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计传承
A. 关于包装设计的传承与创新(最好结合例子)
设计的话我可以帮你
B. 当代设计如何传承民族文化和艺术(6000子以上)
网络搜索被
C. 如何设计家族传承结构
随之而来的,则是第一代掌门人不得不面临的家族财富如何安全传承、家族企业如何基业长青的问题。
纵观中外富豪家族财富的传承案例,不乏传承不力而衍生的种种人间爱恨情仇故事。
控制着世界著名的凯悦酒店集团的普利兹克家族的11位成员与家族企业掌门人罗伯特的子女因财富传承引发诉讼并最终达成和解,和解金总额高达9亿美元,并且该家族将通过上市、转让乃至清盘的方式将旗下的酒店、游轮、商用房地产、实业等资产平均分配给以各成员为受益人的信托。
该项诉讼使得普利兹克家族成员彻底反目,也使得财富净值超过150亿美元的家族企业王国开始解体。
可见,将何种家族财富以何种方式转移到何种范围的后嗣手中,使得家族财富在下一代手中发扬光大,至少不被下一代挥霍殆尽,这是所有家族企业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认为,财富传承需要运用智慧进行长远规划,明确传承给谁、传承什么、何时传承、如何传承,从而使得家族财富传承达到财富安全、基业长青、家族幸福的终极目的。
关于家族财富的传承对象,是涉及财富永续安全、亲情绵延和睦的基础问题。
“企业接班”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承受股权,成为股东;
另一个就是承接企业的权力,成为决策者和管理者。
但无论是哪个层面的“接班”,都要把好“选拔关”。
因为,财富本身容易传承,但创富才能和守富才能却不能物理性传承。
接班人的价值观、能力、品行、行事偏好等等各个方面的素质,都会对原有股东、经理层以及员工产生直接影响。
与此同时,如何兼顾亲情、平衡能力和道德,使各方受益、家族稳固和谐,必须全面审慎考虑。
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亲子问题”。
在家族财富传承的过程中,非婚生子女的财产继承纠纷,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并且提升到了司法关注的程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就专门对亲子问题进行了规定。
“生孩儿有风险,孕育需谨慎”。
因此,家族财富传承工作“要从娃娃抓起”。
解决财富传承对象的前提是家族企业的产权要清晰。
家族企业往往是以“血缘”和“亲缘”为纽带而结成的财富积累主体,但普遍存在的是产权不清的问题,而且企业与家族成员之间积累、消费、分配的混乱更使家族企业财富的多少与归属混乱不清,这必然从根本上影响财富的顺利传承。
因此,明晰产权是家族企业财富传承必须做、且必须提前做好的基础工作。
家族财富传承的内容,涉及传承的是企业的出资权、管理权还是财产权的问题,也影响着家族企业永续经营和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颇为让人伤脑筋的问题。
首先,企业股权的传承,使得承继人成为企业的股东,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分红权。
如果是控股股权,则这一传承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因此,承继人有否这种担当的能力,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历练和考量;
如果是小微股权,则这一传承不至深度影响企业走向,但小微股权的权益保护在未来将受到威胁,这也是股权传承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之一。
其次,企业管理权的传承,严格说不属于财富传承的范畴,因为,管理权实际上是受股东委托经营管理企业的权力。
少有财富传承只安排管理企业而不安排股权的情形。
许多企业家在进行股权传承安排的同时,都将承继人直接安排进入董事会和经理团队,在取得股东地位的同时获得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和管理权,这是最为常见的模式。
当然,也有的传承模式是单纯股权传承,经营管理聘用职业经理人打理。
这需要良好的治理结构、科学的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以及雄厚的企业文化积淀,否则,外来的经理人往往水土不服,最后两败俱伤。
第三,财产权的传承,是最为普通和常见的传承。
简单而言,就是将家族积累的财富分配转移到承继人的名下,这是财产的直接划分和归属,有的甚至将所有财富分文不剩地传给后代。
但事实证明,这只能实现财富在物质上的暂时延续。
因为,财富一旦转让传承,就失去控制。
承继人能否安全掌控、合理使用、物尽其用都不得而知,这部分财富是否面临风险、如何规避风险、能否规避风险也无法判断和掌控,“富不过三代”魔咒于是屡屡应验。
对此,的观点是,不反对进行财产权的直接传承,但这种直接传承只要保证承继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健康需求、教育需求、职业发展需求即可,其余的财产权可以通过科学的传承规划,使财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永续、自由地控制和支配。
关于家族财富传承的方式方法,是财富传承规划和操作的技术性问题,关系到财富传承的安全、成本和效率。
以遗嘱方式安排传承是最常见的方法,但遗嘱执行是以生命终结为条件的,这种安排是在未来不确定的时点发生财产分割的效力,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比如遗嘱争议带来的亲人反目、财富缩水、隐私曝光,可能面临的遗产税,继承人管理不当挥霍遗产,监护人道德风险,等等。
