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册证书 » 上海八字起名

上海八字起名

发布时间: 2020-12-22 20:39:43

1. 上海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现在的城隍庙地区,当时是这块地区的中心,也就是大集贸市场。这里到海边渔村鱼码头去,称之下海。反过来习惯说上海,就是寓意去现在这个城隍庙附近的集市。

2. 上海能不能改名字啊

可以。

未满16岁者更改姓名流程:

1、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供相关证明(包括户籍证明,学校证明,出生证明等)。如父母离异的也只需要监护人一方同意即可更改。

2、写更名申请(更名申请:我叫xxx,性别,男,xxx年xx月xx日出生,现年xx周岁,因周围四邻重名二人,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故申请更名为xxx,望批准!xxx年xx月xx日)。

3、向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提交改名申请,通过盖章后到所在地公安局户籍科登记,在7-14个工作日后可以正式更改。

4、到所在的户口所在地户籍部门填写表格,工作人员盖章,管片民警签字,所长签字。

5、到所在地的户口所在地的户籍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

6、到户籍部门打印新的户口簿,申请新的身份证。

需要的资料:户口簿,2张一寸照片,新户口簿工本费。

年满16岁者更改姓名步骤:

1、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2、写更名申请:必须要先提交申请书,申请改名(必须提供充分的理由和可靠的证据,让派出所相信改名字是必要的)。

3、写更名证明:一般是村委会开具证明。根据户籍管理部门要求开具哪些证明。

4、到户口所在地的户籍部门填写表格,工作人员盖章,管片民警签字,所长签字。

5、到所在地的户口所在地的户籍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

6、成人改名公证:这个根据情况,可能有的时候有的地方不要求。

需要的资料:户口簿,身份证,2张一寸照片,新户口簿工本费。

(2)上海八字起名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八条和公安部三局关于执行户口登记条例的初步意见第九条的规定,公民申请更改姓名按如下规定办理:

(1)凡因户口登记部门工作失误造成公民姓名差错的,由造成差错的派出所出具证明,经现户口登记地派出所所长批准后,给予更正。

(2)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要求变更姓名的,由本人或监护人写出书面申请,在校学生由学校出具证明,经派出所所长批准后,给予变更。被收养或被认领的的人,年龄较大的需征得本人同意。

(3)原冠夫姓的妇女申请去掉夫姓,或称氏改为姓名的,以及僧、道、尼由法名改为俗名的,经派出所所长批准后,给予变更。

未满18周岁的公民需要更改姓名的,可由父母或抚养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户口登记机关核实情况后予以变更。

对18周岁以上的公民,原则上不予更改,确有正当理由需要更改姓名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如属干部、职工还须持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准予更改的证明,经责任区民警审查,派出所长提出意见,报上级户籍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才可给予更改。

对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正在受刑法处罚的人和正在劳教的人,一律不得更改姓名。

在实践中,一般说来,18周岁以下的人更改名字比较方便,派出所容易批准。而18周岁以上的人要更改名字,就会麻烦些。更名申请中:最关键是理由。

第一是本人要表达改名的意愿;

第二是理由要充分;

第三是本人要承诺改名后引起的民事和法律责任均由自己承担,且一生只能更改一次。

3. 上海以前叫什么名字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从古至今,上海的发展与贸易有着密切

的联系。大约从宋代开始,随着商贸的日益兴盛,上海一跃成为“东南名城”,

尤其在清道光年间更是“商贾云集”、“城内外无隙地”。

不过,上海名称的出现和上海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并不是很久以前,

在唐代它仅仅是华亭县的一部分。关于上海名称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一

种说法是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这句话;另一种说法认

为由于当时有上海浦和下海浦等水道而得此名。但是无论哪一种说法,有一

点可以肯定的是,宋代开始设置上海镇,而且上海之名也最早出现在北宋郏

亶之的《水利书》中。至元代改称上海县,1928 年设置上海特别市,两年后

改称上海市,一直到现在。上海还简称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 上海的道路名字是怎样得来的

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

一、来自租界影响。

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

其中有一个例外。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

二、辛亥革命的产物。

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西藏路。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

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

民国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心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

