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著名
㈠ 杨姓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1、杨朱(约公元前395--约公元前335 ),一说约公元前450--约公元前370 ,杨姓,字子居,魏国(一说秦国)人,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杨朱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可见其学说影响之大。
2、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 )人。
扬雄少年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
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
3、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隐士杨宝之子。
杨震少时师从太常桓郁,随其研习《欧阳尚书》。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
4、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到仁寿四年(604年)在位。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为普六茹,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
5、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即隋炀帝(604年—618年在位),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㈡ 三都水族杨氏家族的历史
杨氏有三大源,所以说是三杨开泰。就像姓张的有八个来源。
一、杨氏正宗是杨氏最大的一支支系,这支杨氏是指春秋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时避难于华山仙谷的羊舌氏一族,即后来的弘农华阴杨氏。
二、以国为姓的杨氏,周朝曾三封杨氏,这支杨氏以杨杼为始祖。
三、天水氐族杨氏,氐族首领姓杨。杨氏为氐族第一大姓氏,西晋灭亡后这支杨氏纷纷汉化后又先后融入鲜卑族和弘农、华阴相混合。
其它又有改姓赐姓冒姓杨氏的。
现在的几个大的支系:
一、以江西杨辂为始祖的杨氏支系主要分布于江西省;湖南省长沙、常德、益阳、衡阳以及广东省梅州;福建漳州等地。(统称为江西杨)民族主要属于汉族和土家族、壮族。
二、以湖南靖州杨再思为始祖的杨氏支系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地区、张家界、黔东、黔东南、黔北、川东、重庆、鄂西以及桂北等地。民族主要属于侗族、土家族、汉族、布依族、水族、回族、壮族、苗族等。
三、以弘农华阴杨震为始祖的杨氏支系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等地。民族主要属于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
四、以淮南杨傥为始祖的杨氏支系主要分布于安徽。民族主要属于汉族。
另外还有以杨维桢杨慎杨时为始祖的杨氏。
杨氏总人口近八千万是全国第六大姓氏杨氏汉族人口近四千万为汉族第四大姓氏另外杨氏是白族第一大姓氏在土家族侗族回族水族布依族中也是大姓氏。
杨氏在四川省、云南省都为第一大姓氏,另外杨氏还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南、湖北、重庆、江西、广东、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地。
杨氏郡望有弘农和天水。
杨氏堂号有弘农华阴四知。
建国以来全国杨氏著名人物有杨尚昆(原国家主席)杨得志(上将)杨勇(上将)杨成武(上将)杨静仁(国务院副总理)杨汝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白冰(上将)杨国梁(上将)杨国屏(上将)杨怀庆(上将)杨德清(成都军区政委中将)。
杨氏历史名人有杨震、西晋三杨、杨隋帝国、唐代杨氏十三位宰相、杨玉环、五代十国杨吴帝国、宋朝杨家将、明朝首辅杨荣、杨溥、杨士奇、状元名人杨慎;清朝大将杨遇春、杨芳以及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
----杨氏历史名人----
1杨荣2杨炳3杨炯4杨简5杨士奇6杨文会7杨延昭8杨守谦9杨安辨10杨秀清11杨敬之12杨乃武13杨子荣14杨开慧 15杨守仁16杨虎城17杨尚昆18杨朔19杨万里20杨涟21杨雄22杨深秀23杨贵妃24杨振宁25其他
人物简介:
1、杨荣:(1371-1440)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之,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累官文渊阁大学士。后佐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 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2、杨炳:荣泉州晋江人,字若晦。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累官左司谏,尝论治赃吏当自大吏始。太学生砀宏中等六人因指责朝政受罚,炳上书辨其冤,被诬结党为奸,出知泉州。以宝谟阁直学士奉祠。卒年八十一。人《易说》、《礼记解》、《西掖稿》、《谏垣存稿》等。
