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知名学者
Ⅰ 请问当今传播学界最厉害的学者是谁,具体介绍一下
10个将在新闻传播学史上留名的学者——10种学术精神
作者: 传播者2003 | 2004年08月02日10时08分 | 原始出处:考研加油站 | 【原文地址】 【内容提要】 张国良(复旦)
中国最早涉足传播学的元老之一,坚定的实证主义者。目前正带着它的博士生在检验“议程设置”在中国是否存在。这种为后人铺路的精神值得颂扬。
黄旦(复旦)
在当代中国新传学术界,能安心做学问的人真的不多,黄算一个。作为浙江省新闻自学考试教材的新闻理论充满着智慧的思考,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黄给博士生开的课是“传播学史”,这本书也即将出版,我个人非常看好。
[强烈推荐:《新闻传播学》(修订版)]
吕新雨(复旦)
研究记录片的高手,个人不认为在当前学术界没有出其右者。不轻易转换研究方向,一口井挖到底的学术态度,值得学习。
张咏华(上外)
90年代对传播学作出大贡献的人里,一定有它一席之地。张算是为数不多的精通传播学的学者之一。它的论文扎扎实实,一篇就是一篇,很实在,也很有说服力。
李希光(清华)
从记者摇身一变成为教书匠,抛出一个不成熟的“妖魔化”而一举成名。网上被骂的激烈程度仅次于喻国明。但个人认为它还是给死气沉沉的学术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教书育人的方法也别具一格。即使它不算一个优秀的学者,也一定算一个出色的教育家。
[强烈推荐:《新闻学核心》]
丁俊杰(北广)
从广告学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为学人指明了一条新颖的道路,不过最近好象转变了方向,研究经营管理去了。
喻国明(人大)
号称“媒介军师”。知识经济时代的知本家,在新传学界赚外块最多的应该是它滴说。学问的好坏且不说,能赚(骗)到钱应该比什么都重要吧。从一个侧面说明它的一套在业界还是有点地位。我个人对它印象很糟糕,这里先不提。
陈力丹(社科院)
和黄旦一样,少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和黄旦不同的是,“外交”活动比较频繁,学术上是个多面手,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外国新闻史,舆论学。尤其是新作《外国新闻传播史》更是按照新的体系去编写,自称“得意之作”。
[强烈推荐:《外国新闻传播史》]
杜骏飞(南大)
八年的广告人经验使其思想充满了创意,其创新精神学界鲜有人能及。之与传播学,走的是玄化的道路,以理性思辩见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其试图使传播学哲学化。不过,它的书能否看懂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强烈推荐:《弥漫的传播》]
展江(青年政治学院)
“展江是个翻译家!”(南大某老师语)。翻译的《美国新闻史》(7版)很好看,是新闻传播系研究生的必读书。目前又在翻译拉斯韦尔的成名作。
Ⅱ 传播学的名人及其主要思想
四大奠基人+一个创始人 拉斯韦尔
美国政治学家,1926年发表《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是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第一人,是研究宣传的权威,对宣传作了定义,并进一步发展了对宣传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是对传播过程、结构及功能做的一个较全面的论述,明确提出传播过程及五个要素(5W经典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
卢因
美籍社会心理学家,最早提出了社会心理学中的“场论”和“群体动力论”。一个群体就是一个场,群体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体简单相加,群体与个体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群体。群体的规范直接制约和影响个人行为。传播者要通过传播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认识和观念,不仅要考虑它的个人因素,更要考虑它所属的群体因素。他对美国传播学的建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
拉扎斯菲尔德
美籍应用社会学家。主张将传播媒介置于完整的社会环境中考察,并将传播媒介社会影响的研究扩展到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代表作《人民的选择》。提出了“舆论领袖”概念和两级传播理论,认为传播媒介的作用是间接而有限的,结束了“枪弹论”,进入了“有限效果论”,使研究者深入认识传播环节中众多因素,推动了传播学研究。
霍夫兰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曾主持军方的有关研究,主要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态度与说服之间的关系。它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代表作是《传播与说服》。他的研究没有涉及现实社会运动中的媒介运动和大众传播,使用实验法研究,研究对象范围有限,因此存在局限性。
威尔伯.施拉姆
第一位传播学家,传播学之父。最大的成就是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多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最终创立传播学(《大众传播学》出版);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发展,主要有《大众传播的过程与效果》《新媒介》《传播学手册等》;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先后创建四个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形成了施拉姆学派。还周游世界推广美国的传播学
