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展厅设计
㈠ 如何设计展会展厅布置方法
多种多样的展览会有各种不同的展品,天上飞的、直升机、地上跑的活动物均可入主展览场地,那么对展览会货运也就有相应不同的要求。参展商应根据货物的内容和数量确定是使用自己的还是租用运输装卸器械,或者干脆委托搬运公司。他们可以在展览会搬运商那里得到很多有用的建议,因为后者负责搭建过程和协调工作,比如在许多供货商同时来到的时候安排先后顺序,他们还出租人力和器械。
对展览会展台搭建来说一般有两种装卸的可能。首先一种是直接装卸,就是说按照搭建日期把卡车直接开到展厅里,由展览会搬运商负责卸货和中间储存。由于参展商自己不必操心这一环节,可以节约一些相应的费用.另外那些易破损物品如玻璃或大理石板等只须一次搬运即可。
采用这种方式应注意,时间预算要打得宽松一些,要考虑到种种延误的可能性,例如.交通阻塞或事故等等。如果数量较小或是提前送货,则最好集中运输。在开始搭建之前,货物应运抵展览会搬运商处,由他们暂时储存货物,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运到展台位置。需要注意的是,笨重的、占地多的物品最好先行运人现场,一般在展馆内没有一辆汽车起重机,可以起吊这些材料,但是如果展台搭建过半,这样的机器就难有用武之地了。当然专业的展览会搬运商肯定能想方设法把所有的展品弄进展厅,有时也演出“千钧一发”的好戏。试想如果吊车与两边展台的距离只有十来公分,与巨大的车身相比,这点空档几无异于“一发”了。
遇到物件不能从大门处运进的情况,那么“老大难货运组”就泥上了用场,他们先要招物件从车上卸下,然后在其下安上轮子,最后用手工推入展厅。还有一种情况是参展商自行卸货,而不委托展览会搬运商。这时,一般在搭建现场备有11种固定的器械供租用,其中包括叉式装卸机和手动小起重车。到了高峰期各种机器,甚至一些特殊机械,如12吨的铲车都纷纷投入使用,有时50台机械同时不间断地工作,一眼望去,搭建现场上机器车辆高低错落,大有叠床架屋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参展商最好较早地预约运输时间,提前6—8周为宜。展览会服务手册中附有预约表格.上面列有时间、器械和人员需要。
参展商要特别注意准确地填写以下儿点;
·材料运往哪里?(展厅和展台号码)
·材料什么时候运输?
·需要哪些器械?
·何时需用这些器械?
·需用多长时间?
·需要多少人力?
两种方法相比较,各有千秋。雇用展览会搬运商,费用无疑不菲,参展商特别是中小企业理当精打细算。另一方面搬运商也自有一番道理,他们认为,参展商把一项运输计划一揽子委托给搬运商,这是员保险的做法。因为作为专业队伍他们能够面面俱到,例如他们可以按照专业要求,把出于安全原因不能在展览现场存放的运输容器合理地储存,每个有关的展览商得到一个计算机标签,上面注有名称、展厅和展台号码,他们把这些标签贴在空容器上,交给搬运商保管。搬运商还可提供其它服务,例如测量、运输、保管及临时确定撤展日期等。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句话用来形容展览会再贴切不过了。干辛万苦搭成的展台在几日热闹之后又要“无可奈何花落去”了。货物回运有时在展前就作好了计划.但展览当中才决定亦属正常。因为参展商开始时难以决定,哪些东西要带回去。宣传手册分发了,许多展品也将卖掉。如果定了如上所说的一揽子委托合同,那么展览会搬运商还负责把这些东西运到新主手里,并与海关谈判确定货物进口的有关事宜。
最后一项工作尽管也需要经验,但是即使最有经验的搬运商也不敢夸口他们在各国海关都“路路通”,毕竟国情有别。所以,参展商可以把展台搭建的业务一揽于委托出去,但如果认为因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显然过于乐观,直到走好员后一步棋才算大功告成。
㈡ 展会与展厅设计有什么区别
整个区别就在于他们的展会设计 还有展厅设计规模上 表现方式上 整个项目的执行中 等
㈢ 企业展厅设计和展会展厅的布置有哪些区别
会展设计抄不同,企业展厅由于是室内的,长期固定的,所以更要注重材料的选择,企业展厅体现的是企业的实力和品味,因此在选材上很有讲究,合理并创造性的应用新工艺新材料,很大程度上会提升展厅的整体效果。
不象会展空间,基本只能选择一些简单的饰面。水北展陈在企业展厅的设计中,如果能将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其中,贯穿于整个展厅,无疑会让企业展厅更上一个台阶。这样,我们不但看到的是有形的展厅形象,更能感受到该企业精神层面的深层次的内涵。
㈣ 展厅设计规范要求有哪些
展厅设计要清晰表达主题清晰传达信息;
展厅设计要调和,不要乱七八糟;展厅是由许多要素,包含展厅全体布局、展品、展架、照明、颜色、图表、展具等组成。
展厅设计要简练不要杂乱;一般人在瞬间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观众行走匆忙,若不能在瞬间取得清晰的信息,就不会发生喜好。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㈤ 展示设计和展览设计的具体区别是什么
http://ke..com/view/345951.html?wtp=tt
展示设计
http://ke..com/view/147344.htm
展览
你要是说物品的展览设计,那就是属于展示设计,因为它回在展示这个物品
但是你要是说展答览会什么的,好像不需要设计,是大家聚会,需要场地,之后分分场地,但是展示设计学问很大,你可以详细看下我给你的网站。
不知道这样解释你能明白不,嘿嘿,希望能帮到你,加油
㈥ 展馆展厅设计包含哪些内容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展览设计的技巧,应当从哪方面入手更合适!
