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印度著名典籍

印度著名典籍

发布时间: 2020-12-20 20:25:04

① 在中国的典籍中对于古印度名医耆婆有哪些记载

耆婆的医术也传入中国,《宋史·艺文志》录有《耆婆脉经》(三卷)、《耆婆版六十四问》权(一卷)和《耆婆五藏论》(一卷)。唐代医药典籍《外台秘要》对耆婆的一些医方有记载,并说“服药不过三剂,万病悉除”。此说虽有夸张之嫌,但也反映耆婆的医方疗效是相当有效的。

② 玄奘大师所著,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作品是哪一部

《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其中,包括玄奘游学五印,大破外道诸论的精彩片段,高潮迭起。有同名电视剧《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城邦,包括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亚地区、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地的情况。书中各国的排列,基本上以行程先后为序:卷一所述从阿耆尼国到迦毕试国,即从中国新疆经苏联中亚抵达阿富汗;卷二为印度总述,并记载了从滥波国到健驮罗国,即从阿富汗
该书对研究古代中亚及南亚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玄奘的记述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印度的史料,如关于古代印度的地理、政治、赋役等状况;关于杰出的梵文文法学家波尼尼;关于印度历史上著名的毗卢择迦王、阿育王、迦腻色迦王等,该书都提供了很宝贵的史料。所述佛教史上几次著名的结集,大、小乘部派的分布,一些著名佛教学者的活动等,更是印度佛教史研究的难得资料。该书也是中亚和南亚考古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考古学家曾根据书中提供的线索,发掘和鉴定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址和文物。印度著名的那烂陀寺遗址,就是据该书提供的线索发掘和复原的。所以说《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重要作品。

③ 古印度法的渊源除国王诏令和教法典籍外,主要还有哪些

古印度法的渊源除国王诏令和教法典籍外,主要还有吠陀。
古代印度法的发展和宗教密不可分,按其历史发展,主要渊源包括
(1)吠陀: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印度出现了最早的传世文献——吠陀。吠陀是印度最古老而神圣的法律渊源,约成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600年, 用诗歌体裁写成。吠陀本集共4部:《梨俱吠陀》(赞颂明论)、《娑摩吠陀》(歌曲明论)、《耶柔吠陀》(祭祀明论)和《阿达婆吠陀》(巫术咒语汇集)。它们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涉及到很多行为规范和社会习惯。大约在后期吠陀时期,即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00年,印度的氏族制度解体,逐渐形成奴隶制国家。
(2)法经:附属于吠陀,是对它的解释和补充,约成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 以散文体裁写成。它主要是祭祀的规则和教徒的生活准则,没有统一文本,各教派均有自己的法经,不同时期亦有不同的法经流行。
(3)法典(也有人主张称“法论”, 以区别于近现代的法典):婆罗门祭司编成的教法典籍,它所包含的纯粹法律规范比法经多。全部法典陆续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其中最重要的为《摩奴法典》。《摩奴法典》约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是印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较为正规的法律典籍,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它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吠陀的精义,规定了以种姓制为核心的基本内容。该法典对印度法制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传播至东南亚及远东地区。
(4)佛教经典:是古代印度法的重要渊源之一,总称“三藏”,即:经藏、论藏、律藏。①经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及其门徒宣扬的佛教教义;②论藏,佛教各教派学者对教义的论说;③律藏,佛教寺院规条。其中尤以律藏的法律意义最为明显。佛教法的中心内容是“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
(5)国王诏令:其中最为人注目的是阿育王的诏令, 要求人们遵守佛法、服从官府等。

④ 印度的古籍有哪些

《梨俱吠陀》(ṛgveda),
《娑摩吠陀》(sāmaveda),
《耶柔吠陀》(yajurveda),
《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
奥义书回(Upaniṣad)
薄伽梵歌答(Bhagavad Gītā)
《夜柔吠陀》
《摩登伽经》、
《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
《大方等大集经》、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宿曜经》
等等...