Ⅲ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是谁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
(1)拉斯韦尔
拉斯韦尔是政治学家,美回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政治学协会主席、国答际法协会主席、国际政治心理协会名誉主席。他对传播学的最大贡献是一篇篇幅不大但影响巨大的论文《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此文可谓传播学的开山之作或奠基之作。
(2)勒温
心理学家,既是心理学中完形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社会心理学中团体动力学的创始人,而且由于率先将类似自然学科的试验方法应用于社会心理学,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他对传播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把关人”理论。
(3)霍夫兰
他对于传播学的贡献在于一方面将心理实验的方法引入了传播领域,另一方面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从而成为否定早期“子弹论”重要依据。“劝服法”改变“态度”。霍夫兰是通过实验法测量态度改变的程度并以此验证传播效果的先驱者。
(4)拉扎斯菲尔德
社会学家,他以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著称的社会学家。其贡献:其一,两级传播理论。第一步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上的一小部分人,由于这些人在传播中表现活跃,被称为“意见领袖”。第二步再由这一小部分意见领袖,将媒介的信息扩散到广大的受众那里。
Ⅳ 新闻学传播学著名的学者有哪些
方汉奇 程曼丽
Ⅳ 在传播学形成过程中被公认为奠基人的学者有哪些
在传播学过程中,被公认为奠基人的人的话,这个特别多,这个的话,新闻上的一些传播,优质新闻媒体
Ⅵ 四大传播学奠基人
四大传播学奠基人,这个是比较有名的。都是一些有识的呀
Ⅶ 新闻传播业界有哪些著名学者
国内的话:
1、新闻传播学理论方面:成美、童兵教授著有《新闻学理论教程》版,李良荣教授著有权《新闻学概论》,甘惜分的《新闻理论基础》,还有郭庆光、张国良、李良荣等等
2、新闻业务方面:有记者范长江,他的通讯集《中国西北角》《赛上行》广受关注,还有记者萧乾、穆青,新华社的徐占焜等等。
外国的话:
关注新闻学者李普曼;传播四大奠基人卢因、拉扎斯菲尔德、拉斯韦尔、霍夫兰;“传播学之父”施拉姆;提出“公共领域”的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旗手哈贝马斯;媒介狂热者麦克卢汉等等……
西方是传播学之源,相关重要学者很多,可以通过相关的概论性教材找到。
Ⅷ 传播学者梅罗维茨的简介
梅罗维茨的主要观点
梅罗维茨(1985)认为,在现代社会,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必然导致人类行为的变化,其中尤其是电子传播媒介对社会变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更令人瞩目,因为它能更有效地重新组织社会环境和削弱自然环境及物质“场所”间一贯密切的联系。因此,梅氏声称,他提出新的媒介理论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研究媒介影响和社会变化的新方法”,以解释和说明人类传播活动中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这类变化现象。
梅罗维茨指出,戈夫曼只是分析了人际交流中“场所”不同、“话语”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亦不同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揭示出“场所”对交流情境为什么如此重要的真正原因。饭店服务员在“前台”和“幕后”的讲话固然不同,但是,如果他们在议论顾客的古怪行为时忘了关上通讯联络系统,而让这几位顾客听到了这种幕后的说笑,那么这种说笑就不再是“幕后”的而是“前台”的了,也就显得窘迫而不适当,从而会影响整个事情的情境。所以,他认为,地点场所对情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允许某些人听到和看到正在其间发生的交流活动,而不让其他人听到和看到这些传播活动。这就是说,由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环境比通常意义上的物质场所重要,而在确定信息环境与物质场所的界限时,接触信息的机会则是判断和辨别的一个关键因素。一间卧室可以充当某对夫妻之间进行密谈的环境,因为其他人没有机会接触到他们密谈的信息。同样,一位政府首脑将他对成千上万公众演讲的情境照搬到家庭或卧室之中,也是不适当的。因此,在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中,情境就是信息系统,是一个重要观点。构成信息系统的是“谁处在什么地点”和“什么类型的行为可被谁观察到”的两种情形,或者说是以人们接触社会信息——自己和别人行为的消息——的机会为核心。在这信息系统内,“信息不但在自然环境中流通,也通过媒介传播”,因此,“运用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环境如同地点场所一样,都促成了一定的信息流通形式。”
梅罗维茨的另一主要观点是:每一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他认为,不同情境的分离使不同行为的分离成为可能,而不同情境的重叠或混淆则会引起行为的错乱,因此,真正不同的行为需要真正不同的情境。人们需要始终如一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而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情境一旦重叠或混淆,社会角色就会随之变化,面对混乱的角色特点,人们会感到困惑不解、不知所措。
