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鉴赏
❶ 中国辞书体系形成的标志 求答案
辞书是字典、词典、辞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
词典与辞典:词、辞在表达言词、文词时意义相通,但在古代,“词”可以用来指“语助”,(虚词)如,《经传释词》、《词诠》(解释虚词)“辞”的指称范围比“词”大,一般来说,以收录语文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称为“词典”,而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被称为辞典。 一、中国辞书的源流与演进
中国古代无字典与词典之分,统称为“字书”,因为古文中大多是单音节词,字与词无明显的
区分。说文解字》(许慎编)是第一部分析字型,探讨字体结构源流的字书;《尔雅》是中国第一
部训释字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广韵》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
容的韵书。古代的辞书分为:字书(字型) 训诂书(意义) 韵书(读音)。清代《康熙字典》标志着中国开始出现以“字典”命名的工具书。当时“字典”就专指《康熙字典》,《康熙字典》代表中国古代字典的最高水平,收字50000个左右。 1915年和1931年的《辞源》,1936年出版的《辞海》继承了传统字书的的特点,吸收了国外词典编撰的长处,首次创立了词条,收录反映科学文化知识的网络词条。1937年,黎锦熙主编的《国语词典》首次按注音字母音序排列。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完整的辞书体系已基本形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性、权威性的汉语语文辞书已经基本形成系列;
2.汉外对照的双语辞书基本覆盖了所有实用的语种;
3.学科性辞书基本覆盖了所有主要学科;
4.辞书的类型、品种多样化;
5.辞书的功能、效用特定化;
6.辞书的社会认知程度明显提高。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出版了大量的冠以“辞典”名称的有关文学鉴赏的工具书,如《中国历代
诗歌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山水诗歌鉴赏辞典》《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红楼梦鉴
赏辞典》,这类鉴赏辞典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承认这是辞典的一种,也有人认为这些不能称为辞
典,还有人认为他们是工具书的新类型,称之为鉴赏书。
二、中国辞书的结构体系与编纂传统
辞书的基本单元是“词条”“词条”的编排组织方法:
以字带词(以统领字带出一系列的包含了该单字的语词词条(被统领词)),因统领关系,而
产生了:
1 正序词典——统领字与被统领词词头相同
2 逆序词典——统领字与被统领词词尾相同
3 构词词典——统领字与被统领词位置不固定
词条的释义方式:分条释义 逐一解释
义项的编排顺序:1.源流关系2. 使用频率
义项的排列是对汉语词义的清理和总结,《辞源》按源流关系,《现代汉语词典》按使用频率例如:
河:1、黄河 2、河流的通称 3、银河 4、姓( 《辞源》)
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2、指银河系 3、特指黄河( 《现代汉语词典》)
书证和例证
书证——引自书面文献的资料
例证——以用来印证释义,提示用法,加深读者的理解
1、引用书证必须注明出处,
2、同一义项引用多种书证应以时代先后排列顺序
3、遵循“书证引自始见书”的原则 行不?
❷ 古诗鉴赏从军行杨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隆昌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二、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望采纳,可以点个赞吗
❸ 诗歌鉴赏中反衬的标志词有那些
1.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内比方.作用容: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想象可分为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和计划而产生的想象.梦是不随意想象的极端情况.随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进行的想象叫再造想象.不依现成的描述或图样独立进行的想象叫创造想象.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❹ 中国辞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辞书是字典、词典、辞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 词典与辞典:词、辞在表达言词、文词时意义相通,但在古代,“词”可以用来指“语助”,(虚词)如,《经传释词》、《词诠》(解释虚词)“辞”的指称范围比“词”大,一般来说,以收录语文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称为“词典”,而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被称为辞典。 一、中国辞书的源流与演进 中国古代无字典与词典之分,统称为“字书”,因为古文中大多是单音节词,字与词无明显的区分。说文解字》(许慎编)是第一部分析字型,探讨字体结构源流的字书;《尔雅》是中国第一部训释字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广韵》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古代的辞书分为:字书(字型) 训诂书(意义) 韵书(读音)。清代《康熙字典》标志着中国开始出现以“字典”命名的工具书。当时“字典”就专指《康熙字典》,《康熙字典》代表中国古代字典的最高水平,收字50000个左右。 1915年和1931年的《辞源》,1936年出版的《辞海》继承了传统字书的的特点,吸收了国外词典编撰的长处,首次创立了词条,收录反映科学文化知识的网络词条。1937年,黎锦熙主编的《国语词典》首次按注音字母音序排列。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完整的辞书体系已基本形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性、权威性的汉语语文辞书已经基本形成系列; 2.汉外对照的双语辞书基本覆盖了所有实用的语种; 3.学科性辞书基本覆盖了所有主要学科; 4.辞书的类型、品种多样化; 5.辞书的功能、效用特定化; 6.辞书的社会认知程度明显提高。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出版了大量的冠以“辞典”名称的有关文学鉴赏的工具书,如《中国历代诗歌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山水诗歌鉴赏辞典》《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红楼梦鉴赏辞典》,这类鉴赏辞典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承认这是辞典的一种,也有人认为这些不能称为辞典,还有人认为他们是工具书的新类型,称之为鉴赏书。二、中国辞书的结构体系与编纂传统 辞书的基本单元是“词条”“词条”的编排组织方法: 以字带词(以统领字带出一系列的包含了该单字的语词词条(被统领词)),因统领关系,而 产生了: 1 正序词典——统领字与被统领词词头相同 2 逆序词典——统领字与被统领词词尾相同 3 构词词典——统领字与被统领词位置不固定词条的释义方式:分条释义 逐一解释 义项的编排顺序:1.源流关系2. 使用频率 义项的排列是对汉语词义的清理和总结,《辞源》按源流关系,《现代汉语词典》按使用频率例如: 河:1、黄河 2、河流的通称 3、银河 4、姓( 《辞源》) 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2、指银河系 3、特指黄河( 《现代汉语词典》)书证和例证书证——引自书面文献的资料 例证——以用来印证释义,提示用法,加深读者的理解 1、引用书证必须注明出处, 2、同一义项引用多种书证应以时代先后排列顺序 3、遵循“书证引自始见书”的原则 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