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起名
㈠ 正名庐据说是北京最有名的起名字的地方具说有30多年的起名历史了起的名字,都很好听。是吗
正名庐于公元1992年10月12日成立,11月28日正式营业,并成为北京市首家专业起名服务机构(
详见1993年2月版北京晚报)。庐主为清康熙十四子胤祯(允禵)嫡孙,爱新觉罗·焘纯。开业时,溥
仪义子爱新觉罗·毓喦先生亲题匾额相赠。
正名庐专起人名,公司名,品牌名,园林建筑名,兼营代撰楹联,编拟各类碑文,祭文等。
十五年来,正名庐弘扬国粹,服务国民,并自创体系,凝炼出意蕴、美学、四声、吉象的正名原
则。正如焘纯先生在自撰联中所说的那样:“播吉祥于宇宙,沁兰芷之芬芳”(此对联由书法家郭金
铭先生书写)。
当然也有人说正名庐不怎么样,现在1098元了。一分钟想都没想就画几个名字忽悠人的,好多人都在那里起名上当的,那条胡同有一家正名源起名挺不错的,是按孩子八字起的命理缺什么补什么,相当专业的。
总之这种问题还是自己拿主意。
㈡ 姓爱新觉罗起什么名字好听
那可抄不一定啊,满族袭的姓与属于哪个旗没关系。我家也有在正黄的,也有在镶蓝、镶黄的。爱新觉罗家有在正黄的也有在其他七个旗的,这个并不固定。
正黄旗内有400多个姓呢,未必都是爱新觉罗家。
我一个朋友也是满族依姓,但 他家是扎拉里氏,姓依的未必都是爱新觉罗。沈阳满堂乡的满族依姓是拜依尔氏,平罗镇的满族依姓是依尔根觉罗氏,都不是一个家族。
在网上查的那个不一顶准啊
要想查找清楚,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还是去问爷爷老家以前是沈阳什么地方的? 如果是村里的?这个村子今天还在不在?沈阳老家还有没有爷爷那一代的其他亲戚,远亲也行,只要是姓依的。
知道具体地方以后,再就是寻找机会回一趟沈阳亲自去老家寻访同姓同宗的老一代人,也许能够问出来,或者找到家谱。
如果老家真的没人知道了,那么就去辽宁省图书馆,或者辽宁省档案馆看能否找到正黄旗依姓家谱,或者查到清代沈阳周边八旗驻防档案在档案里再去搜索有关你家的信息。
再就是到辽宁省委民族研究所寻访有关专家。
.
㈢ 爱新觉罗男孩起名字,字要好看的
爱新觉罗是满人的姓氏
可以
爱新觉罗·费坤
爱新觉罗·玄奕
爱新觉罗·芪乞
你觉得这样风格行不行,可以的话望采纳,继续加
㈣ 北京前门有爱新觉罗的后代取名字吗
没有,在交道口附近,正名庐,爱新觉罗*寿纯
㈤ “爱新觉罗”起名
我叫爱新觉罗.奇里!
你的问题我帮不上你!
㈥ 有皇帝爱新觉罗家族从第一位到做后一位的名字。
清朝十二个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天命)、皇太极(天聪)、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永琰,后改顒琰(嘉庆)、绵宁,后改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史称清朝;亦称为大清国、清国。
近代以后在与西方交往中,还短暂的以中华大清国来签订不平定条约,此后大清国和中国两词混用,逐步使中国这一称呼替代了大清国。辛亥革命后以及民国期间对其称呼多为前清。
(6)爱新觉罗起名扩展阅读:
爱新觉罗姓氏:
爱新觉罗,罗马字转写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转写),历史上清朝皇室姓氏,因此,爱新觉罗姓也变得无比尊贵。其实,在满族的姓氏中,爱新觉罗只是个小姓。
满族的八大姓为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络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和钮祜禄氏,根本没有爱新觉罗。“爱新”是满语“黄金”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
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现如今,姓爱新觉罗的人已经高达30~40万。
当今满清皇室后裔有的对皇族后裔的身份避而不谈,例如大书法家启功,也有的人对皇族后裔的身份为荣,例如女画家爱新觉罗·毓崌。
㈦ 乾隆给自己儿子取名,都带有“永”字,唯独嘉庆没有
在中国古代,避讳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避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儿子要避老子的讳,臣民要避皇帝的讳,甚至连神仙也免不了要避讳,因为永是一个常用字,如果全国人民都要避讳的话,是特别麻烦的一个事儿,而且容易出错,一不小心犯了讳,可是要杀头的。颙是个生僻字,很少用到,避讳起来就方便多了,皇帝为了造福全国人民,就把自己名字改了吧。所以嘉庆没有永字。
因为乾隆认为他的儿子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同样的字。如果给十五阿哥也起这样的一个名字的话其他的阿哥们不是都要因为他而改名字了,这样的话就会很麻烦。于是乾隆皇帝就给五阿哥起了一个不太常见的字,这里我们有看出乾隆皇帝的精明。
㈧ 清朝 爱新觉罗家族里的所有格格和所有阿哥的名字给我好吗
爱新觉罗:
皇太极
胤禛
以下是康熙的儿子们,注意,他们的名字原本第一个字是胤,在雍正登位后,全改为 允
大阿哥允祀
二阿哥允礽
三阿哥允祉
四阿哥胤禛
五阿哥允祺
七阿哥允佑
八阿哥允禩
九阿哥允禟
十阿哥允锇
十二阿哥允祹
十三阿哥允祥
十四阿哥允提
十五阿哥允禊
十六阿哥允禄
十七阿哥允礼
十八阿哥允祠
十九阿哥允祢
二十阿哥允祷
二十一阿哥允禧
二十二阿哥允祧
二十三阿哥允祯
二十四阿哥允禳
胤褆...........真郡王
胤礽...........皇太子、理密亲王
胤祉...........诚隐郡王
胤禔...........世宗(雍正)
胤祺...........恒温亲王
胤右...........淳度亲王....................礻旁,拼音打字挑选太累了,下同
胤禩...........廉亲王(阿其那)
胤唐...........贝子(塞思黑)
胤我...........敦亲王
胤陶...........履懿亲王
胤祥...........怡贤亲王
胤题...........恂勤郡王
胤禺...........愉恪郡王
胤禄...........庄恪亲王
胤礼...........果毅亲王
胤韦...........简泰贝勒
胤禧...........慎靖郡王
胤古...........恭勤贝勒
胤祁...........诚贝勒
胤袐...........诚恪亲王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荣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满清入关后公主的名字就全部湮没失传了(入关前有十几位留下了名字),根本不肯能知道她们的名字。况且爱新觉罗家同样的重男轻女,不会有女孩子的排辈的。如果你是想知道历史的真相,那就不用费力气了,因为这方面没有一字一句的记载;如果你只是为了写东西或是YY之类,大可以自己杜撰一个,相信没有人能反驳的。)
