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① 国家法律对房屋建筑采光权距离有何法律规定
关于建筑采光权的标准,主要依据国家标准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其中:
5.0.2.2规定: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
5.0.2.3规定: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 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2、高层塔式住宅、 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
另外,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规定:“大城市住宅日照标准为大寒日≥2小时,冬至日≥1小时,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扩展阅读:
采光权在民法上将采光权归属于“相邻权”。《物权法》对采光权进行了明文规定,《物权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采光权维权的主要法律依据除《民法通则》、《物权法》以外,还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具体适用:
采光权没有专门的单项法规,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
国家强制性标准国标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994年2月1日起施行)1.0.5条规定了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其中1.0.5.4条规定:“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第5.0.2条规定:“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避免视线干扰等要求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沈阳一市民起诉一工厂侵犯采光权获赔810元
② 工程门窗的比例约为多少
建筑外窗的面来积和自开启比例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节能的要求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窗与墙的面积比为0.3~0.5对节能比较有利;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面积的30%
2、室内采光的要求
根据《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以III类气候区办公室的自然采光为例,采光系数要求为3%,采用侧面采光,窗与地面的面积比为1/5时,可满足自然采光要求。
3、可开启的面积要满足通风要求
根据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规定。比如一般房间,窗开启面积1/20时可满足一般的通风要求。如果是厨房自然通风应不小于1/10的窗地面积比。
4、门的开启大小是根据功能来确定的,没有一定的比例要求。
③ 办公室采光照明度要多少是几lux
普通办公室,0.75m水平面,照度 300 lx;高档办公室,0.75m水平面,照度 500 lx。
依据: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系在原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和《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一92的基础上,总结了居住、公共和工业建筑照明经验。
2、通过普查和重点实测调查,并参考了国内外建筑照明标准和照明节能标准经修订、合并而成。其中照明节能部分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组织主编单位完成的。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扩展阅读:
办公室采光设计
1、进门采光
很多企业的进门是形象墙或是行政前台办公位,这些位置的灯光布局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展示,和当值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便宜性,考虑到很多写字楼装修设计的特点,这些位置的使用一般自然采光应用的比较少,在灯光布局中则需多加注意。
2、员工办公区
员工办公区需要灯光布局来实现工作照明,在一些采光充足的地区还需进行遮挡物的设置,避免过度自然光的刺激影响员工的视力。很多写字楼办公室的自然采光处于单边位置,在灯光布局中还要考虑背光设置对员工工作和健康的影响。
3、休闲区和会议室
休闲区和会议室的灯光设计,相对环境或温馨或严肃,在灯光布局中采用比较温馨的灯光可以很好的环节气氛或是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在灯光布局和自然采光的设计方面没有员工办公区那么严格。
4、其他办公室内采光设计
如行政打印室的灯光要注意照明度,保持查阅字迹看的清晰明了,接待室的灯光可借助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双重作用,人工照明建议使用比较温暖或清爽的光线,帮助促进会谈的顺利进行。
④ 高质量的建筑采光应包括哪些方面
(一)建筑设计规划的误区建筑总体规划及单体设计的误区
