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著名建筑
A. 淄博景点排行榜是怎样的
淄博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淄博有很多旅游景点,非常值得一去,这里简单地介绍几个旅游景点:
第五个旅游景点是周村古商城。事实上,周村原本就是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手工业商业城镇,它也是明清时期北方的重要商镇,号称是“天下第一村”。值得一提的是,周村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源头,该村的浆染业在明末非常出名,后来不到了清末时期,这里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丝绸加工基地。
总而言之,以上几个景点都是淄博比较出名的旅游景点,非常值得一看。
B. 齐国历史博物馆的建筑布局
齐国历史博物馆的建筑与齐国历史相吻合,大门形状是仿汉代宫殿形式,以花岗岩、大理石砌垒,院内道路灰色方砖铺地,绿色草皮内摆放着石羊、石虎、石狮、僻邪等。陈列室为古城堡式建筑,青灰色,四面无窗,上有垛口,设有南、东两个拱形圆门,棕红色木门上有两个金色铺首衔环。
齐国历史博物馆主体建筑,采用的是齐国故城大、小两城衔接的模式,外形系特制青砖垒砌,四周无窗,形似古城堡。设有东北、西南两个拱形门,门洞上方均镶嵌长3米,宽0.7米的黑色花岗岩匾额,刻有“齐琼元府”四个金文大字,为齐国瑰丽珍宝收藏府地之意。采用钟鼎铭文字体,代表齐国兴衰所处的时代,分别由中山大学人类学教授商承祚先生和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张政锒先生书写。
“古城堡”式陈列展厅,与外部环境非常协调,相映成趣,显得古朴典雅,十分壮观。花岗岩阙式大门,雉碟式青砖围墙,仿战国时代花纹地板砖铺成的甬路、停车场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月季园、牡丹园错落有致,灌木丛以及葡萄满架的藤萝、凌霄、葡萄虬枝龙盘,花叶婆娑。几十尊不同时期出土的石刻造像,点缀在院内各处,更加显示出浓郁的齐文化氛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令人遐思神往。
从陈列馆东门拾级而上,迎面是一块镶嵌在红木框内的长方形“铜镜”,镜面饰龙纹图案,是仿临淄大武汉齐王墓陪葬坑出土的中国最大的青铜镜而作。体现了“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的含义。由镜两侧进入序厅,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巨幅齐长城照片。齐长城建于公元前821年至公元前300年,西起平阴,绵延东行,至胶州市小珠山入海,全长1000余里。它是齐国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齐国兴旺发达、富民强国的象征。“长城脚下”一自然巨石铭刻着齐国历史简介。序厅中部,矗立着三根原始巨木,顶端镶嵌着三角形图案,恰似一个古“齐”字;南边是仿汉代漆器绘制的巨幅齐国地理位置图。整个布局明亮简洁,寓意深刻,给游客予某种启迪,引人入胜。
齐国历史博物馆内分15个展厅,曲折环绕,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300余件珍稀文物和大量的文献资料在这里陈列展出,并利用模型、沙盘、雕塑、照片、图片、电影、电视等高科技手段,详细介绍了齐国的创建、兴盛、衰亡史以及军事、政治、礼俗等,反映了齐文化在华夏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展现形式主要是以齐国历史为总纲,以时代先后为主线。先齐时期文化在临淄的发现,证实了齐文化的渊源,所以首先展示的是距今约8000年左右的后李文化,其后依次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西周文化;然后以周代齐国文化为重点,突出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阶段;最后由秦灭齐统一中国,到汉代齐国的盛况结束。其间有大量的历史故事,以情节为序,分别展示商周时代,春秋桓管霸业,孔子闻韶,齐城繁荣盛况和稷下学宫的创建、人物介绍、科技、礼俗、田单复齐等,以物代史,相互衬托。
陈列形式灵活、多样、生动、形象,融知识、艺术、趣味性于一体,分设15个展厅,有序馆、龙山文化厅、西周文化厅、桓管霸业厅、韶乐厅、武威厅、城郭厅、稷下厅、科技厅、礼俗厅、火牛阵厅,陈列各类文物精品300余件(套),并辅以雕塑、模型、沙盘等传统艺术形式和灯光、音响、影视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法,全面细致地反映了齐国八百多年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齐文化在华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博物馆陈列形式中的一种创新和有益尝试。。
陈列馆内部装修为仿汉代宫廷风格,木制穿带,人字形斗拱,十字格天花藻井,门窗取菱形或汉代图案棂栅。色彩以亚光熟褐色为主调,隔断内以亚麻布贴面,构成了一种古典凝重的文化氛围。
C. 从古至今世界上是否有姓“敬”的名人
敬(gou)氏原系出皇帝之裔,春秋时卫通授业于述圣,子思子得闻圣学,西汉间敬参以忠直著阅数十传。
始祖敬公讳保字仲安,原配罗老太君。明初居陕西凤翔府早掇巍科历宦。黄明敕授,吏部员外郎。历任建阳、临津县知县,后改迁剑阁王母沟今香城寺西沟,敬保坟是也。
祖妣罗儒人生五子,长德隆、次德茂、三德明、四德新、五德用。五子,五房,五世孙。
德明后裔敬钏,正德辛酉科举人,历任山东直颖沂州保祖十一世孙。
德用后裔敬显荣,明太学生,历任云南昆明县知县。
德隆分支异县先世无传。
德明分支龙孔山,敬家岩,生二子,长子文祥,二子文彬。祥之后分支阆中县复兴场黎家坝,迁居东溪沟,生子敬琰号妙清,次敬珩号国清。
德新分支异县先世无传。
德用分支白殿庙,黎家湾、敬家河、平乐沟,宛泉山,田家湾、敬家嘴、敬家湾,又分支碑毕庙、敬家坝老土地、敬家湾、观子簿、金魁垭。后由白殿庙几处分支潼川、三台县、江油县、汉州。由此观之虽年远世湮,祖宗之德化犹存矣如我。
祖次德茂,扬氏生世佩氏未考,生敬琰,扬氏生耀廷,扬氏生二子,长子大珂,李氏生三子,长子仕美任氏,次子仕文扬氏、向氏,三子仕学敬氏。次大贵李氏、张氏、胡氏,生二子,长仕元任氏,次仕德宋氏。
我祖长大珂迁居东观山,生三子,美、文、学,抱一子罗映山更名敬映山。
我祖仕美号东溪,任氏生胤寿,生翰、佩、琏、攀、瑞,敬翰蒲氏生二子,长子友颜,府学生员,次子友曾。
敬姓柏树垭公正碑中记载生男安名的字派:
文朝心国正,天宗承先泽。尚怀丕常志,崇学绍大贤。
作述钟明德,思远锡鸿光。永保仁长久,履元延万世。
以上摘自四川省南部县升钟镇马鞍山《敬姓族簿》,
D. 山东有哪些名人
山东人就顶!姜尚 周代齐国的始祖,军事家、政治家。姜姓,吕氏,名望。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俗称“姜太公”。兵书《六韬》,相传是他的著作。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颍上(颍水之滨)人。春秋初期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今传《管子》一书,系后人依托之作。
司马穰苴 春秋时齐国大夫,军事家。田氏,名穰苴。官司马,深通兵法,曾击退晋燕军队。战国时齐威王整理古司马兵法,将他的兵法附其中,称《司马穰苴兵法》。
晏婴(?~前55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传世《晏子春秋》一书,系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