四、“大上海计划”的产物。

现在上海五角厂和江湾一带的路多以“民”、“国”两字当头。因为民国时期有一个“大上海计划”,在道路建设上规划以五角厂为中心,成放射状向四周修建五条主干道,各干道间有支路相通。其中凡与淞沪路、黄兴路平行的,均用“民”和“国”字为路名第一字,如:民庆路、民约路、民彝路、民壮路、民府路、国和路、国京路、国济路等;凡与翔殷路平行的,用“政”和“府”取路名第一字,如:政纪路、政法路、政本路、政熙路等。后因日本人入侵上海,“大上海计划”停止了,“府”字头的路一条也未修成。

五、国民党市政府的少量调整和更改。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把“复兴”、“建国”、“中正”等名用于路名:为了纪念民国功臣,还以“林森”、“其美”、“英士”等人名命名了一些道路。

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政府仅对少数道路名称作了更改,仍沿用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的准则。

1979年,上海建立了市和区县两级地名管理机构,进行了地名普查和命名工作,作了很大的修改。主要是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把原来的一些路取消了,又增加了一些新路;同时,由于浦东新区和其他开发区的建设,新增加了几百个居民区,道路数量迅速增加。这些道路都以有新时代气息的名称命名。

综观上海地名命名历史,可见四条经验:1、尊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让地名成为各时期的鲜明纪念;2、尊重“洋人”的参与,不完全否定外国人留下的地名;3、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为主,也不排斥适当用一些人名做地名;4、改革时期一定要有体现改革精神的新地名。

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市区面积扩大速度惊人。路名需求更加丰富,相应的规则就只能以一个大概的原则而行。这个原则就是尽量以国内的地名为路名,而且被命名的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应该大致相当于这条路在上海的位置,同时不影响原有的主要道路。这也许是一种表达举国融融、四海一家的方式,并附带削弱上海人的本位意识。只是,在这份表达欲过于强烈时,地名应有的地域色彩也会剥离。东西向马路以城市命名,南北向马路以省份命名,遂使得南京路、延安路或福建路、山东路云云,不见得比纽约第五大街或第十六大街更具个性。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上海市区边缘出现了地区路名集群这样一个有趣状况,同省的地名在地图上被集中在一起。西南角上出现“钦州路”、“柳州路”等(分别都是广西地名),东北角则出现“鞍山路”、“双阳路”(东北地名),正北方则有“呼玛路”、“呼兰路”(黑龙江地名)。

事实上这一规则在上海沿用时间很长,但是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该规律一直在起作用,同时新的命名又要考虑到不影响原有路名,因此有些地区在地图上离得很近,而在上海又离得很远,出现了多个东北集群等有趣状况。最典型的就是虹口区的赤峰路、多伦路等原上海市区的东北角,现在基本处于应该叫“上海路”或者“连云港路”的位置,非常有趣。

有安徽的好事者以此为据向上海市图书馆提问:为什么在上海没有一条安徽路呢?振振有词的。

这个问题让上海图书馆的同志有些为难,我的主观臆测是,在有可能命名“安徽路”的地方,一直没有出现一条需要命名的马路。要知道考证为什么没有“安徽路”,比考证为什么有条路叫“安徽路”更难。

实际上,起名字总是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哪条马路是生来就一定要叫某个名字不可的,而用来命名马路的省名,也不是只缺了安徽一个。

浦东开发后最受益的当属陆家嘴一带(陆家嘴相传为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的原籍所在),一些并不出名,经济也不很发达的山东地名成了上海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比如博山、乳山等。

1990年代以后的发展突然让人们发现路名原来可以是一种无形财富。上海市地名办的负责人说,上海本没有宁夏路,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动申请命名的,宁夏的广夏集团、宁夏枸杞等著名品牌企业和特色产品也就顺理成章的进驻了宁夏路,为在上海市场大展手脚打开突破口。

在云南开远市的要求下,又有了开远路。市地名办的人士说,现在一套崭新的路名命名办法正在实施之中。一些路名开始披上炫目的时代色彩:如世纪大道、五洲大道等;而张江高科技园区出现了一批李时珍路、牛顿路等科学家的纪念路,似乎标志着这个地区的高科技含量。

路名无言,却几乎是我们政治、社会生活演变过程的显示卡。而任何一项试图穷尽地名意味的努力,也就难免成为美丽的愚蠢。地名标识出一个个个体生命或城市生命的车站,不管我们曾作过逗留还是呼啸而过,我们都已进入了它珊瑚礁般的缠结之中。