3、杨炯:(650-693?) 唐弘农华阴人。幼聪明博学,善属文。十岁举神童,授校书郎。后迁盈川令,卒于任。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炯尝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时议然之。有《盈川集》。
4、杨简:(1141-1226) 宋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挺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 等。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 遗书》等。
5、杨士奇:(1365-1444) 明江西泰和人,名寓,以字行,号东里。早年家贫力学,授徒自给。建文初以荐入翰林与修《太祖实录》。寻试吏部得第一。成祖即位,授编修,入内阁,参机要。 先后历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内阁为辅臣达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廉能为天下称。又善知人, 于谦、周忱、况钟之属皆为所荐。卒谥文贞。有《东里全集》、《文渊阁书目》、《历代名臣奏议》等。
6、杨文会:(1837-1911) 清末池州府石埭县人,字仁山。自幼读书,不喜科举。博学能文,兼通老庄。二十七岁于病中读《大乘起信论》,遂属意佛学。处移居南京,创金陵刻经处,刻印佛 经。曾至伦敦、巴黎。协助日本编辑《续藏经》, 并供给密教典籍。与英人李提摩太将《大乘起信论》译成英文。宣统二年又创办佛学研究会,自任会长,担任主讲。编写《大藏辑要目录》。
7、杨延昭:(958-1014) 本名延朗。宋麟州人。杨业第六子。父死,坚守边关,屡败契丹。在边二十余年,智勇善战,号令严明,身先士卒,为将士爱戴,契丹惮服之,呼为杨六郎。
8、杨守谦:(?-1550) 明徐州府人,字允亨,号次村。杨志学子。嘉庆八年进士。累官保定巡抚。后被严嵩诬陷,下狱。守谦胸怀坦荡,居官清廉,驭下多恩,及死,将士无不流涕。隆庆时追谥恪愍。
9、杨安辨:清洒河南祥符人,字为山,一字巽行。乾隆时贡生。父杨圣化知秦州,以西北用兵,地方不胜供应,赔累罢官,留秦州不能归。安辨不父事所累至十数年,六十岁时方好。从此闭门著书。有《瓢斟集》、《陇西杂记》、《清华志》等。
10、杨秀清:(约1820-1856)清广西桂平县人,原名嗣龙。以种山烧炭为业。后参加拜上帝会。道光二十八年,太平军人心不安时,假托天父下凡附 体,从此取得会中特殊地位。永安封王时,封东王、九千岁,节制诸王。三十二年在湖南道州与西王萧朝贵发布《奉天讨胡檄》。其军令严明,为将士所服。对外实 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后居功自傲,传有逼封万岁之事。韦昌辉以天王密诏为名,发兵围东王府,秀清与家属部众悉遭杀害。
11、杨敬之:唐虢州弘农人,字茂孝。杨凌子。宪宗元和二年进士,平判入等。历迁屯田、户部二郎中。后任检校工部尚书,卒。尝作,《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播,李德裕尤咨赏。性爱士类,雅善项斯为诗,所至称之,斯由是擢上第。
12、杨乃武:(1841-1914) 浙江余杭人。字书勋、子钊。同治举人。1873年被诬与毕秀姑(外号小白菜)谋杀毕氏之夫,屈打成招。其姐上京两告御状,得夏同善等相助后洗冤。释后以植桑养蚕度过馀生。
13、杨子荣:(1917-1947) 山东牟平人。名宗贵。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林口杏树村只身深入匪穴,说服四百多名土匪全部投降,荣立特等功,并评为战斗英雄。1947年初, 率五人扮成土匪再次深入匪穴,活捉匪首座山雕。同年2月23日在海林梨树沟战斗中牺牲。后被东北军区授予特级侦察英雄称号。有关战斗事迹被写在小说《林海 雪原》及京剧《智取威虎山》中。
14、杨开慧:(1901-1930) 女。湖南长沙人。原名杨霞,字云锦,幼名霞仔。杨昌济之女,毛泽东夫人,革命烈士。19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 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创办农民讲习所。大革命失败后,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地下工作。1930年10 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在长沙壮烈牺牲。今板仓有其塑像。
15、杨守仁:(1872,一作1871=1911) 湖南长沙人。原名毓麟,字笃生。光绪二十四年进士,任湖南时务学堂教席。1902年留学日本,先后与黄兴、陈天华等发刊《游学译编》;参加组织拒俄义勇 队,后改组为国民教育会;组织暗杀团,加入华兴地、同盟会。1907年与于右任等创办《神州日报》,任总撰述。1908或1909年留学英国。1911年 6月13日,因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忧同志牺牲,愤愤清廷腐败,赴利物浦投海自沉。兄德邻。
16、杨虎城:(1893-1949) 陕西蒲城人。原名忠祥。*民党爱国将领。曾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加入*民党。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6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政策的影响下,和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逼将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解决后,被蒋迫令离军出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 为蒋长期监禁。重庆解放前夕惨遭杀害。夫人谢葆真先予被害。
