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设计 » 设计奇迹

设计奇迹

发布时间: 2020-11-28 20:04:47

❶ 什么是奇迹,是不是永远对未来满怀希望,就算身处绝望,是不是一心向善就会有幸福,就算被人设计陷害,

禅院网络
奇迹
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就是奇迹。比如各种神通、绝症痊愈、男性变女性、女性变男性、返老还童、点石成金、穿越虫洞等等。最美好的愿望实现了,也是奇迹。
宇宙中一切现象的变化发生都是程序使然,只要触动程序,程序会自动运行,人所极力期望的事就会发生,就像男女性事,只要触动程序,高潮自然会到来,就像女性哺乳,只要生下孩子,乳房就会自动产奶。
我们期望奇迹的发生,可现实中,奇迹发生的概率很低,我们所向往的事物没有出现,我们所盼望的现象没有发生,原因不在于没有奇迹,而在于我们的功夫不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功夫不深,做功不到位,奇迹是不会发生的。
心诚则灵,至信劈金,所有的奇迹,都是人诚心感动天地神灵而神灵协助的结果,人的所为若感动不了天地神灵和人,奇迹是不会出现的。
奇迹是在积累了足够的功德功夫到家后才发生的,没有量变的积累奇迹是不会发生的。
奇迹会常常发生,但我们不能祈祷奇迹的出现,鸡孵蛋,需要21天,21天小鸡破壳而出就是奇迹,如果我们希望几天后就孵化出小鸡,那就破坏了程序的运行,就是逆道而行了。
人体的运行是一个程序,这个程序中设置了8个奇迹程序,即:自燃、获救、放毒、施丹、神通、发疯、着魔、极乐,当具备条件时,这8个程序自动开启运行。
目录
没有量变的积累奇迹是不会发生的
奇迹是人诚心感动天地神灵而神灵协助的结果
不要祈祷奇迹的发生
人体的八大奇迹程序
专注与坚持可获奇迹
没有量变的积累奇迹是不会发生的
奇迹是在积累了足够的功德功夫到家后才发生的,没有量变的积累奇迹是不会发生的,一个没有功德的人得了病就想烧柱香念句咒好起来无异于缘木求鱼,一个没偿还完累世债务积累足够天国财宝且意识尚未具备天国生命品质的人想通过做法事超度进入天堂那简直是痴心妄想,即使是神、佛、仙也没有资格和权力把一个不完美的生命带进天国,何况他人。
大脑不清道理不明只是迷信盲从者,没有几个人的人生不是悲剧,没有几个人最终不上当受骗而抱憾终生。
自基督耶稣之后,凡以显示特异或引诱人获得特异奇迹者都不是来自神门,凡“显异惑众”者都不是来自佛门,凡“好径”企求法术者都不是来自仙门,凡不通过自己勤劳创造而不劳而获者都不是来自人门。
禅院草当谨守上帝之道,按照科学发展观修行修炼,在点滴上下功夫,在心灵花园的建设上下功夫,在思维的提升和意识的转换上下功夫,在偿还债务积累功德上下功夫,如此,日积月累,随着量的积累人生和生命的变化会逐渐显露,等到量变达到饱和之临界点时,小鸡破壳而出,虫子破茧而出幻化成蝴蝶翩翩飞翔的质变奇迹会发生。
奇迹是人诚心感动天地神灵而神灵协助的结果
愚公移山的信念和精神感动了神,所以神帮助愚公搬走了家门前的两座大山。心诚则灵,至信劈金,所有的奇迹,都是人诚心感动天地神灵而神灵协助的结果,人的所为若感动不了天地神灵和人,奇迹是不会出现的。
诚心感动天地神灵人。感动天地神灵的,都是老实人,也只有诚心的老实人才能感动天地神灵人,我这里有一个故事,故事是清代学士纪晓岚记述的,故事名叫《割肉点灯瞎母复明》,故事梗概如下。
献县近年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件是韩守立的妻子俞氏,侍奉夫家祖母达到了“至孝”程度。乾隆庚辰年,夫家的祖母双目失明了,千方百计地请医问药,祈祷神灵,都没见效。有个阴险狡诈的人见俞氏至孝,就欺骗她说,如果割下自己的肉作灯点燃,在灯下虔诚地祈祷神灵,就能迅速恢复光明。俞氏不知这是恶毒的骗诈,竟割肉燃灯,虔诚祈祷。十多天后,祖母的双目居然神奇地恢复了光明。如此受人欺骗也可谓太愚昧了,但正是这一愚昧才使俞氏无比虔诚,正是俞氏的这一片真诚之心才感动了神灵,使老人恢复视力。这件看上去似乎无理的事情,实际上内中却包含着至理。
感动天地神灵,需要虔诚之至。感动人,也需要一颗诚实不欺的心。前不久新闻上说有一个日本普通女子被封为“国宝级匠人”,这是她二十年如一日把清洁工作做到一流而感动了人而应得的奖赏。
每一个人,总得做点什么来感动天地神灵人。感动不了天地神灵,我们的身上就出现不了奇迹,感动不了人,我们就受不到人的尊敬。
不要祈祷奇迹的发生
理解所有人的心,只要是人,都或多或少地希望有奇迹发生,在我们处于困境中时,我们希望有奇迹发生让我们摆脱困境,当我们痛苦异常,千头万绪搅扰得要死要活时,我们希望有奇迹发生以便迅速摆脱苦恼。我们真的希望天上能掉下馅饼,希望能有特异本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我们希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一夜之间让众人仰慕,这样的心理和希望是正常的,但是,作为修道者,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向完美,走向超凡,走向理想彼岸。
即使我们百分之百地坚信上帝,上帝也不会让我们有求必应,不可能让我们的希望马上成为现实,该吃的苦还得吃,该受的罪还得受,该走的路还得走,该做的事还得做,因为我们在程序中,我们还没有逃越程序,还没有逃越天地的疆域。
我们要坚信“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只要不断地加温,水自然有沸腾的一天,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会“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❷ 请你为 中国骄傲 创造中国奇迹设计一个主题