情境是动态的和可变的。梅罗维茨不同意“拟剧论”者的情境静态观,认为,“情境的分离和结合形式是一个可变因素,而不是个人或社会存在的一个静态的方面。制约此情境的分离和结合形式的因素包括个人的生活决定和社会对媒介的运用情况。”这就是通过人们在传播活动中努力使特定的行为与特定的动态的情境保持一致,从而前后一贯地演好某个规定的角色。但是,梅罗维茨指出,相安无事的人际交流情境,一旦遭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入侵,原先的和谐与平静往往会受到破坏,引起麻烦。因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运用混淆了区分不同情境的界线,将那些只适合某些人观看的演出原封不动地搬给了整个社会来观看了。比如,60年代后期黑人权利倡导者斯托克利·卡迈克尔在不同的特定物质场所里演讲,他会既有忠实的黑人受众群,也有热情的白人听众群,因为他能根据听众对象的特点设计自己的演讲内容和风格,投其所好。但是,当他需要运用广播电视来讨论黑人权利时,他既找不到明确的解决办法,也无法设计出一种让两者都欢迎的演讲内容。于是,他在大众传播中采用了适合运动主体黑人需求的办法,结果他的演讲激发了黑人受众群的巨大热情,但却激起了白人受众群的敌意和恐惧。
在对上述观点论证中,又导致梅氏提出第三个观点:电子媒介能促成原来不同情境的合并。首先,它促成了不同类型的受众群的并合。梅氏认为,电子媒介不仅使在自然、物理环境中的团体传播的不同受众群趋向合并,也使许多世纪以来印刷媒介占统治地位下造成的不同受众群趋向合并。印刷媒介要求传播过程的参与者有阅读能力和懂写作技巧,接受一定的教育,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人们对印刷媒介的接触,从而形成适合不同文化层次和类型的受众群。相反,电视所展示的日常生活的视听形象,几乎“完全不是一种代码”,是一种一看就懂的画面,观看电视的技巧极易掌握,无需接受特殊的训练和教育。其次,电子媒介还促成了原先接受情境、顺序和群体的改变。原先读者阅读印刷晶总是随着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增长,先读浅显、简单的,逐步再看深奥、复杂的;而看电视不需经过固定的阶段和顺序——人们不必先看简单的电视节目,然后才能看复杂的电视节目。原先印刷媒介的受众较为单纯和易于把握,现今电子媒介的受众是混杂的,不易把握。第三,电子媒介使原来的私人情境并人公共情境。梅罗维茨论述道:由于电子媒介代码的简单性,它们能将来自不同经验世界的视听形象显示给许多不同的受众群,造成了不同阶层的受众群对信息的更大程度的分享,从而促成许多公众领域的合并。他还认为,由于电子媒介的传播具有具体、生动和体现事件进展这一性质,公共经历和私人经历的界线有时变得比以往难以确定得多,甚至不可能确定。通过电视,人们可以观察到别人的私人行为,原来的私人情境成了公共情境。情形若任其发展,那么人将会成为日本传播学者所形容的“透明人”,因为每个人都没有隐私,都处于被公众观察之中。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Ⅸ 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一般是哪几位学者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倡导“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之一。代表作《传播的结构和功能》。拉斯韦尔对传播学要贡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他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他曾给“宣传”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至今仍被沿用:宣传就是操纵有意义的符号来控制集体的态度。
2、他提出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的“三功能说”,前者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并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后者则为赖特、施拉姆等学者以后对传播功能做出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奠定了基础。
3、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新闻机构的分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经验。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的创办人,对实证研究的组织及技术都有深远的影响,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代表作《人民的选择》被称为“社会科学史上最复杂的调查研究之一”,也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著作。
1、他把社会学实地调查的方法和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范围扩大到传播学领域,从而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手段,扩大了传播学的观察视野。
2、他是首先从受众的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社会学家之一,从而在霍夫兰等学者的基础上提高了传播效果研究的水平。
3、他从受众的角度研究传播效果的过程中提出了“两级传播论”、“有限效果论”和“使用与满足论”等著名观点,对于认识传播过程和效果都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创立者。他以人类行为场理论和群体动力学著称,代表作《个性动力论》、《解决社会矛盾》等。
1、他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莱温是最早研究传播学的心理学家之一。
2、他对人类行为和群体的研究给了传播学效果研究一个重要的启示: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到社会环境和个人所属群体的作用。
