对应的太极图扇区,可以理解为“离正东,日渐东升,内爻谓之阳始长阴始消,故阴中有阳,为阳爻。 坎正西,日渐西落,内爻谓之阴始长阳始消,故阳中有阴,为阴爻。”
20世纪80-90年代曾邦哲从综合系统论(结构论)提出“太极图是元气本原、阴阳变易、卦序组织和道、器观念的综合”,认为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同型、同构数学模型的图式逻辑体系,涉及到宇宙的本原论、演化论与建构论,以及“道”的精神与“器”的物体观念的模型化逻辑思维方法。
6.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
呵呵,怎么可能。西安事变是杨虎城和张学良要蒋介石去抗日,不要只顾内打自己人。事容变和平解决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起一直对外,共同抗日的战线而已。民族矛盾上升,这也是历史的必然。两党阶级性质不同,而且目标也不同,哪有这么容易消除。不然的话,后来也不会有皖南事变,抗日结束后也不会打起来啦
7. 冷战开始的标志
1.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美国直到1933年才承认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元旦,美、苏、中、英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作战,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能够结成联盟。但是,战争结束后,美苏联盟破裂,转变为冷战和争霸。
2.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推行全球扩张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美苏冷战,使美苏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使美苏在冷战中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5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和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开始对苏联的内外政策进行调整。1956年召开了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把“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以缓和美苏紧张关系,寻求美苏共处合作,平起平坐,共同来主宰世界事务。美苏经济军事实力差距缩小,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都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有利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但是,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和科技强国,美国推行称霸世界的战略使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50年代后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格局逐渐形成。
4.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产阶级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是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好象是这样的吧.
8. 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标志性词语
这个我们政治老师特地教过,就是说看到重点中心关键就应该到主次矛盾的原理,看到主流支流就该答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原理,还有就是想问题的时候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干事情的时候是主次矛盾,希望有帮助哦
9. 苏联和美国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1.1917年11月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美国直到1933年才承认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元旦,美、苏、中、英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作战,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能够结成联盟。但是,战争结束后,美苏联盟破裂,转变为冷战和争霸。
2.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推行全球扩张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美苏冷战,使美苏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使美苏在冷战中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5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和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开始对苏联的内外政策进行调整。1956年召开了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把“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以缓和美苏紧张关系,寻求美苏共处合作,平起平坐,共同来主宰世界事务。美苏经济军事实力差距缩小,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都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有利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但是,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和科技强国,美国推行称霸世界的战略使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50年代后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格局逐渐形成。
4.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产阶级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是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10.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杜鲁门主义出抄台
1946年3月5日,英国时任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华约解散,之后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标志着冷战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前后共44年。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变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超多强”。
(10)矛盾logo扩展阅读:
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两大军事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用武力来结束对方与其的世界霸权争夺。
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保证毁灭。冷战结束后再加上经历了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磨难,世界各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