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产生
⑴ 工业革命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
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工业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产品设计在这种变革与混乱中发展。人们在生活习惯与心理上对旧有产品的形式与风格有很强的留恋,这反映在设计上表现为装饰化的特点,注重传统装饰趣味。装饰与机械生产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设计师不愿意参与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而大多数工业产品单方面追求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对产品本身却忽略了装饰美、形式美的因素,造型粗糙、丑陋,产品的审美品味与格调不高。
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内举行的世界工业博览会上,集中暴露了一些矛盾。展品以工业产品居多,外型粗陋。许多产品上加了些不伦不类的纹样为装饰,想以装饰弥补其形式上的丑陋。但事实证明,其结果更加糟糕。因此,以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进行了一场名为“新手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风格改革运动,主张艺术家走入生活,艺术与技术结合,创造为大众理解和接受的作品。它反对维多利亚矫饰之风,倡导中世纪的纯朴装饰,并吸收日本的装饰,从自然中汲取素材,创出新的设计风格,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它的影响遍及欧洲多国,使“新艺术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手工艺美术运动”以新的装饰反对矫饰,主张精致、合理的设计,并保存了手工艺,对现代设计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⑵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以及影响
“后现代主义”设计指的是“在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上大量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式的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 ⑽它有明确的时间段,从70年代持续到90年代初,之后便开始衰退。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挑战,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性的发展,反对设计中的国际主义、极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审美愉悦,注重消费者心理的满足。在设计上大量运用了各种的历史装饰符号,但又不是简单的复古,采取的是折衷的手法,把传统的文化脉络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开创了装饰艺术的新阶段。
从本质上讲,后现代主义设计并非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推翻与否定,而是在肯定其实用功能因素的基础上,在形式上赋予其人格化,情感化的装饰效果,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权威、美国评论家、建筑家和作家查尔斯·詹克斯自己也说: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加上一些什么别的。
后现代主义设计中采用大量历史风格,比如哥特式、巴洛克式。从古典到文艺复兴,无所不包,进行装饰符号的挪用,戏谑、调侃、夸张和象征的描述,以多种历史风格的整合拼接达到装饰化的效果,它是折衷主义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这种特征。比如查尔斯?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菲力普·约翰逊的AT&T大厦等。
装饰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复兴,在很大的程度上在于为了摆脱严肃的、冷漠的、单调的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带来的压抑,最早在建筑上提出明确的后现代主张的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认为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是丑陋的、平庸的,对于“少即多”的教条,他恢谐地将其改为“少即厌烦”。1969年,文丘里利用历史建筑符号,用戏谑的方法设计了在宾夕法尼亚的胡桃山的“文丘里住宅”。是具有完整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最早建筑。随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装饰在设计中的地位重新回归。彼得·霍夫曼在《八十年代的美国建筑》一文中说:“再也不把装饰视为邪端。几乎所有这些建筑都充分展示出一种对‘修饰’的新兴趣,表现一种建筑的趣味性”。⑾在产品设计领域,意大利的索特萨斯等人组成的“孟菲斯”设计小组成为代表,设计作品造型独特、色彩艳丽,装饰化、波普化和娱乐化。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显著的特点在于其历史主义、装饰主义、折衷主义和娱乐性。这些手法的运用适应了人们各方面需要,使人们在视觉与心理上都逐渐扫除了对工业产品中由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造成的理性与冷漠的感觉。
⑶ 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现代设计有着哪些自身的鲜明特点
工业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⑷ 现代设计为什么没有产生发展在中国
传统中国文化重道轻术,重视治国的理念 、轻视科技发展。在人们理念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最高理念,而把科技进步和改造生产工具视为“奇淫异巧”。因此人们读书学习也仅仅在四书五经方面下功夫,所谓“书中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个别的士大夫阶层,在官场不得意的情况下,才把兴趣转移到改进和发明上来。因此轻视科技进步成为了社会普遍现象。直到现代中国除了冯如、詹天佑等少数人之外,在国外留学的不是法律经济,就是文化艺术,学理科的也主要集中在基础学科(这些人也很少有回来的)。很少人去学习电子机械、工程设计,金属材料之类的。
这就是根本原因。
⑸ 现代设计发展、变化历史过程的主要规律和特征