3、他提出著名的“把关人”概念,为信息流动的复杂性等提供了圆满的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社会交往以及态度和信念改变的先驱,毕生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研究说服与态度的关系、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说服的方式、技巧与能力等。他是将实验心理学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的第一人。代表作《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说服》等。
1、他在彼得森、瑟斯顿等学者的基础上,较完善地把心理学控制实验的方法运用于传播效果研究。
2、他对军事教育电影的研究不仅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坎特里尔的观点,并为打破魔弹论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据。
3、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这两个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说服效果的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说服性”研究这个当代传播学的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被誉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和第一个传播院系,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他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把传播学系统化、理论化的大师,《大众传播学》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创立,其贡献有:
1、第一个从新闻专业角度出发把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结合起来,从全新的角度考察传播学,并把传播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来研究。
2、一生编著30多部传播学著作,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学》(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提出传播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报刊的四种理论》、《传播学概论》等等;
3、积极推动世界各国传播学者的交流,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众多知名学者,形成“施拉姆学派”。
1、传播学五大奠基人(四大先驱+集大成者)是传播学中特别重要的考点。这五人基本奠定了整个传播学的发展,因为《通论》后面的很多理论都是这五人提出的,可见重要程度之高。
2、传播学五大奠基人的姓名务必记住,可以只记住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莱温、霍夫兰、施拉姆。莱温又音译为卢因,所以有些书本中音译的名字不同,这个没有关系。(前几天有一个学生问行哥说:上大新传2017年真题挺难的,我学姐说拿到题目看到拉扎斯菲尔的负功能直接懵逼了,压根不知道拉扎斯菲尔德是谁?行哥只能说你学姐压根没看书!!!)
3、传播学五大奠基人的代表著作务必记住,当然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够看看。那么如何获得这些经典书籍呢?行之记者又准备送福利啦!购买行之记者全套资料会享受六大售后服务,其中一项售后服务不是保密吗?行哥现在可以先透露一下,那就是二十多本传播学经典名著PDF电子书。厉害了,我的行之记者,哈哈哈,纸质资料发货后,所有售后服务的内容将在vip群统一发布,敬请期待。
好啦,最后送上传播学史上最强锦鲤,但愿你们每个人都是行哥附体,如愿考上上海大学!
「 上海大学 | 上大新传 | 学硕专硕 | 录取名单 | 历年数据 | 考研答疑 | 老师答疑 | 上大学制 | 上大留学 | 上大就业 | 上大食堂 | 上大全景 | 考研网络 | 考研原因 | 参考书 | 考研资料 | 考研规划 | 考研爱情 」
「 复试技巧 | 复试书目 | 复试问答 | 复试电影 | 笔试真题 | 复试模拟班 」
「 去年销量 | 押中分数 | 录取人数 | 全套资料 | 网络全程班 | 面授全程班」
Ⅹ 传播学四大先驱及成就
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02----1977)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传记作家形容他为“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
——成就:第一,它在彼得森、瑟斯说服传播顿等学者的基础上,较完善地把心理学控制试验的方法用于传播效果的研究。第二,他对军事教育电影的研究不仅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坎特里尔的观点,而且为打破“魔弹论”的神话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据。第三,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者两个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说服效果的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说服性”这个当代传播学的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
拓展资料:
传播学: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