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著名的
Ⅰ 明清时期的著名商帮有哪些
一、山西商帮(晋商)当时主要是全国的票号生意 。
二、安徽商帮(微商)。回答
三、陕西商帮 (西商)。
四、山东商帮。
五、洞庭商帮。
六、龙游商帮 ,龙游商帮以龙游县命名,位于浙西地区。
七、江西商帮。
八、宁波商帮 。
九、广东商帮(粤商) 。
十、福建商帮。
基本上那时候的所谓商帮都是以商人们的祖籍地域为区分的。
Ⅱ 明清著名道医及其贡献主要有哪些
明代道教医学家入载《古今图书集成》之《医部·医术名流列传》的有韩、高道者、徐孟会、陈君佐、王尚、凌云、郑元厚、王金、李守钦、宋铨、陆厚、赵献可、孙钝、过龙、殷榘、贺良爵、松阳道人、刘一鹏、谢武、曹鹤征、焦桂芳、崔真人、李錞、戴思谦、顾颙、张鸣凤、徐待征、王锡、锁万言、葛天爵、祁嗣箓、王爱溪、黄昶、无名道人、郭琬、罗世颂、程伯昌、陈錞、葛万覃、刘嬾窝、冯国镇、张汝霖、蒋晓、汪显高、邢增捷、郭东、陈得祥、洪魁八、王禹道、董清教、王衎之、罗宪顺、程邦宁、姚应凤、陈治、吴邦宪、刘邦永、冼嘉征、陈凤典、祝尧民、张惟一、王名高、田养德、余正宗、余绍宁等人。《医术名流列传》所收录的医家名录止于明代,未收清代医家。据著名学者盖建民教授考证,清代著名道医很少,仅有傅山、周学霆、何潮元、愈坚,以及深受道教影响的徐大椿等人。
下面,我把明清道医中有突出贡献、影响深远的数位高道做一简单介绍,以便通过他们来了解明清道医所为道教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及为人类保健医疗事业所做出的巨大成就及贡献。
一、赵宜珍,号原阳子,元末明初江西安福人。其少通经史,长习进士业,因久病不愈乃弃儒入道。赵宜真为忠孝净明道第四祖,精通医术,济世利人,被时人所重。在医学方面,其著有《仙传外科秘方》一书,共十一卷。该书开宗明义指出:“外科冠痈疽于杂病之先者,变故生于顷刻,性命悬于毫发,故也”。认为痈疽之名虽有二十多种症状,然而重要的是只有两样,即阴症和阳症而已。“发于阳者为痈,为热、为实;发于阴者为疽,为冷、为虚”。对各种痈疽的临床症状、病因及治疗作了详尽阐述,并强调对痈疽要及早治疗:“病之初发,毒必旁腐肌肉,苟治不早,则毒气透膜,膜透则元气泄,脏腑失养,精神枯槁,脉坏绝矣”。同时在治疗上,他列出了“卫荣还魂汤”,也有外敷用药“冲和仙膏”等。赵宜真的《仙传外科秘方》,是传统医学在治疗痈疽外科方面的专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历史影响。
二、邵以正,自号承康子,云南昆明人。据《明史稿》记载,说他编著一部影响较大的道教医学丛书《青囊杂纂》,对道教医学经方的搜集、整理与传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青囊杂纂》共收有《仙传济阴方》、《徐氏胎产方》、《仙传外科集验方》、《小儿痘疹证治》、《秘传外科方》、《济急仙方》、《上清紫庭追痨仙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八种医方书,并附有《秘传经验方》一部。该书汇集了大量临证各种单方、验方,对各种方剂的功用,主治、组成、用法一一给予介绍,在临床治疗上有重要价值及影响。
三、兰茂,字延秀,号和光道人,云南嵩明县人。其自幼闭门潜修,读书好道,不求闻达于当时,惟心利济于将来。关于他的习医经过,乃因孝心所致。“兰子因母病,留心此技三十余年,其学皆探本穷源,得古人精奥”。此后给人治病“投入数剂,无不立愈”。
兰茂不但精于医学,而且对道教内丹养生术、文学、戏曲、绘画、地理等均有建树,著述颇丰。除《滇南本草》、《医门览要》等医书外,还有炼养著作《性天风月通玄记》及《声律发蒙》、《玄壶集》等传世。
兰茂的《滇南本草》是我国古代内容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地方性本草学专著。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在其名著《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中曾引用了《滇南本草》当中的七十条资料。
兰茂一生誓以医药丹法济世利人,医道惠及滇南,生前就受到云南百姓的爱戴。他羽化后,乡民还建祠堂、道观等,以纪念这位仁慈的道士医师。
四、傅山,字青主,号朱衣道人,山西大同人。其博通经史,工于诗文、书画、金石、精医道。曾有人这样评价他:“世人都知道傅青主的字好,但他的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生动地表明傅青主的医技和医德。
傅山一生淡泊名利,著述甚丰,主要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幼科》等。其中《傅青主女科》分上下两卷,上卷列九症四十一方,内分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五大类;下卷列四十一症四十二方,包括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五大类。
傅山一生行医济世,在中医妇科领域颇有建树,对推动、研究妇科疾病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刘一明,号悟元子,素朴散人,山西曲沃人。清代著名道士、养生家、医学家。
