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设计引物
❶ 怎么设计中间引物
用软件呗 Primer 5
❷ 如何让设计引物
直接设计 只要包含了整个CDS区就可以
❸ 如何设计引物
引物设计是一小段单链DNA或RNA,在核酸合成反应时,作为每个多核苷酸链进行延伸的出发点而起作用的多核苷酸链。
❹ 怎样设计目的基因的引物
首先 不管是前引物还是后引物,都得在设计引物时在5'端加一段保护序列(网上搜保护序列 有很多)
其次 在保护序列之后要加酶切位点(网上搜酶切位点)
然后 后引物还要加终止密码子(3个随便加)
最后 目的基因前后的序列按5'到3'的顺序分别加在前后引物上
❺ 怎么设计引物
PCR引物又称为寡核苷酸引物,也就是RNA,是由人工合成的,PCR引物通常是一对,引物1和引物2。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核苷酸链的5'端到3'端进行复制,也就是只能识别3'的尾端,而且只能把核苷酸连到已经和DNA模板互补产生的多核苷酸链上,所以引物1和2分别于双链DNA的两条链的尾部(就是末尾是3'端的那一边)结合,为那些脱氧核苷酸提供3'的末端,就相当于开了个头。然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两条新链。而那段引物就成了新链的一部分。
其实在生物体内的DNA复制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只是引物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引物设计原则
* 序列选取应在基因的保守区段
* 避免引物自身或与引物之间形成4个或4个以上连续配对,避免引物自身形成环状发卡结构
* 典型的引物18到24个核苷长。引物需要足够长,保证序列独特性,并降低序列存在于非目的序列位点的可能性。但是长度大于24核苷的引物并不意味着更高的特异性。较长的序列可能会与错误配对序列杂交,降低了特异性,而且比短序列杂交慢,从而降低了产量。
* Tm值在55-65℃(因为60℃核酸外切酶活性最高),GC含量在40%-60%
* 引物之间的TM相差避免超过2℃
* 引物的3’端避免使用碱基A,引物的3’端避免出现3个或3个以上连续相同的碱基
* 为避免的扩增,引物设计最好能跨两个外显子。
* Taqman探针技术要求片段长度在50bp-150bp
* 引物末端(最后5个核苷酸)不能有超过2个的G和C。
❻ 怎样设计PCR引物
引物设计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在知道已知模板序列时进行PCR扩增的。
设计的目的是在两个目标间取得平衡:扩增特异性和扩增效率。引物分析软件将试图通过使用每一引物设计变化的预定值在这两个目标间取得平衡。设计引用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基本原理:
① 引物长度
一般引物长度为18~30碱基。总的说来,决定引物退火温度(Tm值)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引物的长度。有以下公式可以用于粗略计算引物的退火温度。
在引物长度小于20bp时:[4(G+C)+2(A+T)]-5℃
在引物长度大于20bp时:62.3℃+0.41℃(%G-C)-500/length-5℃
另外有许多软件也可以对退火温度进行计算,其计算原理会各有不同,因此有时计算出的数值可能会有少量差距。为了优化PCR反应,使用确保退火温度不低于54℃的最短的引物可获得最好的效率和特异性。
引物长度的上限并不很重要,主要与反应效率有关。由于熵的原因,引物越长,它退火结合到靶DNA上形成供DNA聚合酶结合的稳定双链模板的速率越小。
② GC含量
一般引物序列中G+C含量一般为40%~60%,一对引物的GC含量和Tm值应该协调。若是引物存在严重的GC倾向或AT倾向则可以在引物5’端加适量的A、T或G、C尾巴。
③ 退火温度
退火温度需要比解链温度低5℃,如果引物碱基数较少,可以适当提高退火温度,这样可以使PCR的特异性增加;如果碱基数较多,那么可以适当减低退火温度,是DNA双链结合。一对引物的退火温度相差4℃~6℃不会影响PCR的产率,但是理想情况下一对引物的退火
温度是一样的,可以在55℃~75℃间变化。
④ 避免扩增模板的二级结构区域