当代设计的主要内容仍是视觉艺术,相对而言,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理论思想首当其冲是美学思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思想史博大精深,其中当然也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思想。但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特点是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社会学、美学等多学科思想杂蹂一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美学思想。所谓中国传统美学体系只是后人的总结和发展。而对于西方设计思想而言,自产业革命后便逐步产生了相对独立的设计体系和完备的设计理论。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并使之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一直是中国设计界关注的问题。正确把握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发展脉络等问题,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总结出适合中国的设计形式和前进方向的重要内容。而借鉴西方设计思想与完备的设计理论,并比较其特征的关联性,是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重要手段。
从审美意义上讲,古今中外的各个流派、各种思想观念,本质上并没有分歧与冲突。正如生物学中的胚胎学一样,在其形成原因上找出二者的异同,对于研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中的美学元素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和借鉴更多对于现代设计有利的元素,从而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产品。
⑹ 现代设计产生的时间
说简单一些吧,就是产生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领袖人物是莫里斯,他被称为现代艺术设计之父。不用把时间把得太紧,没有什么事物是在一瞬间蹦出来的,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何况是艺术设计这种需要时间积淀的东西。这个答案满意吗?
⑺ 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
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
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
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是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设计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0世纪20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了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
特别是新的材料的运用,从而把千年以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予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继而,从建筑革命出发,又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传达设计等等,形成真正完整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7)现代设计产生扩展阅读:
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
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阐述大多从意识形态领域出发,把现代主义设计放到广阔的现代主义运动背景去认识,认为它的产生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历史必然。
这种认识往往只顾及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外部环境,甚少考虑到设计活动的自身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难免有失片面,同时也影响到我们对其它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
的辨证关系入手,着重考察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以及二者的结合对现代主义设计诞生的影响,以期找出现代主义设计之形成的内在因素。
⑻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和贡献是什么
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历史贡献
1、强调集体工作方式,用以打败艺术教育的个人藩篱,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2、强调标准,用以打破艺术教育造成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
3、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新的教育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以上几个要点,已经将教学的中心从比较个人的艺术型教育体系转移到理工型体系的方向上来了
4、把设计一向流于“创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因而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体系,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5、在比利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试验基础上,开创了各种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纺织、摄影等。团结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与设计家介入到设计中来,将设计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6、打破了陈旧的学院式美术教育的框框,1920年包豪斯重要教员、色彩专家约翰尼·伊顿创立“基础课”,在此以前是没有所谓基础课之说。同时创造了结合大工业生产的方式,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又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将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影响
