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孔明知名

孔明知名

发布时间: 2020-12-15 12:20:14

1. 诸葛亮的故事的著名典故

  1. 三顾茅庐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版

  2. 神机妙算 草船权借箭
    在《三国演义》中, 赤壁之战前,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3. 空城妙计
    在《三国演义》中, 蜀国诸葛亮面对曹魏司马懿大军进袭,故意大开城门,坐在城上焚香操琴,让司马懿以为城内有伏兵,因而退兵。

  4. 三气周瑜
    根据三国演义,周瑜因为受伤後又受孔明三次之气而愤死,死前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一气周瑜是『几郡城池无我分,一场辛苦为谁忙』;二气周瑜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是『一著棋高难对敌,几番算定总成空』)

  5. 七擒七纵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6. 孔明灯
    相传诸葛孔明曾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後果然脱险

2.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什么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被追谥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躬耕陇亩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
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隆中对策

三国志12的诸葛亮
当时,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4]诸葛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3. 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什么家和什么家,蜀汉的什么----。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是我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4. 有关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什么没算到上方谷的大雨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正史上看,没有哪里提及到到上方谷战役,有没有还是个未知数,权当没有吧。诸葛亮和司马懿正面交锋只有几次,一次是卤城大战,司马懿大败;一次是空城计,诸葛亮退却,再一次就是巾帼之辱,司马懿坚守不战。

司马懿剧照

那么按演义的说法,既然都算准不会下雨的天气为什么还会下雨呢?我们从今天的科学角度来分析。

首先从上方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深谷,两边高山林立,出入口很小,适合藏一些东西在里面。

其次这个季节正是雨季时候,经常下雨,所以上方谷里面肯定有充分的水气,比较潮湿。

再次,当诸葛亮的火点着之后,温度的升高导致这些水汽慢慢升高,最终形成水滴云,又因为是谷地地形,也没有风势,这些水滴云没办法从其他地方散去,最后越积越多,形成了雨降了下来,最后成为了一场人工降雨。

演义里面的诸葛亮手段已经很通天了,但是利用的都是现有的天气变化得出的结论,完全没有想到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够降雨,最终诸葛亮归咎为上天的安排。

5. 诸葛亮的一篇著名文章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版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权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行,一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6. 诸葛亮出山后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你知道一些有诸葛亮指挥的著名战役

1火烧博望坡
2火烧新野
3白河淹曹仁
4赤壁之战
5计取荆洲
6取西川
7七擒孟获
8六出祁山
诸葛亮 - 三国时期蜀汉专丞属相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促成孙刘联盟和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任蜀国丞相,辅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的实际领导者。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234年8月28日在五丈原逝世。

7. 与诸葛亮有关的经典故事(3个)

诸葛亮作为三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历史上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即便是现在人都知道他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三国那个群雄争霸的年代留下非常浓厚的一笔。

很多人都不知道,诸葛亮其实有两个儿子,分别叫诸葛乔和诸葛瞻。大儿子诸葛乔其实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次子,小儿子诸葛瞻才是他的亲生儿子,据说这个孩子是诸葛亮四十多岁才有的,这也是诸葛瑾为何将自己的次子过继给诸葛亮的原因。毕竟在古人眼中,没有后人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过继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

8. 诸葛亮一生有过的著名计谋和简介

诸葛亮一生有以下比较著名的计谋:

  1. 空城计

街亭失守, 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比喻掩盖自己力量的不足,以使对方迷惑或后退,有时也有贬义。

2.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4.隔岸观火

周瑜用连环计,使不习惯水战的曹操上了当。曹操把所有的战船在长江上三、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使他手下的步兵渡江如履平地了。但周瑜的意图却是借东南风,火烧曹操那些连在一起的战船。

战事开始之前,周瑜请诸葛亮到军中议事、占风。接着诸葛亮回到刘备身边,并和刘备一起登上樊山观望长江中的火攻大战。他们怡然自得地坐在山上,观察远处孙权、周瑜同自己的死敌曹操大战的情况,并利用东吴赤壁大战的胜利,火中取栗,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

隔着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5.火烧赤壁

公元二世纪末,东汉衰落,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占据了中原、巴蜀和江东地区。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于是吴蜀联合抗曹。

因为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先是“凤雏”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再是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最后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 于是,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

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本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8)孔明知名扩展阅读: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9. 历史上有名的“谋士”,除了三国时的诸葛亮,还有哪几位

说起谋士,人们通常都会想到的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但是浩瀚的中华民族,有很多不输于诸葛亮的谋士,比如和诸葛亮同时期的谋士有贾诩,杨修,李榷,庞涓,徐庶,周瑜,陆逊,鲁肃,司马懿等等,玩过三国杀都知道,这些人都很有名。

在战争时期,谋士就是军师,羽扇纶巾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非战时,谋士就是政治家,为主公治理疆土,促进国家发展。可以说,正是这些谋士,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大发展,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在世界之巅,而他们也给我们留下来非常深厚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享受现在这个生活。

10. 诸葛亮复姓( ),名( ),字( ),又称( )先生,是三国时代著名的谋士.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又称卧龙先生。有关他的故事是三顾茅庐,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借东风,舌战群儒,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