中国骄傲 创造中国奇迹设计一个主题:中国梦想

❸ 为什么说包豪斯是现代设计史上的一个奇迹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和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3月,原撒克逊大公美术学院和国家工艺美术学院合并,成立了“国立建筑工艺学校”,36岁的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被任命为校长。他说,必须有一种崭新的设计观念来影响德国的建筑界,否则任何一个建筑师都无法实现他心中的理想,他只有模仿那些已经司空见惯的古旧的东西。

1925年,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设立的“公立包豪斯学校”迁往德绍,4月1日在德国德绍正式开学。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

这之前的欧洲,建筑结构与造型复杂而华丽,尖塔、廊柱、窗洞、拱顶,无论是哥特式的式样还是维多利亚的风格,强调艺术感染力的理念使其深刻体现着宗教神话对世俗生活的影响,这样的建筑是无法适应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格罗皮乌斯针对此提出了他崭新的设计要求: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设计的又是实用的,同时还能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制造。

1931年落成的纽约帝国大厦仅用四方的金属框架结构便支撑起一座102层的摩天大楼,它的出现既得益于建筑设计观念挣脱了古典装饰的羁绊,又得益于新的建筑材料被科学地运用。1958年,纽约西格拉姆大厦落成,它是包豪斯那位带领学生流亡的校长米斯设计的,米斯发扬了包豪斯的精神,让简单的四方形成为立体后拔地而起,直向云端。从此,现代城市出现了高楼林立的景象,这种景象接着又成为了一座城市国际化的标志。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❹ 文明奇迹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在今天的世界上,象中华文化这样一脉相承的,也只有中华文化。所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也只有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一脉相承,不曾中断。也正是因为积于这一点,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

