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著名将领
❶ 国民党徐姓将领有哪几位
有徐永昌、徐庭瑶、徐源泉等。
1、徐永昌
徐永昌(1887年12月15日-1959年7月12日),字次宸,山西崞县人,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原大战晋绥军的总指挥、抗战时期的军委会四巨头之一。
代表中国政府于密苏里号军舰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嗣任陆军大学校长、国防部长,1959年病逝于台湾。
2、徐庭瑶
徐庭瑶(1892—1974),原名其瑶,字月祥,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先锋人。1892年10月9日生。早年在安徽芜湖皖江中学就读。
1912年毕业后,考入湖北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4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被编入第四连,与张治中、白崇禧、蔡廷锴等同期同科。
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3师团长、独立第4师副师长、第1师师长、第4师师长、第十七军军长、第八军团总指挥、训练总监部交通辎重通信兵学校教育长、机械化学校教育长、新编第十一军军长。
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国防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装甲兵司令、东南军政副长官、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中华民国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
3、徐源泉
徐源泉(1886—1960),出生于湖北黄冈仓埠镇,今属武汉新洲人。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南京陆军讲武堂。
1911年秋,闻武昌首义,率学生300余人参加阳夏保卫战,任战时司令部学生队队长。后任上海光复军参谋、骑兵团团长。
1945年日本投降后徐退出军界,回湖北从事实业,1949年,解放大军挺进华中,徐源泉退往台湾。
(1)国民党著名将领扩展阅读:
人物事迹:
1、徐永昌
七七事变后,被任命为军令部部长,与军政部长何应钦、军训部长白崇禧、政治部长陈诚并称为军委会四大巨头。
他的日记详细记载了8年中他参与的全部重大活动,如娘子关的丢失责任,汪精卫投日对国家无损,对汪个人大损。22次会战的全过程皖南事变爆发时蒋的惊讶,对方先觉投敌的认知。
1945年9月2日代表中国,到东京湾上与美、英、苏等9国代表签字接受日本投降书。
2、徐庭瑶
1937年11月至1946年5月任军事委员会军官训练团教育委员会委员。1938年2月任军训部机械兵监,11月兼任新编第11军军长。1939年12月兼任第38集团军总司令,指挥了昆仑关战役,歼灭日军6000余人,后专任机械兵监之职。
1946年11月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3月任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4月任陆军总司令部装甲兵司令,后去台湾。病故前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3、徐源泉
抗战时期,合肥失守,徐源泉率部退至霍山,8月16日,徐部退至湖北,由廖磊指挥,驻大别山南麓以侧面阻击沿长江北岸来犯之敌。
9月29日,日军以海陆空三军配合作战,攻陷田家镇要塞,10月24日,日军破黄陂,打开通往武汉市的最后一道屏障。徐所属二十六集团军在潜山王家牌楼一战伤亡惨重,徐遂率部往平汉铁路(京汉铁路)以西转移。
武汉保卫战已坚持五个月,经历了大小战役数十次,伤日军陆军五万,击沉舰支过百,毁日军飞机百余架,虽然最终仍然不能抵挡日军绝对的优势,但是也达到了消耗敌人、在一定时间内阻拦敌人前进的战略目的。1938年10月25日,国民革命军军委会下令放弃武汉。
武汉会战末期,李宗仁病愈归来重执第五战区军权。武汉沦陷之后,李宗仁检点武汉会战战况,准备“杀一儆百”,严肃军纪以利再战,于是没有后台老板的徐源泉便成了他整肃的第一个目标。
1939年,李宗仁以“违反军令”罪逮捕徐至西安关押,电请蒋介石将其撤职拿办。
徐被关押至1942年,经军法总监、湖北老乡何成浚代为在蒋介石面前求情,才得以释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徐永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徐庭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徐源泉
❷ 国民党著名将领
戴安澜,孙立人,杜聿民,张致中,冯玉祥,傅作义,黄百韬,张学良
❸ 国民党将领肖越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
早年参加粤军,逐步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与红军多次作战。抗日战争中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后在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海南防卫总司令,战役失败后撤退至台湾。
