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Ⅰ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回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中的人答文主义融会在一起。在1939年的纽约国际博览会上,确立了“瑞典现代风格”作为一种国际性概念的地位,在50年代又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在1954年米兰三年一度的国际设计展览中,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展示出了全新的面貌,瑞典、丹麦、芬兰和挪威都获得了参展的很大成功。这些国家的设计组织在战后实行了一种合作政策,它们的第一项主要成就是名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展览,在美国艺术基金会的赞助下,这个展览从1954~1957年在北美22个城市的主要博物馆巡回展出,因此使“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形象在国际间广为流行。
Ⅱ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指什么
早在1930年的斯德哥抄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融会在一起。在1939年的纽约国际博览会上,确立了“瑞典现代风格”作为一种国际性概念的地位,在50年代又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在1954年米兰三年一度的国际设计展览中,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展示出了全新的面貌,瑞典、丹麦、芬兰和挪威都获得了参展的很大成功。这些国家的设计组织在战后实行了一种合作政策,它们的第一项主要成就是名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展览,在美国艺术基金会的赞助下,这个展览从1954~1957年在北美22个城市的主要博物馆巡回展出,因此使“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形象在国际间广为流行。
Ⅲ 北欧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现代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在20世纪30年代即已取得较大成就,并获得了国际声誉的设计风格。
就风格而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功能主义的,但又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严格和教条。几何形式被柔化了,边角被光顺成S形曲线或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形式更富人性和生气。
战前以包豪斯为中心的功能主义在20世纪40年代物质匮乏的困难条件下被广泛接受了,但到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功能主义已逐渐包括了许多实际上和风格上的变化。这些变化离开了包豪斯纯几何形式和“工程”语言的美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早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融会在一起。在1939年的纽约国际博览会上,又确立了“瑞典现代风格”作为一种国际性概念的地位。经过20世纪40年代一段艰苦的时期之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在1954年米兰三年一度的国际设计展览中,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展示出了全新的面貌,参展的瑞典、丹麦、芬兰和挪威都获得了很大成功。
这些国家的设计组织在战后实行了一种合作政策,它们的第一项主要成就是名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展览。在美国艺术基金会的赞助下,这个展览从1954-1957年在北美22个城市的主要博物馆巡回展出,因此使“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形象在国际间广为流行。
在斯堪的纳维亚现代功能设计运动中,各国设计组织在全国或地方层次上举行了大量展览,这些活动成了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主要特点。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年展轮流在各国举办,影响十分广泛,它们与出版物和期刊一道,为设计界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设计组织不仅举办展览,它们也是设计这一领域的重要倡导者,鼓励厂家投资于有创见的产品开发,说服当局在其设计政策中支持优秀设计。它们还启发公众意识到好的设计和日常使用中更美的东西,这对于20世纪50~60年代早期的设计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除了设计组织的努力之外,支配20世纪50年代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力量对设计的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整个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准影响了大多数人民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普遍的乐观情绪和对于发展与进步的信心。新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如认为普通百姓有权享有舒适的家,这个家不但是有益于健康的,而且还应满足功能和美学上的要求。在20世纪50年代,福利国家最终在斯堪的纳维亚建立起来。
20世纪40年代为了体现民族特色而产生的怀旧感,常常表现出乡野的质朴,推动了这种柔化的趋势。早期功能主义所推崇的原色也为20世纪40年代渐次调和的色彩所取代,更为粗糙的质感和天然的材料受到设计师们的喜爱。1945年后,另一种怀旧的趋势--丹麦精良的手工艺传统在瑞典和挪威也得到了加强。20世纪50年代,一批战前就素负盛名的设计师如汉宁森、克兰特、马姆斯登、阿尔托等仍走在设计的前列。例如汉宁森在战后又设计了许多新型的PH灯具,特别是他设计的PH-5吊灯和PH洋蓟吊灯取得了很大成功,至今畅销不衰。另一方面年轻设计师也脱颖而出,由此推动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人情味也体现于工业装备的设计上,在这方面瑞典的工业设计师作了大量工作。从1965年开始,由6名设计师组成的瑞典“设计小组”参与了索尔纳公司的胶版印刷生产线的开发设计工作,他们对生产线操作过程进行了详尽的人机工程分析,并重新设计了标志、符号、指令和操纵手柄,使工作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Ⅳ 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谈一下你对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认识
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谈一下你对斯堪的那维亚设计的认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作品,而且它里面的,设计是非常时尚的。
Ⅳ 什么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
北欧(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是近百年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回在世界范围内答日益赢得“好的设计”、“经典设计”赞誉的代名词。早在20世纪伊始,它们独具风格的设计就巳为人所发觉:简洁、明快、朴素、优雅、具有良好的功能并体现人性化特征。20世纪以来,逐渐成为世界设计史上的重要部分。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是什么?是将各种不同的材质和光影效果拼接成时尚的造型?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既没有美国的那种渗透在毛孔中的商业噱头,也没有日本的那种过于繁琐的细节,更没有韩国的市民艳俗,甚至与源自德国的绝对理性主义也格格不入。它更多的是把简约的外形、极具实用性的功能以及基于人类工程精细的现代设计与传统紧密结合起来,既崇尚自然、又注重功能且追求高雅品位。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注重光与自然所合成的特殊效果,因此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们大量运用源自大自然的色彩与质感,并用他们的智慧设计产品———从家具和纺织品到餐具甚至是象征高科技的手机.
