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感悟
A. 设计作品获奖感言
不管是哪一类的,先把获奖时的心情仔仔细细的描述一番,然后是获奖前的辛苦细细说专一遍,记住:在这里一定属要提到给自己帮助的大人物——父母、老师、上司或是别的“很重要”的人。接着是以后自己的打算——跟获奖内容紧密相关的事。最后,别忘记再一次感谢给与帮助的人。
但是有一点要特别当心:提到的人物不可以太多,以一重一辅为好。
B. 设计人生感言
朋友开饭店,你吃饭他收钱,大家觉得理所当然。
朋友开文具店,买文具他收钱,大家觉得理所当然。
朋友开服装店,买衣服他收钱,大家觉得理所当然。
朋友做设计,收钱,大家会觉得“这个朋友怎么那么吝啬”
饭店打折,大家说:“这个朋友真好”
文具打折,大家说:“这个朋友真大方”
服装打折,大家说:“这个是真够朋友”
设计打折,大家会觉得“这个朋友有点小气”
饭店说:“以后来我这吃饭,全免费!”大家说:“不行!你是做生意的”
文具说:“以后来我这买文具,随便拿!”大家说:“不行!不合情理的”
服装说:“以后来我服装店,全部任穿!”大家说:“不行!哪好意思啊”
设计师:“以后要设计房子尽管找我!”大家说:“好的,谢谢啦!”
大家看到物质,看到饭菜,看到文具,看到服装,认为这些都是要钱购买的。
但有一种行业,大家都看不到它的物质与劳动,就是摄影。
当大家看到一张效果图,印着一个LOGO时,便认为这只是一张有图案的纸。
其实,设计,就是饭菜,就是文具,就是服装,就是生存的手段。
饭店靠饭菜为生。
文具店靠文具为生。
服装店靠服装为生。
同样,设计师就是靠设计为生。
当大家吃了饭,买的东西,穿了衣服时,便大大方方的付款。
当大家让朋友做设计的时候,却只是说“很简单的,随便弄一下就行了,很快的”
我不想告诉你们,设计师们已经听了上万个朋友说同样的这句话。
现实上,设计师的这“随便弄一下”,却是更比那碟饭菜,那支笔,那件衣服,
来的更苦更累。出卖的不是那几元的成本,而是是精力,是健康,是体力,
是脑力,是消耗生命。只是设计师都躲在深夜的房间里付出,大家都看不到,
到大家看到的时候,就成了大家认为的几个色块而已。
设计师很善良,不敢跟大家说“不”,因为说了“不”,就成了吝啬的人。
设计师很善良,几秒钟的“没问题”,换来识几个昼夜的通宵生命消耗。
设计师很善良,什么都答应大家,因为你们是我们的好朋友。
所以,希望你们也要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C. 如何理解最好的设计,是"感受不到"的设计
这里留下一些想法,供参考。设计不仅仅是界面产品经理要清楚的知道,设计绝不仅仅是界面。许多人把设计师当美工来用,这仅仅只调用到了设计师极少部分的智力资源;或者仅仅把他们当做Photoshop熟练的使用者。真正热爱设计、热爱美术的设计师,大多数很小就开始学习绘画。同样生活二三十年,理论上说,他(她)们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要超过普通人。不过,要么迫于生活,要么迫于老板,他们的设计会有妥协,妥协一旦成为习惯,他们就会展现出“工作上的设计”与“喜欢的设计”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感觉。产品经理具有把未来视觉化的能力(如果你不是在抄袭的话),但把这种视觉进行具象化设计的,是设计师本人。因此,产品经理只有将设计师看做自己大脑的延伸,才能够确保设计感觉的一致。界面设计说来简单,但颜色、文字、比例、强调、感觉等,这些莫可名状但又至关重要的细节,只有产生惺惺相惜的设计共鸣之后才能确保设计传递的一致。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对话:我:“我希望能够传递出温暖、自由、简洁的感觉。不要太复杂,但也不要太空洞。”设计师:“那么就要用一些黄色、橙色的色调了,可以吗?”我:“不要拘泥于某一种颜色,好的设计应当是组合吧”设计师:“嗯,我做做看吧”第一版设计出来,一直大鸟飞过深蓝色的背景,金色的阳光穿越蓝色,光线将鸟的翅膀染亮。“看着不错,但有点压抑。”我说。“那就白色?”设计师试探的问。“……你说的白,是什么白?”我有点晕。下一版本出来了。白色的背景。“界面好像太松散了。感觉不到激情”。我皱了皱眉头“那么,我调紧凑一点?”…………以上的对话在合作初期往往必不可少。但我觉得完全不对路。设计应当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觉。