刘一明在修道与习医上,主张并强调修道之人必须重医、习医。他认为习医不但可以治病救人,且可以自救。如他在《会心内集》卷下“去病歌”中说:“欲修道,先去病,浑身无病方延年。若还有病不肯除,犹如瞎子跳坑井”。
刘一明是清代著名内丹家,精研易理与丹道,著有《周易阐真》、《孔易阐真》、《象言破疑》、《通关文》、《参同直指》、《悟真直指》、《指南针》、《悟道集》、《会心集》等著作。在医学方面,其潜心研究,著有《眼科启蒙》、《经验杂方》、《经验奇方》、《杂疫症治》等多种医书。值得一提的是,刘一明的《眼科启蒙》一书,对近代医学眼科的研究、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眼科瑰宝”。同时他对道教在清时的发展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Ⅲ 明清著名小说的介绍
1 长篇:A 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回
B 四大讽刺小说:答《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孽海花》、《老残游记》
C 其它:《金瓶梅》、《儒林外史》、《镜花缘》、《封神榜》、《说岳全传》等。
2 短篇:A 文言: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B 白话: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Ⅳ 明清时期的著名市镇有哪些
明清是市镇经济迅速发展时期。 市镇的发展仍以江南为盛,据近人研究,江南八府一州明后期有市镇329个,至清乾隆嘉庆,增至517个,约有20个已是千户以上的大镇。
Ⅳ 明清的著名市镇有哪些
明清是市镇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市镇的发展仍以江南为盛,据近人研究,江南八府一州明后期有市镇329个,至清乾隆嘉庆,增至517个,约有20个已是千户以上的大镇。这些市镇仍多由农村市集发展而来,但有些已全属新兴。如苏州府的新泾市,明初尚为荒野,嘉靖间即已建市。杭州府的唐栖镇,宋时无名,明初开运河,后又修塘岸转漕,顿成南北孔道,清康熙时称市,乾隆时称镇。吴江县的盛泽镇,明初尚为村落,嘉靖间成集市,居民约百家,清初已成大镇,乾隆时有千百余家。又震泽镇,元时为村落,民数十家,明成化间增至三四百家,嘉靖间又倍之,到清雍正时建为县。
值得注意的是明清在江南市镇贸易中已出现市场专业化的趋向。清乾隆《嘉定县志》记:“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特别是随着农民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和部分手工业专业户脱离农业,出现了手工业专业市镇。有人统计,明清江南地区有蚕桑与丝织专业市镇25个,包括唐栖、硖石、南浔、菱湖、双林、王江泾、濮院、盛泽、震泽等著名市镇;有棉花与棉纺织专业市镇52个,包括三林塘、朱家角、江湾、罗店、南翔、新泾、枫泾等;有米粮专业市镇13个,包括枫桥、浒墅关、黎里等。此外,还有以冶铁著称的嘉兴炉镇、吴江村市,以陶业著称的嘉兴千家窑、杭州瓶窑镇等。
明清时期,华北、华中的市镇经济也颇有发展。沿大运河的山东张秋镇、直隶(今河北)河西务,明代即帆樯如织,商贾攒聚。山东的周村,明清之际开始发展,清康熙时已成大市。直隶滦州的榛子镇,兴于清初,号称三省通衢。河南商水县的周家口镇,南北通冀楚,东西达淮扬;正阳县的陡沟店,则发展为布匹集中之市。江西铅山县的河口镇,明万历时即成重镇;清江县的樟树镇,则成为药材总汇。东南闽广市镇的发展,不少与海上贸易有关。西北、西南则市镇尚少,主要是发展县以上的贸易。
清代“四大镇” 到清代,有所谓“天下四大镇”者。其中景德镇原名新平镇,宋景德时因承造御用瓷器出名改称,但当时还只是个瓷器集散市场。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朱仙镇,南宋时岳飞追击金兵至此还是一荒村,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一商业大镇。佛山镇,宋为墟,明代宗时尚称乡、堡,但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清初设治称镇。汉口镇,明初还是汉阳城外一荒郊,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清代继续大发展,乾隆三十七年(1772)有居民32209户,嘉庆十八(1813)增为36929户,号称“九省通衢”,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这四大镇实际上已是全国性的商业城市或手工业城市了。
作用与性质
市镇经济的发展,在原有的城市和墟集之间形成一级市场,形成了城市、市镇、墟集三个层次的商品流通网络;手工业市镇的兴起,更有促进小商品生产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作用。但是,直到鸦片战争前,市镇经济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偏重在中国的东南。市镇贸易的商品,还主要是农民自给有余的农产品和农家副业产品,因而它带有农副产品初级市场的性质,为长距离贩运贸易提供基础。
