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设计
❶ 设计温度与工作压力有间接关系吧,请教:GB150等中说设计温度与设计压力是对应的,但我见过一些并是那样的
你参考标准资料
标准编号:GB 150.1~150.4-2010
标准名称:固定式压力容器
标准状态:现行
替代情况:替代GB 150-1998
实施日期:2010-12-1
颁布部门: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❷ 超过容器的设计压力或设计温度有什么危害
容器的材料选择及壁厚的计算都是根据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来进行强度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时候,它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不允许超过设计压力、设计温度,否则容器就易发生损坏破裂,由此会导致火灾或爆炸等一系列重大事故的发生。
❸ 为什么一些高级酒店夏季设计温度只有22℃比规范标准26℃还要低,而冬天设计温度更是高达24℃
为什么一些高级酒店夏季设计温度只有22℃比规范标准26℃还要低,而冬天设计温度更是高达24℃为什么一些高级酒店夏季设计温度只有22℃比规范标准26℃还要低,而冬天设计温度更是高达24℃为什么一些高级酒店夏季设计温度只有22℃比规范标准26℃还要低,而冬天设计为什么一些高级酒店夏季设计温度只有22℃比规范标准26℃还要低,而冬天设计温度更是高达24℃温度更是高达24℃为什么一些高级酒店夏季设计温度只有22℃比规范标准26℃还要低,而冬天设计温度更是高达24℃为什么一些高级酒店夏季设计温度只有22℃比规范标准26℃还要低,而冬天设计温度更是高达24℃为什么一些高级酒店夏季设计温度只有22℃比规范标准26℃还要低,而冬天设计温度更是高达24℃为什么一些高级酒店夏季设计温度只有22℃比规范标准26℃还要低,而冬天设计温度更是高达24℃为什么一些高级酒店夏季设计温度只有22℃比规范标准26℃还要低,而冬天设计温度更是高达24℃
❹ 有一个温度计的测温范围是一15℃~50℃,请设计一个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的方案.要求:①说明测量的
(1)测量原理:热平衡方程、Q=cm(t-t0)与Q=cm(t0-t);
测量方法:先测出一定质量的室温下的水的温度,再测出沸水的质量,让沸水与冷水混合,待热传递达到平衡时,用温度计测出混合水的温度,通过热平衡方程计算得出沸水的温度.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适量的冷水,质量设为m1;
②用温度计测出冷水的初温,设为t01;
③用天平称取适量水,质量设为m2,将这些水加热到沸腾,温度设为t02;
④立即让冷水与沸水混合,并用温度计观察混合温度,待达到热平衡时,读出混合温度,设为t.
⑤则由Q放=Q吸得:cm2(t02-t)=cm1(t-t01),t02=m1(t-t01)/m2+t
(3)测量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没有热散失,或者是不计热散失.
❺ 一道设计的宣传语太暖到了“设计自有温度,生活亦不仓促”,你最喜欢哪些家居宣传语
就是实用的,听起来实用吧,但是我还是会看重质量的。
❻ 温度变化对建筑物有何影响设计时如何考虑
混凝土温度变形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来源:中国建筑业协会日期:2012年2月9日08:46大体积砼结构由于在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从而引起温度变化和砼本身的收缩受到外界约束作用时,就会在砼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当应力超过砼的抗拉极限,裂缝也就随之产生。由于这些裂缝往往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控制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裂缝的发展是大体积砼结构施工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砼是一种多种材料组成的非匀质材料,其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当拉应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就产生了裂缝甚至达到破坏。大体积结构砼的裂缝,有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两种,这两种裂缝都有一定的危害性。相对来说,贯穿裂缝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正常使用,甚至于结构安全。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由于外荷载引起的:这种裂缝发生最为普遍,即按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2.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这种裂缝是由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计算假设模型存在差异而引起的。3.变形变化引起的:这种裂缝由于温度、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变形。砼结构的内部,结构与结构之间常常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果砼结构截面尺寸较大,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分布不均匀,这样就约束了砼结构内部不同部位的变形。同样砼结构的变形也有来自外部结构的影响。大体积砼由于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此种温度应力是导致砼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二、防止产生裂缝的主要措施(一)控制砼温升。1.