时有抗日“战神”之称,陆军一级上将。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先后任贵州省主席、抗日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总统府参军长、广东省主席、国大代表等职,国民革命军将领,军事家。抗战时期,指挥过四次长沙大会战,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曾获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自由勋章,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百战名将之一。
❹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部队参战的著名将领有哪些
张自忠:第一名将。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 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
王耀武:第十名将。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四十一军一二二中将师长王铭章。以上两位都是毛主席承认的
李宗仁
张自忠
杜聿明
白崇禧
谢晋元
等等
❺ 国民党有哪些杰出将领
薛岳
薛岳(1896.12.27—1998.05.03)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客家人。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和国军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在长沙会战中自创天炉战法,该战法歼灭日军十万之众,有效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此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一次十分重大的胜利。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薛岳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学习,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民国七年),参加孙中山新建立的援闽粤军,任司令部上尉参谋,不久任第一师机关枪营营长;1921年(民国十年)5月,薛岳任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第三营营长,成为著名的粤军“三剑客”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与红军多次作战。抗日战争中指挥了四次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时有抗日“战神”之称,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后在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海南防卫总司令,战役失败后撤退至台湾。1952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先后给了薛岳几个虚衔,如“总统府战略顾问”、“中国国民党改造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等。两蒋父子固然执礼甚恭,但并不授予实权。薛岳无兵可带,无仗可打,百无聊赖,多半闲居在台湾南部嘉义乡间,过着闲云野鹤、与世无争的半隐退日子。1998年5月3日逝世于台湾,享年103岁。
❻ 国民党最能打的十位大将
何应钦、冯玉祥、白崇禧 、阎锡山、陈诚、张治中、胡宗南、傅作义、薛岳、李宗仁。
❼ 请问国民党的著名将领有哪些
基本资料
00姓0名:戴焕章0性0别:男 民0族:汉族 籍0贯:河南邓州0出生年月:1906年 00牺牲日期:1947年03月05
生平事迹
00保卫邓县 00戴焕章(1906~1947) 邓州市城南牛营人。20 世纪20年代中后期,就读于南阳城内的宛南中学,并在该校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1927 年,戴焕章宛南中学毕业后即追随中共地下党员、以宛西自治为旗号时任邓县民团大队长的宁洗古同志。1930 年9 月,宁洗古被国民党反动当局设伏杀害于赴省商讨公务的泌阳县城东十余里的途中,戴焕章遂接任了民团大队长之职。1933 年,别廷芳以推行自治为名,欲将其势力扩充到邓县,戴焕章联络邓县各处地方武装,奋起抗争,别廷芳便调集了4 个民团的兵力围剿戴部。戴焕章终因寡不敌众,难以抵敌,遂率残部逃至豫鄂交界处的鲁家寨栖身,继续从事反对别廷芳、重返邓县的斗争。 001936 年10 月,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派部队围攻鲁家寨,火焚牛营村。就是在这样艰难的境况中,西峡口、邓西暴动的主要组织者———中共宛属工委等军事委员吴怀三找到了戴焕章,提出暴动失败后向他求其避难问题,戴焕章对此毫无畏难之色,慨然应允吴怀三到他的武装中任职。此事因吴怀三被捕牺牲而作罢,但危难之中的戴焕章仍然挺身救援危难中的共产党人,可谓“两难”见真情。 