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起名大全
A. 路名,街名,店名共20个
红市街
旧名“红四牌楼”,原是明晋王府前四座红色牌楼所在地,故名。红市街旧有育生医院、晋阳日报社等。《晋阳日报》前身为山西同盟会创办的《晋阳公报》,该报当时用通俗流畅的文笔介绍新思想,巧妙地揭露满清政府的黑暗腐败,极受群众欢迎。
钟楼街
因街内钟楼得名。地处今解放路中段东侧,西与按司街相连。路南侧原有钟楼一座,楼高3层,楼内铁钟高3米,直径1.5米。解放后将钟楼街、按司街、东羊市街合并,统一称钟楼街。其街旧有可达、开明、美光3家像馆以及广凝堂药房、大宁堂药房、兴隆药房,还有今聚合、义元升、明利华、亨得利、广盛德、复聚兴等多家买卖字号。
鼓楼街
因明建鼓楼得名。明代巡抚署衙前建成鼓楼一座,其高10余丈,东西长百余步,南北宽80余步,甚是壮观,解放以后拆毁。鼓楼街东至唱经楼、楼儿底,西至估衣街。清代鼓楼街称鼓楼前街,亦称鼓楼大街,民国以后改称鼓楼街。今将估衣街、鼓楼街、唱经楼、楼儿底等街道合并,统称鼓楼街。鼓楼街旧为山西金融中心,清代有大清银行山西分行,民国以来有中国银行山西分行、山西省银行、太原金店等机构。
桥头街
因位处宋“朝曦门”外护城河之吊桥遗址而得名。街名始见于清。道光《阳曲县志》云:“桥头街,相传关帝香亭下为桥眼,水入文瀛湖。”其街东至红市街,西连钟楼街。1958年,将原桥头街和红市街合并为一。
大中寺
因打钟寺而得名。宋大中祥符年间建寿宁寺,金正隆年增建钟楼,俗称打钟寺。辛亥太原起义时,兵火相接,打钟寺除佛殿外尽遭毁圮。民国2年(1913年),阳曲县人刘占元集股盖楼,辟建市场,打钟寺易名大中寺,沿用至今。其街旧有义和永、华信号、同德兴、协力公、天吉盛等买卖字号。
柳巷
据说巷内旧有水池,池旁多植柳树,故名。又据《永乐大典》所载,太原城原有大柳巷、小柳巷。明初建晋王府时将大柳巷扩入府内,小柳巷直呼柳巷。柳巷地处闹市,是太原的商业中心。旧有中华大戏院、绥西垦业银行、中华医院、中德医院、乐仁堂药店、同仁书店、世界书局、正大饭馆及其它许多买卖字号。解放后,拓宽柳巷北口至府东街,又打通柳巷南口至迎泽大街,分别称为柳巷北路、柳巷南路。
通顺巷
位于解放路、帽儿巷之间,南北通钟楼街、鼓楼街。其巷原名鸡鹅巷,为买卖鸡、鹅的集市。清代相继开设商号、钱庄,为求生意兴隆通达,改称通顺巷。该巷旧有江康布庄、美克油行、元新工厂及同泰祥、义顺成、庆和诚等十数家银行、钱庄。
帽儿巷
因巷内多帽子作坊,又是商家集中地而得名。相传,宋代时这里已是太原的商业中心。帽儿巷旧有晋绥地方铁路银行、和合生银号、长春楼珠宝店、天庆丰津货店、文宝斋书社、香积圆饭店以及永顺帽庄等。解放后帽儿巷并入都督北街,上世纪80年代拓建为经营地方风味的街巷——食品街。
麻市街
因街内旧为买卖麻及麻制品的市场得名。南接活牛市街,北接府门前。旧有太原市布业同业公会、太原市药材同业公会及利和银行、蔚成德药房等。1955年麻市街并入解放路。
府西街
金代天会中,阳曲县治徙入太原城。明初扩建太原城,县衙移至今府西街67号药材公司院,县衙前的街称县衙街。明洪武年太原知府胡维建府署于今省级机关幼儿园一带,府衙门前的街叫府门口。清代县前街东改称灰市街,有太原府署、阳曲县署、府学、县学及黑虎庙等。民国20年(1931),灰市街改为府西街。
通过西米市、东米市、柴市巷、酱园巷、馒头巷、牛肉巷、剪刀巷、铁匠巷、羊市街、牛村街、靴巷、纸巷等等的旧名称,大致可了解老太原的地域特征,也可猜晓昔日的繁华程度。这些街巷名乍听上去不免有些俚俗,细究则充满市井生活的乐趣,是这座城市古老传统、浓厚习俗的一部分。
B. 有哪些街 巷的名字
绍辉‖鼎寒‖哲瀚‖灵均‖瑾瑜‖世博‖鸿涛‖文轩‖彤彤‖劲松‖楷瑞‖冠楠‖秀杰‖金傲‖文博‖伟诚‖懿轩‖云舟‖菲凡‖君浩‖昊然‖新豪‖致轩‖玮伦‖鑫鹏‖辰逸‖泰宇‖智轩‖展鹏‖冠霖‖鸿煊‖志强‖弘昌
C. 给街道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好呢 最好是一个字的 * 街
惠街 宜街 忘忧街 陌街 雨街 原创,望采纳!!!!!!!!!!!!!