建筑师在建筑规划设计时,考虑到甲方经济上的考虑和建筑规范的限制,在经济和舒适性上的取舍上,经常会着重考虑建筑布局的经济性和立面效果的标新立异,一味的追求楼房新颖的形式和造型,对于房屋的采光、照明等方面没有进行综合的思考,缺乏总体节能设计的观念,比如在一些住宅区,住宅楼的布局紧密,楼与楼之间满足基本日照的情况下互相遮挡严重,这样的情况到处可见。
(二)当地气候环境因素考虑不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有的设计只一味追求建筑设计的主题、形式等,而忽略了综合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建筑设计是坐北朝南的样式,但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所处地理位置具有特定的特征。所以要考虑综合因素的影响,从当地气候状况出发,选择合理的位置、房屋朝向、和设计结构等,比如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采光、通风的条件,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舒适、优越的住房环境。
(三)建筑材料选用的误区
在建筑设计时,也要注意材料的选取,在降低成本和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合理选用材料。首先,在外墙选材上,要根据地方气候条件,比如在一些北方地区,要选取抗压能力强,外保温效果较好的材料;另外在材料质量这一方面,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成本,还有考虑质量问题。有些质量差的材料耗能也大,效果不理想。例如在采光玻璃的选取上,如镀膜玻璃,虽然它可以很好的避免阳光的强烈辐射,但却造成室内的采光不足,适得其反,没有很好的起到节能的作用。有的因为选取了劣质的材料,造成墙体的外表开裂脱落等问题。
(四)门窗采光的不合理
外门窗是采光的主要来源,对节能设计和室内空间使用的舒适性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在门窗设计方面,经常出现面积过大或过小的开窗方式。有些建筑为了追求视觉和空间效果,采用全玻璃幕墙结构,虽然使用节能玻璃甚至采用双层幕墙,但是在总体能耗上还是很难控制,建议类似全幕墙建筑造型慎重考虑建造范围。相反,除了博物馆之类的有特殊采光要求的建筑之外,有些建筑大片的实墙面,以求特殊的造型效果的建筑造型而开小窗洞,或者不在适宜高度开窗造成室内采光不足,而且造成通风效果和空气对流差的情况也应避免。
(五)人工照明代替自然采光误区
在建筑设计中,有些建筑采用大进深的平面布局,造成局部采光不足,然后以人工光源替代,光源控制布置也采用进深方向布置,需要采光的区域和不需要人工照明的区域用同一个控制系统,造成能耗的浪费。
二、解决误区的合理化建议
建筑采光节能的设计主要从整体规划布局方面和形体空间分析出发,对建筑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影响节能设计的不利因素,以便及时改进建筑设计。上文分析了建筑设计时的几个误区,我们应注意建筑设计的综合因素,对此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一)因地制宜的设计节能区分标准
建筑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各个地方有不同的气候,根据相应的物理环境要求,建筑设计时要从采光节能、保暖通风等方面出发,制定详细的设计区分标准,这样才能根据标准要求,设计合理的节能建筑模式。
(二)采光节能设计方面的建议
根据不同的节能区分标准,建筑设计应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主要从建筑设计的整体规划、建筑的结构、材料等方面进行设计。
1、增强整体规划意识
在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设计的整体性出发,合理规划布局,才能保证建筑的高效使用。建筑的设计要考虑采光、通风效果、安全等各方面的需求,在采光方面,根据不同设计,要确立建筑朝向的合理性,建筑之间留有合理的采光间距,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尤其北方地区在冬季的时候,要保证室内有充足的太阳光入射。另外,也要增强建筑的绿化效果,在夏季的时候可以改善热环境,合理的朝向也能增强室内的通风度,总之,建筑的设计要有综合的布局意识来整体规划建筑结构。
2、建筑结构、开窗的合理设计
建筑结构的设计对光热、通风等有很大的影响。好的建筑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光热的能耗,所以,在建筑设计时把握好结构的设计。针对建筑门窗面积过大过小的问题,可以按照门窗的比例来解决。这就要求在设计建筑时,根据不同地域气候选择具体的设计方案,针对太阳照射的情况设计相应大小规模的门窗结构,保证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化。另外,建筑的结构造型,也要根据实际状况来设计。比如北方的建筑,冬季气候比较严寒,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进深不宜过长,要根据采光的要求来设计建筑的长宽,确立一个较优化的建筑结构。
⑤ 建筑设计规范有哪些
建筑设计是建筑物在建设和处理之前,应该要有的必要的一个设计规划的过程,通过对于建筑的设计,设计者要按照客户的规定建设任务,并且将施工过程和在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关于设计和施工的问题进行考察和研究。

而且在进行工作之前,应该要就施工的环境进行设想和考虑,摈弃给将这些问题通过图纸或者是文字表达出来形成一定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是有一定的规定的,建筑设计规范也是每一个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都应该要遵守的规范。建筑设计规范有很大的范围,涉及到的内容和方面也是有很多的。这里就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建筑设计规范:远离污染源