001937 年6 月,国民党邓县县长杨保东派武装血洗戴家,戴焕章万般无奈,只好率残部及幸存的眷属投奔湖北襄阳县朱家集宛南中学同窗好友朱明善处。朱明善的二弟朱明达时任中共襄枣县委委员,朱明善也是手中握有武装的地方实力派人物。戴焕章去后,同朱明善的武装合为一股,在宜城县境内竖旗闯荡,发展人枪千余。 00共同抗战 00抗战初期,戴焕章与朱明善结识了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部参谋长寇逸群等,经寇推荐,戴焕章得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赏识。因戴焕章与刘峙有不共戴天之仇,而李宗仁同刘峙也有隙怨,所以,李委任戴焕章为右路游击司令兼独立支队司令的职务。令其驻防鄂中的大洪山边缘地带,以监视李先念率领的豫鄂挺进纵队(后改为新四军第五师)。戴焕章部装备简陋,给养不足,无法与豫鄂挺进纵队抗衡,何况他和共产党向有交往,面对着后边督阵的李宗仁,难有后退之路,戴焕章1939 —1940 年就处在这种进退维谷的艰难窘境中。 00此时,朱明善的二弟朱明达已调往设于鄂中大洪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工作。为了争取戴焕章部,党组织派朱明达前去作戴的思想工作。因戴焕章早年曾追随过宁洗古,和共产党有过较密切的交往,本人及眷属又深受地方反动势力的残害,所以朱明达与戴焕章一拍即合。戴很快就同新四军第五师建立了密切联系。第五师师长李先念和豫鄂边区党委领导人陈少敏大姐曾专门接见了戴焕章,对他同我党的真诚合作给予很高的评价。 00戴焕章所处的位置和其特殊身份,给新四军第五师和鄂中抗日根据地的很多斗争都提供了别人无法提供的帮助。为了给第五师提供更多的情报,以朱明达为首的新四军第五师的3 个联络员常驻戴焕章的司令部。无论发生什么军事情况,戴先生都能通过他们及时地转达给第五师。后来,戴焕章干脆亲自将一本密码交付第五师使用,使第五0师由此获得了大量的机密情报。有时,遇到一些特殊的紧急情况,驻戴焕章司令部的联络员竟然可以亲自使用戴部的电台和第五师直接联络。 001942 年,国民党顽固派调集新二军、第二十二军、第二十九军及湖北的保安三、六、九纵队,预谋大举进攻第五师驻地,企图抹掉华中地区我军开辟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鄂中抗日根据地。戴先生得知军事部署及发动进攻的时间等有关重要情报后,觉得事关重大,亲自书写了情报并委派专人速送第五师,使第五师得以从容对敌,并且击退了顽敌的进攻。 00提供支援 00戴焕章先生为进出鄂中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同志提供交通保护是对我党所做出的又一巨大贡献。鄂中抗日根据地,虎踞华中腹地,它从创建的时候起,就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封锁。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则通过戴焕章,使我方进出人员,或由戴焕章签发护照,或装扮成戴部人员,或由戴焕章亲自派人护送,从来都是平平安安进进出出。戴部驻防的大洪山边缘的京山、应山等地,一直是我方的交通要道。特别是做为南阳地区的地下组织,更是得益匪浅。1940 年底,镇平县的部分党员奉命向鄂中输送就是由戴焕章亲自安排进入根据地的。1941 、1942 年中,中共宛属整理工作委员会组织30 余位地下党员和干部也是通过戴部驻地进入鄂中的。 00戴焕章在为第五师购买弹药方面更是功不可没。第五师是一支新发展起来的武装,人数增加又特别迅速,于是武器弹药更显得十分缺乏。而我军出面购买,难于上青天,假设能在边区外边以别的合法名义买到的话,也是很难运进根据地的。此项事宜,第五师全部交给戴焕章办理。据不完全统计,戴焕章前后共为第五师购买枪2000 余支,弹药8500 多箱。 00艰难抉择 001945 年11 月,抗日战争已经结束。国民党当局正在阴谋发动内战。在这样的国内政治气候中,戎马一生、闯荡多年的戴焕章该做出何种抉择呢? 他深知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地方政权的爪牙们是些什么货色,他根本不屑与这些人为伍;同时又不得不指挥部队向同自己有数年深厚友谊的共产党的军队开枪。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做出了一项特殊的决定,同月,新四军第五师一部在鄂北野界山和戴部相遇,一枪未发,戴部全部“俘”。经过整编,被列入第五师的战斗序列。而在此事发生之前,戴焕章却借口执行其他任务,只带少部分人脱离了部队。以后,他退伍经商,在樊城开设卷烟厂。1947 年4 月25 日(农历三月五日),戴焕章被国民党邓县民团司令丁叔恒派出的5 名凶手所杀害,年仅41 岁。
影响
00新中国成立后,原豫鄂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的同志十分怀念戴焕章。1954 年,李先念去广州视察时,忆及戴焕章,对其不幸遇难极表惋惜。原豫鄂边区保安司令,曾任全国最高法院副院长的郑绍文同志说:“戴焕章在政治上是进步的。”曾和戴焕章公私情谊皆深厚的原广东省委副秘书长朱明达说得更加动情:“在当时环境下,戴焕章能做出如此贡献,是要冒生命危险的。假如他至今健在,我党和政府还会请他出来工作。” 00戴焕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位忠贞朋友,他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永远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缅怀!
