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古诗
『壹』 清朝以前的古诗,最好还有赏析.数量吗 多多益善啦
鹿柴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赏析: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沓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贰』 有哪些清朝有名的古诗,简单一点
筛选一些比较著名的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夜坐(其二) 龚自珍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己亥杂诗(1) 龚自珍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己亥杂诗(5)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125)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咏史(六首选—) 袁枚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
箴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仿元遗山论诗(四十二首选—) 袁枚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湖上杂诗(二十首选一) 袁枚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桐江作(四首选二) 袁枚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独秀峰 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遣兴(二十四首选二) 袁枚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海上(四首) 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名王白马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秦望云空阳鸟散,冶山天远朔风回。楼船见说军容盛,左次犹虚授钺才。
南营乍浦北南沙,终古提封属汉家。万里风烟通日本,一军旗鼓向天涯。楼船已奉征蛮敕,博望空乘泛海槎。愁绝王师看不到,寒涛东起日西斜。
长看白日下芜城,又见孤云海上生。感慨河山追失计,艰难戎马发深情。埋轮拗镞周千亩,蔓草枯杨汉二京。今日大梁非旧国,夷门愁杀老侯赢。
赠君谋父子 郑板桥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过眼寸阴求日益;关心万姓祝年丰。
阶下青松留玉节;夜来风雨作秋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浪淘沙 纳兰性德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
『叁』 清朝(加宋 唐)古诗各五首
唐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赠王威古 崔颢
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
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
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
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
相看未及饮,杂胡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
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入若耶溪 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宋诗:
白云 王安石
英英白云浮在天,下无根蒂旁无连。
西风来吹欲消散,落日起望心悠然。
愿回羲和借光景,常使秀色当檐边。
时来不道能为雨,直以无心最可怜。
惠州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 苏轼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浅滩。清池上几案,碎月落杯盘。老去怀三友,平生困一箪。坚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好去髯卿舍,凭将道眼看。东坡最后供,霜雪照人寒。
春日 苏轼
鸣鸠乳燕寂无声,日射西窗泼眼明。
午醉醒来无一事,只将春睡赏春晴。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诗: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梦江南 纳兰性德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萨蛮 纳兰性德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又 纳兰性德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又 纳兰性德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肆』 清朝的最后一首古诗是什么名字
便是这一心声。 这首诗以竹之春夏倩姿比秋冬青翠,写竹最多最好的人。版 些小吾曹州县吏,雪中风权味更清奇,极见板桥清高之怀。 衙斋卧听萧萧竹。 我自不开花,十分关注百姓疾苦,故乡不值一文钱。 春夏秋时全不变。他在官期间,意亦不出“岁寒三友”之意。 诗人宁可到江上去垂钓。 郑板桥做过一阵子县官,后来不满现实辞官挂冠而去,一定是清朝著名画家郑板桥,真正视功名如粪土。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副超凡脱俗之象。 写取一枝清瘦竹,并不伤害他的美。 野竹萧萧青上天,历到秋冬翠更多,从而成了百世佳句。 《预归里画竹别潍县绅民》则在咏竹的同时,也不愿再做昏庸王朝的县官中国文化中,反而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纷扰,寄情怀于高竹。 长安市上曾争买,疑是民间疾苦声,免撩蜂与蝶,囊橐萧萧两袖寒,秋风江山作渔竿,尺纸三竿作十千,嘲讽时事败象。 这首诗的特别处就在于后两句,一枝一叶总关情,从而留下一段佳话。 春风夏雨清光满。 作者关心低层百姓,千枝攒万叶。 乌纱掷去不为官。他有一首《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引一首当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的一首《题画竹》诗。 最后。 一节复一节,竹不开花,视冠冕乌纱为弃物,哀情恳切
『伍』 清代古诗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内。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容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注释]
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 是抚摸着堤岸。
2.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4.纸鸢:鸢:一种鹰;纸鸢即风筝。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 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陆』 关于清朝的古诗有哪些
1、《题秋江独钓图》
清代: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译文:
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
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2、《论诗五首·其二》
清代: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3、《长相思·山一程》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4、《减字木兰花·偶检丛纸中》
清代:龚自珍
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译文:
人心和天意变化无常,没想到自己无意中还保存着十年前的花瓣。迷离恍惚,转眼树上的花开又十年。
自己十年中往来奔波,受尽了折磨。不要去怜惜花瓣,其实自己的身世,也是和落花一样飘零。
5、《论诗五首·其三》
清代:赵翼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译文:
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错互见,深浅不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时也五花八门。这时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
如果自己见识低下,就像矮人看戏似的,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对戏的好坏心中没有定数,只是随声附和罢了。说明评论事物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
『柒』 关于清朝的古诗有哪些啊
少林寺
[清]弘历
少林千载寺,少室二房山。
禅悦偶重叩,秋岩此乍攀?
树姿纷绮绣,涧响静潺湲。
却见来时路,轘辕云外关。
『捌』 清朝古诗发生了什么
清代诗人善于借鉴前代,扬长补短,对于古典诗歌有所发展。风格多样,其成就是超过元明两代,足以下启近代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的。
『玖』 关于清朝的古诗有哪些
《赋忧患》清 龚自珍
故物人寰少,犹蒙忧患俱.
春深恒作伴,宵梦亦先驱.
不逐年华专改属,难同逝水徂.
多情谁似汝?未忍托禳巫.
2.《精卫》清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3.《古戍》:刘基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4.《碧云寺》清 乾隆
隔岭别为区,精蓝静以俱.
每参相与好,难论有和无.
法雨真优渥,碧云任卷铺.
设云云那碧,迭树岂非乎.
5.《戊戍八月感事》清 严复
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伏尸名士贱,称疾诏书哀.
燕市天如晦,宣南雨又来.
临河鸣犊叹,莫遣才心灰.
6.《晨登衡岳祝融峰》清 谭嗣同
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7.《入川题壁》清 石达开
大盗亦有道,诗书所不屑.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
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