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北伐著名将

北伐著名将

发布时间: 2021-01-14 13:44:07

㈠ 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月1日,正是国民政府成立一周年,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确定战略部署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7月6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成立。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各军军长为:一军何应钦,二军谭延闿,三军朱培德,四军李济深,五军李福林,六军程潜,七军李宗仁,八军唐生智。此外,还有由8艘军舰组成的海军和拥有3架飞机的空军。共产党员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渠分别担任2、3、4、6军的党代表。参加北伐军各级负责工作的共产党员还有陈毅、陈赓、蒋先云、张际春、包惠僧、叶挺、周士第等。7月12日至18日,共产党为了讨论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方针政策问题,在上海召开了4届中央第3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巩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西路进攻吴佩孚,四军七军和八军气势如虹,8月9日克湘乡,10日得湘潭,击败叶开鑫后,八军李品仙第三师在11日胜利进入长沙;8月22日,占领岳州;随后又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击溃吴佩孚的主力,直指武汉;9月6日、7日第8军主力占领了汉阳、汉口;10月10日,第4军主力和第8军一部攻克已被围困月余的武昌。至此,两湖战事,大体结束。“先定三湘,规复武汉”已经实现。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一些关键性的战役,如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被誉为“铁军”,而第7军则被称为“钢军”。接下来枪口对准了孙传芳。对于进攻江西的部署是,123军为右翼,由蒋介石亲自指挥(蒋为北伐总司令):二军由赣南的吉安北进,三军由萍乡出高安,一军一师和六军为中路,程潜指挥,出修水,武宁,直指德安。七军为左翼,李宗仁任指挥,沿长江南岸东进,直捣九江孙的司令部。9月6日北伐军先发制人,攻下萍乡,控制赣南。19日程潜六军和一军王柏龄师乘南昌没有主力,在市民学生的帮助下,轻易攻入南昌。孙传芳大部队迅速反扑,北伐军无法抵抗,溃不成军。蒋介石得知南昌情况后,驻进高安,亲自指挥南昌方面战事。10月12日,又几批北伐部队入赣,经过近一个月的调兵遣将,北伐各路大军云集南浔一线,并于11月1日在南昌,南浔铁路一带发动猛烈进攻,7日再得南昌。孙传芳逃入南京,北伐军又取江西。经过修整,扩编,北伐军再成三路,何应钦统领东路,在东路福建战场,原来留驻粤闽边境的第1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于12月4日进占福州。又北上攻入浙江,3月18日,得杭州。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3月23日攻克南京。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也在苏联顾问团和共产党员刘伯坚、邓小平等的帮助下,于1926年9月17日在五原誓师,绕道甘肃东进,参加北伐。北伐军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㈡ 简述北伐战争的时间、目的、对象、主战场、著名战役、北伐名将、失败原因。

名称: 北伐战争
地点: 湖南湖北
时间: 1926年-1927年
参战方: 广东国民政府 北洋军阀
主要战内役容: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结果: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 南浔战役
主要指挥官: 叶挺、缪斌、李富春、林伯渠等
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汉口的英国租界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进行北伐誓师,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成功。

㈢ 国民党所有著名将军有谁(包括北伐,内战,抗日)

张自忠:第一名将。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 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

王耀武:第十名将。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黄 杰:(1902-1995)字达云,湖南长沙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时任第二师师长(古北口战役)
军事履历:
1935年4月13日授予少将,时任第2师师长
1936年10月晋升中将,时任第2师师长
1944年2月12日任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5年任远征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在缅甸击退日军打通中印国际运输线
1949年12月逃到越南被法国军队监禁,
1953年被遣送到台湾,被任命为台北卫戍司令官,10月晋升二级上将,
1954年升任陆军总司令(1954.7-1957.7)兼台湾防卫司令
1960年7月晋升一级上将,时任台湾警备总司令(1958.8—1962.11)
1962年任台湾省政府主席(1962.12-1969.7)
1969年7月升任国防部部长(1969.7-1972.6),
1972年任总统府战略委员会上将顾问,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
1995年1月14日病逝于台北,葬于台北五指山国军公墓特勋区1区