Ⅵ 列举出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中著名的几部作品
明代小说 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 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三国演义》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经各家说话人熔裁敷演,由罗贯中於元末明初写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岗改定的。此书生动描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三国鼎立,最后司马氏统一天下的复杂历史,结构宏伟,场面壮观,人物众多。有些人物颇具特色,成为某一类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但总的来说,《三国演义》重於叙述历史事件而薄於文学创造,人物有类型化的倾向,语言半文半白,显示出由历史向文学嬗变的痕迹。
《水浒传》或题施耐庵著,或题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描述北宋宣和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雄壮故事。宋江事史载甚略,宋人话本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浒故事已在民间流传,至《大宋宣和遗事》记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义梁山泊,已略具《水浒》雏形。水浒故事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由文人加工写定成书的。《水浒传》情节曲折,故事性犟,善於在叙事中刻画人物,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成为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但虚构成份多於《三国演义》。它是中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在文学史和汉语史上都有很高价值。
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的事迹,由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改写而成。该书想像丰富,手法浪漫,语言诙谐,是白话小说中独树一帜的优秀之作。书中塑造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和胆小自私的猪八戒两个受人喜爱的文学形象,孙悟空的形象是人民群众敢於同恶势力作斗争、不怕困难等优秀品质的艺术概括, 也寄托了人民战胜邪恶势力的美好理想。
刊行於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在白话长篇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摆脱英雄与神怪的传统题材,转而表现现实日常生活的创始之作。作者题兰陵笑笑生,前人疑为王世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龙、李开先、贾三近诸说,但均缺乏有力证据。该书籍《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故事为缐索,演成百回长书,虽假托宋代,反映的却是16世纪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语言,描摹人情世态细致传神,语言泼辣生动。但书中对官僚地主放纵肉欲颇多自然描写,影响了这部书的价值与流布。
此外,较著名的明代长篇小说还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郭勋的《皇明英烈传》、许仲琳(或曰陆长庚)的《封神演义》、董说的《西游补》、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等,均在中国文学史占据一定地位。
明代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的兴起,是明后期社会政治腐败的产物。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无名氏著《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余象斗著《皇明诸司公案》等,歌颂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况锺等。但多追求情节离奇曲折,艺术上较粗糙,多夹杂迷信描写,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也获丰收。冯梦龙辑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收入宋、元、明话本及拟话本一百二十篇。