遗嘱只能作为财富传承方法的一个补充,而不是主要方法,更不是全部。
将股权进行有计划地转让、附条件的财产转移约定、策划设立传承子公司、设计购买教育养老年金、购买人寿保险、离岸投资及信托、家族有限合伙等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方法。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财产信托方案。
信托就是把私人财产委托给信托机构,由信托机构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信托机构的名义,为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利益或者特定目的,经营管理和处置财产。
信托具有财富信息保密、不受司法追诉、阻断债务追索、指定受益人权利不被剥夺等等诸多功能。
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财产一旦交付于信托机构,从法律上即与委托人相隔离,起到财产保护的作用。
而信托机构向受益人处分财产,必须完全依据委托人的意愿,不受行政、司法、债权人的阻碍干涉,即使委托人过世,其管理和分配财富的指令仍然能够得以延续执行。
特别是信托离岸还可起到债务人保护和规避遗产税的作用。
信托在欧美国家已经成为私人财富传承规划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工具。
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私人财富信托管理,相信随着遗产税开征的步伐临近,私人财富信托必将应运而生。
就此而言,认为财富传承需要尽早谋划,根据国家的法律政策的走向以专业知识及技术规划财富配置,进行科学设计和策划,这样才能提高财富传承的效率,避免和减少传承成本和损失。
D. 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
一、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
在设计发展的如此多元化的今天,各种思潮和风格频频涌现,为了不使设计者盲目湮没其中,文化内涵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
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具有民族性。我国的设计教育受一些因素制约起步较晚,在教育模式的道路上还在摸索,照搬西方设计或传承西方设计观念成为普遍现象,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却难以体现。另一方面时代发展迅速,文化在地球成为了“地球村”的大背景下,产生了趋同的现象,中国尤为如此。因此常有评论者称,中国如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的商业中心大同小异,毫无特色,难以分辨。设计的地域性较民族性而言,其概念更加狭隘,代表了本地区的历史演变和民俗特征,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比如明式家具中极具代表性的苏作与广作,为何出自同一朝代却如此易于识别?正是由于它们截然不同的地域性特征:广作家具因为地处沿海开放口埠,受外来文化影响出现了很多西方洛可可家具的装饰特征;而苏州地处内陆,原木料沿途消耗至苏州时已稍显短缺,能工巧匠惜木如金反而成就了苏作家具的巧夺天工。
环境艺术设计也应当具有时代性。追求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重点,但创新不代表我们要将旧时代的事物全盘否定。事实上,环艺设计就是为了寻求新的生活方式,在新旧事物不断交替的过程中将旧事物扬弃,而产生的。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传统有一种创新的演绎,这犹如给一具有血有肉的躯体注入了灵魂。用全新的材料、更高超的技艺进行新的诠释,扎根于时代,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是鲜活的,才能与时间相抗衡,不被历史所遗忘。
(一)独特的“剪纸”——为什么要在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
环境艺术设计应当体现传统文化,带有民族特征、体现民族文化的设计作品更加能够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剪纸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是华夏五千年历史的一种文化沉淀。很多设计师以剪纸艺术作为灵感,提炼出其中独特的语言和符号,将其运用在设计中,赋予作品独特的韵味。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波兰馆的外观设计让人印象深刻并引起一时轰动。展馆外形抽象且不规则,表面布满镂空花纹,宛若民间剪纸,使参观者获得有趣的视觉体验:色彩变幻的光线穿过剪纸图案在馆内营造一种明暗错落的效果。剪纸同样是波兰的一项传统民间技艺,过去波兰人用剪纸作品来装饰家居,将其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于是年轻的波兰设计师用大胆的构思、巧妙的创意,把剪纸的元素运用到建筑外观上,小小的剪纸就这样把两国的文化和两国人民的心连接到了一起。
真正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应该是带有情感的,如果这种情感能够与地方民族的审美情绪相结合,那么这种情感也就升华成为一种民族情感,这种情感同时传达了一种文化,其设计意义也就更加深远。
