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著名儿童教育心理学家

著名儿童教育心理学家

发布时间: 2020-12-15 09:48:20

1. 哪位了解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进修班,同等学力申硕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如何

问题很现实,抄也很详细,相对来说还是觉得面授会好一些,不仅在于课堂上课,自觉性会好,师生交流互动方便,而且在同一个教室上课,更有班级意识,认识同道的同学,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可以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大家来自各行各业,彼此可以面对面交流,这对于在职学员也是个很好的平台,建议你参加面授,有一群小伙伴,大家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会好一些

2. 心理学家有哪些,著名心理学家

1.马斯洛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2.约翰·多拉德

约翰·多拉德 (John Dollard 1900.08.29-1980.10.08),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尼萨。1922 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1 年在芝加哥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德国柏林的 H.萨克斯指导下进修精神分析一年。1932 年,他参加了由耶鲁大学人类学家 E.萨皮尔领导的文化和人格研究。他在耶鲁大学度过职业生涯:1933 年任耶鲁大学新成立的人类关系研究所助理教授,1935 年任该所研究助理,1948 年任研究助理和心理学教授。1969年退休后仍担任该校的荣誉教授。

3.罗杰斯

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案主中心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罗杰斯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4.让·皮亚杰

让·皮亚杰(Jean Piaget,生于1896年8月9日,逝于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5.斯坎特

斯坎特(Stanley Schachter 1922-1997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的研究兴趣是上瘾和情绪。他认为人类的情绪体验是人的生理状态和这一状态的认知解释共同作用的结果。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参考资料网络-罗杰斯

网络-约翰·多拉德

网络-斯坎特

网络-让·皮亚杰

网络-马斯洛

3. 教育心理学中,关键期最早由谁提出的

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提出。

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1937)提出来的。洛伦兹在观察鸟类的自然习性时,发现新孵出的雏鸟,如鸡和鹅,会在出生后的很短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物种,之后它们将无法再学习这种行为或印刻自己的母亲,而且这个时期很短。

所以被称为人类的关键期,又称最佳期、敏感期、临界期、转折期。洛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学家、习性学创始人之一,开始了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对鸟类行为的研究作出了独特贡献,并提出了动物本能行为的固定行为模式和动物学习的“印记”等概念。


(3)著名儿童教育心理学家扩展阅读:

洛伦兹的个人经历:

从1937年到1940年,洛伦兹在维也纳大学教授动物心理学和比较解剖学。

1940年9月,担任德国科尼斯堡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1938年,加入纳粹,支持纳粹的思想和思想,以及纳粹民族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1942年到1944年在德国军队担任医生。洛伦兹有机会获得一些关于神经疾病,特别是血吸虫病和精神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的第一手知识。

1944年,洛伦兹被苏联军队俘虏。由于洛伦兹的医学知识,受到了俄国人的尊重。

1948年获释后,洛伦兹回到维也纳大学任教。同年,在奥尔登堡成立了比较行为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1950年,洛伦兹成立了马克思普朗克行为生理学研究所,并于1951年担任所长。

1957年至1973年,洛伦兹是慕尼黑大学的兼职教授。

1958年至1973年,是马克斯普朗克行为生理学研究所所长。

1973年,与K.Frisch和Nikolas Tinbergen因对动物行为模式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年退休了。

4.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有哪些

著名心理抄专家韩玉金袭,中美澳联合(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院长
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张声远
著名心理专家毕希名教授
著名心理学专家李子勋教授
莫雷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应用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申继亮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白学军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
著名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专家金琰
著名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专家李宜嵘

5. 儿童教育心理学

首先,从电视机中源找到他的兴趣.他喜欢动画片,就一定很喜欢玩游戏,比如智力游戏等等.这种孩子虽内向,但成熟的早.要尽早发掘他的各种潜力,比如,有没有音乐天赋,绘画,或者其他天赋,学习外语天赋等等,或者有的孩子喜欢看书,也许你家孩子喜欢看漫画,喜欢看智龄大的孩子看的那种书.所以你要多引导他看他感兴趣的书,转移他对电视机的兴趣.也去以后会是个早熟的人才.祝福你家孩子.

