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Ⅰ 最新的给排水设计规范有哪些
0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0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年版)
03、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
0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0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年版)
0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
08、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22-2008
09、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10、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
11、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 50102—2003
12、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2007
13、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 50109-2006
14、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9—95
1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17、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
18、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93—93(2010年版)
19、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20、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2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1-2005
22、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 110—2006
23、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1993
2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25、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
2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2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28、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
2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分类GBT 18919-2002
3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 18920-2002
3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
32、污水再生产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
3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34、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
35、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0125-2010
Ⅱ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第3.3.18条是什么内容
3.3系统选择
3.3.1小区的室外给水系统,其水量应满足小区内全部用水的要求,其水压应满足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要求。
小区的室外给水系统,应尽量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当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水量不足时,应设置贮水调节和加压装置。
3.3.1A小区给水系统设计应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宜实行分质供水,充分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优先采用循环和重复利用给水系统。
3.3.2小区的加压给水系统,应根据小区的规模、建筑高度和建筑物的分布等因素确定加压站的数量、规模和水压。(水资源的利用评介,节水、节能理念)
3.3.2A当采用直接从城镇给水管网吸水的叠压供水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叠压供水设计方案应经当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供水部门批准认可;(水源系统边界的衔接)
2 叠压供水的调速泵机组的扬程应按吸水端城镇给水管网允许最低水压确定。泵组出水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8.2条的规定;叠压供水系统在用户正常用水情况下不得断水;
注:当城镇给水管网用水低谷时段的水压能满足最不利用水点水压要求时,可设置旁通管,由城镇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3叠压供水当配置气压给水设备时,应符合本规范第3.8.5条的规定;当配置低位水箱时,贮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按给水管网不允许低水压抽水时段的用水量确定,并应采取技术措施保证贮水在水箱中停留时间不得超过12h;
4叠压供水设备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管网叠压供水设备》CJ/T 254的要求。(系统技术参数)
3.3.3建筑物内的给水系统宜按下列要求确定:
1应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当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和(或)水量不足时,应根据卫生安全、经济节能的原则选用贮水调节和加压供水方案;
2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建筑物用途、层数、使用要求、材料设备性能、维护管理、节约供水、能耗等因素综合确定;
3 不同使用性质或计费的给水系统,应在引入管后分成各自独立的给水管网。(注意子系统界定与分解)
3.3.5 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竖向分区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
2 静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
3 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
3.3.5A住建筑入户管给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静水压、动水压)
3.3.6 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垂直分区并联供水或分区减压的供水方式;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宜采用垂直串联供水方式。(防止压力过大引起的安全性问题)
3.4管材、附件和水表
Ⅲ 室外排水管坡度规范一般是多少标准是什么
这个不是很难解决,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1、室外排水管道最大坡度在规范中没有具体规定,但根据管道材质能够承受冲刷的能力,不同材料的管道规定了不同的最大流速;
2、如果流速超过就要设置跌水井消能。 管径、流速与坡度还是有一定关系的,所以不同材质和不同大小的管道有不同的排水最大坡度的;
3、PS:4.2.5 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应遵守下列规定: 1 金属管道为 10.0 m/s; 2 非金属管道为: 石棉管道 3.0 m/s; 混凝土管道4.0 m/s; 塑料管道 4.0 m/s。 管径-最小坡度的关系、管径-最大坡度的关系 管径(mm) 最小坡度(%0) 管径(mm) 最大坡度(%0) 的200 4.0 200 100 250 3.0 250 70 300 2.2 300 50 350 2.0 350 50 400 1.5 400 50 450 1.3 450 50 500 1.13 500 30 600 0.9 600 25 700 0.725 700 25 800 0.6 800 25 900 0.6 900 25 1000 0.5 1000 20 1200 0.5 1200 18 1400 0.5 1400 15 1600 0.5 1600 12 1800 0.5 1800 11 2000 0.5 2000 9.5 2200 0.5 2200 8.5 2400 0.5 2400 7.5 2600 0.5 2600 6.5
4、标准:室外排水管坡度一般来说,在最大坡度的设置是没有具体的规范标准要求的,因为室外排水管坡度的设置也是有众多的影响因素,管道的材质、管径的大小、流速的大小等各个方面都影响排水管坡度的设置。
拓展资料:
《室外排水管道施工》是国家示范建设院校重点专业——城镇建设专业的特色教材之一,是以具体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开发的。全书内容共分为5个学习项目,主要包括:室外排水管道基础知识、室外排水管道开槽施工、室外排水管道不开槽施工、室外排水管道附属构筑物施工以及室外排水管道施工综合实训等内容。
参考资料:室外排水管网络
Ⅳ 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有哪些要求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版)》(GB50014-2006)。
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6、《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3:2002)。
7、《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
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9、主要采用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湿陷性黄土地区室外给排水管道工程构筑物》(04S531-1~5)、《排水检查井》[02S515、02(03)S515]、《雨水口》(05S518)、《井盖及踏步》(97S501-1)。
Ⅳ 求《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
你好,已上传到附件,满意请及时采纳为最佳答案。
Ⅵ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的室外生活污水最小管径是多少
排水管道最小管径、最小设计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应按规范确定,埋地塑料管的接户管、支管最小管径为160mm;干管最小管径为200mm。
Ⅶ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污水管道设计参数做了哪些规定
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提出建筑室外排水设计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小区污水重力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系统时设计计算中注意
当小区位于市区之内或地形坡度许可小区污水能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时,这时小区污水管道可按接管进行水力计算,计算方法通常是列表计算,不过在设计参数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区污水管道排出点城市污水干管的埋深,合理运用落差以减小管道的管径。最后小河能否重力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系统,校核结果若不能排入,可适当放大某些管道的管径,适当减小敷设坡度以达到排入目的;如果接入管道落差太大则可设计跌水井。
2.室外管材
(1)室外无压排水管一般很少采用金属管,只有当排水管需要承受较高压力或对渗漏要求严格的地方(污水泵站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才采用金属管材,较为罕见的为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管,双壁波纹管,HDPE高密度缠绕管在室外得到广泛应用。
(2)钢筋混凝土管的管口形式常用的有平口管,企口管,承插口管,借口一般分为柔性接口,刚性接口,半柔性接口。
柔性接口:橡胶圈接口,沥青油膏,石棉沥青卷材料。
刚性接口:水泥砂浆,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半柔性接口:石棉水泥接口
对于接口要求强度较高,严密性闭水性较好的污水管宜采用柔性或半柔性接口。
纵向管线布置:电力,电讯,煤气,给水,热力,雨水,污水
3.污水检查井管径间距
不大于160mm不大于30m大于200mm不大于40m
Ⅷ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新版内容简介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是对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年版)的局部修订。为有效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加强我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新版规范对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内涝防治系统设计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雨水设计流量计算方法、雨水利用设施和内涝防治工程设施等都进行了补充和修订。一方面体现城镇雨水排水管渠在防治城市内涝灾害、保障城镇排水安全方面承担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规定城镇内涝防治不能仅仅是雨水排水管渠系统,而是综合措施才能应对。规范的修订是集合设
计院的集体智慧完成的。对新版规范的局部修订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Ⅸ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11年版)
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设计规程CJJ 122—2008
消防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年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1—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9—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93—93(2010年版)
市政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
以上是基本的,还有些地方规范,比如绿建、节能什么的。
Ⅹ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 (2016年版)
回填范围不得小于2a+300(1800)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