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心理学
① 什么是设计心理学简述需要心理并举例说明其在设计艺术中 的运用。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当用户体验成为设计界关注的热点时,诺曼博士对设计中情感因素的分析,可以说是恰当其时,他让我们把设计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找到一个有效的进入方式。有别于传统设计书籍的内容,本书以大量的生物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学为基础,讨论情绪系统如何改变认知系统的运作 ,并以此勾勒出反应情感的美学商品在设计中所扮演的角色。深入探讨人类三种处理问题的层次:本能、行为和反思出发,诠释这三种层次在实际行动中如何互相调节与抗衡,并以此作为分析商品设计者与商品消费者的认知与反应的主要依据。
本书也中列举了许多实例,像是MiniCooper迷你车的有趣,使得它的缺点经常为人所忽略;电玩游戏阳刚男性化的设计,挑动年轻男性的敏感神经而获致极大成功等,证明情感性的满足之于商品设计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
唐纳德•诺曼称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他既是一个教授,也是一个管理者:他是苹果公司的高级副总裁;他的公司,尼尔森诺曼集团,帮助其他公司创造出以人为本的产品和服务;他还就职于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西北大学和南韩的韩国科学技术院。他有很多本著作,包括《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复杂》、《未来产品的设计》等。
② 结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和设计现状,请谈谈如何理解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求帮助,谢谢了先。
学习设计心理学,主要有九方面的意义。
1. 设计心理学为“好的设计”服务
所谓“好的设计”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出身、修养、爱好等都不相同。但是设计师和消费者还应有一个大致的认同标准。经国内著名设计专家柳冠中教授介绍,德国造型咨询委员会顾问萱旺特(Schoenwandt)教授来华讲学,他认为“好的设计”有九条标准:创造性设计、适用性设计、美观性设计、理解性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永恒性设计、精细化设计、简洁化设计、生态性设计。
第一,创造性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创造性设计师最重要的前提。因为人类文明史证明人类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是创造结果,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进步。一个产品没有新意,那就没有设计的依据,也就不会被前进着的人类社会所承认。
第二,适用性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适用性”是衡量产品设计的另一条重要标准,这是产品存在的依据。设计师与工程师的区别就在于设计师不光设计一个物,再设计之前看到的不仅是材料、技术,而且看到了人,考虑到人的使用要求和将来的发展。设计心理学提供的消费者满意度CSI,将是适用性设计的依据。
第三,美观性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美观”是任何设计师都愿意为自己的设计赋予的形色,然而“美”不是能用一把尺子去量度的,美的确是人们在生活中的感受,是存在的,却又与人的主观条件,如想象力、修养、爱好分不开,所以又是可变的。它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对象,却又因人、因时代、因地域、因环境而异,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设计心理学提供消费者心理的微观分析知识。
第四,理解性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理解性设计标准是设计必须被人理解。设计一个产品必须让人理解产品所荷载的信息,使用者一目了然这是什么产品,作用如何等等。设计师运用材料、构造、色彩等来表达产品存在的依据。设计心理学提供的消费者认知活动规律,将使设计师掌握造型识别、图形识别、广告识别等心理学基础,力求满足消费者一目了然的求便心理。
第五,以人为本的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突出人而不是突出物是好的设计第五个标准。如有的灯具设计十分花哨,使人眼花缭乱,在室内空间夺去了人作为室内中的主体地位。好的设计作品应该是含蓄的,突出的应是人,以满足人的要求。设计心理学将讨论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人是第一位的,其余全是背景,这不仅是观念上的准则,也是现代设计管理的核心,CS策划将是设计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第六,永恒性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永恒性”是第六个标准。不应片面追求流行款式,不应片面渲染、夸张其商业性或噱头。好的设计师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设计心理学将讨论支持消费者永恒性偏爱,是价值观问题。比如,宗教型价值观的消费者,对含有麦加指针的地毯、麦加报时的手表这些设计,具有永恒性的偏爱,取得全球8.5亿穆斯林的永恒性的满意度。
第七,“精细化”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精细化”标准是必须精心处理每一个细部。从构思到设计的完成,要是人感到耐人寻味而又不繁琐,从整体到细节都充满哲理与和谐。设计师不应被材料与加工工艺束缚,以致控制不了设计的结果,而应既把材料与工艺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顺乎自然,合乎逻辑,又要高于这些物的因素,体现出人的力量,给“物”赋予灵魂,成为人的对象。设计心理学提供的CSI市场调查研究,为精细化设计提供“人性化”参数。
第八,“简洁化”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简洁“是好的设计的第八个标准。繁琐是设计所忌讳的,它反映了设计师的思维混乱,丝毫不是价值的体现。设计心理学在讨论广告设计和商品包装设计时,将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说明简洁化设计必须依据缴费者的认知规律,才能达到简洁化的效果。
第九,”生态性”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这个标准要注意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塑料制品是终究要被淘汰的,除非它被新技术改头换面,否则,这种材料会造成永久的环境污染。在德国,以开始重新开发天然材料,目前虽然要大量投资,但从长远看是符合人类利益的。设计心理学认为,生态设计不仅是设计师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如何使消费者建立生态平衡与环保意识的观念,广告宣传和教育培训是全民族环保态度指数提升的关键。只有“产销一体化”,生态设计产品才有生存空间,否则,再好的生态设计,也无市场支持。