我们谈中国传统文化,大体离不开易学文化,离不开儒、道、释文化,即儒学、道学和佛学。佛学之所以被称为“释”,是因为它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印度佛学,而是被汉化了的佛学,即经过中国千百年流传、演化,被中华文化重新诠释过的佛学。欧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宗教文化占支配地位的文化,所以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争端,又常常是战争的诱因。在东方,或者说主要是在中国,各种文化互相融通,数千年相安无事,这本身就说明中华文化的巨大兼容性,也正是因为这种兼容性,才使中华文化达到今天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易经和儒道释这个主干,是因为它们各自担负着自己的使命,相互交叉作用,共同维持着这个社会的平衡和稳定。台湾学者南怀谨对儒、道、释三家,有一种比喻,他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南先生在这里没有谈到易经,如果把儒家比喻成粮食店;把佛家比喻成百货店;把道家比喻成中药店,那么,易经就是超级市场。它几乎成了中华文化的集散地,中华文化的任何一个支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根,并且可以藉此证明自己对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我们姑且不论此种比喻是否恰如其分,至少说明易学文化与儒、道、释文化各司其职,共同维护着中国这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民族繁荣、历史厚重的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是巨大而又深刻的。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国安邦,譬如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都是内用黄(帝)老(子),外施儒术的结果;用之于经济,可以富国强兵,譬如管仲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就是阴阳文化和道家哲学的实践结果;用之于军事,可以百战百胜,譬如中国的军事家,从孙子到诸葛亮,都是阴阳学家;用之于个人,可以修身养性,譬如老庄的“无为”哲学,贯穿于中华文化始终,使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士大夫,或者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实践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用之于社会,可以安居乐业,譬如儒家的天命论,一向被统治者奉为正统,道家的无为观,一向被统治者视为至宝,就是因为它们一贯提倡知足常乐,使人人在社会上自安,从而带来整个社会的安定;用之于科学,可以见微知著,譬如许多科学家的发现与发明,都曾经受到易经文化的影响,西方人莱布尼茨的二进位制的发明,美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发现等等,都有《易经》的影响;用之于艺术,可以美轮美奂,譬如中国水墨山水绘画的写意和抒情,中国书法艺术的出神入化,都曾经和正在陶醉着无数的世界名人;用之于设计,可以精美绝伦,譬如中国古代的浑天仪、司南等等,都曾经使世界历史为之倾倒……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和妙用,用它来解释宏观世界,可以知道,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用它来阐述微观世界,可以明白,一尺之捶,日截其半,万世不竭。

中华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也同样是巨大的。我们先来看西方的哲学,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这位大哲学家在他的自传中就承认,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辨证逻辑定律”,正是得自中国《易经》的启发。并且在《哲学史讲演录》上,赞叹《易经》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据说,这位西方哲学家后来曾经感叹地说,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列宁曾经指出:“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见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在这里不仅是对哲学家黑格尔的尊重,也说明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

不仅仅是哲学,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中华文化也仍然具有无穷的魅力。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曾以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饮誉全球。他对中华文化不仅仅是情有独钟,而是如醉如痴,他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王国里,已经穿行了很久很久,其贪婪程度,不亚于一头饿极之牛猛然闯进麦苗青青的田园。李约瑟,这位英国剑桥大学岗维尔和凯厄斯学院院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研究莱布尼兹的二进位制数学与中国《易经》的相互关系后,对《易经》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我们看到他(莱布尼兹)的关于代数语言或数学语言的概念也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正如同《易经》的排列系预示二进制一样。”同时,他对易经卦象用于练丹术极为倾心,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特辟十二消息卦与纳甲、《周易参同契》、外丹说与丹术等章节进行论述。李约瑟博士以自己的实践,对中华文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一座富有的金矿。

也不独自然科学,在艺术与设计领域,我们仍然可以见到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我们在前面章节中已经提到过的,在西方艺术设计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包豪斯,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包豪斯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中国的老庄学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把老庄哲学,应用到教学和设计实践中去。有一个曾经在包豪斯的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他就是瑞士画家约翰·伊顿(Johannes
Itten)。伊顿是包豪斯最重要的教师,他的主要成就是,设计并推出了包豪斯的初步课程。这个初步课程的首要目的在于,把每个学生内心沉睡着的创造潜能解放出来。约翰·伊顿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其教育实践中,引进了老庄的哲学思想和道教的气功修炼。伊顿给学生讲中国的老庄哲学思想,经常引用《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类的话。要求学生在做专业训练之前,先要磨练自己的身体和意志,辅助手段是躯体拉伸、呼吸控制、沉思冥想。伊顿要求学生学习画中国山水画,让学生画山、画水、画树,要求学生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观察与诠释世界。上人体绘画课时,伊顿也大胆引进老庄的哲学思想,他不要求解剖学意义上的准确无误,而要求学生独出心裁地发掘与诠释模特摆出来的各种姿势。伊顿还经常引用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观点,帮助学生掌握建筑空间理论。伊顿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分为倾向精神表现者、倾向理性结构者、倾向真实再现者三种类型,分别加以不同的指导。这明显源于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思想。