⑤ 请问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在我国古籍中的古称分别都是什么

越南——安南
菲律宾——吕宋
马来西亚——柔佛 / 马六甲
文莱——泥国

朝鲜 / 韩国:Korea

中国古称:乐浪 / 高句丽 / 百济 / 新罗 / 高丽

来源:汉朝设置乐浪郡。公元4世纪时,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其中高句丽本来是中国的民族,因为抢地盘,打不过鲜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赶出国门,流放到朝鲜半岛北部。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但高句丽与高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 Korea(高丽)。1392年,高丽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国名为“朝鲜”,意为清晨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东国舆地胜览》一书说:“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辉,故名朝鲜。”朝鲜语中朝字读作Zhao,今转读成Chao。

在汉朝,如今的韩国地区,分布着三个原始部落,为“三韩”,即马韩、辰韩和弁辰(弁韩)。1897年2月,朝鲜国王高宗宣布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不过这个“大韩帝国”很短命,在1910年就被日本废除了,又改回“朝鲜”。

日本:Japan

中国古称:扶桑 / 倭奴 / 东夷 / 海东 / 东洋 / 东瀛

来源:古代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故常以“扶桑”来表示,《淮南子》中就有“日朝发扶桑,入于落棠”语句。日本最初的文明实际上起源于中国文明,中国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关于日本的记载。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如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 这说明当时中国人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才明白地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另据范晔《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到隋唐时,始称“日本”。《旧唐书·东夷传》中将“倭” 与“日本”分列并叙,还对改称日本作了说明:“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旧唐书·日本国传》载明:“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Japan 是英语“漆器”的意思,是西方对它的称呼。

越南:Viet Nam

中国古称:瓯越 / 占婆 / 林邑 / 环王 / 占城 / 交趾 / 安南 / 南越

来源: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在红河三角洲建立瓯雒国,由瓯越和越两个部落合并而成。中国史书上的占婆(又称林邑、环王、占城等),是越南史上的古国。汉朝设置交趾郡。唐朝设安南都护府。五代时从中国独立出来。1054年李朝改国名为大越。以后几个王朝称为安南或大越。1802年阮福映称帝,改国号为南越。1803年清政F改安南为越南。1804年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之名便始于此。越南族就是中国的京族。

老挝:Lao

中国古称:堂明 / 南掌 / 寮国

227年,堂明王遣使拜访东吴。1353年,琅勃拉邦的孟斯瓦王子法昂在真腊帮助下,统一老挝全境,建立了以佬族为主体的封建国家——澜沧王国。明代永乐二年,澜沧国获得中国的承认,封为“老挝宣慰司”,史称南掌。国内第一大民族老挝族(又称“老龙族”,中国称其为“寮人”)占全国总人口1/3以上,以族为国名。

柬埔寨:Cambodia

中国古称:扶南 / 真腊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来源:元代称“甘孛智”,明代转音为“柬埔寨”,为“山地之国”。

泰国:Thailand

中国古称:堕罗钵底 / 暹罗

来源:公元6世纪,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堕罗钵底国。“泰国”泰语中为“自由国度”,“泰族”为“自由人民”。泰族就是中国的傣族。

缅甸:Myanmar

中国古称:掸国 / 骠国 / 蒲甘

来源:掸国,骠国,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对它的称呼。公元1106年,缅使随大理使节到宋,宋鉴于缅甸山川遥远,道路阻隔,因此称为“缅”,又因中缅边区一带称山间谷地为“甸”,“缅甸”即其合称。

马来西亚:Malaysia

中国古称:柔佛 / 马六甲

来源:Malay 是亚欧大陆最南端的半岛。生活在这个半岛上的人,又称为 Malay 人。后来把整个东南亚的所有群岛,统称 Malay 群岛。柔佛为 Malay 半岛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 Malay 半岛的大部分。1963年,Malay,与加里曼丹岛上的沙捞越和沙巴地区,共同组成了一个联邦国家,就叫 Malaysia。

新加坡:Singapore

中国古称:淡马锡 / 星洲

来源:公元8世纪,这个海盗猖獗的海岛曾叫Temasek(淡马锡)。Temasek,爪哇语“海市”之意,由于季节的影响,海运的船舶经常云集在此,所以逐渐成为一个船舶停泊的商埠。