1、展览的内容
展览的内容是展览的重中之重,有综合展览和专业展览两种展示内容,是综合展览会是指向专业观众开放、以展示和交易多种行业和产品为内容的展览会。而专业展览是指某一行业甚至某一项产品,展出者和参观者都是专业人士的展览会,如汽车展、珠宝展、服装展、建材展等。
2、展览的性质
就展览的特性来讲,它能够分为两大类:贸易展览和消费展览。贸易展览的主要形式是各领域举行的展览活动,整个展览活动务必是围绕商务交流和贸易谈判为主;消费则是为了进行宣传企业的产品,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而进行的展览活动。通俗来说,针对于行业来说的展览是贸易展览,而对大众开放的就是消费展览。
3、展览时间
从展览的时间需求来看,可以根据展览展示定期展览和不定期展览去设计,这两种展览对于材料的需求差别是比较大的。像国际汽车展一样,通常是一年一次,每两年一次,甚至每四年一次,地区车展通常一年举行一次。所以他们的设计需求也是不同的。
4、场地位置
从展览的场地位置来看,可以分为室内展览和室外展览,室内展览一般是用来举行常规的展览,例如家具展览、科技展览和服饰展览等,而室外展览就是常用于一些重工业或大型的展览,比如农业展览、植物展览和汽车展览、飞机展览等体验活动。
5、展览规模
先从展览的规模来看,展览设计的规模可以分为国际展览、全国展览、地区展览和地方展览,以及每个企业的独家展览。一般国际展览和全国展览规模都是比较大的,展览名气会比较大,参展商也更多,根据展览的规模需求进行设计,可更好的突出展览的主题,是比较重要的一步。
广州大黄蜂展览设计为你解答
㈦ 特发国际会展展馆展厅设计元素有哪些
1、展厅的整体和谐性,因此在设计中会特别注意展厅在形态、色彩、工艺、格版橱等更方面的统一;权2、在展厅中融入时代元素,在设计中体现新的综全观念、人本观念、时空观念、生态观念、系统观念、信息观念、高科技观念等
㈧ 会展设计专业与展示设计专业是否一样
可以细分,而且按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
我先用最简单的方式分一下,即按时内间的长短容可分为临时性展览展示和数字展馆,
临时性展览展示是指那些有时间限制的各类型展会,像是糖酒会、房交会、车展等等;
数字展馆是指政府机关单位或者企业为自身建设的展示馆,这是长久展示下去的,并不是临时搭建的。
㈨ 展示设计和会展设计有什么不同
展示设计:把已设计好的东西展示出来。 会展设计:为会展进行全方面的设计。详细内容可以到凹凸会展网看看。
㈩ 自己在做展会展厅设计时都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1、视距
视距是指观者眼睛到被视物体之间的距离,正常的视距标准一般为展品高度的1.5—2倍比较合适,这时就要求展品陈列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这个距离,不能故意制造障碍使观众远离而无法看清展品,但是也要保持观众对展品的适当距离,不光是保持较好的视觉效果,也是对展品的安全和保护,一些贵重展品还可以用玻璃罩进行保护。
2、视错觉
视错觉是由于人眼的特殊生理构造,所得到的视觉感受不可避免的和实际状况存在一些差异。比如会有长短错觉、弯曲错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远近错觉和透视错觉等等,人对世界的感知觉大部分是依靠视觉,原原本本的客观的陈列展品,不准伪装,这是展示设计的原则。但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人的视错觉,将窄空间“变”宽,矮空间“变”高,小空间“变”大,静止的物象变得“动”起来,让人感觉更加舒适,创造出我们想要的效果,同时也尽量避免视错觉带来的不良心理反应。所以,设计师必须熟悉各种视错觉规律,并且有目的地去应用,使之为展示的需要服务。
3、照明与颜色
人的眼睛对外界的变化有一定适应性,主要表现在颜色的刺激变化和照明的刺激变化下都会做出调整适应反映,但是这种适应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在照明强烈变化的时候,人的瞳孔也会相应的调整,但是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人也会感觉不舒服,比如刚从漆黑的电影院出来看到室外明媚的天空,眼睛就会疼痛不适。而且瞳孔反复不断的调整,人眼不光会感觉不舒服还会引起视觉疲劳。所以在展示空间的照明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到眼睛对光照的适应性,均匀柔和的光线人眼感觉最舒适,有对比的光线处理当然有助于展品的展示和氛围烘托,但也要避免过大的光比差异造成人眼的不适和疲劳。同样在不同的强烈色彩的刺激下,眼睛也会感到不适和疲劳,甚至影响对色彩的正确判断。展示空间的色彩为了吸引观众难免强烈饱和,但是要适当控制那些强烈鲜艳色彩的面积,不能全部都是大红大绿,提倡适度加入一些稳定中性的色彩,或者采用“大灰小鲜”的色彩搭配,以满足眼睛的适应性。
文章参考德马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