皇皇5000余年中华文化,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但却从未中断,这一点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无法比肩的。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埃及文化,在经历过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的辉煌之后,终于在公元前11世纪沉寂在尼罗河腹地的沙漠深处;曾经建立过法治社会的两河文化,在经历过汉谟拉比法典殊荣之后,踉踉跄跄走过四个王朝,虽然有过新巴比伦王朝的中兴,但最终还是在公元前5世纪的自相残杀中,落日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曾经为地中海点燃文明之火的古希腊文化,在经历过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的辉煌、希腊城邦的繁荣、亚历山大帝国的东西方交流之后,终于在公元前2世纪的三次马其顿战争之后,折戟沉沙在爱琴海中;建立在古希腊文化基础之上,把古希腊文化发扬光大的古罗马文化,在辉煌了上千年,完成了地中海文明的传承任务后,也在蛮族的劫掠下,于公元5世纪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有东罗马帝国的延宕,但那已经是融合了东方文化的拜占廷帝国了。

上面的例证足以说明,在世界上,那些曾经在不同历史时期辉煌一时的文化,曾经为世界文明贡献过全部遗传的文化,都不曾象中华文化这样一脉相承,前后5000余年保持着丝丝入扣的传承关系。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下,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华民族的子孙,都以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为己任,为荣耀。这种历史使命感,历史荣耀感,不仅为占绝对多数的汉民族所独有,而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兄弟民族所共有。我们姑且不论上古时代先民部族经过怎样数万年,乃至数十万年的融合,单就各兄弟民族共同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黄帝发明衣服、舟、车,炎帝又被称为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太昊氏又被称为伏羲氏,发明网罟,又作八卦,八卦是比结绳为进步的记事方法。据说蚩尤“以金为兵器”,是金属冶炼的最早发明者……所有这些太古时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果,都有我们各兄弟民族的不同贡献。

在中国,曾经有过许多少数民族或者局部,或者全部占统治地位的历史,但他们从来不曾否认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传人。北魏时期,是鲜卑人统治中国北方的时代,但鲜卑人对自己的祖先却有最明确的解释,《魏书·序纪》开篇写道: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入仕尧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赖其勤,帝舜嘉之,命为田祖。爰历三代,以及秦汉,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残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焉。积六十七世,至成皇帝讳毛立,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

由上可知,鲜卑人把自己的祖先直追到黄帝的儿子昌意门下,说自己是昌意小儿子的后人。据司马迁考证,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黄帝有四个妃子,其中西陵之女,名曰嫘祖,是黄帝的正妃。嫘祖生了二个儿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居住在江水;其二曰昌意,居住在若水。若水在蜀地,黄帝就为昌意娶蜀山氏女,名曰昌仆,后来昌意与昌仆所生的子孙,都以山名封部落号。昌仆生的孩子中,有一个叫高阳的,也就是后来接了黄帝班的颛顼。至于昌意的小儿子是否昌仆所生,是否受封北方,并且统治幽都以北地区,我们不得而知,但鲜卑人以大鲜卑山为自己的部族名号,倒是真实的。鲜卑人以慕容氏、拓拔氏为最著名,北魏就是拓拔氏建立的政权。由鲜卑人自己修著的历史,我们知道。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外夷,而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黄帝的嫡出。

在北魏的皇帝中,有一位很有名气的皇帝,即历史上一再被后人提到的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或者元宏。孝文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北魏的时期,不但强调民族融合,而且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顶礼膜拜,《魏书·高祖纪》上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不仅好汉学,这位孝文帝还在北魏大力推广汉化,把首都也从今天的大同迁到了洛阳,后来索性自己带头,把拓拔氏也改成了汉化的元姓。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占据过统治地位的,还有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蒙古族的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虽然他和他的子孙们,没有把自己的上祖追溯到炎黄,但最终也只能把自己的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下。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最终统一了中国本土,成为一代很有些气度的皇帝。《元史·世祖传》说他“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一个“信用儒术”;一个“以夏变夷”,就说明蒙古族统治者被中华文化所征服。元朝虽然把佛教奉为国教,但却不废儒学和道学。《元史·释老传》说:“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是故佛于晋、宋、梁、陈,黄、老于汉、魏、唐、宋,而其效可睹矣。元兴,崇尚释氏,而帝师之盛,尤不可与古昔同语。维道家方士之流,假祷祠之说,乘时以起,曾不及其什一焉。宋旧史尝志老、释,厥有旨哉。乃本其意,作《释老传》。”《元史·儒学传》也说:“元兴百年,上自朝廷内外名宦之臣,下及山林布衣之士,以通经能文显著当世者,彬彬焉众矣。”可见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维持不足百年的统治集团,也是十分看重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分量。

