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艺设计
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原则是什么
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
一.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原则
1)以保证零件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图纸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为前提。
2)工艺过程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成本。
3)充分考虑和利用现有生产条件,尽可能作到平衡生产。
4)尽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文明劳动条件。
5)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并应符合环保要求。
6)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所需原始资料
产品的全套装配图及零件图
产品的验收质量标准
产品的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
零件毛坯图及毛坯生产情况
本厂(车间)的生产条件
各种有关手册、标准等技术资料
国内外先进工艺及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主要内容
1、产品特征,质量标准。
2、原材料、辅助原料特征及用于生产应符合的质量标准。
3、生产工艺流程。
4、主要工艺技术条件、半成品质量标准。
5、生产工艺主要工作要点。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成品质量指标的检查项目及次数。
7、工艺技术指标的检查项目及次数。
8、专用器材特征及质量标准。
形式
企业所用工艺规程的具体格式虽不统一,但内容大同小异。一般来说,工艺规程的形式按其内容详细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工艺过程卡
这是一种最简单和最基本的工艺规程形式,它对零件制造全过程作出粗略的描述。卡片按零件编写,标明零件加工路线、各工序采用的设备和主要工装以及工时定额。
工艺卡
它一般是按零件的工艺阶段分车间、分零件编写,包括工艺过程卡的全部内容,只是更详细地说明了零件的加工步骤。卡片上对毛坯性质、加工顺序、各工序所需设备、工艺装备的要求、切削用量、检验工具及方法、工时定额都作出具体规定,有时还需附有零件草图。
工序卡
这是一种最详细的工艺规程,它是以指导工人操作为目的的进行编制的,一般按零件分工序编号。卡片上包括本工序的工序草图、装夹方式、切削用量、检验工具、工艺装备以及工时定额的详细说明。
实际生产中应用什么样的工艺规程要视产品的生产类型和所加工的零部件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单件小批生产的一般零件只编制工艺过程卡,内容比较简单,个别关键零件可编制工艺卡;成批生产的一般零件多采用工艺卡片,对关键零件则需编制工序卡片。
在大批大量生产中的绝大多数零件,则要求有完整详细的工艺规程文件,往往需要为每一道工序编制工序卡片。
(2)加工工艺设计扩展阅读
工艺规程设计
设计原则:
(1)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或机器的装配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2)应使工艺过程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快投放市场。
(3)设法降低制造成本
(4)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原始资料:
(1)产品装配图,零件图。
(2)产品验收质量标准。
(3)产品的年生产纲领。
(5)制造厂的生产条件,包括机床设备和工艺设备的规格、性能和现有的状态、工人的技术水平、工厂自制工艺装备的能力以及工厂供电、供气的能力等有关资料。
(6)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装备设计所需要的设计手册和有关标准。
(7)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资料等。
步骤内容:
(1)分析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2)确定毛坯。
(3)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面。
(4)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
(5)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6)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确定切削用量。
(9)确定工时定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工艺规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机械加工
3. 什么叫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设计步骤及要求:
⑴生产类型大批;
⑵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采用新国标〕;
⑶确定毛坯的种类、形状、尺寸和精度;
⑷拟定工艺路线。这是制定工艺规程的关键一步,其主要工作是:选择定位基准,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安排加工顺序,确定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程度,以及安排热处理、检验及其它辅助工序。在拟定工艺路线时,一般是提出几个可能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后确定
一个最佳的方案;
⑸确定工序所采用的设备。选择机床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①机床的加工尺寸范围应与工件的外形尺寸相适应。
②机床的精度应与工序
要求的精度相适应。
③机床的生产率应与工件的生产类型相适应。如果工件尺寸太大、精度要求过高,没有适当的设备可供选择时,应考虑机床改装或设计专用机床。这时需要根据具体工序提出机床改装(或设计)任务书,任务书中应提出与工序加工有关的必要数据、资料。例如:工序尺寸、工序公差及技术要求、工件的定位、夹压方式,以及机床的总体布局、机床的生产率等;
⑹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工艺装备。选择工艺装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①对夹具的选择。
②对刀具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应尽量
选用标准刀具。在组合机床上加工时,按工序集中原则组织生产,可采用专用的复合刀具。
③对量具的选择
:量具主要是根据生产类型和所要求
检验的精度来选择的。单件小批量生产中应采用通用夹具,大批量生产中,应采用极限量规、高生产率的检验夹具和检验仪器等;
⑺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⑻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但对于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尤其是自动线生产,则各工序、工步都需要规定切削用量,以便计算各工序的生产节拍。
⑼确定时间定额;
⑽填写工艺文件
4.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一.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原则
1)以保证零件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图纸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为前提。
2)工艺过程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成本。
3)充分考虑和利用现有生产条件,尽可能作到平衡生产。
4)尽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文明劳动条件。
5)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并应符合环保要求。
6)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所需原始资料
产品的全套装配图及零件图
产品的验收质量标准
产品的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
零件毛坯图及毛坯生产情况
本厂(车间)的生产条件
各种有关手册、标准等技术资料
国内外先进工艺及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二.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步骤
1.阅读装配图和零件图
了解产品的用途、
性能和工作条件,
熟悉零件在产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零件的主要
技术要求。
2.工艺审查
审查图纸上的尺寸、
视图和技术要求是否完整、正确、统一,分析主要技术要求是否合
理、适当,审查零件结构工艺性。
3.熟悉或确定毛坯
确定毛坯的依据是零件在产品中的作用、
零件本身的结构特征与外形尺寸、
零件材料工
艺特性以及零件生产批量等。常用的毛坯种类有铸件、锻件、焊接件、冲压件、型材等.