传说,苏门答腊室利佛逝王国的一位王子,为了寻找理想地点建立新城市来到淡马锡。在洁白的沙滩上,王子突然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怪兽向他致意后急弛而去。这怪兽红身、黑头、白胸,雄健敏捷。王子很喜欢,便问随从:“那是什么动物?”随从信口答到:“狮子。”王子十分高兴,认为这里是吉祥之地,便决定在此建都,并取名“狮城”。在樊文中,Singa 意即“狮子”;pore 意即“城堡”。

菲律宾:Philippines

中国古称:吕宋

来源:菲律宾群岛的主岛就是吕宋岛。1543年,西班牙占领了这里,便以西班牙国王 Philippe 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中国古称:爪哇 / 三佛齐

来源:爪哇和三佛齐都是印度尼西亚最著名的古国。Indonesia,希腊语中“大海上的群岛”,意为“千岛之国”。

印度:India

中国古称:婆罗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来源: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起一个国家,于是把这个国家命名为“婆罗多”。古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这条河就是著名的印度河。后来“信度”这个地名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印度河流域开始,又包括恒河流域,渐渐的席卷整个南亚次大陆。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载:“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印度”。

不丹:Bhutan

自称:竹域

中国古称:主域 / 布噜克巴

来源:不丹的梵文意思为“西藏终端”。自称为“竹域”,意为“神龙之国”

斯里兰卡:Sri Lanka

中国古称:锡兰

来源:Sri 是该国的自称,即“神圣”之意,Lanka 是“光辉灿烂”之意。

伊朗:Iran

曾用名:Persia 波斯

中国古称:安息

来源:古代 Aryan (雅利安人)从东迁往波斯,占据了伊朗高原或其东南部地区,并在这儿创造了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将这片地区称为 Aryana ,意为“雅利安人的地区”。Iran为其转音。Persia(波斯帝国)是伊朗历史上最显赫的一个帝国。(其实 Persia 并不单只是一个国家,而是许多不同的朝代,都被称为 Persia 。)

俄罗斯:Russian

曾用名:КИЕВ Росс 基辅罗斯 /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苏联

中国古称:罗刹

来源:9世纪下半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诺曼人在东斯拉夫人地区建立基辅罗斯大公国。斯拉夫人把来他们称为 Varangians 或者 Rus意思是商人。这个词起源于古诺曼语 ruotsi,意指“划独木舟的人”,后来为斯拉夫人所采用。元朝称俄罗斯为“罗斯”或“罗刹国”。蒙古人在拼读俄文 Rocia 时,在字母R前面加了一个元音,所以 Rocia 就成了 Oroccia。清朝时期,Oroccia 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俄罗斯”。苏联曾是俄罗斯最强大的历史时期。

西班牙:Spain

中国古称:佛郎机(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称)

来源:西班牙最早是迦太基的殖民地。这里野兔出没,迦太基把野兔叫做 spa(腓尼基语 Shaphan)。渐渐的,转换成 Spain。

葡萄牙:Portuguese

中国古称:佛郎机(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称)

来源:葡萄牙最早的城市 Oporto 波尔图的名字演变而来的,本来翻译成波秋歌更为恰当

意大利:Italy

中国古称:大秦

来源:古希腊人殖民到亚平宁半岛的普利亚地区附近后,把这里的维图利部落称为 Italoi。后来罗马人沿用了这个名称,拉丁语 ltalia,并用它作为意大利半岛上很多部落的共同称呼。

⑥ 为什么说曹冲称象的故事来源于印度古籍

陈寅恪先生认为:复曹冲制称象的故事可能来源于 佛经。他举出印度佛经《杂宝藏经》上载有“弃老国禄”的故事,
书中日:“天神又问:此大白象有儿斤?而群臣共议,无能知者, 而后大臣问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 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没齐画,则知斤两,即以此智以答天神。”

⑦ 记录古代印度几何起源的宗教典籍是

印度教的宗教典籍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是最初始的,吠陀分为梨俱吠陀,耶柔吠陀,娑婆吠陀,阿达婆吠陀四个部分主要是对神的歌颂。