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院校,在当时它是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它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历程就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历程,也是在艺术和机械技术这两个相去甚远的门类见搭建桥梁的历程。无论是在建筑学、美术学、工业设计,包豪斯都占有主导地位。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 1.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 2.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 3.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科学的、技术的理解 4.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 5.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 6.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
⑼ 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
浅议现代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周靓(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 陕西西安 710065)
现代设计的发展时间不过是短短的百余年,从它产生至今的这段时间里面,也经
历了众多的变革和流派的更替,那么现代设计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至今又将朝
着什么方向继续迈进呢?该文将就此做一浅要的论述。
现代设计;现代主义;风格流派
1.现代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早在十八世纪前的设计活动主要基于手工业,设计和制作往往是个人独立完成,
完全没有精细的行业分工。而设计服务的对象也只是面对上层阶级,设计力量完
全被王权、教会等统治阶级所掌握,因此在设计上难免体现出娇揉造作的风格,
十八世纪的巴洛克和洛克克风格和十九世纪的维多利亚风格都是这种情况的典型
案例。到了十八世纪末社会日益两极分化,工业化大生产和资产阶级思想开始大
规模蓬勃发展。正是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大规模发展,现代设计也应运而生了。
从现代设计历史长河来看,已经有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了,但是一直到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为止,关于它的发展还仍旧局限在应用方面,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少之又
少。促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简单,现代设计的发展时间尚短,加之是一门应用性
学科,在不少人的概念中认为似乎没有研究它的必要。只是到了近几十年中,现
代设计的史和论方面的研究才渐渐得到了重视。
2.现代设计的概念及其范畴
2.1设计的基本概念
设计是指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
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计划、构思的形成;(受到现代市
场营销学、社会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方面影响)2、视觉传达方式;(手工绘图
、电脑制作、模型推敲等根据具体情况的需求而定)3、计划通过传达后的具体应
用(同设计要求所产生的技术条件密切相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的定义也
十分的简单,大多集中于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中。如使用功能(目的);物质技术
条件(基础);设计造型(审美构思)。而现代设计还被视为解决功能、创造市
场、改变行为的手段,已经不仅仅被看作是解决功能与形式之间的手段了。
因为影响计划和构思的因素不同,因此有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的区分。而两者最
根本的区别在于现代设计与工业化大生产和现代文明密切联系,这是传统设计所
不具有的。因此现代设计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技术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2.2现代设计的范畴
现代设计的范畴十分的广泛,它涉及到了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现代室内设
计、展示设计、景观园林设计等等;还包括了平面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广告策
划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以及摄影、影视制作等等。现今设计的专业分类
越来越细致,又不断的派生出许多新的设计学科和门类,如:城市家具设计、产
品设计、首饰加工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等,随着时间发展和人类社会需求的增
长,还会不断有新的设计行业继续涌出。
2.3现代设计的属性
现代设计究竟应该隶属于工科还是以美术为中心的文科范畴,这个问题也是一直
备受关注的。设计本身所涉及的范围十分的广泛繁杂,因此要区分它的属性就必
须要根据不同的设计种类来决定它的属性。如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因为同工程技
术息息相关就会比较倾向于工科门类,而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等与美
感的表现关系比较密切,就应该倾向于文科。
美术作为单纯的艺术活动是艺术家相对个人化的表现过程,是自我情绪的宣泄和
表现过程,而设计则门类更多的表现在为他人服务这个活动过程。前者是为本人
,后者是为他人、社会、市场,两者从服务对象的归属性上有一定的区别。
工程设计和艺术设计虽然同属于“设计”这个大的概念,但是也有着本质的区分
。工程设计是解决人造物中物与物的关系,是物体本身之间的协调性问题。如汽
车离合与油门之间的关系;而艺术设计是解决人造物与人的关系,是人和物体之
间的协调性问题。如汽车的美观舒适性等。这样一来,区分工程设计和艺术设计
的概念属性就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了。本文中的设计概念专属于相关艺术设计的
概念范畴。
2.4现代设计的通用性表现
现代设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通用性的表现。在当今的社会人们的交流方式基本
分为两种: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直接的交流,二是人与人通过大