带着一股朝气入主中国的满洲人,对中华文化更是完全接受。应该说,清朝的皇帝,大多数都是很能干的。自从进关,坐上了北京的金銮殿,他们为了打破“胡人统治中原不过百年”的所谓“神话”,战战栗栗,日谨一日,虚心好学,对中华文化虔诚至极。因为有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所以,满族统治者的后人,也都一代又一代地成了汉学名家。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康熙,就是一个对中华文化有着很深造诣的皇帝,《清史稿·圣祖本纪》说他“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
一个“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就说明了康熙对中华文化造诣之深。
为“康乾盛世”承上启下的雍正,更是强化“满汉一体”,他在亲自审理“吕留良文字狱”一案时,就曾经与“吕留良案”牵扯的主要人物曾静,进行过一场面对面的辩论。他驳斥曾静“满洲人入主中原,是外夷侵略中国”之说,说满洲人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自己就是继承中华大一统文化的中国皇帝,而不是建州大营的满洲部落首领。

把“康乾盛世”推上颠峰,也送上末路的乾隆,更是一个对中华文化痴迷如颠的皇帝。乾隆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文学家和艺术家,他通诗文,精鉴别,诸练画史,游戏笔墨,兼擅山水花草、兰竹梅石,他对明代画家沈士充的《仿宋元十四家笔意》手卷之钟爱,就说明乾隆对中华文化与艺术的如醉如痴。沈士充是活跃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的著名画家,是明朝画坛上“云间派”的代表,他的山水、人物、花鸟,笔墨疏秀,丘壑茜葱,皴染淹润,都是云间派的正传,名噪于当时。沈士充是明代临摹古画的奇才高手,他所仿宋元名家佳作,不独皮毛面目,而有神有韵,风华秀润,惟妙惟肖,神采奕奕,扑人眉睫。特别集14家于一卷,又有明代董其昌等13位书画界名人点评,《仿宋元十四家笔意》是一幅自五代十国,至宋、元、明700余年中国绘画的历史图卷,嗜画如命的乾隆为之倾倒,题诗15段,钤印32方。我们下面仅举两例,以说明乾隆对中华文化的造诣。

乾隆在沈士充所仿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关山行旅图》上题诗:“架空栈道萦纡,问路行人迤逦:试思孰非此哉,太白言之尽矣。右仿郭熙关山行旅。钤御印两方:几暇怡情、得佳趣。”
郭熙不仅是著名画家,而且是著名的山水画理论家,长期担任北宋中央画院院长职务,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绘画教育家,由其子郭思记录整理的《林泉高致集》,是中国美术史重要文献,对后代山水画的创作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受到西方艺术界的高度重视,西方人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多半源于郭熙的理论著作。前面提到德国包豪斯教授学生学习中国北宋山水画,即是一例。沈士充所仿《关山行旅图》,高山雄起,回溪断崖,岩岫巉绝,长松虬枝,驿道艰险,一队行旅,跨越溪涧长桥,沿两山间峡谷,匆匆赶路。透过峡谷,隐约间显现出一关城,旗杆高立,雄旗飘扬,一派生机景象。

乾隆在沈士充所仿南宋著名画家赵孟頫《青山红树图》上题诗:“展卷古香扑鼻,了知手笔不凡;精神全是天水,秋色只在云岩;红叶绿叶错出,远霭近霭相衔;弗者游人策杖,恐妨湿却衣衫。右仿赵孟頫青山红树,钤御印二方:几暇怡情、得佳趣。”
赵孟頫是赵匡胤第11世孙,生于南宋理宗宝佑二年(1254年),卒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他博学多才,诗词、书法、绘画、音乐造诣均深,特别是书画方面成绩最为突出。他的绘画理论和实践对明、清两代都有极大的影响。沈士充所仿《青山红树图》,近景湖岸树木,远景彼岸沙渚群山,用披麻皴或荷叶皴,山头用青绿皴染,树木、水草、沙渚则精描细点,后又以青、赭、红、绿等多色调加以渲染,整个画面结构颇富节奏感,虚实相生,笔法潇洒清逸,设色明丽浓郁,风格古雅俊秀,近景、中景和远景,布局合理,意境清旷深远,表现出文人画秀逸的笔墨风韵。