选择扩增片段时最好避开模板的二级结构区域。用有关计算机软件可以预测估计目的片段的稳定二级结构,有助于选择模板。实验表明,待扩区域自由能(△G)小于58.6lkJ/mol时,扩增往往不能成功。若不能避开这一区域时,用7-deaza-2’-脱氧GTP取代dGTP对扩增
的成功是有帮助的。
⑤ 与靶DNA的错配
当被扩增的靶DNA序列较大的时候,一个引物就有可能与靶DNA的多个地方结合,造成结果中有多个条带出现。这个时候有必要先使用BLAST软件进行检测,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
❼ 怎么设计引物
选择引物的一般规则
设计和选择引物时有5个要素必需注意。
1 引物的3′末端不互补 引物的3′末端一定不能有很大的互补性,因为它们的互补会形成引物二聚体,这就会带来很大的问题,例如合成出非专一的产物,极大地减少所期望产物的得量。有实验表明,3′末端双链的ΔG是0~-2 kcal/mol时,PCR产量几乎达到百分之百,随着其绝对值的增加产量逐渐下降,在-6时只有40%,到-8时少于20%,而-10时,接近于0。虽然产量还取决于其他参数,如退火温度、引物的专一性等等,但是用Taq聚合酶操作时,由于它的工作能力很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识别3′末端互补的双链区并发动聚合反应,即使3′末端双链的稳定性很差也不能阻碍它的作用,所以这时产量对二聚体的形成就有很大的依赖性。
2 引物分子内不互补 应当尽量不用会通过释放能量而形成分子内双链结构的寡核苷酸。虽然有些带有发夹环,其ΔG为-3 kcal/mol的自身互补引物也可以得到不错的结果,但是如果它的3′末端被发夹环占据时就很麻烦,即会引发引物内部的延伸反应,减少了参与正式反应引物的数量。当然,如果发夹环在5′末端对反应就没有多大的影响了。
3 引物的组分、解链温度和长度 普遍认为PCR引物应当有50%的GC/AT比率。其实,这是不对的。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用81% AT的引物可以产生单一的,专一的,长250 bp,含有70% AT的产物。完全没有必要复杂地去计算产物和引物的解链温度,PCR引物的GC/AT比率应当等于或高于所要放大的模板的GC/AT比。要知道,更重要的因素是模板与稳定性较小的引物之间解链温度的差异。差异越小,PCR的效率越高。因为DNA的解链温度也取决于它的长度,所以有的研究者喜欢设计很长,而不求它很稳定的引物。可是,引物太长就难以避免形成二聚体和自身互补,因此,一般还是不用为好。如果期待的产物长度等于或小于500 bp,选用短的(16~18 mer)的引物:若产物长5 kb,则用24 mer的引物。有人用20~23 mer引物得到40 kb的产物。但是,引物较长时,如果不借助引物选择的计算机软件帮助,就很难确定一对引物是否会形成二聚体,是否有自身互补性以及专一性如何。于是,用眼睛选出来的寡核苷酸放大长片段DNA时就会使引物彼此引发而不是延伸模板,得出非专一产物。
4 引物的内部稳定性 在DNA测序和PCR中最好用5′末端稳定(如GC含量较多),而3′末端不太稳定(如AT含量较多)的引物,这种引物的结构可以有效地消除假引发反应。这就是基于引物内部稳定性的经验之谈。其3′末端稳定性低的引物在这些反应中能起好作用的原因在于,接近或在3′末端上的碱基与非靶位点碱基所形成的配对的稳定程度还不足以引发DNA合成,所以不会产生假产物。因此,为了有效地引发反应,引物的5′末端和中央部分必须与靶DNA也形成双链。与此相反,带有稳定的、GC丰富的3′末端的寡核苷酸不需要其所有的核苷酸序列都与靶序列配对,只凭借其3′末端与靶序列任何位点的牢固配合就可以引发反应,产生非专一产物。如果用3′末端低稳定性的引物,反应的最适退火温度范围会不寻常的宽。这就可以不经过事先的最佳化实验就能在最佳条件下进行反应。还要注意的是PCR反应产物的质量还取决于模板(底物的复杂性、Tm、产物长度)和退火的温度与时间。所以,有时3′末端稳定的引物也可以满意地进行反应。但是,无论如何,寡核苷酸3′末端最后5个核苷酸的稳定性小于-9 kcal/mol的,通常就是专一性的探针或引物。寡核苷酸3′末端越不稳定,假引发的可能性越低。
5 引物的唯一性 为了放大单个的、专一性DNA片段,选用的引物序列就应当是唯一的,即在模板中没有重复序列。虽然不会整个引物序列都偏好于和模板中的一个以上位点匹配,但是,通常见到的引物的3′末端往往都有6~7个没有什么个性的核苷酸。如果假引发的位点正好在放大区的内部,那麻烦就大了。由于短的DNA片段有更高的PCR或杂交效率,就容易产生非专一产物。如果用哺乳动物基因组序列作为模板,可以用Alu序列或其他短重复元件来核对想用的引物的互补性。由此也可知,应当避免使用同寡聚物(如—AAAAAA—)和二核苷酸重复(如—ATATAT—)。