据《清史稿》记载,雍正共有十个儿子 世宗十子:孝敬宪皇后生端亲王弘晖, 孝圣宪皇后生高宗, 纯懿皇贵妃耿佳氏生和恭亲王弘昼 敦肃皇贵妃年佳氏生福宜、怀亲王福惠、福沛 谦妃刘氏生果恭郡王弘适 齐妃李氏生弘昀、弘时、弘昐 弘适出为果毅亲王允礼后。弘昀、弘昐、福宜、福沛皆殇,无封。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端亲王弘晖,世宗第一子。八岁殇。高宗即位,追封亲王,谥曰端。 和恭亲王弘昼,世宗第五子。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十三年,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命高宗与弘昼领其事。乾隆间,预议政。弘昼少骄抗,上每优容之。尝监试八旗子弟于正大光明殿,日晡,弘昼请上退食,上未许。弘昼遽曰:“上疑吾买嘱士子耶?”明日,弘昼入谢,上曰:“使昨答一语,汝齑粉矣!”待之如初。性复奢侈,世宗雍邸旧赀,上悉以赐之,故富于他王。好言丧礼,言:“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尝手订丧仪,坐庭际,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饮啖以为乐。作明器象鼎彝盘盂,置几榻侧。三十年,薨,予谥。子永璧,袭。三十七年,薨,谥曰勤。子绵伦,袭郡王。三十九年,薨,谥曰谨。弟绵循,袭。嘉庆二十二年,薨,谥曰恪。子奕亨,袭贝勒。卒,子载容,袭贝子。同治中,加贝勒衔。卒,谥敏恪。子溥廉,袭镇国公。 怀亲王福惠,世宗第七子。八岁殇。高宗即位,追封亲王,谥曰怀。
以下是乾隆帝的儿子们
爱新觉罗·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爱新觉罗·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爱新觉罗·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嘉嫔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
爱新觉罗·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永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爱新觉罗·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瑜,第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玥,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嘉贵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璐,早殇。母令贵妃魏佳氏。
爱新觉罗·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未 命 名,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以下是嘉庆的儿子、女儿们:
皇长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未命名,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 皇二子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皇三子爱新觉罗·绵恺,敦恪亲王,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 皇四子爱新觉罗·绵忻,端怀亲王,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后。 皇五子爱新觉罗·绵愉,惠端亲王,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妃。
皇女
皇长女(1780.4.11—l783.11.1),母简嫔关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庄敬和硕公主,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生,嘉庆六年(1801)十一月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索特纳木多布济,封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卒,时年31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东侧。索特纳木多布济,系科尔沁郡王齐默持多尔济之孙,乾隆四十八年袭父爵,封为郡王,嘉庆四年(1799)正月命于御前行走,娶公主后荐授御前大臣,嘉庆二十五年(1820)受顾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晋赠亲王,无嗣,以从子僧格林沁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静固伦公主,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七生,嘉庆七年(1802)封庄静固伦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持氏玛尼巴达喇,嘉庆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卒,时年28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西侧。玛尼巴达喇,嘉庆四年(1799)袭封土默特贝子,历任前锋统领,蒙古都统,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衔,道光十一年(1831)封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硕公主,母逊嫔沈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年仅10岁,嘉庆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为慧安和硕公主,嘉庆八年(1803年)十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皇六女(1789.6.12—1790),母华妃侯佳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殇,未封,无名。 皇七女(1793.6.26—1795),母孝和睿皇后钮枯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殇,年仅3岁,未封,无名。 皇八女(1805.2.8一l805.11),母恭顺皇贵妃钮枯禄氏,时为如贵人。嘉庆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殇,未封,无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伦公主,母恭顺皇贵妃钮枯禄氏,时为如嫔。嘉庆十六年(1811)正月二十五生,嘉庆二十年五月殇,年仅5岁,嘉庆二十年(1820)五月追封为慧愍固伦公主,嘉庆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以下是道光的女儿儿子们
女