不管这个建筑是要用商用还是民宅,都是要远离污染源的,远离污染源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关于建筑分区的功能也要非常的明确,在设计的时候,关于人流和车辆也要有明确的路线和规划,环境的喧闹还是安静都是有影响的,如果是住宅环境的话,安静一点的空间对于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对于安静和喧闹的区域进行隔离。
建筑设计规范:出入口设计
还有按照格局的分化,应该要设计两个合适的出入口,方便人们的出入,而关于入口的方面要看好表示是不是和交通的主要通道的距离离得过近,在建筑设计规范中有明确的要求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也就是要有缓冲的过程。
建筑设计规范:采光设计
如果建筑是在教室或者是文化馆等地方的时候,像是在儿童还有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和房间的时候,应该采用合理的采光设计,并且房间的朝向还有安全方面都应该要考虑到,和采光进行合理的配合,关于采光位置的朝向,应该是要占据合理的位置和方便的地点,而且一定要有安全发光面的考虑。
而且在舞厅和展览厅等地方设计,主要的出入口的宽度也是有要求的,最少不能够小于一米半左右的距离。
建筑设计规范在对用户的防火安全,还有污染安全等等都有所规定,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种种方面的条件,从现实条件中进行合理的设计,采取有利的条件,并且在整体的设计中一定要以安全为主。
⑥ 建筑规范都有哪些一般办公楼设计用到那些规范
1、办公楼建筑的重要性程度不同,在建筑设计时会分为三类进行设计。不同重要程度的办公楼在设计的使用年限和防火等级上要求是不同的。
(1)一类建筑适合特别重要的办公楼建筑,一般设计的使用年限为50-100年,防火等级为一级。
(2)二类建筑适合重要的办公楼建筑,设计的使用年限为50年,防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3)三类建筑适合普通型的办公楼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25-50年,防火等级为不低于二级。
2、办公楼建筑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建筑规模来设计办公楼内部的功能分区,通常情况下要分为三个大的功能分区。公共空间、办公空间和服务空间是办公楼必须具备的三个空间。
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六层及六层以上的办公楼建筑要设计电梯,建筑的总高度超过75米的办公楼建筑使用的电梯 要分区或分层来设置使用。办公楼除了电梯以外还要有室内楼梯及室外防火通道等设施。
(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扩展阅读:
办公楼建筑的外窗设计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隔热性能,办公楼的门要采用防盗门,室内最好设计防盗报警等装置。办公楼建筑整体要具有消防设备,各层的消防栓、报警设备、消防设施要符合要求,各个空间要具有烟感和喷淋等消防设备,并经常检查可以正常使用。
办公楼的设计还要注意采光、防寒、隔音等方面要符合规范的要求。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对于办公楼建筑的整体及各空间都有详细的要求,从高度、面积、设施、消防、监控等各方面都有规定,以保证办公楼使用的功能齐全,通行的顺畅,使用的安全等。
办公楼在功能分类上一般分为行政型办公楼、专业性办公楼、出租类办公楼、综合性办公楼几种类型,不同的类型都具有各自的使用功能。在办公楼建筑设计时要根据功能来进行不同的外观、风格、功能分区等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办公楼的建筑结构根据不同的抗震要求来设计使用哪种结构。
⑦ 建筑设计中的采光要求
本标准是在国家标准《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91基础上,总结了居住和公共建筑采光的经验,通过实测调查,并参考了国内外的建筑采光标准而制订的。
采光等级
视觉作业分类
侧面采光
顶部采光
作业精细
识别对象的最小尺寸d(mm)
采光系数最低值Cmin(%)
室内天然光临界照度(lx)
采光系数平均值Cav(%)
室内天然光临界照度(lx)
Ⅰ
特别精细
d≤0.15
5
250
7
350
Ⅱ
很精细
0.15<d≤0.3
3
150
4.5
225
Ⅲ
精细
0.3<d≤1.0
2
100
3
150
Ⅳ
一般
1.0<d≤5.0
1
50
1.5
75
Ⅴ
粗糙
d>5.0
0.5
25
0.7
35
注:表中所列采光系数标准值适用于我国Ⅲ类光气候区。采光系数标准值是根据室外临界照度为5000lx制定的。亮度对比小的Ⅱ、Ⅲ级视觉作业,其采光等级可提高一级采用。
3.1.4 光气候分区应按本标准附录A确定。各光气候区的光气候系数K 应按表3.1.4采用。所在地区的采光系数标准值应乘以相应地区的光气候系数K。
⑧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对采光系数标准值有何规定
你说的是日照吧!每个地方的不一样!大部分住宅建筑要求是冬至日日照要求不小于两小时
⑨ GB/T50033-2013 建筑采光设计 标准
《GB/T50033-201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前言
本标准是在国家标准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91 的基础上,总结了居住和公共建筑采光的经验,通过实测调查,并参考了国内外的建筑采光标准而制订的。