关麟征:(1905-1980)字雨东,陕西鄠县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时任第二十五师师长(古北口战役)。
军事履历:
1928年9月任第十一师步兵三十二旅旅长(因与陈诚有矛盾,被排挤出第十一师)
1929年任新编第五师副师长
1930年1月任步兵教导第一旅第一团团长
1930年5月参加中原大战,升任教导第第二师第二旅旅长,战后改称第四师第11旅长。
1931年7月率部随刘峙围歼山东巨匪刘桂棠,在河北大名将其主力歼灭。
1932年8月任第四师独立旅旅长,参加对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因其作战有大功,蒋介石于同年冬将第四师独立旅扩编为陆军第十七军第二十五师,任少将师长。
1933年3月参加长城抗战,战斗中被炸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直至晕迷,才被抬下战场。
1935年4月13日授予陆军少将
1936年3月率部进入山西堵截红军,后升任第五纵队指挥官围剿陕甘红军。
1936年10月5日晋升陆军中将
1937年7月蒋介石再次把关麟征的部队扩编,组建陆军第52军,任中将军长
1937年9月10月,参加平汉路北段的漕河之战和漳河之战,抗击日军。
1938年3月参加台儿庄战役。因作战有功,升任第33军团军团长。
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任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参加第一次武汉会战,给日军重
创,因战功正式升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
1940年第15集团军改称第9集团军仍任总司令。负责云南防务。
1945年升任第一方面军副总司令。
1945年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未及上任,蒋介石改派关为云南警备总司令。
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特务到云南大学等校袭击学生,打死四人,打伤60余人,蒋只得让关请处分,关成了替罪者
1946年7月被调到成都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
1947年10月蒋辞去各军校校长兼职后,关麟征升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1948年1月调任陆军副总司令,协助总司令余汉谋指挥作战
1949年8月升任陆军总司令,指挥国民党残存部队同解放军作战
1949年11月免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职务
1950年3月撤销关麟征的陆军总司令职务
1950年定居香港,未到台湾任职
1975年4月蒋介石病逝,关麟征亲赴台湾奔丧
1980年8月病逝香港。

刘 戡:(1907-1948)字麟书,湖南桃源人。黄埔一期,时任第八十师师长(古北口战役)。
军事履历:
1935年4月13日授予陆军少将
1936年10月5日晋升陆军中将
1937年10月率第83师部驰援晋北,参加忻口会战,浴血奋战,战后全师仅能编一个营,升任第93军军长,
1946年改任整编第29军中将军长辖三个整编师七万多人在胡宗南麾下参加内战
1948年3月1日在陕北被西北野战军歼灭,兵败自杀
1948年5月17日追晋陆军上将衔,后再追晋为二级上将。

张耀明:(1905-1972)陕西临潼人,黄埔一期,时任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旅旅长。
军事履历:
1930年任第四师第十一旅第二十一团团长
1932年冬任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旅旅长
1936年10月晋升陆军少将
1937年7月任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师长
1938年参加台儿庄会战因功晋升第五十二军副军长,旋任军长
1943年升任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任第五十四军军长
1944年2月11日任第三十八军军长,5月8日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6年缩编后任新编三十八师师长,后任南京卫戍总司令
1949年11月调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1950年逃台,1972年10月病逝于台北

张汉初:(1902-?)四川巴县人,黄埔二期
军事履历:曾任第四师第十一旅廿二团团长、关麟征独立旅补二团团长、整编七十六师的二十四旅旅长、整编第24旅旅长,1948年3月在宜川被俘,特赦后居西安

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广东蕉岭人.黄埔四期,时任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团附.

