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设计的故宫
㈠ 建筑故宫的两个杰出设计者是谁
人们今天都知道下令建筑故宫的永乐皇帝,但却很少知道建造它的那些成千内上万的普通劳动者。在容这些人中间,两个杰出的建筑设计者幸而留下了名字。一个是江苏吴江人蒯祥,据说他是天安门的设计者。另一个是越南人阮安,当时的越南北部在明朝的统治之下。他们都是有经验的力学家、艺术大师和杰出的工程师。
㈡ 是谁设计的故宫
北京故宫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且当时皇上是在全国征召的能工巧匠,技艺高超者不独蒯祥一人,更何况,在营建的过程中曾先后涌现出许多的著名工匠。除工于设计的蔡信、瓦工出身的杨青(官至工部侍郎)外,还有与蒯祥同时代的著名雕刻石匠陆祥等人。有人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宫殿初建的阶段,蔡、杨二人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只不过他们当时都是年事已高,而蒯祥正值壮年,又工于计算和绘画,在蔡信、杨青去世以后,大量的皇家工程都由蒯祥来主持。 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南京紫禁城,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朝初期的皇宫,在今中山路南北两侧,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庆(南京)后,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朱元璋为做皇帝,“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最终选定这块地当“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相传朱元璋征发军民工匠20多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工程始于公元1366年,历时一年建成,壮丽巍峨,盛极一时。 台北故宫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台湾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史称盛京皇宫,始建于1625年,是后金和清初的皇宫,占地约6万平方米。 韩国故宫—景福宫 景福宫是朝鲜王朝(1392~1910年)时期韩国首尔(汉城)的五大宫之一,也是朝鲜王朝的正宫,它是朝鲜王朝的始祖——太祖李成桂(1392~1398年在位)于1395年将原来高丽的首都迁移时建造的新王朝的宫殿
㈢ 北京故宫是谁设计的为何当初是这样设计的
北京的故宫是很具有文化底蕴的一个古迹,在很多年以前是不允许专人们进入观赏的,但是后来将属故宫作为博物馆允许人们进入,所以故宫也是以博物馆这种全新的面貌来与世人见面的。
有记载说故宫的设计师有蒯祥,他是中国明代建筑匠师,但是设计师并不只有他一个人,所以故宫的设计理念也不是从一个角度就能够考虑的到的。但是故宫的木料已经上千年了,都没有腐烂,可见这装修的时候就想好了要让这个建筑保留下来,给后代留用。
㈣ 故宫的设计者是谁
故宫的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蒯祥是中国明代建筑匠师。生于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元年,卒于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二年。今江苏吴县鱼帆村人(今属江苏苏州) 。
世袭工匠之职,蒯祥的父亲蒯富,有高超的技艺,被明王朝选入京师,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富告老还乡后,儿子已在木工技艺和营造设计上成名,并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
曾参加或主持多项重大的皇室工程,景泰七年(1456)任工部左侍郎。负责建造 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1417)、皇宫前三殿、长陵(1413)、献陵(1425)、隆福寺(1425),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0)、裕陵(1464)等。
(4)谁设计的故宫扩展阅读:
北京故宫的建筑造型: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
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深邃、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内廷之后是宫后苑 。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 。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故宫累计接待观众达到1亿人次。2019年起,故宫将试行分时段售票 。2018年9月3日,故宫养心殿正式进入古建筑研究性保护修缮工作的实施阶段。 2018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建院93周年,故宫北院区项目正式启动。
㈤ 当年故宫排水系统是谁设计的
故宫排水系统的设计者,大多数人公认的是蒯(kuǎi)祥。
他是中国明代建筑匠师。生于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元年,卒于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二年。今江苏吴县人 。蒯祥的父亲蒯富,有高超的技艺,被明王朝选入京师,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富告老还乡后,儿子已在木工技艺和营造设计上成名,并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曾参加或主持多项重大的皇室工程,景泰七年(1456)任工部左侍郎。负责建造 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1417)、皇宫前三殿。
