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著名心理效应

著名心理效应

发布时间: 2020-12-11 17:51:40

Ⅰ 求!心理学著名事件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瓦伦达心态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论断。它缘自一个真实的事件。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钢索表演艺术家,以精彩而稳健的高超演技闻名。他从来没有出过事故,因此,当演技团这一次要为重要的客人献技时,决定派他上场。瓦伦达知道这一次上场的重要性:全场都是美国知名的人物,这一次成功不仅仅将奠定自己在演技界的地位,还会给演技团带来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利益。因而他从前一天开始就一直在仔细琢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想了无数次。演出开始了,这一次他没有用保险绳。因为许多年以来他没有出过错误,他有100%%的把握不会出错。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他刚刚走到钢索中间,仅仅做了两个难度并不大的动作之后,就从10米高的空中摔了下来,一命呜呼。事后,他的妻子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在出场前就这样不断的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在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是想着走好钢丝这事的本身,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瓦伦达太想成功,太专注于事情本身,太患得患失了。如果他不去想这么多走钢索之外的事情,以他的经验和技能是不会出事的。心理学家把这种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 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这一情景会指挥他的行动,结果事情不是向他希望的那样发展,面是向他害怕的方向发展——这时候,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这项研究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

Ⅱ 关于广告心理效应,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理论模式

广告心理效应模式

众所皆知,广告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把产品推销出去,然而广告能否达到这一目的,则取决于广告能否对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影响。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通常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对此,广告研究者从本世纪初开始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至今已形成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广告心理效应模式,这些模式依提出年代的先后顺序呈现如下:

⑴AIDA模式(1925):

⑵霍夫兰等人的模式(1953):

⑶科利(Colly)模式(1961):

⑷勒韦兹(Lavidge)和斯坦纳(Steiner)模式(1961):

⑸罗杰斯(Rogers)模式(1962):

⑹门德尔松(Mendelsohn)模式(1962):

⑺沃尔夫等人(Wolfe,etal)模式(1962):

⑻(日本)饱户模式(1963):

⑼阿斯平沃尔(Aspinwall)模式(1964):

⑽M.S.I.模式(1968):

⑾(日本)电通CSP模式(1968):

⑿施瓦茨(Schwartz)模式(1969):

⒀霍华德(Howard)与谢思(Sheth)模式(1969):

⒁谢思(Sheth)模式(未具日期):

⒂默菲(Murphy)模式(1971):

⒃罗伯逊(Robertson)模式(1971):

⒄泰勒(Taylor)与彼德森(Peterson)模式(1972):

⒅杨(Young)模式(1972):

⒆霍尔布鲁克(Holbrook)模式(1975):

⒇李奥贝纳广告公司的CAPP()模式:

(21)通用汽车公司的模式:

资料来源:丹-E-舒尔茨等,广告运动策略新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仁科贞文,广告心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

在这些模式中,AIDA模式提出的时间比较早,因而在理论方面影响比较大,在广告研究文献中经常被引用、介绍;科利模式也是一个影响比较大的模式,不过,科利模式之所以影响大,并不是因为该模式的合理性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而是因为该模式跟科利著名的“制定广告目标以测定广告效果”法(简称DAGMAR)相提并论。真正得到广告界广泛认可的是勒韦兹和斯坦纳模式,简称L&S模式。该模式不仅常常被广告研究者引用、提起,而且成为许多企业及广告代理公司制定广告目标的理论基础。

Ⅲ 心理学中的十大效应都是什么

心理学的十大反应分别是:
1.蝴蝶效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蝴蝶效应说的就是“一件事”对结果的影响,就象只改动了一点数据计算的结果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2.木桶效应——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
3.羊群效应——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4.鲶鱼效应——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5.晕轮效应——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6.第一印象效应——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
7.近因效应——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8.皮格马利翁效应——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9.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10.仰巴脚效应 ——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喜欢精明又有小缺点的人,心理学上称此现象为“仰巴脚效应”。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经心犯点小错误,不仅不影响他的优点,反而使人觉得他也和常人一样,会犯错误,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

Ⅳ 求推荐 心理学著名理论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
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 里。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
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 养过鸟。”人们
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
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 部分的时
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 “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
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
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 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
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 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 人们才会觉得反正
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
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
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
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
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
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
敢只 身去纽约开会。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
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
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
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 再
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
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
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
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
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
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
很 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
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
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 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
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
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 总是捂着耳朵说
“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
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 死使一颗文
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
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
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
影 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
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
的某一可 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晕轮效应
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
征习惯以个别 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
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
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 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
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
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 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