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设计
A. 建筑后浇带:一个工程没有给它设计到伸缩缝,所以现在要布置后浇带
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50666,验收规范GB50205
B. 设计后浇带,施工时出错,地下一层,地上框架17层,设计基础、地下室顶设后浇带,施工时后浇带设置至
肯定有影响。
你这是沉降后浇带还是温度后浇带?
塔楼周边是沉降后浇带,影响较大,不均匀沉降会带来裂缝。
如果是温度后浇带。抓紧时间回填土方,覆盖地下室顶板。
C.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做法如图:
后浇带移位或者改形式是可以的,但是一般要报送设计院,由设计院出具内相关设计变更方可施工容。
D. 加强型后浇带与普通型后浇带有什么区别该如何设计施工
加强型是加强膨胀带,这里的混凝土带有膨胀剂,可同周边同时浇筑。
普通型的,是要等一段才能后补浇筑,原因是等周边混凝土自我完成收缩变形。
两者都是减小混凝土整体自我变形的措施,不同在于施工时间。
E. 建筑施工后浇带的问题
1、图纸说明是温度性抄后浇带,但是前后说明做法不统一,在设计交底时,应提出相应的建议,请设计单位统一。
2、没有留,那是你未按图纸施工。
A、设计图纸没有说明,那是设计的问题,而你在设计交底时也没有提,你也有问题。
B、温度施工缝是要留的,但是在今后要封闭的,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C、至于怎么处理,因为设计图纸未明确,设计单位也有一部分责任的,应该请设计单位出具相应的意见
F. 后浇带设计有没有规范及图集谢谢回复
11g101-198页有详细的规定。
基础梁板的后浇带做法 11g101-3 93页有相关规定。
G. 板面上为什么 要设计后浇带
设置后浇带可以满足抗震缝需要、也可以满足不能连续施工时需要、还有可以减少外应力和温度应力来控制裂逢
H. 结构设计时,什么时候设置后浇带
一、后浇带的设计要求现设计院设计的后浇带施工图不尽相同,现行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及不同版本的建筑结构构造图集中,对后浇带的构造要求都有详细的规定。
由于这些规范、标准是由不同的专家组编写,其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各有偏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异。
(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
(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
(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
(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
(5)后浇带的砼配制及强度,有的要求原砼提高一级强度等级,也有的要求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无收缩砼浇筑。
(6)养护时间规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几种时间要求。上述差异的存在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有很大的可伸缩性,所以只有认真理解各专业的规范的不同和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性质,灵活可靠地应用规范规定,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
二、后浇带的类型后浇带分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温度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四种类型。
(1)为解决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沉降后浇带”。
(2)为防止砼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收缩后浇带”。
(3)为防止砼因温度变化造成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温度后浇带”。
(4)为防止因建筑面积过大,结构因温度变化,砼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伸缩后浇带”。
三、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钢筋处理及砼浇筑
(1)应根据墙板厚度的实际情况决定,一般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缝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600mm的墙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断面
(2)钢筋是保持原状还是断开,这要由后浇带的类型来决定。沉降后浇带的钢筋应贯通,伸缩后浇带钢筋应断开,梁板结构的板筋应断开,但梁筋贯通,若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砼收缩将受到较大制约,产生拉应力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
(3)后浇带砼浇筑,一般应使用无收缩砼浇筑,可以采用膨胀水泥也可采用掺和膨胀剂与普通水泥拌制。砼的强度至少同原浇筑砼相同或提高一个级别。
I. 框剪结构的后浇带规范有什么要求,急用!
我在弄一个变态的后浇带上网找资料,无意进到你这里,给你复制这个过来希望对你有用洛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砼结构中,在施工期间留置的临时性温度、收缩和沉降的变形缝。后浇带的留设和其位置皆由设计确定。
一、后浇带的设计要求
现设计院设计的后浇带施工图不尽相同,现行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及不同版本的建筑结构构造图集中,对后浇带的构造要求都有详细的规定。由于这些规范、标准是由不同的专家组编写,其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各有偏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异。
(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
(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
(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
(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
(5)后浇带的砼配制及强度,有的要求原砼提高一级强度等级,也有的要求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无收缩砼浇筑。
(6)养护时间规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几种时间要求。
上述差异的存在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有很大的可伸缩性,所以只有认真理解各专业的规范的不同和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性质,灵活可靠地应用规范规定,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
二、后浇带的类型
后浇带分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温度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四种类型。
(1)为解决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沉降后浇带”。
(2)为防止砼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收缩后浇带”。
(3)为防止砼因温度变化造成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温度后浇带”。
(4)为防止因建筑面积过大,结构因温度变化,砼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伸缩后浇带”。
三、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钢筋处理及砼浇筑
(1)应根据墙板厚度的实际情况决定,一般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缝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600mm的墙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断面。
(2)钢筋是保持原状还是断开,这要由后浇带的类型来决定。沉降后浇带的钢筋应贯通,伸缩后浇带钢筋应断开,梁板结构的板筋应断开,但梁筋贯通,若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砼收缩将受到较大制约,产生拉应力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
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
(3)后浇带砼浇筑,一般应使用无收缩砼浇筑,可以采用膨胀水泥也可采用掺和膨胀剂与普通水泥拌制。砼的强度至少同原浇筑砼相同或提高一个级别。
四、施工质量控制
后浇带的连接形式必须按照施工图设计进行,支模必须用堵头板或钢筋网,接缝接口形式在板上装凸条。浇筑砼前对缝内要认真清理、剔凿、冲刷,移位的钢筋要复位,砼一定要振捣密实,尤其是地下室底板更应认真处理,提高其自身防水能力。
(1)后浇带处第一次浇筑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性措施,顶部覆盖,围栏保护,防止缝内进入垃圾、钢筋污染、踩踏变形,给清理带来困难。
(2)后浇带两侧的梁板与未补浇砼前长期处于悬臂状态,所以在未补浇前两侧模板支撑不能拆除,在后浇带浇筑后砼强度达85%以上一同拆除,砼浇筑后注意保护,观察记录,及时养护。
J. 为什么后浇带只有基础有,标准层没设置,是不是图纸设计失误
地下基础设置后浇带,而上部结构没有设置;建议可征询或理解设计人员专的设计意图。属
后浇带是地下工程不允许留设变形缝,而实际长度超过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所设置的一种刚性接缝。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地下部分,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规范规定了有关结构在地下可以不设伸缩缝的规定。但对不均匀沉降结构设置沉降缝的情况,由设计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
而上部结构由于使用期季节温差和体积变化等间接效应积累的影响,以及结构不均匀沉降,则将建筑(或混凝土结构)分割为较小单元,避免引起较大的约束应力开裂,而往往上部结构有必要设置伸缩缝而不是后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