❽ 怎样设计引物
一般是通过设计软件,例如oligo6,primer5等,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引物设计软件下载和使用说明,是比版较容易权的。
至于设计引物的一般原则如下:
* 序列选取应在基因的保守区段
* 避免引物自身或与引物之间形成4个或4个以上连续配对,避免引物自身形成环状发卡结构
* 典型的引物18到24个核苷长。引物需要足够长,保证序列独特性,并降低序列存在于非目的序列位点的可能性。但是长度大于24核苷的引物并不意味着更高的特异性。较长的序列可能会与错误配对序列杂交,降低了特异性,而且比短序列杂交慢,从而降低了产量。
* Tm值在55-65℃(因为60℃核酸外切酶活性最高),GC含量在40%-60%
* 引物之间的TM相差避免超过2℃
* 引物的3’端避免使用碱基A,引物的3’端避免出现3个或3个以上连续相同的碱基
* 为避免的扩增,引物设计最好能跨两个外显子。
* Taqman探针PCR要求片段长度在80bp-150bp
* 引物末端(最后5个核苷酸)不能有超过2个的G和C。
❾ PCR引物设计怎么做 啊跪求!
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对合适的核苷酸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因此,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PCR的特异性与成功与否。
要设计引物首先要找到DNA序列的保守区。同时应预测将要扩增的片段单链是否形成二级结构。如这个区域单链能形成二级结构,就要避开它。如这一段不能形成二级结构,那就可以在这一区域设计引物。
现在可以在这一保守区域里设计一对引物。一般引物长度为15~30碱基,扩增片段长度为100~600碱基对。
让我们先看看P1引物。一般引物序列中G+C含量一般为40%~60%。而且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随机。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存在。否则P1引物设计的就不合理。应重新寻找区域设计引物。
同时引物之间也不能有互补性,一般一对引物间不应多于4个连续碱基的互补。
引物确定以后,可以对引物进行必要的修饰,例如可以在引物的5′端加酶切位点序列;标记生物素、荧光素、地高辛等,这对扩增的特异性影响不大。但3′端绝对不能进行任何修饰,因为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这里还需提醒的是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为密码子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的特异性与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十条PCR引物的设计原则:
① 引物应用核酸系列保守区内设计并具有特异性。
② 产物不能形成二级结构。
③ 引物长度一般在15~30碱基之间。
④ G+C含量在40%~60%之间。
⑤ 碱基要随机分布。
⑥ 引物自身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⑦ 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⑧ 引物5′端可以修饰。
⑨ 引物3′端不可修饰。
⑩ 引物3′端要避开密码子的第3位。
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找到一对合适的核苷酸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如前述,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PCR的特异性与成功与否。对引物的设计不可能有一种包罗万象的规则确保PCR的成功,但遵循某些原则,则有助于引物的设计。
1.引物的特异性
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过70%或有连续8个互补碱基同源。