2、消费者满意度CSI是现代设计管理的根本。
③ 艺术,设计和心理学有很大的关系
艺术和设计围绕着人进行,人思维的研究就是心理学的一部分,所以和心理学有很大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从侧面帮助设计、艺术、美学的研究,比如格式塔心理学等。
④ 艺术心理学和表演心理学是什么样的关系
艺术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
它试图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设计的事件、专人物、产品甚至历史属。
第一,预见事物的发展发现,是通过研究它的历史而确定的。这个是艺术设计心理学的第一个实践意义。
第二,既然是心理学,更多的是注重人的心理,确切地说,是消费者的心理。把消费者的需求、心理研究透彻,对于产品的满意度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艺术设计与心理学对于设计师来说是必修课。一是了解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了解艺术构成等方面,使得设计更美观,有更好的销路。
第四,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作品不需要实用。而对于设计师来说,实用是首要条件,而美观是市场的催化剂。这些也是艺术设计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⑤ 谁能结合环境艺术专业谈谈设计心理学的意义谁知道啊 我谢谢他
环境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有助于人的神经放松
吸引人的眼球
对设计心理学来讲
可以起到一种相辅相成的作用
让两门学科恰当地混合运用
让作品更具有说服力
⑥ 什么是设计艺术心理学
它是抄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袭叉的边缘科学,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艺术心理学》在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上,引导分析了视觉心理规律、消费心理规律、审美心理规律与设计艺术的关系和作用;同时还揭示了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一般创造心理活动规律,总结了设计艺术专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模式,从而使读者能够掌握设计艺术心理原理,并通过设计来引导、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
不需要特地去学心理学的,就像我学《广告心理学》也是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的。。。
⑦ 艺术设计心理学对于设计艺术实践意义包括哪些
艺术设计心理学,顾名思义,是对于艺术设计的心理方面的学科。(如果你是写论文,在开头可以找一些名人、书里的定义)
说到艺术设计心理学对于设计艺术实践意义,就不得不说设计与艺术的区别。设计的好坏,取决于客户、消费者对于设计的评价。而艺术,关注的是艺术家心理的感想,和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技法)表达出来。所以,艺术设计,更多的是体现消费群体的意愿,而艺术是体现艺术家的意愿。
当然,现在有不少艺术家也走向市场,但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不会因为市场而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而好的设计师,是会通过市场来调节自己的设计的。
艺术设计心理学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它试图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设计的事件、人物、产品甚至历史。
第一,预见事物的发展发现,是通过研究它的历史而确定的。这个是艺术设计心理学的第一个实践意义。
第二,既然是心理学,更多的是注重人的心理,确切地说,是消费者的心理。把消费者的需求、心理研究透彻,对于产品的满意度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艺术设计心理学对于设计师来说是必修课。一是了解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了解艺术构成等方面,使得设计更美观,有更好的销路。
第四,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作品不需要实用。而对于设计师来说,实用是首要条件,而美观是市场的催化剂。这些也是艺术设计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⑧ 艺术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
艺术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设计的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销费、提升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找对受众心理非常重要。因此艺术设计中会接触到心理学的内容,也就是说心理学应用于艺术设计中,为艺术设计提供思考方向和思考范围。
⑨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具体内容是什么
《设计心理学》共有六章,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梳理了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介绍近年来设计-理最活跃的几个领域——可用性工程设计、情感设计和感性工学等。第二章“设计中的感觉与知觉”将重点落干与视觉艺术息息相关的“感知觉”现象上,通过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地破解设计中的感觉(特别是视觉)与知觉。第三章“认知与学习”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将原型、特征、图式、表象、记忆等重要原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第四章和第五章聚焦于设计中的情感,一方面对情绪和情感这一复杂心理现象进行科学解读,另一方面着眼于设计现象,总结出设计中常用的情感激发方式和表现形式。第六章“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重点对此展开分析。
《设计心理学》为“中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学系列教材”中的一本。该书强调经典性和实践性,精练篇幅、突出重点。全书在提炼出设计心理中最重要、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大量案例和图片加以说明和验证,并收录了作者近期的一些研究,如第三章基于“特征说”的基本形式特征分析,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提取设计知识的方法;第四章中运用量表和统计的方式验证人们对产品造型的情感体验,提供了运用定量方式进行设计心理研究的范例等。
参考资料:http://ke..com/subview/589596/11308042.htm#viewPag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