(二)当咖啡遇到“老庄”——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交融
时代性和民族性,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新”与“旧”。新与旧,在字面上是对立的,但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确可以成为一种互补。如果按照道家的思想——任何事物都有阴有阳,那么设计中穿插的新与旧,将民族特征与时代特征相融合,也就是一种阴阳调和。
位于苏州山塘街的星巴克就把这种“新”与“旧”很好的融合到一起,将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星巴克的创业初衷就是要推行一种全新的“咖啡生活”,使咖啡馆成为介于家与办公室之间的第三空间。因此,星巴克的店面设计总是走在潮流前端。星巴克是全球连锁的著名咖啡馆,而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街上布满园林风格的古建筑,能将两者在室内设计中完美交融,不得不钦佩设计者的把控能力。咖啡馆的装修风格是古色古香的简中风格:登上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屋顶的传统古建筑梁架结构;就餐区一面是八仙桌配以现代简约风格餐椅,另一面有宽敞的皮质沙发与之交相辉映;餐位与餐位间采用中式镂空雕花屏风隔断;墙面饰以书法挂画和青花瓷摆件。大面积的原木色与灰墙黑瓦相搭配,唯一艳丽的色彩来自于角落交错摆满了时尚杂志的置物架。其店面装饰风格与山塘景色完全融为一体,将功能与艺术相统一,意境独特。店面装饰中所用的材质、彩色,或是结构,都隐隐透露着“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于是当咖啡遇到“老庄”,不但没有突兀,反而给人以一种阴阳协调的感觉。(图1)
二、探索带有本土地域文化的海南风格度假酒店设计
(一)海南度假酒店行业现状分析
2010年的一份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海南的经济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旅游产业是海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而酒店行业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来海南旅游的客流量逐年递增,如何发展海南度假酒店产业就成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调查,海南是全国度假酒店最多、五星级酒店最集中的区域。但像希尔顿、喜来登、万豪等顶级品牌酒店都由国外优秀设计师所设计,并不能体现海南本土的地域文化,使游人在享受奢华服务的同时却忘了自己身处何方。游客来海南的目的就在于休闲放松,追求其休闲海岛的气息、慢调生活的氛围;另外大多游客对海南本土文化的认知就体现在黎族文化、海洋文化这些方面,这决定了海南风格度假酒店的定位。如何将这些元素运用到设计中,让观者有归属感、认同感,是海南的设计人所需要研究的。如何突出度假酒店的海南本土特色,让具有浓郁海南文化的酒店在激烈的竞争下脱颖而出,也是酒店业人士需要思考的。
(二)海南黎族文化如何在度假酒店设计中传承
海南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和文化单元,造就其五方杂处的移民社会和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建省前的海南岛相对较闭塞,与内陆地区相比人口流动量小,因此海南本土的黎族文化得以完整保留,与其它少数民族相比有明显分野。可以说,黎族文化是海南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加快,一些设计师已经开始思考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尝试着设计出独特的海南风格酒店。然而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设计师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情绪,只停留在海南文化的表面不肯潜心研究文化精髓,将黎族元素原样照搬或者只取其表象。只注重形式却忽略了文化内涵,导致设计作品的苍白肤浅,甚至千篇一律。举海口某酒店为例:其整体风格是在东南亚的基调上添加了一些海南元素——黎族织锦上的装饰纹样,其中采用最多的是“大力神”。相传大力神为民除害,射下了天空中多余的太阳月亮,开创了新世界。因此在黎族的创世神话中,大力神是黎族人民勇敢与智慧的化身。带有这样寓意的本土图腾运用在当地的室内空间设计中,本应不失为一个好想法。但设计师将完全没有经过转化的黎族织锦图案运用在大堂吊顶上、休息区域的实木隔断上、前台的背景墙等处。(见图2)这样的传统文化符号未经思考就被直白的堆砌,充满了整个室内空间,只会产生视觉疲劳使观者感到索然无味。所谓“传承”就是指继承和发展,如果在设计中只对传统文化一味继承,将一些民族符号直白的复刻,那么设计也就将停滞不前,不再有发展。为什么时尚界将香奈儿小姐设计的“小黑裙”奉为永不过时的经典之作,因为这件设计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颠覆了传统,为传统灌注了新的生命力。将传统文化运用在设计中,不是对古物的一味抄袭,应该像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在材料、结构、空间布局方面已有很大差别,因为我们的需求已和古人不同发生了改变。因此在室内装饰风格上,也要相应发生改变。 可见,海南黎族传统文化在度假酒店设计中传承与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设计元素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1.黎族织锦