5. 上海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意义

上海一名的由来复,通常认制为最早始于宋朝,当时吴淞江下游有一条名为上海浦的支流。浦一词原指河川汇合之所或入海处,但在吴地常指河川的小支流。“上”一词,在江左地区的河流名称中,又常指靠近源头一面。反之,下即指靠近河口附近的地区。在今虹口的提篮桥地区尚有下海庙一地名。宋代经济发达,催生了酒业的发展,政府在上海浦附近设置酒务以征酒税,称为上海务,上海一名由此传播[7]。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还记载了关于上海名称起源的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因为“地居海之上洋”而得名;另一种则说“海外商舶在此登岸”而名为上海。

此外,上海的简称“沪”来源于古时当地人创造的一种名为“扈”的捕鱼工具,别称“申”则因相传上海西部地区曾为楚国公子春申君的封地而得名

6. 上海起名字

在上海出生的可以叫王沪升啊,寓意上海出生的意思

7. 上海有几个区这些区都叫什么名字

截止2019年9月,上海市共辖16个市辖区,分别是:

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金山区、浦东新区、崇明区。

一、黄浦区

辖10个街道:南京东路街道、外滩街道、半淞园路街道、小东门街道、豫园街道、老西门街道、五里桥街道、打浦桥街道、淮海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区政府驻外滩街道延安东路300号。

二、徐汇区

辖12个街道、1个镇:天平路街道、湖南路街道、斜土路街道、枫林路街道、长桥街道、田林街道、虹梅路街道、康健新村街道、徐家汇街道、凌云路街道、龙华街道、漕河泾街道、华泾镇。区政府驻徐家汇街道漕溪北路336号。

三、长宁区辖9个街道、1个镇:华阳路街道、江苏路街道、新华路街道、周家桥街道、天山路街道、仙霞新村街道、虹桥街道、程家桥街道、北新泾街道、新泾镇。区政府驻江苏路街道长宁路599号。

四、静安区

辖5个街道:江宁路街道、石门二路街道、南京西路街道、静安寺街道、曹家渡街道。区政府驻江宁路街道常德路370号。

五、普陀区

辖6个街道、3个镇:曹杨新村街道、长风新村街道、长寿路街道、甘泉路街道、石泉路街道、宜川路街道、真如镇、长征镇、桃浦镇。区政府驻真如镇大渡河路1668号。

六、虹口区

辖8个街道:欧阳路街道、曲阳路街道、广中路街道、嘉兴路街道、凉城新村街道、四川北路街道、提篮桥街道、江湾镇街道。区政府驻嘉兴路街道飞虹路518号。

七、杨浦区

辖11个街道、1个镇:定海路街道、平凉路街道、江浦路街道、四平路街道、控江路街道、长白新村街道、延吉新村街道、殷行街道、大桥街道、五角场街道、新江湾城街道、五角场镇。区政府驻平凉路街道江浦路549号。

八、闵行区

辖3个街道、9个镇:江川路街道、古美街道、新虹街道、莘庄镇、七宝镇、颛桥镇、华漕镇、虹桥镇、梅陇镇、吴泾镇、马桥镇、浦江镇,1个工业区(莘庄工业区)。区政府驻莘庄镇沪闵路6258号。

九、宝山区

辖3个街道、9个镇:吴淞街道、友谊路街道、张庙街道、罗店镇、大场镇、杨行镇、月浦镇、罗泾镇、顾村镇、高境镇、庙行镇、淞南镇。区政府驻友谊路街道密山路5号。

十、嘉定区

辖3个街道、7个镇:新成路街道、真新街道、嘉定镇街道、南翔镇、安亭镇、马陆镇、徐行镇、华亭镇、外冈镇、江桥镇,1个新区管委会(菊园新区)、1个市级工业区(嘉定工业区)。区政府驻新成路街道博乐南路111号。