编辑本段评价
00戴焕章性情豪爽,善交际,为人讲义气,守信用。他被赶出邓县后,很快便与原来旧交的鄂西北地主封建势力接上了头。我胞兄朱明善素来与戴有交情,性情相投,在戴蒙难的关键时刻,把他及其家属、部属设法隐藏在我们亲友家,热情款待,并伴随戴在襄樊、武汉等地活动。朱明善和戴焕章都曾加入过青帮,而且辈数甚高,又结识了汉口青帮头目柏赓斋。此时,李宗仁在武汉,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柏赓斋还是专营白药的巨商,与桂系人物来往甚密,于是,柏向李宗仁荐举戴焕章。适逢李宗仁想拉拢地方势力与蒋介石嫡系相抗衡,又见戴焕章年轻有为,便一拍即合,李宗仁顺利地收编了戴焕章影响下的襄阳、宜城、谷城、光化等地方武装,组成了第五战区右路游击纵队(共辖两个支队)。戴焕章抬出柏赓斋当纵队司令,自己为副司令兼第一支队长。到此,戴焕章正式投拜李宗仁门下,时在1938年9月。不久,柏赓斋被免职,纵队部队番号被取消,两个支队合编为一个支队,直属李宗仁第五战区独立一支队,戴为支队司令。李宗仁收编戴焕章部队等地方武装,是有他的如意算盘的。他把戴焕章部队摆在与新四军接境的湖北大洪山前沿的随县、安陆、京山、宜城、钟祥等县交界地带,一方面对付新四军,另一方面扩大自己在湖北的势力范围。戴焕章虽然出身地主豪强,但主张抗日,痛恨国民党腐败无能。他感觉到,国民党没有多大的出路,佩服新四军的见识与胆略。
❽ 国民党军统将军排列
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及其继承人毛人凤,通常说起他们手下的干将有“十三太保”和“十人团”一类,都是清一色戴笠的浙江同乡。其实戴笠和毛人凤真正的亲信有14个,局外人称之为“十四亲信”,内部则叫他们“江山子弟兵”(戴笠和毛人凤都是浙江江山县人)。这14个人对戴、毛唯命是听,对蒋介石绝对服从。“十四亲信”中,“戴系”的有四个:戴春榜,字云林,戴笠胞弟。戴春榜少年时在同族戴三和南货店当学徒,出师后在万信顺货栈当伙计;戴笠得势后保他进中央军校高教班受训,毕业后当了两年甘肃省景泰县县长,狠刮了点钱;戴笠命他回家乡经营祠堂和修建乌山塘别墅,后任忠义救国军少将参谋、军统局少将专员,解放前逃台未成,潜逃到江西广丰县隐藏;1949年被逮捕枪决。戴藏宜,戴笠之子,谱名善武,上海大同大学肄业,当过小学校长;1940年加入军统,曾奉戴笠命杀害共产党员华春荣;1944年当选为江山县参议员,兼县银行董事长、军统局少将专员、忠义救国军少将参议、江山雨农中学校长;戴笠坠机身死之后,他调任京沪杭铁路警备处处长;1950年被捕,次年被枪决。戴夏民,戴笠堂弟,留学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回国后任南京鼓楼医院主治医师,后任军统局四一医院少将院长;1952年被判刑,1957年释放,1973年病死。张冠夫,是戴笠表妹王秋莲的丈夫,原是上海商务印书馆职员;曾长期接济戴笠,戴笠得势后追随戴笠左右,是戴笠联络站成员,一般人以“军统元老”称之;上海“八一三”抗战以后,任苏浙行动委员会交通通讯组长,后升任军统局五处(管经济)少将处长;解放前逃台。