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付令驳回救济
㈠ 票据丧失的补救措施
票据的丧失分为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前者又称灭失,后者又称遗失。其救济措施有挂失止付、公示催告、诉讼等。
一、挂失止付
挂失止付是失票人向付款人告知票据已丧失的情况,指示付款人停止付款。其申请人只能是真正的票据权利人,且丧失的票据是可以挂失的票据,主要是商业汇票、支票、填明“现金”字样和代理付款人的银行汇票以及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
挂失止付的后果只是以特定的时间内暂停支付票据款项,并非最终的救济方式,如果付款人在收到挂失止付通知后12 日内未收到法院的止付通知书,便不再承担暂停支付义务,可在持票人提示付款时支付票款,而不承担责任。如果收到了法院的止付通知书,则按通知书的要求暂停更长时间的支付等待法院的判决果。
二、公示催告
公示催告则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如果没有挂失止付,可随时申请,如果已挂失,则必须在挂失后三日内申请。
三、诉讼
诉讼则是指在票据丧失后,失票人为恢复票据权利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诉讼,适用的是普通程序。且法院的判决并不能使用丧失的票据失去法法律师效力,善意持票人仍可主张权利。
四、其他
失票人提供担保后请求出票人补发票据或请求债务人付款。
㈡ 票据丧失的救济方法
1、挂失止付
挂失止付是指失票人将丧失票据的情况通知付款人,并由接收通知的付专款人暂停支付的一种方式。属
2、公示催告
公示催告是失票人在失票后向法院申请宣告票据无效,是票据权利与票据相分离的一种制度。
3、普通诉讼
《票据法》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失票人应当在通知挂失止付后3日内,也可以在票据丧失后,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止付令驳回救济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第十二条 恶意或重大过失取得票据的效力
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本法规定的票据的,也不得享有票据权利。
第十三条 票据抗辩
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但是,持票人明知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除外。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本法所称抗辩,是指票据债务人根据本法规定对票据债权人拒绝履行义务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