上面我们举证了在中国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采取的态度,藉此说明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同时也说明,中华文化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化,完全是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共同传承的结果。它是在各民族不断融合之中得到发展;同时也在发展中使各民族文化不断得到融合。发展,融合;融合,发展,共同传承,共同创造,这是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根本所在。

02·中华文化与现代设计

中国古代有两部被世界称道的书,反映了中华文化对设计的影响。一部是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另一部是被国外研究者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网络全书的《天工开物》。

《考工记》的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一般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经齐国人之手完成的。《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3年)的代表作,初版于崇祯十年(1637年)。这两部书都是对世界产生过,并且继续产生着影响的中国古代科技文献,也是中华文化与科学设计思想结合的典范之作。《考工记》和《天工开物》对后世的影响,足以让我们瞠目。大约还在唐代,《周礼》便传到了日本;19世纪50年代,《周礼》又被译成了法文,《考工记》亦随之传到了日本和西方。现在它已受到了更多外国学者的注意和重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止,《天工开物》一书在全世界共发行了16个版本,印刷了38次之多。

下面我们结合这两部书,继续讨论中华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考工记》一向被称为“先秦百工技艺之书”,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个部分——《周礼·冬官考工记》出现的。《周礼》一书原有六官之纪,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冠”、“冬官司空”。但“冬官司空”早佚。据说西汉时期,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喜欢收集先秦经典,为购求此篇,曾费千金而不得,不得已而以《考工记》补之。此书原无名称,《考工记》之名亦是汉代人手笔,后又经刘歆父子之手,才得今本。《考工记》之被列入中国古代“三礼”之一的《周礼》,就足以说明中国古人已经注意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相互交融。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科学技术,在这个时代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手工业中,一方面是原有的操作工艺更为纯熟;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工艺。分工也更加精细,《考工记》就有“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等等记载,表明在每一专业之中,还细化出不同的工种。这时,春秋以前的“工商食官”格局已经打破,除了官府手工业外,又出现了许多私营的个体手工业。由于社会大变革的深化,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开始普及于民间,于是“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许多士大夫都比较重视实践,关心社会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发展,鲁班、墨翟、李冰等一些杰出的学者、技术发明家便应运而生。他们把中华文化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设计,使许多工艺技术得以改进和提高,从而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考工记》就是反映当时工艺技术和设计水平发展的技术规范著作,涉及运输和生产工具、兵器、容器、乐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等专业,每一专业又有更细的分工。譬如,“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攻木之工涉及与木工制作有关的工艺技术,包括轮、舆、弓、庐、匠、车、梓等7个工种;攻金之工涉及与金属制作有关的工艺技术,包括筑、冶、凫、栗、段、桃等6个工种;攻皮之工涉及与皮革制作有关的工艺技术,包括函、鲍、韗、韦、裘等5个工种;设色之工涉及与纺织印染有关的工艺技术,包括画、缋、钟、筐、覩等5个工种;刮摩之工涉及与精细加工有关的工艺技术,包括玉、楖、雕、矢、磬等5个工种;搏埴之工涉及与陶瓷制作有关的工艺技术,包括陶、瓬等2个工种。

《考工记》不但对上述6个专业30个工种,进行了严格的分工,而且对每一个专业和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作工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解释,并在记述各种经验技术知识的同时,力图阐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从《考工记》上可以看出,在专业和工艺技术分工上,中国的设计发展,是受着中华文化极大影响的,譬如《考工记》开篇就说:“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上述的社会分工思想,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专业分工、工种细化中的反映。不仅如此,许多技术规范,还直接反映了周王朝的一些典章制度。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玉人之事”条说:“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候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这是传统文化对设计及工艺规范直接影响的明证。又如“车有六等之数”条说:“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这是对车轮尺寸的一种标准化管理。若依当时齐国的尺(每尺约合19.7厘米)推算,此兵车、乘车之轮径应为1.30米;而经测量,河南辉县琉璃阁战国墓出土的16号车轮径正好为1.30米。这显然是一种标准化设计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再强调大一统和“无规矩不成方圆”思想的自然表现。