十一、浦东新区

辖12个街道、24个镇:潍坊新村街道、陆家嘴街道、周家渡街道、塘桥街道、上钢新村街道、南码头路街道、沪东新村街道、金杨新村街道、洋泾街道、浦兴路街道、东明路街道、花木街道、川沙新镇、高桥镇、北蔡镇、合庆镇、唐镇、曹路镇、金桥镇、高行镇、高东镇、张江镇、三林镇、惠南镇、周浦镇、新场镇、大团镇、康桥镇、航头镇、祝桥镇、泥城镇、宣桥镇、书院镇、万祥镇、老港镇、南汇新城镇。区政府驻花木街道世纪大道2001号。

十二、金山区

辖1个街道、9个镇:石化街道、朱泾镇、枫泾镇、张堰镇、亭林镇、吕巷镇、廊下镇、金山卫镇、漕泾镇、山阳镇。区政府驻山阳镇金山大道2000号。

十三、松江区

辖4个街道、11个镇:岳阳街道、永丰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泗泾镇、佘山镇、车墩镇、新桥镇、洞泾镇、九亭镇、泖港镇、石湖荡镇、新浜镇、叶榭镇、小昆山镇。区政府驻方松街道园中路1号。

十四、青浦区

辖3个街道、8个镇:夏阳街道、盈浦街道、香花桥街道、朱家角镇、练塘镇、金泽镇、赵巷镇、徐泾镇、华新镇、重固镇、白鹤镇。区政府驻夏阳街道公园路100号。

十五、奉贤区

辖8个镇:南桥镇、奉城镇、庄行镇、金汇镇、四团镇、青村镇、柘林镇、海湾镇。区政府驻南桥镇解放东路928号。

十六、崇明区

辖16个镇、2个乡:城桥镇、堡镇、新河镇、庙镇、竖新镇、向化镇、三星镇、港沿镇、中兴镇、陈家镇、绿华镇、港西镇、建设镇、新海镇、东平镇、长兴镇、新村乡、横沙乡。县政府驻城桥镇人民路68号。

(7)上海八字起名扩展阅读

上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中国直辖市之一,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界于东经120°52′-122°12′,北纬30°40′-31°53′之间,地处长江入海口,东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上海市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

建制沿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上海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1956年经过行政调整,上海市辖区减为18个,辖15个市区和3个郊区。

1958年,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将江苏所属上海地区的郊县划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辖黄浦、邑庙、蓬莱、卢湾、徐汇、长宁、普陀、闸北、新成、江宁、虹口、提篮桥、杨浦、榆林等14个区,浦东、嘉定、宝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贤、南汇、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个县。

1960年1月,撤消邑庙、蓬莱设立南市区,有12个区和11个县。

1960年3月,浙江省舟山县嵊泗人民公社划属上海市。

1961年,上海市辖12区、10县。

1962年,嵊泗又划归浙江省。

1964年,撤消闵行区与吴淞区,此后上海保持了10个区和10个县不变达10余年之久。

1988年,撤消吴淞区和宝山县改为宝山区。

1992年,撤消嘉定县,设立嘉定区。为进一步改革开放。

1993年,撤消川沙县,将其境域与黄浦、杨浦、南市的浦东地区和闵行的三林乡合并设立浦东新区。同年,撤消上海县和闵行区,组建新的闵行区。

1995年,上海市辖浦东新区、徐汇、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黄浦、南市、卢湾、静安、宝山、闵行、嘉定等14区和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县,有106个街道、208个镇、10个乡和3590个居民委员会、2986个行政村。

2000年,南市区划入黄浦区。

2009年,撤南汇区、浦东新区,组建新的浦东新区。

2001年1月,奉贤县、南汇县撤县建区。

2011年,撤销黄浦区和卢湾区建制,组建新的黄浦区。

2015年,静安区与闸北区正式合并,组成新的静安区。

2016年,上海市下辖的唯一一个县——崇明县撤县设区,改制为崇明区,此标志着上海市告别下辖县,全市至此形成下辖16个市辖区的新局面。

8. 上海菜名字

上海本帮菜。

9. 上海哪里有大师起名字

名字对孩子还是公司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一定要取好,找有文化底蕴深的网站公司那种大师很有效果的。