属于“毛系”的十个人也都是浙江江山县人:毛森,原名善森,1932年入浙江警官学校二期,毕业后加入军统改名毛森;曾任福建省会警察局长,后任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总队长、军统杭州站站长、上海特别站站长;抗日时期在杭州搞地下工作,曾两次被日本宪兵逮捕;脱险归来后很受戴笠宠信,升任中美合作所东南地区指挥部指挥官,专为美军提供日军作战情报,曾获美国政府勋章;抗战胜利后,任第三方面军第二处处长、衢州绥靖公署二处处长、浙江省保安处处长、上海市警察局局长,解放前夕任厦门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去台湾后与蒋经国发生矛盾,离台去香港,晚年定居美国。毛万里,毛人凤的胞弟,1932年加入复兴社特务处,抗日期间任军统局北平区区长、上海区区长,在敌占区从事地下工作;后任东南办事处主任,兼第三战区执法队队长;抗战胜利后去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军统局浙江站站长、浙赣铁路局警备处处长;逃台后任内湖训练班主任兼任中美联合办公室主任,死于台北。毛钟书,其母蓝莲梅系戴笠母亲蓝月喜的侄女;参加军统后,一直在戴笠左右,任军统局秘书;后奉命去长沙监视程潜,破坏起义;逃台后任保密局香港区区长,后升任国防部情报局第三副局长;他既是毛人凤的本家,又与戴笠是亲戚,是个具有双重关系的人物。姜绍谟,字次烈,北京大学毕业;1922年经国民党议员冯自由介绍加入国民党,任北京特别市党部筹备委员,后任执委兼组织部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参议、浙江省防军政治部主任;“清党”时共产党员姜东白被捕,姜绍谟劝他投降不成,就将其押赴上海龙华枪决;姜后任浙江丽水行署行政署督察专员、教育部总务司长、司法院简会秘书;1938年加入军统,历任渝特区少将区长、江山雨农中学校长、军统局设计委员;1949年逃去台湾,任“立法委员”、中美文化经济合作协会理事,1981年病死于台北。姜毅英,女,1932年考入浙江省警官学校,毕业后被戴笠挑选在军统局专门从事收发报和译电训练工作;后任厦门站特别电务员,因侦知日军即将南进的重要情报,升为少将,成为军统局内唯一的女将军;历任局本部四处电台台长,其夫叶文熙亦系军统头目,后来离婚;去台北后兼任雨农小学校长。王蒲臣,与戴笠是小学时同学,曾先后任江山、武义县教育局长,加入军统后曾为戴笠办理机要,后任南昌和贵阳办事处主任;1940年入成都军分校高教班受训,毕业后任局本部外事秘书、重庆中美合作所全能情报人员训练班少将副主任,以后调任保密局北平站站长;1949年逃台。刘方雄,1935年加入军统,任香港站秘书、站长、后调任上海市政府调查处处长、保密局上海站站长;全国解放后,以长城皮件公司总经理身份为掩护,复任香港站站长。吴海龙,1938年任军统局鹰潭办事处少将主任、浙赣铁路局警务处处长,兼浙江站站长,1950年潜回江山时被逮捕枪决。何芝园,东南大学毕业,原在国民党政府铁道部任职,加入军统后,另任局本部机要室主任、二处股长、科长、处长;1945年任成都行辕调查科少将科长,在江山县当选为“国大代表”;随保密局逃台后,任国防部情报设计委员兼宪政研究会委员。周念行,戴笠小学同班同学,1915年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系,归国后参加北伐,曾任湖北黄陂县县长;1934年收编湘西陈渠珍部,到庐山见蒋介石,由戴笠介绍加入军统,任南昌行营调查科秘书,后任保密局少将秘书,逃台后移居美国。
❾ 国民党中的著名将领的命运!多写几个!