⑧ “古印度医学百科”是哪本典籍

在古印度时期,《阇罗伽本集》是一部内科学经典著作,但由于其却、体系完备,因此历来有“古印度医学网络”之美誉。

⑨ 印度的吠咜医学有什么典籍问世

我没有读过Wendy Doniger的任何著作,但依我在哈佛听课的感受而言,其神学院(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宗教学”专业(Religion Studies)所开设的神话学课程与学院本部的“神话学和口头传承”项目(Mythology and Folklore) 神话学课程大相径庭,这是宗教学的学科本位所制导的。值得注意的是,“神话学和口头传承”(Mythology and Folklore)在美国的许多高校往往不是一个学科或专业,而是针对专修者concentrators开设的专门课程,一般称为“program”。而FOLKLORE在美国并非是我们理解的民俗学,而主要是指口头传承,因此,后者的神话学是从口头叙事的角度来开设课程的,而宗教学课程中的神话学则以“信仰”问题为出发点。Wendy Doniger 既然是一位宗教学者,她关注神话的学术立场自然与古典学者帕里和洛德有所不同。此其一。

其二,帕里─洛德学说,最初是作为一种文本分析方法,肇始于以古希腊史诗为惟一对象的研究。而其理论核心在于“口头程式”,诸如特性形容修饰语、主题、故事范型等,主要运用于口头诗学的文本阐释,因此有学者说“这一理论可以被看作是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一个变型。”而宗教学中的神话研究并不怎么关注“句法”、“结构”、“表演”之类的口头传承方式。而邓迪斯在编者前言中也提到了口头程式理论的普适性问题,我个人也认为这一学说发展到80年代前后,其主要的应用也大致是在所谓的“歌”(song)或篇幅较长的“韵文体”或散韵兼行的口头(或源于口头)的叙事传统中。如果你发现Wendy研究的印度神话也是从口头程式的角度出发的,她没有提到帕里─洛德理论也真是就奇怪了,因为她的硕士是在哈佛读的,按她的年龄,她不知道哈佛的师徒俩及其学说是不可能的。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她主要的学术方向是印度教与神话学,并以翻译吠陀经典而著称,同时作跨文化的比较,也涉及到了帕里和洛德所研究的希腊传统。我猜她不提帕里─洛德学说,大致是因为她并不关心口头诗学,或者这部专著本身并不涉及口头程式。如果你想清楚地知道Wendy是否运用过口头理论,也可以到美国口头传统中心的网站上键入她的名字进行查询。

其三,至于口头理论与神话学研究的关联主要在于故事范型的结构分析上。邓迪斯在弗里那部著作(朝戈金译)中也提到:“口头程式理论与使普洛普声誉鹊起的‘形态学’有着某些相同的理念,即一个结构性的空位是可以被某一相关的系列性填充物来填补上的。历史地看,这也许有趣,即洛德和普洛普同样有涉于神话─仪式的研究。” “普洛普相信其民间故事的结构顺序映射的是某种成年礼的仪式(adolescent initiation ritual);而同时洛德认为被他称作归来歌(The Return Song)的故事结构(出走,遭掠,归来,报仇和婚礼)也与某些植物的生长仪式有关。(普洛普的和洛德所研究的结构序列都是以‘缺席’开始而以‘婚礼’告终)。”同时也指出:“毋须认为他们对神话─仪式的形式主义设想也同样可靠。”还有:“也许情形是这样的,史诗允许即兴创作,而民间故事则是一种不易让其讲述者有过多自由发挥余地的样式”。

其四,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的口头理论与印度传统研究中,洛德本人已经接触到了西印度的帕布基(Pabuji)史诗与南印度的诗歌(同样基于song),他认为,“由于史诗,中亚和印度的史诗传统,或者是马里的歌或扎伊尔的史诗,是极为适宜而且应当作纵深的研究的”(洛德1986b:472) 而直接运用口头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默里

⑩ 印度古籍有哪些

《梨俱吠陀》(ṛgveda),
《娑摩吠陀》(sāmaveda),
《耶柔吠陀》(yajurveda),
《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
奥义书(Upaniṣad)
薄伽梵歌(Bhagavad Gītā)
《夜柔吠陀》
《摩登伽经》、
《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
《大方等大集经》、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宿曜经》等......
都是些神话人物传记
当然了《爱经》(又名欲经)不是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