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我们在《考工记》的“匠人营国”条中,看得更清楚。书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参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彻参个。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春秋战国之时,各诸侯国纷纷建都造城,规模十分宏大,从发掘的古代都城遗址看,都城已经有明确的分区规划设计,宫殿区、作坊区等,都十分明显。面对当时的城市化高潮,《考工记》对都城的形制、城门的数量、道路的设计,宫殿的布局,以及城市等级、建筑设计标准等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当时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有所遵循。这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规划设计规范,自周王朝以后,一直到明清的北京紫禁城,几乎都沿用着这个《周礼》上的都市规划指导思想。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复杂化,城市的规划设计也发生很大变化,但中国的都市规划设计思想,在封建社会里几乎是一脉相承,即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也还深刻地存在着,譬如我们对城市等级、城市规模、城市基础设施配置等等,自觉不自觉的就套用行政级别,首都为第一等,直辖市为第二等,省辖市为第三等,以此类推,降幂排列,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等级思想在设计上的体现。到了汉代,《考工记》被列入《周礼》之中,更成了封建社会必须遵循的仪礼规范,不但城市建制,连同人们使用的器物,也都按照等级地位,有了明确的规范约束。所谓“非礼勿动,非礼勿施”,就已经把传统文化灌输到一切设计当中了。

到宋应星编著《天工开物》的时候,人类社会已经进入17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开始了世界性的扩张活动,这时的中国封建社会也已经进入了明王朝的末期。明代是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较发达的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期以后,部分地区的不少行业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中,耕地面积扩大,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和增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有了明显提高,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经营。明代手工业种类较多,且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尤其是与国计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冶金、陶瓷、纺织等行业最为发达。明代商业和交通亦较发达,一些巨商往往致富于数千里之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都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明代后叶是科技思想大放光芒的时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等长篇巨著,都在这时诞生。明代科学著作大都具有承前启后、集历代之大成的特点:它们既总结和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又在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上有所创新。《天工开物》就是这样一部集中国传统文

❺ 为什么说包豪斯是现在设计史上的奇迹

因为包豪斯确立了构成的设计基础地位。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成立于1919年,在德国魏专玛市,创始人是建筑家格罗比乌斯。包属豪斯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地,也是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发源地,由此影响下的国际主义风格几十年来影响了全世界。

❻ 明长城被称为世界建筑奇迹,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设计让世界惊叹

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是人间的奇迹.在遥远的二千多年以前,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谈何容易.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辽宁虎山,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 、甘肃9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8851.8公里,约17703.6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它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❼ 郑州铭成奇迹企业形象设计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铭成奇迹(MiracleVision)是一家提供“企业形象设计”的专业公司,2006年成立,公司位于河南郑州。铭成奇迹旨在为企业提供完整的“形象/品牌”包装服务,其中涉及:形象包装、推广、电脑图形设计、营销策略等领域。在基于互联网媒介的企业形象设计上(如:网站)尤有优势,铭成奇迹将传统平面媒介的界定手法(如形象定位、视觉传播、企业文化等)与互联网思维结合,为企业搭建符合其形象特色、行业特征的官方形象类网站。作为企业,除去它实体的商业运作环节,其无形的企业形象及品牌概念是其作为社会单位的合理体现。通过这些,企业可以与受众、与客户之间进行互动,进而传递良性的、有效的信息。而作为企业形象类公司,要去发掘企业真的体质、真的形象,我们需要把这些信息梳理、优化使其在理念、视觉、行为等任意载体上发挥其功效,去合理的传递企业的文化精神。
法定代表人:马鹏凯
成立时间:2005-03-02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10105100034417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经一路16号院1号楼3单元43号

❽ 下列提问语的不当之处,请你重新设计:教师想启发汤姆,让他懂得什么叫奇迹。“

伽利略提问语的不当之处,请你重新设计,教师想启发他们,让他懂得什么叫做奇迹。

❾ 设计兰蔻奇迹香水的设计说明

设计兰蔻奇迹香水的设计说明,要想要兰蔻奇迹香水的设计说明,那你必须拿出一些诚意来,我才能给你设计

❿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的作者是谁

以色列总理拉宾1993年10月11日在长城上留言:“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