ZT1937年10月率四百人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多次击退日军,以孤军抗战之功次月获勋
军事履历: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龙游战役,桐庐战役
1928年,参加第二次北伐,在济南战役负伤
1930年,升任中尉连长
1934年,升任少校营长
1935年,升任88师师部中校参谋
1935年,任88师262旅中校参谋主任
1937年,随88师参加淞沪会战
1937年9月,调任262旅524团中校团附随部坚守闸北为车站,多次击退日军
1937年10月26日,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大部队奉命撤出上海。谢晋元率524团第一营完成掩护88师撤退后,留下坚守原88师司令部所在地四行仓库大楼。
1937年11月晋升团长
1941年4月被叛徒枪杀,死后追晋陆军少将

刘嘉树:(1904-1972)字智山 湖南益阳人,黄埔一期,时任旅长,长城抗日坚守国土.
zt军事履历:
1933年任旅长
1940年11月任第5军副军长
1943年任第88军军长
1946年任第34集团军代司令
1948年9月28日授陆军中将,
1949年1月任第十七兵团司令长官
1950年2月6日在广西边境被俘
1972年3月3日病逝在监狱

王仲廉:(1902-1991)字介仁,江苏萧县人.黄埔一期,时任第二十军团第八十五军军长.
zt军事履历:
1931年12月任陆军第2师第四旅旅长
1933年任陆军第89师师长
1935年4月15日授予陆军少将
1938年任第85军中将军长
1939年7月13日晋升陆军中将
1941年任第31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85军军长
1943年升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所部在豫中会战中溃败
1944年改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1946年缩编为整编第26军)
1947年任第四兵团司令,在鲁西南战役中战败,后被蒋介石扣押。
1949年逃台,未任军职。
1991年7月26日在台北病逝。

王耀武:(1903-1968)字佐民,山东泰安人.黄埔三期,时任第74军军长.
zt军事履历:
1933年任由三个补充团改编的补充第一旅旅长
1934年12月率部参加谭家桥战斗,取得胜利,此役中寻淮洲重伤牺牲
1935年1月在怀玉山俘红21师师长胡天陶
1936年6月任新编第十一师师长(8月改称第51师)
1937年参加淞沪抗战
1940年任第74军军长
1941年3月上高大捷,74军获得荣誉旗一面。
1943年11月参加常德会战,曾固守常德18天。
1944年2月25日因功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12月任中国战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
1945年2月20日授予陆军中将
1946年1月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11月兼山东省主席
1948年济南战役中被华东野战军全歼,被捕。
1959年12月首批特赦,后任政协文史专员
1968年7月3日在北京病逝

李玉堂:(1899-1950)字瑶阶,山东广饶人,黄埔一期,时任第十军军长.
zt军事履历:
1931年任第三师师长
1934年9月在第五次围剿中被红军消灭部下一旅,革职留用并降两级
1938年6月任第八军军长
1939年10月7日调任第十军军长,12月27日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
1941年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部队被击溃,再次被撤职留用
1941年12月率第十军死守长沙,最后顶住日军进攻,守住长沙。
1943年任第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5年1月任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1946年改编为整编第二十七军)
1948年任第十绥靖区司令长官,在兖州被歼,仅以身免,第三次被撤职。
1950年5月率残部由海南岛撤台,同年7月因掩护匪谍知情不报,与其妻子一同被捕,12月29日执行枪决