本标准由总则、术语和符号、采光系数标准、采光质量、采光计算五章和五个附录组成。主要规定了利用天然采光的居住、公共和工业建筑的采光系数、采光质量和计算方法及其所需的计算参数。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邮编100044)。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设部建筑设计院、重庆建筑
大学主要起草人:林若慈、张绍纲、李长发、詹庆旋、刘福顺、杨光璿
1、总则
1.0.1 为了在建筑采光设计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充分利用天然光,创造良好光环境和节约能源,制订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天然采光的居住、公共和工业建筑的新建工程,也适用于改建和扩建工程的采光设计。
1.0.3 采光设计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有利于生产、工作、学习、生活和保护视力。
1.0.4 采光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参考平面假定工作面 reference surface
测量或规定照度的平面(工业建筑取距地面1m 民用建筑取距地面0.8m)。
2.1.2 工作面 working plane
在其表面上进行工作的参考平面。
2.1.3 室外照度 exterior illuminance
在全阴天天空的漫射光照射下,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的照度。
2.1.4 房间典型剖面 typical section of room
房间内具有代表性的采光剖面,该剖面应位于房间中部或主要工作所在区域。
2.1.5 采光系数 daylight factor
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2.1.6 采光系数标准值 standard value of daylight factor
室内和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时的采光系数值。
2.1.7 采光系数最低值 minimum value of daylight factor
侧面采光时,房间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交线上采光系数最低一点的数值。
2.1.8 采光系数平均值 average value of daylight factor
顶部采光时,房间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交线上采光系数的平均值。
2.1.9 识别对象 recognized object
识别的物体或细部(如需要识别的点、线、伤痕、污点等)。
2.1.10 窗地面积比 ratio of glazing to floor area
窗洞口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
2.1.11 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 critical illuminance of exterior daylight
全部利用天然光进行采光时的室外最低照度。
2.1.12 室内天然光临界照度 critical illutminance of interiordaylight
对应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时的室内天然光照度。
2.1.13 光气候 daylight climate
由太阳直射光、天空漫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
2.1.14 光气候系数 daylight climate coefficient
根据光气候特点,按年平均总照度值确定的分区系数。
2.1.15 晴天方向系数 orientation coefficient of clear sky
晴天不同朝向对室内采光影响的系数。
2.1.16 采光均匀度 uniformity of daylighting
假定工作面上的采光系数的最低值与平均值之比。
2.1.17 亮度对比 luminance contrast
视野中目标和背景的亮度差与背景亮度的对比。
2.2 符号
2.2.1 照度
1 En 在全阴天空漫射光照射下,室内给定平面上的某一点由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
2 Ew 在全阴天空漫射光照射下,与室内某一点照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由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室外照度;
3 E1 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
4 Eq 室外天然光年平均总照度。
2.2.2 采光系数
1 C 采光系数;
2 Cmin 采光系数最低值;
3 Cav 采光系数平均值;
4 Cd 天窗窗洞口的采光系数;
5 d C′ 侧窗窗洞口的采光系数;
6 K 光气候系数。
2.2.3 计算系数
1 K 顶部采光的总透射比;
2 K 顶部采光的室内反射光增量系数;
3 Kg 高跨比修正系数;
4 Kd 矩形天窗的挡风板挡光折减系数;
5 Kj 平天窗采光罩的井壁挡光折减系数;
6 Kf 晴天方向系数;
7 侧面采光的总透射比;
8 侧面采光的室内反射光增量系数;
9 Kw 侧面采光的室外建筑物挡光折减系数;
10 KC 侧面采光的窗宽修正系数;
11 采光材料的透射比;
12 c 窗结构的挡光折减系数;
13 w 窗玻璃的污染折减系数;
14 j 室内构件的挡光折减系数;
15 材料的反射比;
16 j 室内各表面反射比的加权平均值;
17 p 顶棚饰面材料的反射比;
18 q 墙面饰面材料的反射比;
19 d 地面饰面材料的反射比;
20 c 普通玻璃窗的反射比;
21 Tr 窗透光折减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