D. 搜集街名 路名 店名(30个)
路名:孙文路,中山路,博爱路,东明路,康华路,长江路,升华路,外环版路,环山路,拱权辰路,湖滨路,莲塘路,悦来路,安栏路,青溪路,龙腾路,振兴路,体育路,公园路,豪程路,延龄路,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竹苑路,松苑路,柏苑路,东湾路,银湾路,月湾路,兴文路,兴华路,富康路,富丽路。
广东中山的,不好意思,我只能提供路名~找得我好晕啊~~
E. 好听的古代街道名
弄琴巷、青鱼街、七里街、岁绵街、问月路、通幽处、若柳街
(希望能帮到你呢!)
F. 美食街名称大全
1、杏苑美食街
2、泰好味美食街
3、大眼仔美食街
4、文苑美食街版
5、冠轩美食街
6、丰顺美权食街
7、伟记美食街
8、顺叶美食街
9、京都美食街厅
10、新鸿辉记美食街
11、石狮美食街
12、安多利美食街
13、乐民美食街
14、002美食街
15、新兴盈美食街
16、好滋味美食街
17、金华美食街
18、咖喱美食街
19、美乐美食街
20、威尼斯美食街坊
21、盛丰美食街
22、金多宝美食街
23、银濠美食街
24、新南丰美食街
25、缅甸美食街
G. 街道的名称(取名字)
悠然街,幽静街,细语街,凭阑街,碧波道,霜林道,璃醉街
H. 上海的街的名字是如何取的
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
一、来自租界影响。
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
其中有一个例外。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
二、辛亥革命的产物。
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西藏路。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
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
民国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心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
I. 我要好听的街道的名字
一些西安人尽皆知的特色路名
朱雀大街 太乙路内 太白路 太华路 长乐坊 长樱路 案板街
竹容笆市 骡马市 东木头市 西木头市 安仁坊 端履门 德福巷
洒金桥 冰窖巷 菊花园 下马陵(蛤蟆陵) 粉巷 索罗巷
后宰门 书院门 炭市街 马厂子 景龙池 甜水井 柏树林 苏州的桃花坞大街【唐、宋时期,苏州城西北隅阊、齐门之间遍栽桃树,称为桃花坞,旁有桃花河,是当时春游赏花的胜地。宋朝太师章粢父子在此筑别业,亦称桃花坞。后人就此作为街名。】
山塘街【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发起开凿山塘,此街濒临于山塘河,故名山塘街。】
锦帆路【原为河,即古子城城壕,相传吴王与宫女乘锦帆之舟游乐于此,故名锦帆泾,又名锦泛泾,以两岸桃杨春日花开倒影水中如泛锦而得名。近代填河筑路,仍名锦帆。】
“苏公路”纪念苏东坡,“范庄前”纪念范仲淹。苏州的每条街都是有故事,典故的,其他就不一一列举了。街道名我比较喜欢的还有十梓街,十全街,景德路,干将路,莫邪路。。。
J. 好听的街道名称!急!~~
北京国子监街
平遥南大街
哈尔滨中央大街
苏州平江路
黄山市屯溪老街
福州三回坊七巷
青岛八大关答
青州昭德古街
海口骑楼老街
拉萨八廓街
成都的:(对自己这里的了解点)
春熙路
支矶石街
天涯石南街
正府街
督院街
提督街
学道街
布后街
将军街
走马街
点将台街
琴台路
抚琴台街
抚琴小区
实业街
商业街
书院街
黉门街
国学巷
大学路
守经街
蓥华寺街
五岳宫街
白云寺街
楞伽庵街
红庙子街
化成寺街
小天竺街
染房街
染靛街
浆洗街
打金街
草市街
羊市街
肥猪市街
牛市口
盐市口
盐道街
暑袜街
坛罐窑巷
落虹桥街
古卧龙桥街
红布正街
红星路
熊猫大道
桃溪路
芳草街
很多都是有历史故事的,或者就是古代贸易商业活动或者有纪念来源的
~~~~~~~~追分哈 找的好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