6. 幼儿教育心理学杰出名人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 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家庭教育》等著作。 陈鹤琴(1892--1982年),浙江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后担任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校长。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从"做人"开始,把教育目的划分为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如何建立起完美的人际关系,借以参与生活,控制自然,改进社会,追求个人及人类的幸福便是一个做人的问题。所以活教育提倡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求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第二层次"做中国人"就是要培养每一个国民,使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品质,这体现了教育目的民族性。陈鹤琴最后把教育目的归结到"做现代中国人"上。他认为这样的人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有服务精神。

7. 婴幼儿早期教育领悟有哪些著名学者和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人在出生时,人格的全部就是本我。其主要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当新生儿饿了或尿湿了的时候,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哭闹,直到有人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为止。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弗洛伊德称这些部位为“性感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以此为依据,弗洛伊德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并描述了各个阶段的特征。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婴儿必须学习相信别人。如果照顾者常以拒绝的态度或不一致的方式来照顾婴儿,婴儿可能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个危险的地方,到处充满不值得信赖或依靠的人。母亲或照顾者是最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 自主对羞愧(1-3岁),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儿童若无法自己独立,可能会使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并觉得羞耻。父母是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 主动对内疚(3-6岁),儿童企图向别人表明自己已经长大,并开始尝试作一些自己的能力尚无法应付的事。他们的目标或所进行的活动常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相抵触,这些冲突使他们觉得有罪恶感。儿童必须保持自动自发的精神,但也必须学习不去侵犯他人的权利、隐私或目标,这样才能克服这种冲突。家人是最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 勤奋对自卑(6-12岁),儿童必须要能胜任社会及学习的技巧。在这阶段,儿童常会和同伴比较。只要勤奋,儿童就能学得社会及学习技巧,就会获得自信;但若不能学习这些重要的特质,则会自贬自卑。教师和同伴是重要的社会化代理人。 【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与洛克的“白板说”一样,华生也把婴儿看作是一块白板,可以被各种经验填满。所以,他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天倾向,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取决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甚至号称能将12个健康的婴儿塑造成医生、律师、乞丐等任意的社会角色,而无需考虑这些婴儿的背景或血统。还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是由个人独一无二的经验锻造的,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继承了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与华生的刺激-反应观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会在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下增强,如食物、称赞、友好的微笑或一个新玩具;同样该行为也能通过惩罚,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其理论中最强调的就是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所谓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当一个2岁的儿童观察到他的姐姐接近并宠爱小狗后,可能也会与小狗建立积极的关系;而当一个8岁的儿童看到父母谈论外地人时态度轻蔑,那么他也可能学会了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外地人。 “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皮亚杰受到其生物学背景的影响,认为智力是可以协助个体适应其环境的基本生活过程。“适应”就是指个体能应付现有环境的要求。例如饥饿的婴儿抓起奶瓶送入嘴内,青少年在旅行时能成功的运用地图,这都是适应的表现。当儿童成熟时,他们会获得更为复杂的“认知结构”,以协助其适应环境。 每个理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都在强调发展的不同侧面。由于儿童发展是一个整体,很多儿童心理学家都选择了折中的态度:认为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解释清楚人类发展的全貌,但同时又相信每种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心理发展的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8. 瑞士当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家是谁

皮亚杰(1896一l980)

9. 家庭教育的心理学理论有哪些

1、罗森塔尔效应

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2、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3、德西效应(Westerners effect)

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

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4、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霍桑一词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是一座进行实验研究的工厂。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

5、增减效应

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心理学家们将人际交往中的这种现象称为“增减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不能机械地照搬“增减效应”。因为我们在评价人时,所涉及的具体因素很多,仅靠褒与贬的顺序变化不能说明一切问题。倘若我们评价人时不根据具体对象、内容、时机和环境都采取先贬后褒的方法,往往会弄巧成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罗森塔尔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超限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德西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霍桑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增减效应