题材多取自稗史或传说,有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经冯梦龙润色加工,反映出当时市民阶层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对后世的白话小说及戏曲都有很大影响。常与“三言”并称,地位相当的是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各四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杂剧,实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艺术性不及“三言”,但为凌氏本人创作,选材标准与语言风格比较统一。此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 《西湖二集》等十多种。但成就皆逊於“三言”、“两拍”。这些短篇小说中,爱情婚姻题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题,但美化统治阶级,宣扬封建礼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满糟粕的作品也占相当数量。
清代小说 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给小说创作以深刻影响。清初至乾隆时期是清小说发展的全盛时期,数量和质量、内容和形式、风格和流派与前代相比都有较大发展。清代小说基本是文人的创作,虽有历史、传说等素材的借鉴,但作品多取材於现实生活,较充分地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意愿,在结构、叙述和描写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
文言小说自唐传奇以后虽历代续有新作,如《夷坚志》、《剪灯新话》等,但多叙事简单,文采不足,至《聊斋志异》则如异峰突起。作者蒲松龄用文言如白话,颇有传神之笔,小说主人公多为狐鬼,但形像可爱,富於人间情趣。它代表了文言小说的最高成绩。
《红楼梦》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曹沾,号雪芹,满洲正白旗人。曹家曾三代居江宁织造任,后因事被抄而家道衰落。该书以曹家生活为原型,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为主要缐索,描写了贾氏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反映出进入末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崩溃结局和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红楼梦》情节缜密,细节真实,语言优美。作者善於刻画人物,塑造出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像,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等,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但曹雪芹只写完《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今通行本后四十回一般认为系高鹗所续。清代后期还有许多续《红楼梦》的作品,但多为续貂之作。
除《红楼梦》外,比较著名的清代长篇小说还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缘传》、《绿野仙踪》、《隋唐演义》、《说岳全传》、《女仙外史》、《镜花缘》、《雷峰塔传奇》等。话本小说则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则是白话短篇小说艺术成就的代表。
Ⅶ 明清时期的著名园林有哪些
从海淀镇到香山,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内园、西花园、熙春园、容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自得园等90多座皇家园林,连绵20余里,蔚为壮观,此外在北京城外还有许多皇家御预苑。其中以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北海最为出名。
Ⅷ 明清最著名的是什么
明清小说 清明上河图
Ⅸ 明清著名道医及其贡献主要有哪些
一、赵宜珍,号原阳子,元末明初江西安福人。其少通经史,长习进士业,因久病不愈乃弃儒入道。赵宜真为忠孝净明道第四祖,精通医术,济世利人,被时人所重。在医学方面,其著有《仙传外科秘方》一书,共十一卷。该书开宗明义指出:“外科冠痈疽于杂病之先者,变故生于顷刻,性命悬于毫发,故也”。认为痈疽之名虽有二十多种症状,然而重要的是只有两样,即阴症和阳症而已。“发于阳者为痈,为热、为实;发于阴者为疽,为冷、为虚”。对各种痈疽的临床症状、病因及治疗作了详尽阐述,并强调对痈疽要及早治疗:“病之初发,毒必旁腐肌肉,苟治不早,则毒气透膜,膜透则元气泄,脏腑失养,精神枯槁,脉坏绝矣”。同时在治疗上,他列出了“卫荣还魂汤”,也有外敷用药“冲和仙膏”等。赵宜真的《仙传外科秘方》,是传统医学在治疗痈疽外科方面的专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历史影响。