方 天:(1903-)江西赣县人.黄埔二期,时任第18军军长.
军事履历:
1937年任第11师副师长
1938年升任第94军第185师师长
1941年升任第18军军长,旋调任第54军军长
1943年编入远征军,任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4年4月29日任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旋调任军政部军务署署长
1946年5月任国防部第五厅厅长,11月任参谋次长
1949年1月任江西省主席兼江西绥靖总司令,江西后备兵团总司令
1950年逃台,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部中将参议
1964年任国防会议动员计划局局长
1967年任国防会议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胡 琏:(1907-1977)字伯玉,陕西华县人。黄埔四期,时任第11师师长.
zt军事履历:
1933年任第18军特务团团长(后改为第66团)
1937年升任第18军第67师第119旅旅长
1940年任第十一师副师长
1942年3月任第11师师长
1944年8月13日升任第18军军长
1945年6月28日晋升少将
1947年任整编第十八军军长兼第十一师师长
1948年9月22日晋升中将,时任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
1949年5月任第十二兵团司令官,10月在金门岛重创解放军,自此名胜大振
后在金门炮战中侥幸逃脱一劫,得到蒋介石的重用,后历任福建省主席、第一军团司令
1957年7月晋升二级上将,时任金门防卫司令官
1958年11月回台湾本岛任陆军副总司令
1972年12月晋升一级上将,时驻越南大使卸任,改任总统府上将战略顾问
1977年6月病逝于台北

孙元良:(1904-)四川成都人 ,黄埔一期,时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十九军军长,1944年底收复贵州有功授勋
军事履历:
1931年任警卫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
1932年2月任第八十八师副师长
1933年任第八十八师师长
1937年9月任七十二军军长
1944年12月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十九军军长
1946年2月任重庆警备总司令
1948年8月任第十六兵团司令,在淮海战役中被全歼后化装逃跑
1949年1月收容失散官兵,复任第十六兵团司令
1949年12月所部副司令率部起义,被迫离开部队到成都,后逃台。

张雪中:(1899-1995)原名达,江西乐平人。黄埔一期,时任第三方面军副总司令。
军事履历:
1932年1月任第八十九师第二六五旅旅长
1937年7月任第十三军参谋长
1938年任第八十五军八十九师师长
1939年升任第十三军军长
1942年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3年任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4年任第二兵团司令
1945年任第三方面军副总司令
1946年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
1947年兼任第七绥靖区司令官
1949年任第九编练司令部司令,旋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8月逃台
1995年6月16曰在台北病逝

俞济时:(1904-1900)字良桢,浙江奉化人,黄埔一期,时任第5军第88师师长.
军事履历:
1930年6月任警卫旅旅长兼中央宪兵代司令,9月升任国民政府警卫司令兼第一旅旅长
1931年任教导第一师副师长,5月任警卫军第二师(第88师)师长
1932年1月率部参加1.28淞沪抗战
1936年1月28日授予陆军中将,时任第58师师长
1937年任第74军军长兼第58师师长
1938年任第36军团军团长
1940年任第19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2年任蒋介石侍卫长(长达十五年)
1944年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
1945年任军务局局长
1948年1月特授陆军中将占上将缺
1949年2月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主任,旋逃台
1952年10月10日假退役,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1990年1月25日在台北病逝

林伟俦(1905-1998),又名济泉,广东台山人。黄埔四期,时任整编六十六军四七五旅少将旅长
军事履历:
1935年伟俦升任第一教导师四团上校团长
1936年伟俦任一五九师四七五旅少将副旅长兼九五团团长
1937年八一三上海保卫战,伟俦奉命率一五九师四七五旅为先遣部队,日夜兼程开往上海。连夜进入上海大场和刘家行接替友军阵地,伟俦左腿中弹受伤,后升为一五九师四七五旅少将旅长兼九五0团团长。 淞沪战场撤退后,后升任整编六十六军四七五旅少将旅长,得到国民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和证书
1938年第十二集团军一五一师中将师长
1947后春升任六十二军中将军长、天津警备司令、津浦铁路北段护路司令兼津沧绥靖区指挥官,下辖一五一师、一五七师及七十六师,归华北“剿总”傅作义指挥。
1948年底升为十七兵团副司令、六十二军军长兼天津防守副司令。
1961年冬第三批特赦释放,给予公民权。
1980年冬,蒙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到加拿大定居,与家人团聚。
1998年春,伟俦在加拿大多伦多逝世,享年93岁。