4. 选择定位基准
5. 拟定加工路线
6. 确定满足各工序要求的工艺装备
包括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等。
工艺装备的选择在满足零件加工工艺的需要和可靠地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应与生产批量和生产节拍相适应,并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降低生产准备费用。 对必须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或成组工艺装备,应在进行经济性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设计任务书。
7.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确定切削用量
9.确定时间定额
10.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对数控加工)
11.评价工艺路线
对所制定的工艺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应对多种工艺方案进行比较,或采用优化方法,以确定出最优工艺方案
12.填写或打印工艺文件
13.选择加工方法应考虑的问题
1)零件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2)零件材料的加工性
5. 什么是“工艺设计”
一、工艺设计是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全过程,加工工艺是工人进行加工的一个依据。
二、拟订工艺路线是设计工艺规程最为关键的一步,选择定位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
2、统一基准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加工轴类零件时,一般都采用两个顶尖孔作为统一精基准来加工轴类零件上的所有外圆表面和端面,这样可以保证各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和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
3、互为基准原则
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例如,车床主轴前后支承轴颈与主轴锥孔间有严格的同轴度要求,常先以主轴锥孔为基准磨主轴前、后支承轴颈表面,然后再以前、后支承轴颈表面为基准磨主轴锥孔,最后达到图纸上规定的同轴度要求。
4、自为基准原则
一些表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常以加工表面自身为基准图示为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表面,被加工床身1通过楔铁2支承在工作台上,纵向移动工作台时,轻压在被加工导轨面上的百分表指针便给出了被加工导轨面相对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度读数,根据此读数操作工人调整工件1底部的4个楔铁,直至工作台带动工件纵向移动时百分表指针基本不动为止,然后将工件1夹紧在工作台上进行磨削。
5、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保证零件加工表面相对于不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的原则
被加工零件上如有不加工表面应选不加工面作粗基准,这样可以保证不加工表面相对于加工表面具有较为精确的相对位置,表面为不加工表面,为保证镗孔后零件的壁厚均匀,应选表面作粗基准镗孔、车外圆、车端面。当零件上有几个不加工表面时,应选择与加工面相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
6、合理分配加工余量的原则
从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考虑,应选择重要表面作粗基准。在床身零件中,导轨面是最重要的表面,它不仅精度要求高,而且要求导轨面具有均匀的金相组织和较高的耐磨性。由于在铸造床身时,导轨面是倒扣在砂箱的最底部浇铸成型的,导轨面材料质地致密,砂眼、气孔相对较少,因此要求加工床身时,导轨面的实际切除量要尽可能地小而均匀,故应选导轨面作粗基准加工床身底面,然后再以加工过的床身底面作精基准加工导轨面,此时从导轨面上去除的加工余量可较小而均匀。
6.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有什么要求
1、设计原则:
(1)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或机器的装配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2)应使工艺过程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快投放市场。
(3)设法降低制造成本。
(4)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2、原始资料:
(1)产品装配图,零件图。
(2)产品验收质量标准。
(3)产品的年生产纲领。
(5)制造厂的生产条件,包括机床设备和工艺设备的规格、性能和现有的状态、工人的技术水平、工厂自制工艺装备的能力以及工厂供电、供气的能力等有关资料。
(6)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装备设计所需要的设计手册和有关标准。
(7)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资料等。
3、步骤内容:
(1)分析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2)确定毛坯。
(3)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面。
(4)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
(5)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6)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确定切削用量。
(9)确定工时定额。
7. 设计后的加工工艺设计,英语怎么说
post-design manufacturing process design
8.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一般过程
(1)选择适合在该零件加工的数控机床,确定工序内容。
(2) 分析加工零件的图纸,明确加工内容及技术要求,确定加工方案,制定数控加工路线,如工序的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非数控加工工序的衔接等。设计数控加工工序,如工序的划分、刀具的选择、夹具的定位与安装、切削用量的确定、走刀路线的确定等等。由于零件的多样性,同时各零件的轮廓外形形状各不相同,毛坯材料、大小也不尽相同。
因此,数控加工中的工艺设计决定了数控机床的使用效率、零件的加工质量、刀具数量和经济性等问题,应尽量保证加工中工序集中、工艺路线最短和机床辅助时间最少。
9. 简述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凯福公司在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时,一般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数控加工工艺内容的选择; 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 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一、数控加工工艺内容的选择
1、适于数控加工的内容
在选择时,一般可按下列顺序考虑:
(1)通用机床无法加工的内容应作为优先选择内容;
(2)通用机床难加工,质量也难以保证的内容应作为重点选择内容;
(3)通用机床加工效率低、工人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的内容,可在数控机床尚存在富裕加工能力时选择。
2、不适于数控加工的内容
(1)占机调整时间长。如以毛坯的粗基准定位加工第一个精基准,需用专用工装协调的内容;
(2)加工部位分散,需要多次安装、设置原点。这时,采用数控加工很麻烦,效果不明显,可安排通用机床补加工;
(3)按某些特定的制造依据(如样板等)加工的型面轮廓。主要原因是获取数据困难,易于与检验依据发生矛盾,增加了程序编制的难度。
二、 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
1、尺寸标注应符合数控加工的特点
2、几何要素的条件应完整、准确
3、定位基准可靠
4、统一几何类型及尺寸
三、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1、工序的划分
数控加工工序的划分一般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1)以一次安装、加工作为一道工序。
(2)以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内容划分工序。
(3)以加工部位划分工序。
(4)以粗、精加工划分工序。
2、顺序的安排
顺序安排一般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1)上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的定位与夹紧,中间穿插有通用机床加工工序的也应综合考虑;
(2)先进行内腔加工,后进行外形加工;
(3)以相同定位、夹紧方式加工或用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工序,最好连续加工,以减少重复定位次数、换刀次数与挪动压板次数。
3、数控加工工艺与普通工序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