17、杨尚昆:(1907- ) 四川潼南人。1925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在川、沪等地从事学生运动。1927年至1930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任中央宣传部长等 职。1933年后,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色中华》、《斗争》编辑,党校副校长,第一方面军政治部、总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委,参加长征。之后,任中央北 方局书记,军委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历职至中央军委常、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中共十二、十三届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四哥闇公。
18、杨朔:(1913-1968) 山东蓬莱人。作家。早年在哈尔滨谋生,并攻读英文及中国古黄文学,开始发表作品。1937年初到上海,创办北雁出版社。1939年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 北,随时八路军转战于各地,从事文艺工作。1942年回延安。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解放后,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文艺部长,加入中国作协。参加 过抗美援朝。1955年转入中国作协。历任中国亚非作家常设局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第三届政协委员。“文革”中不幸逝世。著有《潼关之夜》、《鸭绿江南 北》、《东风第一枝》、《杨朔散文选》、《帕米尔高原的流脉》、《月黑夜》、《北线》、《锦绣山河》、《三千里江山》、《杨朔短篇小说选》等。
19、杨万里:南宋诗人,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20、杨涟:明朝人,上疏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迫害致死。
21、杨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曾作《太玄》、《法语》,主张儒家的伦理学说。
22、杨深秀:清末人,光绪进士,戊戌政变发生后,与谭嗣同等同时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23、杨贵妃:名太真,小字玉环。深得唐玄宗宠爱,以容貌美丽闻名于世,通晓音律。
24、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
25、杨姓称帝王者有十几人,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唐代杨氏任宰相者11人。
㈢ 哪里的杨梅最有名
1、杨梅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而又以余姚栽培面积最大、历史最长,其种植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而且据境内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七千年前就有野杨梅存在。目前余姚的杨梅种植面积已有8.2万亩,常年产量约2万吨,栽培区域扩大到全市十九个乡镇,涌现了一大批以杨梅为主的特色村和“鹤顶”牌等著名,由此赢得了“余姚杨梅冠天下”的美誉。1995年6月,余姚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此后,《光明日报》、《新民晚报》等报刊作了“余姚杨梅甲天下”等报道。
2、余姚杨梅品种繁多,有乌种、红种、粉红种、白种四大品种群系,其中最为著名的乌种的“荸荠种”,为目前国内首选的鲜食、加工兼用的良种。该品种果形圆整、色泽艳丽、味甜核小,盛产于姚东丈亭、三七市一带。三七市镇农技人员在石步村周边普查古树名木时,发现了大片古杨梅林,约有两千株,树龄在120-150年之间,当地政府已在这一带建立了“古杨梅林景区”。产于姚西马渚、牟山一带的白杨梅也久享盛名,其优点是味鲜、甜酸可口,且上市时间迟于荸荠种,延长了杨梅上市时间。
㈣ 扬州扬剧著名演员
你好,李开敏和李政成。
㈤ 曾被誉为太湖古镇,江苏的这座古镇为何会因为一棵杨树出名
自古江南出美女也出美景。人们尤其喜欢江南地带的那种温情的美景。不得不说南方与北方的差距还是非常的大的。比如北方就曾以豪迈壮观来定义各种美景,但是在南方就不同了,在南方它们的美景是属于那种婀娜多姿小家碧玉的类型。其实这是因为古代的时候这里经商贸易发展,人们常常到这里。里面而来,看到的是一棵杨树,所以杨树也成为了太湖古镇的一个小符号。
而这里也有非常多的古建筑,比如说古桥古房屋,人们来到这里可以看到经典的古代的那种商贸发展留下来的痕迹。这里可以说是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中心,人们都愿意去那里,那里不仅有优美的风景,还有鹅娜多姿小家碧玉的南方美女。不过太湖古镇还是非常值得人们去游玩的。当人们闲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去那里体验一下,去看一看真正的南方美景。体会那如诗一般的意境。
㈥ 白杨出名吗他的牡丹画值钱吗值多少
没听说过。
不出名。
㈦ 十大著名太监
