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
A. 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其目的设计出能最大限度满足所要求的目标。
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把所要设计的对象系统和围绕该对象系统的环境共同考虑,前者称为内部系统,后者称为外部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结合起来称作总体系统。
进行系统设计应当采用分解、综合与反馈的工作方法。不论多大的复杂系统,首先要分解为若干子系统或要素,分解可从结构要素、功能要求、时间序列、空间配置等方面进行,并将其特征和性能标准化,综合成最优子系统,然后将最优子系统进行总体设计,从而得到最优系统。
(1)系统设计扩展阅读
系统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又称瀑布法)、原型化方法(迭代法)、面向对象方法。按时间过程来分,开发方法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处于中间状态的方法。原型法又按照对原型结果的处理方式分为试验原型法和演进原型法。
试验原型法只把原型当成试验工具,根据试验的结论做出新的系统。演进原型法则把试好的结果保留,成为最终系统的一部分。
B. 什么是系统架构设计
简单一点,系统架构设计就是一个系统的草图,描述了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以及各个组件之间的是如何进行通讯的,这些组件在实现过程中可以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类或者对象。在面向对象领域中,组件之间的联通通常面向于接口实现的。
是人们对一个结构内的元素及元素间关系的一种主观映射的产物。架构设计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
“架构”一词最早来自建筑学,原意为建筑物设计和建造的艺术。但是在软件工程领域,软件架构不是一个新名词,只是在早期的著作中人们将软件架构称为软件体系架构。这就是架构的概念。所谓架构,就是人们对一个结构内的元素及元素间关系的一种主观影射的产物。
无论何种系统架构应用领域,目的都是一样的,即完整地、高一致性的、平衡各种利弊的、有技术和市场前瞻性的设计系统和实施系统。
(2)系统设计扩展阅读
系统架构的主要任务是界定系统级的功能与非功能要求、规划要设计的整体系统的特征、规划并设计实现系统级的各项要求的手段,同时利用各种学科技术完成子系统的结构构建。
在系统架构中,由于对软件越来越深入的依赖,软件架构的任务也体现出重要的作用。而且系统架构与软件架构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的。
1997年,Eberhadrt Rechtin 与MarkW Maier 在其论著中,为计算机科学总结了系统架构方面的实践成果,从而奠定了系统科学和系统架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石。
C. 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
充分考复虑数据信息的组成特点制和软件系统用户现有的计算机软件环境,以开发独立运行的软件系统为目标,确定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
(1)对地热资源的主体数据信息,包括地热井、温泉、地热田等,以关系数据库的形式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关系数据库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
(2)系统预置1∶500万地理底图,可利用具有空间坐标的地热资源数据(包括地热井、温泉、地热田),在经过配准后直接生成用户需要的空间图形,实现数据信息(包括原始数据表和查询结果)的空间浏览和查询。
(3)系统对地热资源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提供数据浏览功能,但不进行编辑。
D.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
充分考虑数据信息的组成特点和用户对软件系统的实际需求,采用GIS图形管理与属性数据管理松散耦合机制,开发独立运行的软件系统。对地热资源的主体数据信息,包括地热井、温泉、地热田等,以关系数据库的形式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关系数据库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系统预置1∶500万中国地理底图,可利用具有空间坐标的地热资源数据(包括地热井、温泉、地热田),在经过配准后直接生成用户需要的空间图形,采用松散耦合机制实现图形和属性数据信息连动浏览和查询。
E. 系统设计的方案
应用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Arc View GIS 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是一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系统工程。为了使开发的系统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针对组织、机构管理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点,根据软件工程思想,采用科学的开发步骤和技术,对系统开发建立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应用 Arc View GIS 进行系统开发和实现的阶段和过程见表 3. 1。
表 3. 1 应用工具型 GIS 进行二次开发的阶段和过程
F. 系统总体设计的含义是什么
系统总体设计即对全局问题的设计,也就是设计系统总的处理方案,又称概要设计。
制造系统工程总体设计包括:市场调研,技术规格书编写,初步设计,详细设计,产品制造等。
软件工程总体设计包括:计算机配置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数据库和文件设计、代码设计以及系统可靠性与内部控制设计等内容。软件功能分解属于下列软件开发中的总体设计阶段。
(6)系统设计扩展阅读:
完成大型工程体系的总体方案和总体技术途径的设计过程。在一般工程设计中总体设计则指按计划任务书的内容进行概略计算,附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图纸设计,又称初步设计。对于工程系统工程总体设计是指前一种含义。总体设计是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研制大型工程体系的基本问题是,怎样把比较笼统的初始研制要求逐步地变为成千上万个研制参加者的具体工作,以及怎样把这些工作最终综合成一个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算、研制周期短、能协调运转的实际系统,并使这个系统成为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
1954年美国最早出现为导弹研制计划提供这种服务的系统工程公司──拉莫·沃尔德里奇公司。50年代末中国开始研制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时,也建立了这样的机构,并称之为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部设计的是系统的总体,系统的总体方案和实现它的技术途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论证,确保项目在规划、设计、制造和运行各个阶段,总体性能最优。这样可以避免因规划、研制和运用的缺陷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G.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系统设计的方法