颜子(前521~前490)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最赏识的弟子。名回,字子渊,品行卓冠群科。早卒,孔子极悲恸。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
孙武 字长卿。齐国人。春秋末期军事家。其著作《孙子兵法》,是我国杰出的兵书。
左丘明 鲁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相传曾著《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曾子(前505~约前432)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宗圣”。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
鲁班 公输氏,名般,亦作班、盘,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匠,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为“祖师”。
墨子 (约前468~前376)名翟。古小邾国(今滕州市)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现存《墨子》五十三篇。
吴起(?~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战国时军事家。现存《吴子》六篇。
孙膑(约前380~前320)生于齐国阿鄄之间。孙武的后代。战国时军事家。著作有《孙膑兵法》。
扁鹊 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山东长清)人。战国时医学家。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作有《孟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亚圣”。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庄子》一书传世。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赵国人,一生在山东地区活动,今苍山兰陵镇东南有荀子墓。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书。
仓公(约前205~?)姓淳于,名意,齐临淄人。汉初医学家,首创医案(病历)。
汜胜之 汜水(今曹县)人。西汉农学家。撰有农学著作《汜胜之书》。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遍注群经,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王弼(226~249)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三国魏玄学家,好谈儒道,辞才逸辩,开魏晋玄学清谈之风。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对中国古典哲学影响甚远。
王叔和 名熙,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魏晋间医学家。编有《脉经》10卷。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著作有《诸葛亮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真迹无存。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存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贴》,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五十篇。
贾思勰 益都(治在今寿光)人。北魏农学家。著有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刘晏(718~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唐理财家。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临沂市)。唐大臣、著名书法家。传世名作甚多,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稿》等。
李清照(约1084~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章丘)人。南宋女词人。《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均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著有《稼轩词》。
王祯 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元代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有《农书》传世,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蓬莱)人。明抗倭名将、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死后避雍正讳,改称士正、士祯。清诗人,论诗创神韵说,生前门生众多,影响很大。著作有《带经堂集》等,又自选其诗为《渔洋山人精华录》,另有《居易录》《池北偶谈》等多种笔记。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文学家。著有《聊斋志异》等。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岸堂、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清戏曲作家,著有《桃花扇》等。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又字廉生,烟台福山区古现村人。八国联军侵华时,为京师团练大臣,以身殉国。清末著名文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是甲骨文的发现者。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字灼斋,山东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人。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和山东党组织的最早组织、领导者。
丁肇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 祖籍 日照市东港区涛锥镇。l936年 2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其父丁观海,是 一位有着强烈正义感的爱国人士。1925年在 济南求学期间,受共产党人邓恩铭等的影响, 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并与同乡安哲、牟春霆 (陈雷)、李平章、郑天九等人,成立了中 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少年日照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