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⑴ 新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和《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分别规定的路面使用年限和路面基准期不同
不矛盾。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规定设计使用年限:“支路宜为10-15年”;这是对版道路整体而言权的,城市道路不光有路面,还有路基、及路基构造物,这里是泛指。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设计基准期“沥青支路路面10年”.
设计基准期与设计使用年限两者比较,前者表示的是设计依据,后者表示的是设计要达到的效果。这里给设计者提出一个就高不就低的标准界限。
⑵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区别
我也有同样的疑问。个人认为:《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规范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的路基、垫层、基层以及路面材料(混凝土、沥青、砌石)的技术指标要求,这本规范针对的是结构,即路面设计。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规范了城市范围内各级城市道路设计(主要是沥青路面),该规范针对的是道路规划,即方案的确定。
⑶ 景观道路设计规范有哪些
景观道路设计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回
2、公园设计规范
3、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答验收规范
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5、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9、钢结构设计规范
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11、木结构设计规范
12、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⑷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目前最新的版本是哪年的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目前一直没有更新。一直沿用1990年建设部的。
其中的路线、路基、路面设计,应该采用最新的公路设计规范才可以!
⑸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路基压实度要求是多少
没有要求,路基压实度=试样干密度/最大干密度(100%)
可通过环刀法、电动取土器法、蜡封法、灌水法、灌砂法及核子密度仪测定。在公路工程实际施工中常用的有灌砂法及核子密度仪测定法和环刀法。
而核子密度仪检测方法的应用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同时核子密度仪可能对人体造成的辐射伤害更加剧了这种局限性。灌砂法则因其数值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可控性和结果的可代表性而得到建设各方面的认可,成为公路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压实度检测方法。
灌砂法基本原理是用粒径0.3~0.6mm 或0.25~0.5mm 清洁干燥干净的均匀砂,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试洞内,按其单位重不变的原理来测量试洞的容积,并根据集料的含水量来推算出试样的实测干密度。
(5)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扩展阅读
对于路基、路面半刚性基层及粒料类柔性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工地上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实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对沥青面层、沥青稳定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现场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
因此路基压实度的测定主要包括室内标准密度(最大干密度)确定和现场密度试验。(选于《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交通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组织编写)
路基压实度是填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先取压实前的土样送试验室测定其最佳含水量时的干密度,此为试样最大干密度。再取由压实后的试样测定其实际干密度,用实际干密度除以最大干密度即是土的实际压实度。用此数与标准规定的压实度比较,即可知道土的压实程度是否达到了质量标准。
⑹ 请问做城市道路设计时具体需要哪些规范和标准
很多,我就写一个项目引用的规范吧。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 193-2012;
(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2010;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 169-2012;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6)《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4491;
(7)《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 36-2006;
(8)《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9)《城市桥梁工程设计规范》 CJJ 11-2011;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1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40-2011;
(1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 00-489;
(1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F80/12004;
(1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1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
(19)《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787;
(2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2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
(22)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规范及强制性标准。
⑺ 道路设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解析:
①根据使用任务的要求和交通情况确定路面等级(高级、次高级、中级或低级),考虑路上车型组成和交通量大小,以及当地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选定面层类型。
②根据面层与基层相互配合的需要,满足基层承重作用和传递、分布荷载的要求,按就地取材的原则,选取基层类型,基层可做成双层或多层。对冰冻和水文条件不良地区,为防止路面冻胀翻浆,应作垫层设计和土基特殊处理。
③各个结构层应取得合理的组合,强度和厚度要配合得当,在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能在使用期限内始终保持足够强度,满足行车需要。
④根据路面力学计算方法或其他经验公式计算确定各结构层厚度。
⑤选配各结构层材料,包括粒料的级配组成、结合料(水泥、沥青等)的用量计算等。
(7)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扩展阅读:
1.根据使用任务的要求和交通情况确定路面等级(高级、次高级、中级或低级),考虑路上车型组成和交通量大小,以及当地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选定面层类型。
2.根据面层与基层相互配合的需要,满足基层承重作用和传递、分布荷载的要求,按就地取材的原则,选取基层类型,基层可做成双层或多层。对冰冻和水文条件不良地区,为防止路面冻胀翻浆,应作垫层设计和土基特殊处理。
3.各个结构层应取得合理的组合,强度和厚度要配合得当,在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能在使用期限内始终保持足够强度,满足行车需要。
4.根据路面力学计算方法或其他经验公式计算确定各结构层厚度。
⑻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就功能而言抄,城市道路是袭服务城市内部体系,所以,我个人认为,从广义上来上,紧密型的城市组团间的道路也属于城市道路范畴,而公路则是联系各城市或各个大型城市组团间的道路。 从交通量上分析,城市道路的交通构成比较复杂,但是基本不会出现重载交通,公路则与之相反。这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必然有所体现。 在设计过程的感受来说,公路设计象大泼墨,城市道路象小写意。前者主要考虑线型的流畅性、土质问题、桥涵构造,而后者在设计的时候,由于线型受到很大的限制,与周围建筑和构造物的衔接成了设计的一个重点,另外,由于管线众多,这也是一个设计难点。 两者的服务功能不同,城市道路服务的是人和车,所以在细部的设计中应该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而公路服务的主要是车,则主要强调驾乘感受了。
⑼ 城市道路设计荷载b级荷载标准是多少
城市道路设计荷载b级荷载标准:
竖向力静力荷载为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4.3.所规定的车辆荷载后轴重力标准值140KN和(1+μ)的乘积值,其中冲击系数μ=0.45。
竖向力静力荷载为JTG D60-2004 4.3.所规定的车辆荷载后轴重力标准值140KN,水平力静力荷载为车辆荷载后轴重力产生的制动力42KN,制动力的着力点在伸缩装置顶面上。
竖向力疲劳荷载为JTG D60-2004 4.3所规定的车辆荷载后轴重力标准值140KN和(1+μ)的乘积值。其中冲击系数μ=0.45。
(9)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扩展阅读
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设计荷载标准均为BZZ-100KN;路面类别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2、桥梁设计荷载标准为城-B级汽车荷载;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通航净空为桥梁梁底标高按不低于6米控制。
3、各类管线按各相关专业规范实施。
城市道路设计荷载b级荷载标准来源:
汽车的总重量通过车轴和车轮传递给路面,所以路面结构设计主要以轴重作为荷载标准。在众多的车辆组合中,重型货车和大客车起决定作用。对于小客车,则主要对路面的表面特性如:平整性、抗滑性等,提出较高的要求。
⑽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规定:最小净高的机动车是
就是保证机动车能安全通行的最小高度,适合有上跨桥或者上空有障碍物的时候 一般情况取4.5米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