2.避开产物的二级结构区
某些引物无效的主要原因是引物重复区DNA二级结构的影响,选择扩增片段时最好避开二级结构区域。用有关计算机软件可以预测估计mRNA的稳定二级结构,有助于选择模板。实验表明,待扩区域自由能(△G°)小于58.6lkJ/mol时,扩增往往不能成功。若不能避开这一区域时,用7-deaza-2′-脱氧GTP取代dGTP对扩增的成功是有帮助的。
3.长度
寡核苷酸引物长度为15~30bp,一般为20~27mer。引物的有效长度:Ln=2(G+C)+(A+T+,Ln值不能大于38,因为>38时,最适延伸温度会超过Taq 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74℃),不能保证产物的特异性。
4.G+C含量
G+C含量一般为40%~60%。其Tm值是寡核苷酸的解链温度,即在一定盐浓度条件下,50%寡核苷酸双链解链的温度,有效启动温度,一般高于Tm值5~10℃。若按公式Tm=4(G+C)+2(A+T)估计引物的Tm值,则有效引物的Tm为55~80℃,其Tm值最好接近72℃以使复性条件最佳。
5.碱基础随机分布
引物中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的存在。尤其3′端不应超过3个连续的G或C,因这样会使引物在G+C富集序列区错误引发。
6.引物自身
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否则引物自身会折叠成发夹状结构牙引物本身复性。这种二级结构会因空间位阻而影响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合。若用人工判断,引物自身连续互补碱基不能大于3bp。
7.引物之间
两引物之间不应不互补性,尤应避免3′端的互补重叠以防引物二聚体的形成。一对引物间不应多于4个连续碱基的同源性或互补性。
8.引物的3′端
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不能进行任何修饰。3′端也不能有形成任何二级结构可能,除在特殊的PCR(AS-PCR)反应中,引物3′端不能发生错配。
在标准PCR反应体系中,用2U Taq DNA聚合酶和800μmol/L dNTP(四种dNTP各200μmol/L)以质粒(103拷贝)为模板,按95℃,25s;55℃,25s;72℃,1min的循环参数扩增HIV-1 gag基因区的条件下,引物3′端错配对扩增产物的影响是有一定规律的。A∶A错配使产量下降至1/20,A∶G和C∶C错七下降至1/100。引物A:模板G与引物G:模板A错配对PCR影响是等同的。
9.引物的5′端
引物的5′端限定着PCR产物的长度,它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因此,可以被修饰而不影响扩增的特异性。引物5′端修饰包括:加酶切位点;标记生物素、荧光、地高辛、Eu3+等;引入蛋白质结合DNA序列;引入突变位点、插入与缺失突变序列和引入一启动子序列等。
10.密码子的简并
如扩增编码区域,引物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密码子的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特异性与效率。
特殊目的的引物设计将在有关章节讨论。随着人们对引物的认识,一些引物的计算机设计程序也应运而生,下面将讨论有关引物计算机设计方法。
现有的引物设计软件有primer5.0比较好。
❿ 怎么设计扩全长的引物
您应该使用巢式PCR来做这个实验。
无论您是先提RNA再做反转录,还是直接从DNA中获得基因,考虑到模板的复杂性,都应当使用巢式PCR。建议您先从目的基因的上下游设计一段引物,即外引物,再根据目的基因上下游设计一段内引物。
外引物不在目的基因上,可以在目的基因上下游100bp以内,这就可以利用引物设计找出最优秀的引物,提高了第一次PCR的成功率。将第一次PCR产物做模板,进行第二次PCR,这样如果P出了大小正确的条带,就可以肯定是你的目的条带。因为两次特异性扩增再加上大小正确,这样的总特异性是极高的。
另外,由于在第二次PCR过程中,模板是第一次PCR产物,成分单一,就是内引物再糟糕,也没有问题,这就规避了你提到的“那如果在CDS区两端设计不出引物怎么办?”这个问题。
您明白了吗?欢迎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