量普遍的标志、广告、图解和通用产品进行交流,这种是比较普遍的,如:全世
界的国际机场的设计都有比较接近;全世界的电脑视窗电脑键盘也基本同一化;
所有软饮的外包装设计和开口方式也基本同一化等等。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设计
在促进交流方面的巨大的作用,正是因为设计的作用才使得世界越来越接近,人
们的交流越来越容易和方便,从而也促使“地球村”概念的应运而生。
3.包豪斯产生的巨大影响及现代设计教育
3.1包豪斯
大多数国家的设计教育都是在美术学院的基础之上建立设计教育的。但是早期的
理工型设计教育是单独进行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19年在德国建立的包毫斯设
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成立的学院,可以说是史无前
例的设计教育大改革。这所学院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家理论家格罗佩斯所创建,期
间经历了两次校址的搬迁(魏玛、德绍)和三任校长的更替(格罗佩斯、汉斯.迈
耶、密斯.凡德罗),直至1933年被纳粹政府强行关闭。从时间段上可以得出包毫
斯设计学院(1919—1933)在历史上存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6年—1945年)之间。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它对现代设
计及其教育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3.2现代设计教育
包毫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强调标准化、强调集体的工作方
式、强调科学的工作方式、将教育中心从外部改到内部的解决问题上、开创各种
工作室、创造基础课程的教育方式、创新人体工程学等等。它的创造确实给现代
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设计教育与现代设计基本在同时开始发展,目前经过自己体系的不断发展,
学科开始趋于完善,教学方向也开始比较明确了。但是现代乃至当今的设计教育
依然同当年包豪斯的创办和贡献是分不开的。
4.现代主义设计的内容实质极其代表人物
4.1现代主义思想产生的三个基本因素:
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它否认以往设计只针对王权、教会、贵族服务的形式,对
于传统的理念和工作方式有很大程度的否定;强调设计应有强烈的时代感:每件
设计作品都能够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设计服务对象思维方式的改变:现代设
计的服务对象的改变也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大的扭转,设计不再以奢华、矫揉造
作作为审美的标准,从而转向了实用性和大方美观的审美趋势。
4.2第一代现代主义设计大师
具有代表性的第一代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有:
a)格罗佩斯:他反对风格主义,强调为民众而设计;
b)密斯.凡德罗:主张“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减法设计也是他
(下转第157页)
(上接第154页)
所推崇的;
c)勒·柯布西耶:“机械的美”是他毕生追求的设计手法,“朗香教堂”就是其
著名的代表作品。后期成为了国际主义分支之一的“粗野主义”的代表人物;
e)赖特:追求风格,毕生为富人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能真正代表现代主
义建筑的全部精神实质。
这批大师作为第一代现代主义的设计师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但是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这些设计师也不得不重新做一次选择。二战结束
后大批的包豪斯的教员和学生移居美国,其中也包括第一批的现代主义的设计师
们,他们同美国的丰裕社会相结合,最终把包豪斯的影响发展成为新的设计风格
——国际主义风格。所以也可以说国际主义风格是现代主义在战后的发展。
5.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衰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德国包豪斯发展出来的国际主义设计成为了西方国
家设计的主要风格,在二十世纪50至70年代风行一时。
国际主义是现代主义在战后的发展,从设计风格上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战前的
现代主义还是战后的国际主义都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
、系统化的特点。国际主义设计师受到密斯的“少则多”影响,在50年代下半期
发展以形式上的减少主义为特征,为达到减少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因而开始背
叛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仅仅在形式上维持和夸大现代主义的特征。所以受
到后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解构主义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波普”风格)
的挑战和抨击也在清理之中。
6.现代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6.1设计师们的探索和“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
不少设计师急功近利的想了解什么是目前最新最时尚的做法,我认为从发展史的
角度是“见木不见林”的,只一味地追求形式,不了解发展的文脉,只是对设计
断章取义,一知半解是不可取的,设计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建设同时也在破坏,往往出现了许多“建设性破坏”
和“发展性倒退”的可悲局面。因此,只有全面的认知整个设计史的发展、演变
过程,才能判断出自己的行为是否是准确的,只有“继往”才能够“开来”,一
个忘却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设计师。
由现代主义开始,又回到具有相同内涵不同细节的新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过程,
基本符合哲学辨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现代设计发展具有螺旋性的特点
,是一个螺旋提高向前发展的过程。
6.2展望未来
虽不可预测新的设计运动流派的产生和发展,但从现代建筑来看基本是维持在了
以现代主义为主的基础上,多元的发展是可以肯定的。而作为设计师本身来讲,
每个人肩上都背负着历史的重担,更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职业精神。为
现代设计的发展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