10. 急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伍新春 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卷 (答题卷) (编号1)
一、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 1 分)
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中发展心理是基础,教育心理是根据, 而 是本课程的目的。
2. 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 ; ;从“对人”到“对己”;从片面到全面。
3. 著名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 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
和生殖期。
4. 人的情感具有两大功能: 功能和信号交际功能。著名教育家 曾经不无感慨地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5. “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体现了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中的 原则。
6. 男孩的兴趣多指向于 ,喜欢摆弄物体,拆散玩具,并探索其中的微妙,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创造。而女孩的注意多指向 ,喜欢探索人生,对人际关系很注意,很敏感。
7. 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有三个重要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强调学习的 。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 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称之为( )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故事法
2. 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会将“我妈妈说的”“我们老师说的”挂在嘴边,表明其道德发展
阶段处于皮亚杰所说的(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3. 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迁移 B.变式 C.定势 D.原型启发 4.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 )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斯金纳

5. 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道德的( )的培养。
A.情感 B.判断 C.认知 D.意志 6. 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 )特点的表现。
A.主导性 B.双向性 C.民主性 D.互动性
7. 从迁移的性质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 )迁移。 A.顺向 B.逆向 C.正 D.负 8. 后习俗水平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内容:( )
A 以人际和谐为准则 B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 C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 D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 9. 动机的显著特征为( )。
A、启动性 B、 方向性 C、 持久性 D.、强度 10. 教学的构成因素为( )。
A教师 B.学生 C.课程内容 D.教室

三、判断题(共 10 分,每小题 1 分)

1. 研究显示,10岁时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都能看清,1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视力呈逐渐下降趋势。-----------------------------------------( )
2.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 ) 3. 道德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 ) 4. 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进行等基本功能。
-------------------------------------------------------------------------( )
5.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 ) 6. 追求成就动机比回避失败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做难度较大的工作,这样的任务具有足够的挑战性,满足个体的成就动机。---------------------------------------------( )
7. 小学儿童智能水平的差异给我们教育的启示是,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部分智能超常或者低下的儿童身上,关注差异化教育。---------------------------------------------( )
8. 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动机都是为着某种外在的目的,所以都属于外部动机。---( )

9. 横向迁移是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即上下位学习的迁移。-----------------------------------------------------------------------( )
10. 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过程,要提高教学效率,师生之间必须进行广泛
的信息交流和情感共鸣。 ---------------------------------------------------( )

(提醒:请将选择题和判断题结果集中填入答题框内)
四、名词解释(共 16 分,每小题 4 分)
1、教学模式——是依据特定教学理论设计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系统。 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习惯性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3、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主观判断)。
4、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地作出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五、简答题(共 24 分,每小题 6 分)
1. 什么是技能?请简述这个概念所阐述的特点。
答:技能是指个体通过练习而习得的合理的动作系统。(概念2分) 1)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动作系统,单一的动作不能叫做技能。
2)构成技能的动作系统是一个合理的动作系统,无目的的或不必要的动作,不能称为技能。 3)技能是后天获得的。个体的不随意动作和反射性动作是先天的本能反应,不属于技能范畴。
4)任何技能的习得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练习。那些不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系统不是技能。 (每小点1分)
2. 请简要阐述一下采用表扬与批评的基本原则。 答:采用表扬与批评的基本原则:
1)目的明确——避免“捧杀”或“棒杀” 2)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 3)因势而变——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4)心理相容——宽松、理解、把握大势
(每小点1.5分)
3、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措施。 答:1)树立科学观念
2)进行身体锻炼 3)学会科学用脑 4)丰富业余生活 1)扩大人际交往 2)善于调适情绪 (每小点1分)
4、请阐述一下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一)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1分) 因材施教,投其所好
(二)创造积极的课堂人际关系(2分)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