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水化热是水泥熟料水化所放出热量。为使砼减少升温,可以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尽量选用中低热水泥。一般工程可选用矿渣水泥或粉煤灰水泥。2.利用砼的后期强度。据试验数据表明,每立方米的砼水泥用量,每增减10公斤,砼温度受水化热影响相应升降1摄氏度。因此根据结构实际情况,对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进行复算并取得设计和质检部门的认可后,可用f45、f60或f90替代f28作为砼设计强度,这样每立方米砼的水泥用量会减少40~70公斤/立方米。相应的水化热温升也减少4~7摄氏度。利用砼后期强度主要是从配合比设计入手,并通过试验证明28天之后砼强度能继续增长。在预计的时间能达到或超过设计强度。3.掺入减水剂和微膨胀剂。掺加一定数量的减水剂或缓凝剂,可以减少水泥用量,改善和易性,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而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也可以减少砼的温度应力。4.掺入粉煤灰外掺剂。在砼中加入少量的磨细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不仅可降低水化热,还改善砼的塑性。5.骨料的选用。连续级配粗骨料配制的砼具有较好的和易性,较少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以及较高的抗压强度。另外,砂,石含泥量要严格控制。砂的含泥量控制在小于2%,石的含泥量控制在小于1%。6.降低砼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首先要降低砼拌合温度。降低砼出机温度的最有效的法是降低石子的温度,在气温较高时,要避免太阳的直接照射骨料,必要时向骨料喷射水雾或使用前用冷水冲洗骨料。另外砼在装卸、运输、浇筑等工序都对温度有影响。为此,在炎热的夏季,应尽量减少从搅拌站到入模的时间。(二)采用保温或保温养护,延缓砼降温速度。根据不同的施工季节,为减少砼浇筑后所产生的内外温差,夏季主要应采用保湿养护,冬季应保温养护。大体积砼结构终凝后,其表面蓄存一定深度的水,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缩小了砼内外温差,从而控制裂缝的开展。而基础工程大体积砼结构拆模后,宜尽快回填土,避免气温骤变产生有害影响,亦可延缓降温速率,避免产生裂缝。(三)改善施工工艺,提高砼抗裂能力。1.采用分层分段法浇筑砼,有利于砼消化热的散失,减小内外温差。2.改善配筋,避免应力集中,增强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孔洞周围,变断面转角部位,转角处都会产生应力集中。为此在孔洞四周增配斜向钢筋,钢筋网片,在变截面作局部处理使截面逐渐过渡,同时增配抗裂钢沥,都能防止裂缝的产生。值得注意的是,配筋要尽可能应用小直径和小间距,按全截面对称配置。3.设置后浇带。对于平面尺寸过大的大体积砼,应设置后浇带,以减少外约束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砼的内部温度。4.做好温度监测工作,及时反映温差,随时指导养护,控制砼内外温差不超过25摄氏度。裂缝是砼结构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物的观感,更重要的是不利于结构的防水和抗渗要求,也降低建筑物的耐久性,甚至于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裂缝的发生与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在提高施工企业人员素质和使用更合理的施工工艺的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原则,加大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不为工程留下任何隐患。
❼ 做有温度的设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温度指的是一种很难界定的情感,就像空间也有虚实,温度是指人、空间和时间的相对关系,主要还是围绕人,空间做得再漂亮,如果没有人在生活,都不具备温度。无论再大的空间,只要是为居住的人而设计的,哪怕只有一个人,他也不会觉得特别冷。一面略有装饰的墙有可能让他回忆起和爷爷一起涂鸦、看书的场景,这就是温度。
❽ 有人设计了一种测定液体温度的仪器,其结构如图所示.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竖直玻璃管内,有一段长10cm
(1)上部分气体作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 1 V 1 =p 1 ′V 1 ′ 即p 1 l 1 S=p 1 ′l 1 ′S, 得 p 1 ′=
(2)下部气体作一般变化 插入前,下部分气体压强p 2 =p 1 +ρgh=50+10=60 cmHg,气柱长度l 2 =5cm,温度t 1 =20℃ 插入后,下部分气体压强p 2 ′=p 1 ′+ρgh=(55.6+10)cmHg=65.6 cmHg,气柱长度l 2 ′=7cm,温度t 2 =?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代入解得,t 2 =175.5℃ 答:(1)此时上部分气体的压强为55.6cmHg. (2)待测液体的温度是175.5℃. |
❾ 请围绕岩石的变化与温度有关设计一个实验(要有我的实验设计、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
假设:岩石的变化与温度有关
实验设计:检验温度变化对岩石会形成什么样的影响。经过冷热环境的变化,观察岩石的变化。
器材:一小块页岩,冰箱冷冻室一个,酒精灯一个,火柴一盒
实验步骤:
先将小块页岩放入水中十分钟,取出后立即放入冰箱冷冻室24小时。24小时后点燃酒精灯,取出小块页岩,立即放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烘烤(烤而非烧),观察岩石变化。
❿ 反应釜里面的操作温度和设计温度有什么区别
操作温度是平时的工作温度,设计温度是反应釜的最高温度。工作温度小于设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