10. 谁知道上海市名字的由来

黄浦的地名得名于“黄浦江”:黄浦江,南宋名“黄浦”,清代始称“黄浦江”,源自今上海市西部淀山湖,流经十一区,至北部吴淞口注入长江,为上海最大的河流,被誉为上海的“母亲河”。1945年建区时,以境东河名命名为“黄浦区”。 卢湾的地名得名于“卢家湾”:旧时肇家浜自西向东,折向北流,转弯处浜畔有罗姓居住,故名“罗家湾”(约今鲁班路、斜徐路、泰康路、建国中路一带),后谐称“卢家湾”。1945年建区时,以境内地名“卢家湾”命名。1950年改称“卢湾区”。 “静安”静安相传静安寺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从松江(今苏州河)北岸迁来今址(今常德路、南京西路、华山路、愚园路间),香火甚旺,为江南名刹。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寺名命名为“静安区”。 长宁的地名得名于“长宁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公共租界在曹家渡至北新泾间越界筑路,以英国驻沪总领事之名命名为“白利南路”。1943年以四川省县名改称“长宁路”。1945年置区时,取境内路名命名为“长宁区”。徐家汇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曾于此建立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逝世后归葬于此。其部分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当肇嘉浜和李枞泾两水会合处,故称“徐家汇”,区名由此而得普陀的地名得名于“普陀路”:20世纪初公共租界在今昌化路至陕西北路间筑路,以浙江省佛教胜地“普陀山”之名命名为“普陀路”(1949年后向西延伸至西康路)。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路名命名为“普陀区” 虹口的地名得名于“虹口港”:虹口港原名“洪口港”,在今虹口区南部,分“北洪”、“中洪”、“南洪”三段,北接俞泾浦,东纳沙泾港,南入黄浦江。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港名命名为“虹口区”。 闸北一词,源于苏州河(吴淞江)上的两座水闸。清代康熙十四年(1875年)今福建路桥附近的吴淞江上建了一座水闸,就是后来所称的老闸。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老闸西面三里外的金家湾(今新闸路桥附近)又建一水闸,称为新闸。嘉庆年间,因吴淞江上船来船往,贸易兴旺,在老闸和新闸周围形成了两个市集,新闸市集为吴淞江下游航运的主要舶船地,集上有船作、铁铺和商肆,市面较盛,而市集附近的吴淞江北岸区域大多仍是田野。上海开埠以后,新闸、老闸北面也开始发展,闸北之名开始出现。1927年置区时,称“闸北区”。 杨浦“杨树浦港”原名“杨树浦”,在今杨浦区西南部,北接走马塘,南入黄浦江。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港名命名为“杨树浦区”。1949年改称“杨浦区”。杨浦”的地名得名于“杨树浦港” 浦东新区地处上海市东大门、黄浦江以东,“浦东”之名即由此而来。浦东新区最早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的梁大同元年(535),那时设有昆山县,隶属于信义郡;古代的川沙是戌卒屯垦的海疆,唐天宝十年(751)属华亭县;到了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归属于上海县;清雍正三年(1725)后分隶南汇和上海两县;嘉庆十五年(1810)开始由上海、南汇两县划出,设川沙抚民厅。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国函[1992]145号)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撤销川沙县,浦东新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原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的浦东部分。1993年1月浦东新区成立。1993年3月,杨浦区歇浦路街道、南市区浦东地区的周家渡、塘桥、南码头、上钢新村4个街道及杨思镇、原上海县的三林乡及黄浦区的浦东部分正式划归浦东新区。 宝山,因山得名,明永乐十年(1412年),境内海滨,曾用人工堆筑成一座土山,用作航海标志,为出入长江口的船只导航,永乐皇帝定山名为宝山。 闵行的地名得名于“闵行镇”:闵行镇原名敏行市,在今闵行区南部,明弘治时形成集市(一说嘉靖时有山东人闵其来沪游学,卒后葬此,故名)。1930年置镇,1960年置区时,取境内镇名命名为“闵行区”。“闵行”地名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刻印的《上海志》,距今约500年。该志卷二《山川志·镇市》中称:“敏行市在十六保”。 南市位于市区东南部,东、南濒黄浦江。辖境主要为原上海县老城区,鸦片战争以后,县城的城河浜(相当今人民路)以北先后被占为租界。原上海县城区和小东门、十六铺一带的老市,因与北面租界商业区“北市“相对,所以称为南市。 嘉定位于上海市西北部。