毛邦初:(1904-)浙江奉化人,黄埔三期,时任航委会副主任.
军事履历:
1930年负责筹建中央航空学校
1931年任中央航空学校副校长
1933年为扩大空军队伍,提高空军地位,特制定空军官阶比陆军高两级,首批空军少将。
1934年派往意大利考察,
1937年任航委会空军指挥部副总指挥
1941年任航委会副主任
1946年6月29日任空军副总司令

张廷孟:(1906-1976)山东青岛人,黄埔三期步兵科,时任空军第一路司令.
1931年任航空第一队队长,
抗战时任空军第一路司令,空军指挥部参谋长,在台湾以空军司令身份接受日本投降
1948年授予空军少将
1949年逃台,后任空军首席咨议官,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并授空军中将
1976年在台北病逝。

王叔铭:(1905-1998)原名王鑂,山东诸城人,黄埔一期,时任航委会代理副主任
军事履历:
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秋回国脱党转投蒋介石。后接替周志柔长期担任中央空军学校教育长,国民党的空军人员大多出自其门下。在空军三十年,个人出击记录230余架次。1941年授予空军少将,时任空军第五路司令官,1946年6月29日任空军副总司令,1949年逃台后任空军总司令(1952.3-1957.6)、1953年10月晋升二级上将,1959年2月晋升一级上将,时任国防部参谋总长(1957.6-1959.6),1960年6月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62年-1971年任常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军事参谋委员会代表团团长兼空军代表,1972年至1975年任驻约旦大使,1975年退役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63年当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69年起被聘历届中央评议委员。
1998年10月28日在台北病逝,葬于台北五指山国军公墓

钟松:(1900-1995),浙江省丽水人. 黄埔二期
军事履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陆军独立20旅旅长
1943年,任第九军副军长,率部进攻云南芒市日军,歼敌千余,授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第36军中将军长。继授忠勤勋章、胜利勋章。 1949年,钟松任第五兵团副司令官兼第36军军长,第十三编练司令官及西安警备司令
1950年到台湾
1953年,任“浙江时省政府代主席
1968年退役,退役时系中将级军长
1970年,离台去荷兰定居,与子女团聚
1995年3月7日在在荷兰逝世,享年九十六岁。

谢晋元、容有略、钟彬、林伟俦
张雪中、方天、赖汝雄
王仲廉、方先觉
孙元良、张汉初
何绍周
周庆祥
王仲廉、方先觉 王治邦

㈣ 北伐战争的著名将领蒋介石算吗

蒋介石当然算是北方著名的将领了,蒋介石是北伐军的总司令。会被发菌打败了,北方军阀和男方军阀

㈤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北伐有哪些

合作成功的例子有抄:秦末农民起义军与六国残余势力合作灭秦成功、三国时刘备与孙权在赤壁合作抗曹成功、王莽时代,绿林与新林两支义军合作,推翻王莽的新朝成功、五代时石敬唐与契丹合作灭亡后唐成功、北宋与金国合作灭辽成功、南宋与蒙古合作灭金成功、明末满清与蒙古各部合作灭明成功、近代史上国共合作北伐成功、合作抗日成功。
合作失败的例子有:战国时六国合纵合作抗秦失败、三国后期蜀国与吴国合作抗魏晋势力失败、隋朝末年王世充与窦建德合作对抗李世民失败、唐朝时高丽与百济合作抗击唐军失败、唐朝末年黄巢与王仙芝合作反唐失败、五代时北汉与契丹合作对抗后周的柴荣失败、北汉与契丹合作抗宋失败,宋朝顺利灭亡北汉,击败契丹援军、元末各路起义军合作灭元失败,元朝未灭,就自相残杀起来、明末农民起义军与明朝残余势力合作抗清失败。

㈥ 南宋有哪几次著名的北伐

1、岳飞第一次北伐

岳飞第一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三万五千人左右大败伪齐刘豫的部将李成等人,成功地收复了前一年南宋失去的襄阳府镇抚使李横的辖地,以及额外的原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