好像是颜色不对——改了颜色之后又发现排版不对——改了排版之后发现插画的笔触似乎太粗糙了——改了之后发现整体感觉距离自己期待的方向似乎又有许多偏离。如果看看国内设计师的作品,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个人作品在灵性上要超过他们在商业作品。我猜测这多半是为了照顾品味一般的客户,或者客户没有耐心也不愿意与设计师分享他们的商业远景,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其实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对于小团队而言这几乎不是一个问题——帮助设计师理解客户的问题,从产品层面去理解用户的痛点,从而产生同理心,在产品远景层面达成一致。产品经理需要有这样的心理预期,那就是需要花足够的时间与设计师交流。超越兴趣,以怜悯之心去设计优秀的程序员对代码有感觉,希望把代码写得简洁、美观、独一无二。优秀的设计师似乎也一样。他们尝试在自己的设计中加入自己偏好的设计元素,体现自己的个性与审美倾向。如小圆角、亮暗边、几乎细不可察的阴影等等。他们似乎还会对界面上某些元素进行充分重绘,或者把某些设计元素表现得与众不同。作为一个页面整体,在静态审视的时候看起来还不错,但作为需要与用户交互的产品,有时候颜色、字号、放置的位置、对用户注意力的引导是UX刻意为之的行为。从静态观点看来或许并非完美,但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注意力的保护和引导才是比较重要的。设计师通常注重细节,一些细节会耗掉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产品使用的角度来说这些细节并非那么重要。但劝说设计师放弃这些细节有些时候显得艰难。他们会觉得挫败,就像鼓足了劲拉开了弓瞄向自己认为的靶心,结果别人说你瞄错了。然而设计绝对不是为了追求与众不同。伟大的设计通常是设计师经过了艰难的自我怀疑、否定、折磨最终升华的艺术结果。如果你看至今仍然经久不衰的经典画作,想想作者当时的时代与他们的生活处境,你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始终理解大众,停留在小众,以尊重大众为出发点,这样才能产生出充满人文情怀而不是标新立异的设计。追求自己的兴趣没有错,但自我怀疑否定折磨之后产生出的充满悲悯情怀的温暖设计,更能够鼓舞人们。与设计师进行这些对话很艰难。但体现设计师个性从来都无法产生群体行为。一些稀奇古怪的手机(比如按键在手机左右两侧的Siemens SX1,转圈圈的Moto手机)连公司都没了。想要提升大众的审美,迎合是非常恶俗的,理解他们,忽视自己偏好的设计符号,以怜悯之心去设计,更能产生伟大的设计。设计是设计师情绪的产物如果你经常在一个饭馆吃饭,吃的是同一个厨子的饭菜,你大概可以根据饭菜的口味判断出厨子今天的心情如何。设计是一种更为主观、私人化、情绪化的过程产物。职业化的培训能够解决日常任务:比如按钮改大小,换个颜色等等。但要解决灵感、设计创意之类的问题,设计师只有在特定的状态下才能产生出来。如果设计师被压抑、限制,那么产生的设计估计也难开怀;如果设计师平静、安逸,那么设计产出也会大致如此。行易上线之前的一周,我始终对主站点的设计不满意。跟设计师沟通之后,放假一天。回来之后第二天Logo设计出来,是一个充满现代感、充满光影效果的五彩热气球;热气球上有城市剪影。整个Logo看起来气派又充满愉悦感,百看不厌。一天之后主站所有的设计全部出来了。我不确定不休息会如何,但显然继续憋在办公室不太可能产生更好的想法。其他的一些●如果设计师说没准备好,那就不要去打扰他们。设计师的做事方式往往是这样的:先产生创意,在纸上或者绘图板上涂一阵子;然后构图,放置元素;然后进行初步设计;最后才是细节设计。直到最后的细节设计出来,中间过程基本上不太具备可看性。正如画龙点睛的最后一点一样,最后的细节对设计感觉的影响往往天壤之别。在设计师说没准备好的时候,就不要打扰他们,让他们安静的把设计做完。●如果设计不对头,不要把对话放在要红色、蓝色这种层次。与他们分享你要解决的问题,唤起设计师的同理心,站在用户的角度进行设计;●为了与设计师进行沟通,自身的审美也要提高。审美是一个不可量化的指标。除了比较学术的Grid理论、色彩理论、排版、字体学之外,多看好的设计(Dribbble上有许多),平时多留意你喜欢的设计,分析喜欢的原因。我确定设计师与不具审美的人交流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要让这种痛苦发生在你们之间。