皇长女:端悯固伦公主(1813—1819)。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日,母为继妃佟佳氏,即孝慎成皇后。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疡,时年7岁。追封为郡主,葬许家峪园寝。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为端悯固伦公主。 皇次女: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日,母为祥嫔钮祜禄氏。七月十四日即殇,未命名,无封。 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1825—1835)。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日,母为全妃钮祜禄氏,即孝全成皇后。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日殇,年11岁。追封为端顺固伦公主。葬陈家门园寝。 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1826一1860)。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日,母为孝全成皇后,时为全贵妃。道光二十一年(1841)16岁,指配德穆楚克札布,不久封为寿安固伦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十年(1860)闰三月初三日卒,年35岁。葬京师郊外园寝。同治元年(1862)三月德穆楚克札布请移葬藩部,不许。 额驸德穆楚克札布(?一1865),奈曼部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赐用紫缰。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袭封奈曼部札萨克郡王。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授御前大臣。咸丰元年(1851)三月赐用黄缰,十月授蒙古都统。咸丰十年(1860)赐用亲王补服。同治四年(1865)正月乞病归藩,六月卒。晋赡亲王,赐祭葬如亲王例。 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1829—1856)。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日,母为祥妃钮祜禄氏。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为寿臧和硕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4岁,指配恩祟,道光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六年(1856)七月初九日卒,年28岁。 额驸恩崇(?一1864),初名恩醇。咸丰七年(1857)正月荐授满洲副都统,寻兼内务府总管。咸丰十一年(1861)避穆宗载淳讳改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内务府总管职。同治二年(1863)五月署汉军副都统。同治三年(1864)再兼署内务府总管,不久即卒。无嗣,以从子为嗣。 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1830—1859)。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日,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持氏,时为静妃。同治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为寿恩固伦公主。指配景寿。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咸丰九年(18E9)四月十三日卒,年30岁。 额驸景寿(?一1889),富察氏,一等公工部尚书博启图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赐头品顶戴,在上书房读书。后袭封一等诚嘉毅勇公。咸丰五年(1855)七月荐授蒙古都统。咸丰六年(1856)正月授御前大臣,赐用紫缰,寻授领侍卫内大臣。咸丰十年(1860)八月扈驾热河。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与怡亲王载垣等为赞襄政务大臣之一,十月削职,仍留公爵及额驸品级。同治元年(1862)二月任蒙古都统,三月授彻前大臣。同治三年(1864)七月仍赐紫缰,十月授领侍卫内大臣。十三年(1874) 十二月命管神机营事务。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去世。谥端勤。 皇七女(1840——1844):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日,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日殇,时年5岁。未命名,无封。 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1841—1866)。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日,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禧和硕公主,指配札拉丰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岁。 额驸扎拉丰阿(?一1898),钮祜禄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统。扎拉丰阿初名瑞林,指婚后赐改今名,字鹤汀。初充御前侍卫,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授汉军副都统、荐官至护军统领。光绪十四年(1888)十一月累迁都统,管神机营事务。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赐朝马,十月赐用紫缰。光绪二十年(1894)正月赐用固伦额驸补服。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卒。 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1842——1884)。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日,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庄和硕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同治四年(1865)正月德徽卒。光绪七年(1881)十月晋封为寿庄固伦公主。光绪十年(1884)二月十四日去世,年43岁。 额驸德徽(?—1865),博罗持氏,父裕恒,世袭诚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卒,无子,以从子为嗣。 皇十女(1844—1845):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日,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次年正月二十日殇,无名无封。
子