紫禁城的“总设计师”是明初著名匠师蒯祥。蒯祥是苏州香山渔帆村人,生于1398年,卒于1481年。北京紫禁城是蒯祥带领他的团队“香山帮匠人”以及全国各地能工巧匠们集体营造的。蒯祥充当了“鲁班”的角色,是总设计师。
对于蒯祥的建筑造诣,当时就有极高评价,同行叹其技艺如鬼斧神工,而在京城“违其教者,辄不称旨”,皇帝也“每每以蒯鲁班称之”。 明史及有关建筑专著评介,认为蒯祥在建筑学上的创造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精通尺度计算,每项工程施工前都作了精确的计算,竣工之后,位置、距离、大小尺寸、与设计图分毫不差,其几何原理掌握得相当好,榫铆技巧在建筑艺术上有独到之处。
营建北京宫殿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且是在全国征召能工巧匠,技艺高超者不独蒯祥一人,在营建的过程中曾先后涌现出许多的著名工匠。例如工于设计的蔡信,瓦工出身的杨青(官至工部侍郎),还有与蒯祥同时代的著名雕刻石匠陆祥等很多人。
故宫建成至今已近600年,在这近600年的时间中,有过千余次特大暴雨,却见不到有过因积水而栓塞的记载,这估计能让现代中国的城市建筑设计师无地自容。北京城北高南低,故宫的设计暗合了这个特点,故宫的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 米,南门午门地平标高44.28 米,差约2米。这约2米的高度使得故宫的积水由北向南流。其主要建筑前三殿、后三宫,东西六宫等等院落都有南北向的雨道,顺其地势,雨水能够直接从中间向两边排水。
故宫的房屋以及水井台都建在高出的台基上,台基不仅使得宫殿更为雄伟,也使得地面的水没有进入房屋和污染饮用水的可能性。特别是三大殿的台基,足足有8米多高!面积超过2万平米的台基也会积蓄大量的雨水,设计师便把台基设计成中间高,四周低的样子,台基的水自然也能快速排出。台基四 周栏杆的底部,都还设有用来排水的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精雕细琢的“螭首”,也是用来辅助雨天排 水的孔道。每逢雨天,雨水从 1142个排水孔喷出,呈现“千龙喷水”景观,逐层下落,流到院内。
故宫的设计师在城内设计并挖掘了一条内金水河,故宫西北角楼偏东的南河帮上,有一石砌券洞,这便是内金水河流入宫内的进水口,进水口设有控水闸,可以控制水位高低,遇汛则可以关闭。故宫的地上地下都布满了或明或暗、纵横交织的排水系统,使得这拥有数以百计的院落在雨季时雨水能够通畅排出。
故宫各个庭院内的明沟和暗沟的水, 纵横交错的沟道的支线和干线通过北高南低的地势泻入内金水河流出。故宫城墙外环绕着一条护城河,河水与故宫里的金水河相通。金水河的水,借故宫的地势流入护城河。
大面积铺设透水地面是如今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城市采用的防洪措施,中国的工匠在600年前就将这一措施用在了故宫的设计上。故宫的室外场地多用与土壤相通的砖石铺设而成,这些砖石之间的缝隙大。一旦下雨,砖石之间的隙缝便可将雨水直接吸收入地。
明、清两朝还规定,每缝春季,都得有专人对宫内的沟渠进行疏通。 如乾隆六十年(1795年)掏修沟渠用“旧样砖二百三十五个,清白灰四千五百六十斤,石匠二百三十工半,瓦匠七十一工拆夫八名,清理夫四名,刨夫五百七十九名半,平垫夫四十七名,运夫一千七百五十六名,总共夫二千伍佰二十六名半”
由于朝廷重视,维护及时,因此沟渠始终保持畅通。到了光绪年间,紫禁城的许多沟渠坍塌淤塞,清政府不得不动用大量人力财力进行疏通。清代紫禁城的最后一次维修沟渠便是这一次,这场维修攻城进行了3年,于光绪十一年(1885 年)四月,直到光绪十三年七月才完成。据记载,这次的维修工程耗费白银超过 22 万两。这次的维修不仅掏挖了金水河 2100 米长的河道的淤泥,还将紫禁城内总长度约
8000米的所有大小沟渠全部挑挖了一遍。
正是这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完善的后续维护 , 才使得这拥有 90 多个院落、共计 72 万平方米面积的紫禁城600年从未发生过“雨患” 。
㈥ 故宫是由谁设计的,为什么叫紫禁城
北京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俗称紫禁城,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大小宫殿约有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登基,改元永乐。登基后不久,考虑到北京是自己做燕王时的封地,不仅有着巩固的政治基础,还考虑到将全国的权力中心向北移,有利于增加对西北地区的控制,于是决定将北平改为北京,并且迁都到北京。朱棣登基的第四年,开始筹划营建北京的皇宫和城阙。据《明史·成祖本纪》载,永乐四年(1406)闰七月壬戌,“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殴,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因为当时连年战事,民心不稳,再加上国库并不充裕,只能先做一些准备工作。永乐十四年(1416)十一月,一切准备就绪,次年,北京皇宫开始修建。 建造过程中最主要的一名设计师叫蒯祥,是我国明代建筑匠师,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其父亲蒯富,是具有高超技艺的木工,并在南京任职,是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祥在父亲告老还乡后,子承父业,担任“木工首”,在朝廷任职。
㈦ 故宫究竟是谁设计的
故宫的设计者蒯祥 明成祖朱棣夺得王位后,决定迁都北京。永乐十五年(1417),有巧木匠之称的蒯祥设计并领导营建北京宫殿建筑群。当由蒯祥具体负责设计与组织施工的承天门(清初改为天安门)建筑一完工,人们都纷纷称颂:“这位蒯木匠简直就是当年的鲁班再世!”后蒯祥被封为工部侍郎,食从一品俸。 相传在建造故宫三大殿 时,缅甸国向明王朝进贡了一根巨木,永乐皇帝下令将其制成大殿的门槛。一木匠不留心误锯短了一尺多,那个木匠吓得脸色煞白。蒯祥看了,叫那个木匠索性再锯短一尺多,在门槛的两端雕琢了两个龙头,再在边上各镶上一颗珠子,用活络榫头装卸。后来皇帝见了十分高兴,大加赞赏。这就是蒯祥创新发明的“金刚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