Ⅵ 什么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解决工业设计师与厂商之间合作问题的风格与艺术装饰风格
流线型风格等版追求时髦和商权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态度的一贯体现,因而在设计上也有所差异,形成了"瑞典现代风格"、"丹麦现代风格"等流派。
总体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风格有着强烈的共性,它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于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在形式与功能上的一致,对于自然材料的欣赏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麻烦帮我点个采纳。谢谢!)
Ⅶ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在家具设计上的成就有哪些
家具设计仍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继续取得设计发展的重要方面。丹麦设计师维纳(HansWegner,内1941~)自己就是手容艺高超的细木工,因而对家具的材料、质感、结构和工艺有深入的了解,并成为他成功的基础。维纳最有名的设计是1949年设计的一把名为“椅”的扶手椅,它原是为有腰疾者而设计,因而坐上去十分舒适。其抒情而流畅的线条、精致的细部处理和高雅质朴的造型,迄今成为世界上被模仿得最多的设计作品之一。维纳的设计极少有生硬的棱角,转角处一般都处理成圆滑的曲线,给人以亲近之感。他多年潜心研究传统的中国家具,东方的启示在他个人风格的设计中是显而易见的,他从1945年起设计的系列“中国椅”便吸取了中国明代椅的一些造型特征。
Ⅷ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知名设计师
马姆斯登(CarlMalmsten)和马特逊(BrunoMathsson)是瑞典现代设计师的代表人物,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为创立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哲学基础做出了很大贡献,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们的家具设计思想建立了瑞典居家环境轻巧而富于人情味的格调,为家庭成员,这种家具轻巧而富于弹性,提高了家具的舒适性,同时又便于批量生产。对于舒适性的追求也影响到了材料的选择,纤维织条和藤、竹之类自然而柔软的材料被广泛采用。
20世纪30年代还有两位在斯堪的纳维亚很有影响的设计师,一位是丹麦的克兰特,另一位是芬兰的阿尔托(AlvarAalto,1898-1976)。克兰特并不标榜自己是功能主义者,但他早期对于设计的研究关注于标准化、模数结构和实际功能要求,而不是风格上的自我表现。他十分尊重材料本身的特点和手工艺传统,并善于吸收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阶段的精华。他设计的椅子能满足用户在实用上和美学上的需要。通过采用不上油漆的暖色木材,不着色的皮革和素色织物,他创造了一种接近自然的设计语汇,成了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重要特点。克兰特在20世纪30年代设计了一把躺椅,是一件经典性的作品。
椅和凳子
在芬兰,阿尔托以用工业化生产方法来制造低成本但设计精良的家具而著称。特别有创见的是他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形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紧凑的现代家具。他于1928年设计的扶手椅(图8-23)是采用胶合板和弯木制成的,轻巧而适用,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点,既优美雅致而又毫不牺牲其舒适性。阿尔托的其他家具设计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图8-24)。实际上,斯堪的纳维亚的功能主义可以在阿尔托的作品中看得最清楚,他所爱好的有机材料不仅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而且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因为木材在芬兰是取之不尽的。阿尔托也长于玻璃制品设计,他在1937年设计的花瓶采用了有机形态的造型,其创作灵感来自于他的祖国的湖泊边界线。他的设计还在英国、美国有较大影响,这推动了国际家具设计的“软”趋势,并预示着20世纪50年代的“有机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对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来说,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探索试验和适应的时代,是设计与功能成为同一概念的两方面的时代,两者产生了一种美妙的和谐。许多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超越了时尚而成了永恒的经典之作,而且继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设计界产生影响
Ⅸ 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流行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每个人的眼光不同,得到的启发也应该是不大相同的吧,毕竟水平不一样。
Ⅹ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发展背景
瑞典,在1900年成立的瑞典设计协会这一时期不仅成为官方机构,专门从事工业设计国民教育,解决工业设计师与厂商之间合作与联系的问题,而且鼓励当时的一些大企业,如陶瓷企业Gustavsberg和Rorstand,以及玻璃企业Orrefors等设计人员都参加了协会组织的活动,这样一来,使得设计协会能够及时掌握、了解企业产品设计与生产、市场之间的联系情况,及时通过政府的干预,而使设计与企业、产品、市场、消费者结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丹麦的设计受到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丹麦在德军占领时期,曾出现了一股重新恢复手工制造家具的手工艺复旧风,但这种风气在战后由于政府通过对工业设计与家具设计订立严格标准,促进手工艺与现代生产有机结合等措施,而被刹住。战后丹麦成立了一个专门部门——丹麦家具生产者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丹麦家具的产品质量并订立标准,并对新产品进行抽样质量检验。与此同时,丹麦还成立了丹麦手工业与工业设计协会(Society of Artsand Crafts and Instrial Design),该协会的测试中心对所有丹麦的工业产品进行严格的破坏性质检测,以保证丹麦所有产品的高质量,从而在国际上树立起“优质产品”的形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设计就相当发达的芬兰,战后的设计恢复、发展很快,功能主义的原则与严格控制的设计风格上的典雅与人情味,很快使其成为世界工业设计的重要国家。战后芬兰成立了一系列与工业设计有关的机构,这些机构有政府的,也有民间自发的。如芬兰工业设计师协会、芬兰对外贸易协会、芬兰手工艺与设计协会等,这些机构从组织宣传、质检、标准化等方面对芬兰工业设计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政府对技术,尤其是工业设计的重视、引导与投入,是这些国家设计事业恢复和最终形成地区、民族风格特征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