原名嘉定县,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置,以年号得名,1992年撤县设区。境域东邻宝山区,东南接普陀区,南滨吴淞江与闵行区、青浦县相望,西、北两面与江苏省接壤。 奉贤位于上海市南部,南濒杭州湾。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华亭县东南部置,雍正四年正式建县。因河流奉贤泾得名,一说相传孔子高徒吴国人言偃(子游)曾来此,故取奉先贤之意为名。县驻地初设在南桥,雍正九年迁青村堡(今奉城),民国元年(1912年)复迁南桥。民国废松江府直属江苏省,日伪时期隶上海特别市,曾改为区。1949年5月后,隶苏南行署松江专区,1952年属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撤销松江专区属苏州专区,同年划归上海市。民国22年将金汇桥和萧塘以北东西长约10余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的南汇县插花地带划入,民国31年原属松江县的柘林镇划入。1950年阮巷乡划归松江县,松江县缺地区划入。 松江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唐天宝十载(751年)设华亭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此设华亭府,次年改名松江府。元至清松江府属县陆续析置上海、青浦、娄县、金山、奉贤、南汇6县及川沙抚民厅。民国元年(1912年)废松江府存县,同年娄县并入华亭县,民国3年因与甘肃省华亭县同名,改名松江县。民国期间,曾在此设江苏省行政督察公署。1949年5月置松江专区,属苏南行署,1950年划入奉贤县阮巷乡,划出缺归奉贤县。1954年划入青浦县杜寅、佘山、辰山、陈坊4乡及葑澳、方夏、沈巷、浦联等乡的6个村,划出天心乡及新石乡的3个村归青浦县。1958年撤销松江专区,县属苏州专区,同年划归上海市。1966年划入金山县泖港公社,划出枫泾、亭林2镇及枫围、亭新、朱行、漕泾、山阳5个公社和张泽公社部分归金山县。 青浦位于上海市西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出华亭县的修竹、华亭2乡和上海县的新江、北亭、海隅3乡建青浦县,驻地青龙镇(今旧青浦),因附近青龙江、浦家江得名,属松江府。嘉靖三十二年撤销青浦县,万历元年(1573年)复置,移驻地唐行镇(今青浦)。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出县东北境的新江、北亭2乡置福泉县,乾隆八年(1743年)撤销福泉县,辖地复入青浦县。宣统二年(1910年)原属元和(今苏州市)、吴江2县的插花地章练塘,归并青浦县。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江苏省。1949年隶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同年黄渡乡划归嘉定县,昆山县井亭镇、嘉定县西胜乡划入县境。1954年,杜寅、辰山、佘山、陈坊等乡划归松江县,划入松江县天心乡。1956年,昆山县叶荡乡划入青浦县,淀西、石米、港北、沙田4乡划归昆山县,次年仍回县境。1958年改隶苏州专区,同年划归上海市。 南汇大约2千多年前,由“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水在此交汇”而成陆,故称“南汇嘴”,曾称“海曲”、“南沙”。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明政府为御倭寇,在南汇嘴(今惠南镇)筑城设守御所。南汇成陆于唐代前后,1726年建县,建县时因县治设在原守御所南汇嘴,故县名“南汇”。 崇明位于上海市北部长江口崇明岛上。五代杨吴于顾俊沙设崇明镇、崇明之称始此。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置天赐盐场于姚刘沙,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崇明州、隶属扬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崇明县,隶属苏州府,后隶属苏州府太仓州,民国期间隶属江苏省,1958年11月改属上海市。现县境东有佘山岛,南邻江苏省和宝山区、浦东新区,西、北与江苏省海门、启东接界。 “崇明岛”的来历,源于一个传说。东晋末年,孙恩农民起义失败后,起义军的几排竹筏飘浮到了靠近东海的长江口,在江边的泥沙中搁浅。这些竹筏拦住了滚滚长江带来的泥沙,逐渐形成了一个沙嘴。这片沙嘴尚没完全露出江面,随着江水海潮的涨落,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之感。人们说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既“鬼鬼祟祟”、又“明明显显”,于是便给它起了名字叫“祟明”。后来这片沙嘴泥沙越积越多,变得又高又大,完全露出了水面,形成一个小岛,再也不受潮涨潮落的影响了。人们见其气势壮观,已不再将其视为怪异,并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于是人们便把“祟明”改称为“崇明”了。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