二、邵以正,自号承康子,云南昆明人。据《明史稿》记载,说他编著一部影响较大的道教医学丛书《青囊杂纂》,对道教医学经方的搜集、整理与传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青囊杂纂》共收有《仙传济阴方》、《徐氏胎产方》、《仙传外科集验方》、《小儿痘疹证治》、《秘传外科方》、《济急仙方》、《上清紫庭追痨仙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八种医方书,并附有《秘传经验方》一部。该书汇集了大量临证各种单方、验方,对各种方剂的功用,主治、组成、用法一一给予介绍,在临床治疗上有重要价值及影响。
三、兰茂,字延秀,号和光道人,云南嵩明县人。其自幼闭门潜修,读书好道,不求闻达于当时,惟心利济于将来。关于他的习医经过,乃因孝心所致。“兰子因母病,留心此技三十余年,其学皆探本穷源,得古人精奥”。此后给人治病“投入数剂,无不立愈”。
兰茂不但精于医学,而且对道教内丹养生术、文学、戏曲、绘画、地理等均有建树,著述颇丰。除《滇南本草》、《医门览要》等医书外,还有炼养著作《性天风月通玄记》及《声律发蒙》、《玄壶集》等传世。
兰茂的《滇南本草》是我国古代内容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地方性本草学专著。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在其名著《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中曾引用了《滇南本草》当中的七十条资料。
兰茂一生誓以医药丹法济世利人,医道惠及滇南,生前就受到云南百姓的爱戴。他羽化后,乡民还建祠堂、道观等,以纪念这位仁慈的道士医师。
四、傅山,字青主,号朱衣道人,山西大同人。其博通经史,工于诗文、书画、金石、精医道。曾有人这样评价他:“世人都知道傅青主的字好,但他的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生动地表明傅青主的医技和医德。
傅山一生淡泊名利,著述甚丰,主要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幼科》等。其中《傅青主女科》分上下两卷,上卷列九症四十一方,内分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五大类;下卷列四十一症四十二方,包括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五大类。
傅山一生行医济世,在中医妇科领域颇有建树,对推动、研究妇科疾病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刘一明,号悟元子,素朴散人,山西曲沃人。清代著名道士、养生家、医学家。
刘一明在修道与习医上,主张并强调修道之人必须重医、习医。他认为习医不但可以治病救人,且可以自救。如他在《会心内集》卷下“去病歌”中说:“欲修道,先去病,浑身无病方延年。若还有病不肯除,犹如瞎子跳坑井”。
刘一明是清代著名内丹家,精研易理与丹道,著有《周易阐真》、《孔易阐真》、《象言破疑》、《通关文》、《参同直指》、《悟真直指》、《指南针》、《悟道集》、《会心集》等著作。在医学方面,其潜心研究,著有《眼科启蒙》、《经验杂方》、《经验奇方》、《杂疫症治》等多种医书。值得一提的是,刘一明的《眼科启蒙》一书,对近代医学眼科的研究、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眼科瑰宝”。同时他对道教在清时的发展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Ⅹ 明清诗歌哪些比较著名
明代刘基(1311-1375)《水龙吟》
于谦(1398——1457年)《咏石灰》
文征明(1470-1559)《满江红》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陈子龙(1608-1647)《诉衷情·春游》
王夫之(1619-1692)《摸鱼儿》
朱彝尊 (1629-1709)《高阳台》
王士祯(1634-1711)《浣溪沙 红桥》
纳兰性德 (1654-1685)《蝶恋花》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临江仙 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鹧鸪天》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挪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
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浪淘沙》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泪咽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