2、岳飞第二次北伐

岳飞第二次北伐发生于1136年(绍兴六年)七月和八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收复了陕西一带的商州(今陕西商洛市一带)全境和虢州(今河南灵宝市至栾川县一带)的部分地区。

3、岳飞的第三次北伐

岳飞的第三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反击伪齐刘豫的进攻,是一次小规模的北伐,进军至蔡州一带收兵,俘获伪齐战马三千匹。

4、岳飞第四次北伐

岳飞第四次北伐是岳飞发动的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抗金北伐,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期间。

岳飞率岳家军主力,大败金军统帅完颜兀术(宗弼)的女真军主力于郾城、颍昌等地,并联合北方的抗金义军一道,收复黄河南北大片失地,使完颜兀术被迫逃出开封退回北方。

但因为宋高宗赵构和权相秦桧要签订《绍兴和议》等政治原因,岳飞的第四次北伐终告失败。

5、隆兴北伐

隆兴北伐,指的是南宋孝宗隆兴年间的以北上中原,收复北宋故地为目的的军事行动。始于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南宋方面不宣而战,至隆兴二年十一月,以隆兴和议的签订为结束标志。

南宋宁宗朝时首相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朝的战争。宋宁宗时,韩侂胄渐掌大权,力主抗金,得到著名的抗战派辛弃疾、陆游、叶适等人的支持。宋宁宗对南宋的屈辱地位不满,也支持韩侂胄的抗金政策。

6、开禧北伐

开禧二年(1206年),身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未作充分准备,便贸然发动北伐。

宋军纷纷出击,山东京东招抚使郭倪派兵攻宿州(今属安徽),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都统制李爽率部攻寿州(今安徽凤台),江陵府(今属湖北)副都统制皇甫斌攻唐州(今河南唐河),江州(今江西九江)都统制王大节攻蔡州(今河南汝南)。

然金军方面早有准备,故上述宋军进攻皆以失败告终,只有镇江副都统制毕再遇连战皆捷,但也无法转变败局。金军乘胜分路南下。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割让关外四郡,金封吴曦为蜀王。

面临这种不利局势,韩侂胄只好向金朝求和,但因金人提出要斩韩侂胄等人而未果。开禧三年(1207年),吴曦之叛被平定,淮南形势也渐平稳,金大将仆散揆又病死军中,形势对宋有利。

但宋廷内主和派开始阴谋活动,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杨次山等勾结,杀死韩侂胄,宋、金罢兵议和。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订立嘉定和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开禧北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隆兴北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岳飞北伐

㈦ 北伐战争的著名将领都有谁

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回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答\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

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

(一军)何应钦/缪斌;

(二军)谭延闿/李富春;副军长鲁涤平

(三军)朱培德/朱克靖;

(四军)李济深/廖乾五;副军长陈可钰

(五军)李福林/李朗如;

(六军)程潜/林伯渠;

(七军)李宗仁/黄绍竑;

(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其中的名将主要集中在4军,有张发奎、黄琪翔、叶挺、蔡廷锴

㈧ 北伐战争的对象、主要战役和著名的军队各是什么

主攻吴佩孚、孙传芳。国民革命军中张发奎的第四军,铁军!其中的叶挺独立团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对整个北伐战争尤为关键

㈨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中间有过什么著名战事

著名战事有街亭之战,陈仓之战,武都之战等等。
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北定内中原”关容系中的成败教训明示,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富裕,民族要兴旺,事业要发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受到人民群众的的拥护和支持,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有强有力才干的人才队伍;兴利除弊、反腐反贪、惩治腐败;加强民族大团结;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合理用人;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否则,将终难如愿以偿。

㈩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北伐战争总司令是主战场是先后消灭了那两个北洋军阀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北伐战争总司令是蒋介石
主战场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先后消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个权北洋军阀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1927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情,“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