黎族织锦是黎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黎族织锦的纹样千变万化,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底蕴。纹样本身就使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是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进行一种抽象表达。这些纹样可以运用在室内中,做镂空的隔断装饰,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可以运用在家具软装中,作为沙发靠垫和床上用品的装饰图案,或者将织锦变形处理,制成餐桌茶几的桌旗;可以用直接用织锦,或者用进一步抽象的织锦纹样,依靠油画、水粉等手法,制成特色装饰画;也可以将黎族织锦的鲜艳色彩提取出来,作为室内设计的主要配色。
2.船型屋
根据文献记载:“黎人住民,一栋两檐。邻汉人处,则于檐下开门,且编木为墙,涂以泥,如船篷。”这就是黎族人的传统民居——船型屋。将船型屋的元素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与室内空间的吊顶相结合,将吊顶做成带有斜度的人字顶,加以茅草或竹席饰面,以体现其精髓;也可以在建设外形上直接仿制船型屋结构,设计带有茅草盖的建筑部件或酒店园林景观中的休憩小亭。
3.独木器与黎族木雕
独木器即用一段原木雕凿出各种器具,是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独木器种类繁多,从生活用具到生产工具、宗教文化用具,全都包括其中。在黎家生活场景中常见的独木器有舂米臼、独木凳、独木谷桶等,这些独木器皆在外壁上雕刻几何图案、动植物图案、劳动生活图景等花纹,具有强烈的黎族风情和可识别性。另外独木皮鼓是黎族传统为招众、祭祀和作为乐器的宗教工具,被称作研究黎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如果能将黎族传统的独木器稍作变形或提炼,用作度假酒店的家具设计或陈设摆件,将使观者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这样视觉上、情感上的强烈震撼是高端酒店的奢华服务所无法比拟的。
4.黎族乐器
黎族传统乐器在市面上并不多见,但实际上其历史悠久,且弹拨乐、拉弦乐、打击乐和吹管乐等一应俱全。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木、口弓、哩咧、哔哒、口拜、鼻箫、灼吧等八大件。其中鼻萧需要演奏者用鼻孔而非用嘴吹奏,是黎族极具特色的乐器。这些乐器可以直接作为室内的摆件或挂件,也可以根据其尺寸和形态,经过转化运用到灯具、家具的设计中。这样的空间不仅与当地风俗相结合,蕴含了独特的黎族风情和黎族文化,还因为乐器的出现而增添了韵律。
(三)让传统文化与新的材料和工艺相结合
当下科技发展迅速,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的诞生为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比如前文提到的上海世博会波兰馆——其独特的外观使展馆宛若一件巨大的剪纸艺术品,当然建筑的主要材料绝非纸张,而是一种激光切割胶合板。设计师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使建筑外饰面还具有防水、防火、防紫外线辐射的功能。如果不是依赖于现代科技和先进工艺,如此奇思妙想也就无法付诸实践。
让传统文化与新的材料和工艺相结合,其表达手法既可以是具象的又可以是抽象的。海南岛地处热带,物种丰富,带有本土特色的材料如:椰壳、贝壳、黄花梨、火山岩等,常被使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但设计师在使用这些材料时常按部就班、墨守陈规,直接将材料切割、打磨、雕刻后就用作装饰。这些都是借助本土材料对地域文化的具象表达,但运用过多难免就失去了特点、稍显大众化,降低了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其实还可以在选用本土材料时进行进一步加工,使材料更加生态化、人文化,或者借助隐喻的手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设计作品中。抽象的表达更为含蓄,是一种符号的转化,也需要靠新的技术完成。值得赞赏的是海南现在逐渐流行的一种旧船木家具。家具本身采用废弃的渔船木料进行加工,形态朴拙、纹理清晰、古色古香,且木料经过多年海水浸泡已防腐、防虫。旧船木家具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体现了海南独特的渔业文化、海岛文化,极具历史沧桑感和感染力。如果能将旧船木家具放置在海南风格酒店的大堂,配以现代风格的软包和陈设,巧妙的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相融合,一种全新而独特的海南风格也就诞生了。
只有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大胆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才能设计出超越前人的作品。因此,设计人在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还要善于将开阔的思维与新的科技成果相结合,对新型的材料和工艺保持高度敏感。
三、结语