最著名的十大太监
1.魏忠贤,字完吾,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
2.赵高,秦代宦官,权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宦官宰相;
3.王振,擅政,王振专权。它使得仁宣之治在明英宗时期没有得到延续;
4.刘瑾,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从此改姓刘;
5.李莲英,在清廷52年。是西太后最贴心的太监;
6.张让,东汉宦官,今河南禹县人。桓帝、灵帝时,任中常侍,封列侯。在职时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
7.李辅国,唐朝宦官,本名静忠,后赐名李护国,再改名为李辅国。他相貌丑陋,看上去有些虚弱,粗通簿书记录,俸奉大宦官高力士;
8.童贯,北宋宦官,六贼之一。字道夫今属河南人;
9.安德海,清末宦官,今河北省南皮县人。他在八九岁时净身,进宫后在咸丰帝身边为御前太监;
10.高力士,是唐代著名的宦官。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
㈧ 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的主要事迹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花和尚倒拔垂 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浙江坐化、解脱缘缠井。
史进,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夜走华阴县、剪迳赤松林、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周通,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林冲,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梁山泊林冲落草、林冲水寨大并火。
柴进,小旋风门招天下客、横海郡柴进留宾、柴进失陷高唐州、簪花入禁院、藏炮击贼。
杨志,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杨志押送金银担、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索超,急先锋东郭争功。
刘唐,赤发鬼醉卧灵官殿、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放火烧战船。
晁盖,晁天王认义东溪村、晁盖梁山小聚义、梁山泊义士尊晁盖、曾头市中箭。
吴用,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吴用智取生辰纲、梁山泊吴用举戴宗、吴学究双用连环计、使时迁盗甲、赚金铃吊挂、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布四斗五方旗、智取文安县、打盖郡智多星密筹、计鸩邬梨。
公孙胜,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芒砀山降魔。
拓展资料: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社会影响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和对招安的描写曾经对某些义军的领袖产生过消极的影响,如张献忠在谷城受抚,就表示“戮力王室,效宋江水浒故事耳”(《纪事略》)。但比较起来,《水浒传》对农民起义的积极影响还是主要的。一批批义军将《水浒》作为起义的教科书,从中汲取力量,高举起武装斗争的大旗。据现有的资料记载,从万历十四年(1586)起,就可以看到梁山英雄对于造反者的影响。
特别是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水浒》英雄的口号已被广泛地写在农民军的义旗之上,许多义军首领袭用了《水浒传》的人名或诨号,成为中国农民起义史上的一种奇观。后来清代义军打着《水浒》旗号的也屡见不鲜,太平天国、天地会、小刀会、义和团等无不受到《水浒传》的影响。这在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是没有一部作品可以和它相比的。
文学影响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它作为一种新的文体,从此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
㈨ 杨延绍是谁
杨延昭(958—1014),本名杨延朗,后因避赵玄朗讳,改名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北宋抗辽大将杨业长子(一说为次子,为杨延玉之大弟),生于五代后周显德五年,卒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原籍麟州(今陕西神木)新秦人,北宋前期将领。自幼随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延昭为先锋,时年二十九岁,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死后陪葬于永安县(今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
㈩ 我的家乡是由杨梅出名的英语作文60字
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天津卷】 材料作文: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