系统设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出能最大限度满足所要求的目标 (或目的) 的新系统的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把所要设计的对象系统和围绕该对象系统的环境共同考虑,前者称为内部系统,后者称为外部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结合起来称作总体系统。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必须采用内部设计与外部设计相结合的思考原则,从总体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环境、程序、人的因素、物的媒介各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整体最优的系统。进行系统设计应当采用分解、综合与反馈的工作方法。不论多大的复杂系统,首先要分解为若干子系统或要素,分解可从结构要素、功能要求、时间序列、空间配置等方面进行,并将其特征和性能标准化,综合成最优子系统,然后将最优子系统进行总体设计,从而得到最优系统。在这一过程中,从设计计划开始到设计出满意系统为止,都要进行分阶段及总体综合评价,并以此对各项工作进行修改和完善。整个设计阶段是一个综合性反馈过程。系统设计内容,包括确定系统功能、设计方针和方法,产生理想系统并作出草案,通过收集信息对草案作出修正产生可选设计方案,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进行子系统和总系统的详细设计并进行评价,对系统方案进行论证并作出性能效果预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系统设计
外文名
System design
拼音
xì tǒng shè jì
定义
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出能最大限度满足所要求的目标 (或目的) 的新系统的过程。
设计
软件系统
设计方法
归纳法、演绎法
目的
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新系统的过程
设计要素
功能、输入、输出、层次等
设计原则
可扩展性、易用、阶段开发原则
收起
简介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设计软件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结构以及设计模块的控制流程,其目的是明确软件系统"如何做"。这个阶段又分两个步骤: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
概要设计解决软件系统的模块划分和模块的层次机构以及数据库设计;详细设计解决每个模块的控制流程,内部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设计。这个阶段结束,要交付概要设计说明书和设计说明,也可以合并在一起,称为设计说明书。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能满足预定目标的系统的过程。系统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确定设计方针和方法,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决定对子系统的管理体制和控制方式,对各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全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等。图中表示系统设计的各个步骤。
系统设计通常应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归纳法,另一种是演绎法。应用归纳法进行系统设计的程序是:首先尽可能地收集现有的和过去的同类系统的系统设计资料;在对这些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所设计的系统的功能要求进行多次选择,然后对少数几个同类系统作出相应修正,最后得出一个理想的系统。演绎法是一种公理化方法,即先从普遍的规则和原理出发,根据设计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从具有一定功能的元素集合中选择能符合系统功能要求的多种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按照一定形式进行组合(见系统结构),从而创造出具有所需功能的新系统。在系统设计的实践中,这两种方法往往是并用的。
系统设计原则
阶段开发原则
系统框架和数据结构全面设计,具体功能实现分阶段进行。网站的建设过程可以采取以下三期:第一期工程搭建网站的基本构架,实现电子商务网的大部分功能,初步实现网上交易;第二期工程实现网上竞价系统的全部功能;第三期工程实现网站在线的B to B 交易。
易用性原则
方便上网客户浏览和操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后台管理人员的负担,做到部分业务的自动化处理。
业务完整性原则
对于业务进行中的特殊情况能够做出及时、正确的响应,保证业务数据的完整性。
业务规范化原则
在系统设计的同时,也为将来的业务流程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范,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
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要尽可能设计得简明,各个功能模块间的耦合度小,便于系统的扩展。如果存在旧有的数据库系统,则需要充分考虑兼容性。
系统设计的方法
系统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又称瀑布法)、原型化方法(迭代法)、面向对象方法。按时间过程来分,开发方法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处于中间状态的方法。原型法又按照对原型结果的处理方式分为试验原型法和演进原型法。试验原型法只把原型当成试验工具,试了以后就抛掉,根据试验的结论做出新的系统。演进原型法则把试好的结果保留,成为最终系统的一部分。按照系统的分析要素,可以把开发方法分为三类: 1、面向处理方法(Processing Oriented ,简称PO) 2、面向数据方法(Data Oriented ,简称DO) 3、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ed ,简称OO)
H. 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逻辑模型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具体的物理设计,为下一阶段系统提供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
系统设计是新系统的物理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确定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功能要求,在用户提供的环境条件下,设计出一个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上实施的方案,即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8)系统设计扩展阅读:
系统设计的原则:
1、易用性原则
方便上网客户浏览和操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后台管理人员的负担,做到部分业务的自动化处理。
2、业务完整性原则
对于业务进行中的特殊情况能够做出及时、正确的响应,保证业务数据的完整性。
3、业务规范化原则
在系统设计的同时,也为将来的业务流程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范,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
4、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要尽可能设计得简明,各个功能模块间的耦合度小,便于系统的扩展。如果存在旧有的数据库系统,则需要充分考虑兼容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系统设计
I. 什么是系统设计
联邦德国现代设计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发展了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以高度秩序化的设计来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使杂乱无章的环境变得比较具有关联性和系统化,并通过系统设计使标准化生产与多样化的选择结合起来。它的使用首先在于创造一个基本模数单位,形成有简便的可组合的基本形态,然后在这个单位基础上反复发展并形成完整的系统。这一设计方法还实际上加强了设计中几何化、特别是直角化的趋势。
J. 系统开发和系统设计到底有什么关系
有太大关系了,开发之前肯定要先设计功能、数据库、视图(这些规划都算是系统的设计)与设计前端展示的页面。系统设计主要是规划与前端页面的设计,你最起码先规划的大概,才能做开发吧,不然你从哪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