真正好的设计作品应该是在体现民族情感的同时传播一种文化,这样设计意义也就更具内涵更加深远。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并不冲突,也可以是一种共生共荣融关系。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或者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会使作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绝对的优势。突出地域性特色已是设计行业的一大趋势,相信带有地域文化的海南风格酒店将迎来崛起之势,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无疑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邱海东.执意设计[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2(10).
[2] 田浩.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3] 符桂花.黎族传统织锦[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4] 王学萍.黎族传统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5] 邱海东.海南地域文化的再现——海南黎族传统文化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J].美术大观,2011(1).
E. Dnf关于自己设计传承的问题
如果没有买就先不要买了。传承升级就像你说的那样55升60到时候开80能升65的。能升级的传承总是低于版本一个等级。比如,开80了传承有65到70的套而你就能升级到60到65。升级传承的设计图也是挺贵的升级一套光图纸一次要1000多万!所以等开80了直接买魔蟹还是比较划算的!最后,满意了请采纳下谢谢
F. 用艺术字体设计"传承中华传统美德"8个字,谢谢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G. 现代设计比传统设计有什么继承 有什么发展
设计,作为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活动,大到国家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小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都囊括在内。设计,一方面是创造性的,类似于艺术活动,另一方面,它又是理性的,类似于科学活动。设计艺术同哲学、宗教等一样都是文化的一个领域,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虽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传统文化的影子还是挥之不去,到处可见。当代的设计是否也应该这样,在所谓现代文化趋同和传统文化危机论的全球化大背景下,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到底应以什么为支撑?可以说,还是传统文化,它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或直接,或间接,对现代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影响。
什么叫传统文化?我们要有新的概念,著名民艺家张授一先生解释传统时认为“‘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总的说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概括起来主要是表现在文化方面。”[1] 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器物和习惯,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凝练与积淀。凡是生命力旺盛而又持久的文化——不论是外来侵略,还是自然延续——都是对原有历史文化取积极传承和阐扬态度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伴随着现代设计的成长,即使在激情燃烧的现代主义艺术与设计运动中,也有对传统文化的回顾和阐扬。德国弗兰兹
H. 标志设计的传承应该保留哪些元素
你说的是标志的重新改造设计吧?企业标志的改造设计是企业战略调整或者提升形象的一种必要手段。改造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识别和更有利于推广。至于该不该传承和保留一些原有的元素,那就要看这些元素是否还具有传承的价值,如果没有保留价值,完全抛弃也是明智的。具体的,你可以参考一下那些知名企业标志的演变过程。
I. 当代设计如何传承民族文化和艺术
今日我们所处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避免,各种新的技术、观念、思潮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式下,如何处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背离传统显然不可取,单纯地模仿、照搬西方的模式和观念将使我们的设计艺术丧失民族性;对传统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中国的设计艺术要创新发展,就应该提倡先进的民族文化和美学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