D. 设计感悟(急求!!)
中国乃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的设计人是否是众望所归?出名和赚大钱永远都是埋在设计人心灵深处的话题。在现代文明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摒弃禁锢的思维,凭借开阔的视眼和灵敏的思维,运用大胆的设计手法和视觉角度来发现设计且理解设计,很多的设计均以现代文明和生活的故事为设计师的灵感来源,包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且被很多的设计师运用殆尽,但是最后带给国人的是什么,留给自己的是什么?
大多的设计人均有较高的美学涵养、文化素养、艺术涵养及视觉感受,这已经具备的创富的先决条件,其次考虑最多的将是如何做一例客户比较喜欢的精典案件,从未考虑过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完全有思想且将之有效的行销,好的作品需要配合好的营销手法,好的营销手法需要好的营销理念来作为支持,如何构筑一个坚不可摧的个人品牌堡垒,这需科学详尽的集体结晶和文化内涵,更需要经验丰富的团队主持运作。
创富是每个人的梦想,同时也是大多设计人的梦想,设计能力的提升、没日没夜的工作,整日不停的动脑创意,真正能给自己带来多少财富?有多少的设计人将考虑把更多的时间运用到自己创富呢?创富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将更多的设计经济学、设计管理学、设计创富学充分的融合,最终才能成功创富,中国设计经营创富的先驱-美坦富,一个美籍台湾设计师将带领您走出设计者的泥潭,走向创富的成功之路,我们要做的是“授之以渔”,让更多有梦想的设计人在梦想的世界里自由的驰骋,不会被金钱所束缚。
E. 怎样将生活中的感悟运用到设计中,怎样形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举例说明
设计本身就是对生活的某些事物进行想象加以改造,只要自己平时多思考,内对生活中的事情多点留容心,慢慢就会养成的,对于设计的话,鸟巢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将回归自然的理念运用到建筑中,鸟巢本身就是鸟类的建筑,将它用于建筑并不是完全没联系的,天马行空的想法,要想将感悟用到设计中,找出它们的联系是很重要的,因为想象和改造必须是合理的。也可以说创新的设计就是在找出两个没关系事物之间的联系
F. 设计师感悟,资深设计师工资,资深设计师是什么意思
等级,相比普通设计师,工作资历更久技能更强,对于策划公司而言,资深设计有代表性项目操作经验能够掌握大局。
G. 我一心想当游戏设计师 有没有自己非常有感悟 资历深的前辈告诉我想当游戏设计师应该需要什么
游戏分工如下,请考虑再三~
美工:美术天才非常适合,贴图制作,专模型制作,美术能力强属可以选择
程序设计师:游戏引擎开发和修改,及其维护,对程序代码熟悉者方可选择(最重要职位)
音效设计师:知名游戏对音乐音效的要求是苛刻的!(精通音乐制作)
关卡设计师:(以前我认为这很简单,但是实际开发的时候却整天看程序员的脸色~~~!)一般由小说家或者电影制作人坐岗~因为烂剧情是不会惹人玩的
设计师:广义词语,包括游戏中所有需要智慧制作的地方。
测试员:……不属于开发小组整天做的事情
里面重要的是设计师和美工,中国缺少游戏设计师所以游戏质量一直提不上去,里面职位总体来说就是这些了,大型游戏还有很多其他的(比如网络设计师和多人模式设计师)。
建议:选择2~3个项目主修(其实很难了),为你前途着想,就算游戏这行混不了也能干其他工作的~电子游戏是各种高科技技术的集成品~
抱歉,哈尔滨恐怕没有专门教游戏的。基本都在广东和北京
H. 当一名设计师是怎样的感受
在外抄人看来设计师是很厉害的袭职业,体面的工作。不像老百姓一样累死累活的干活。不过在本人看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他们也会感觉很烧脑,没有灵感是设计不出来好的产品的。成功就像假牙吃东西,别人看着挺香,自己感觉没味道!
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有独特的素质和高超的设计技能,即无论多么复杂的设计课题,都能通过认真总结经验,用心思考,反复推敲,汲取消化同类型的优秀设计精华,实现新的创造。有个性的设计可能是来自扎跟于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本色的设计思想,民族性和独创性及个性同样是具有价值的,地域特点也是设计师的知识背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