皇长子 爱新觉罗·奕纬 隐志郡王 母和妃那拉氏,时为旻宁藩邸使女。生于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四月二十一日。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嘉庆帝封其为多罗贝勒,道光帝登基后降居皇子位。道光十一年四月卒,享年25岁,谥“隐志”。咸丰即位后,又追封多罗郡王。 皇次子爱新觉罗·奕纲 顺和郡王 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嫔。生于道光六年十月二十三,次年二月即殇。 皇三子 爱新觉罗·奕继 慧质郡王 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妃。生于道光九年十一月初七,同年十二月即殇。 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帝 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贵妃。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卒于咸丰十一年。不予赘述。 皇五子爱新觉罗·奕誴 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为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过继敦恪亲王绵恺为嗣,降袭为多罗敦恪郡王,咸丰十年(1860)正月晋封和硕敦恪亲王,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岁,卒后谥“勤”。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䜣 恭忠亲王 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时为静妃。生于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文宗继位奉宣宗遗照封奕为恭亲王。光绪二十年任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十薨,年66岁,谥曰“忠”。 皇七子 爱新觉罗·奕譞 醇贤亲王 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贵人。文宗即为封醇郡王,年十岁。同治十一年晋封亲王。次子为光绪皇帝。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卒,年52,谥“贤”。 皇八子 爱新觉罗·奕詥 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生于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正月二十六日。道光三十年(公元 1850年)正月咸丰帝即位,封为多罗钟郡王。卒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十一月初四,年25岁,谥“端”。无子,以恭忠亲王奕子载滢为后,袭贝勒。坐事夺爵归宗。又以醇贤亲王奕譞子载涛为后,袭贝勒,加郡王衔。 皇九子 爱新觉罗·奕譓 孚敬郡王 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生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十月十六日。文宗即位,封孚郡王。穆宗即位,命免宴见叩拜、奏事书名。同治三年,分府,仍在内廷行走,命管乐部。十一年,授内大臣,加亲王衔。德宗即位,复命免宴见叩拜、奏事书名。光绪三年二月,薨,谥曰“敬”。无子,以愉恪郡王允禑四世孙奕栋子载沛为后,袭贝勒。卒,又以奕瞻子载澍为后,袭贝勒,坐事夺爵归宗;又以贝勒载瀛子溥伒为后,封贝子。
以下是顺治的儿女们(不好意思,前面漏了)
儿子(共8个有记载)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八年立为皇太子,即康熙皇帝
皇四子荣亲王(顺治十四年立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女儿(6个)
皇长女(1652~),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陈氏,顺治十年十月殇
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母庶妃杨氏
皇三女(~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顺治十五年三月殇
皇四女(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乌苏氏,顺治十八年三月殇
皇五女(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
皇六女(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八年二月殇
养女(3个)
和硕和顺公主,承泽亲王硕塞女。
和硕柔嘉公主,安郡王岳乐女。
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女。
㈨ 清朝皇室取名是怎么排辈份的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
康熙六十年时,康熙曾就爱新觉罗的这个姓与乾隆有过对话。
康熙:“你知道爱新觉罗的意思吗?”
乾隆:“是金子的意思。“
康熙:“那你觉得这世上最宝贵的是金子吗?“
乾隆:“不是,仁义为最宝贵。”
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胤禛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
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䜣、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庆亲王奕劻,因其出生时已不属于近支,则自取偏旁。
(9)爱新觉罗起名扩展阅读:
爱新觉罗,罗马字转写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转写),历史上清朝皇室姓氏,因此,爱新觉罗姓也变得无比尊贵。其实,在满族的姓氏中,爱新觉罗只是个小姓。满族的八大姓为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络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和钮祜禄氏,根本没有爱新觉罗。
“爱新”是满语“黄金”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
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王妃皇后,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与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
㈩ 谁有在东城区府学胡同起名的爱新觉罗老先生联系方式谢谢
“东城区府学胡同起名的爱新觉罗老先生”,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