最后一个将军最悲剧
张自忠:第一名将。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 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
王耀武:第十名将。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黄 杰:(1902-1995)字达云,湖南长沙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时任第二师师长(古北口战役)
军事履历:
1935年4月13日授予少将,时任第2师师长
1936年10月晋升中将,时任第2师师长
1944年2月12日任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5年任远征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在缅甸击退日军打通中印国际运输线
1949年12月逃到越南被法国军队监禁,
1953年被遣送到台湾,被任命为台北卫戍司令官,10月晋升二级上将,
1954年升任陆军总司令(1954.7-1957.7)兼台湾防卫司令
1960年7月晋升一级上将,时任台湾警备总司令(1958.8—1962.11)
1962年任台湾省政府主席(1962.12-1969.7)
1969年7月升任国防部部长(1969.7-1972.6),
1972年任总统府战略委员会上将顾问,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
1995年1月14日病逝于台北,葬于台北五指山国军公墓特勋区1区
关麟征:(1905-1980)字雨东,陕西鄠县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时任第二十五师师长(古北口战役)。
军事履历:
1928年9月任第十一师步兵三十二旅旅长(因与陈诚有矛盾,被排挤出第十一师)
1929年任新编第五师副师长
1930年1月任步兵教导第一旅第一团团长
1930年5月参加中原大战,升任教导第第二师第二旅旅长,战后改称第四师第11旅长。
1931年7月率部随刘峙围歼山东巨匪刘桂棠,在河北大名将其主力歼灭。
1932年8月任第四师独立旅旅长,参加对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因其作战有大功,蒋介石于同年冬将第四师独立旅扩编为陆军第十七军第二十五师,任少将师长。
1933年3月参加长城抗战,战斗中被炸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直至晕迷,才被抬下战场。
1935年4月13日授予陆军少将
1936年3月率部进入山西堵截红军,后升任第五纵队指挥官围剿陕甘红军。
1936年10月5日晋升陆军中将
1937年7月蒋介石再次把关麟征的部队扩编,组建陆军第52军,任中将军长
1937年9月10月,参加平汉路北段的漕河之战和漳河之战,抗击日军。
1938年3月参加台儿庄战役。因作战有功,升任第33军团军团长。
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任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参加第一次武汉会战,给日军重
创,因战功正式升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
1940年第15集团军改称第9集团军仍任总司令。负责云南防务。
1945年升任第一方面军副总司令。
1945年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未及上任,蒋介石改派关为云南警备总司令。
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特务到云南大学等校袭击学生,打死四人,打伤60余人,蒋只得让关请处分,关成了替罪者
1946年7月被调到成都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
1947年10月蒋辞去各军校校长兼职后,关麟征升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1948年1月调任陆军副总司令,协助总司令余汉谋指挥作战
1949年8月升任陆军总司令,指挥国民党残存部队同解放军作战
1949年11月免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职务
1950年3月撤销关麟征的陆军总司令职务
1950年定居香港,未到台湾任职
1975年4月蒋介石病逝,关麟征亲赴台湾奔丧
1980年8月病逝香港。
刘 戡:(1907-1948)字麟书,湖南桃源人。黄埔一期,时任第八十师师长(古北口战役)。
军事履历:
1935年4月13日授予陆军少将
1936年10月5日晋升陆军中将
1937年10月率第83师部驰援晋北,参加忻口会战,浴血奋战,战后全师仅能编一个营,升任第93军军长,
1946年改任整编第29军中将军长辖三个整编师七万多人在胡宗南麾下参加内战
1948年3月1日在陕北被西北野战军歼灭,兵败自杀
1948年5月17日追晋陆军上将衔,后再追晋为二级上将。
张耀明:(1905-1972)陕西临潼人,黄埔一期,时任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旅旅长。
军事履历:
1930年任第四师第十一旅第二十一团团长
1932年冬任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旅旅长
1936年10月晋升陆军少将
1937年7月任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师长
1938年参加台儿庄会战因功晋升第五十二军副军长,旋任军长
1943年升任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任第五十四军军长
1944年2月11日任第三十八军军长,5月8日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6年缩编后任新编三十八师师长,后任南京卫戍总司令
1949年11月调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1950年逃台,1972年10月病逝于台北
张汉初:(1902-?)四川巴县人,黄埔二期
军事履历:曾任第四师第十一旅廿二团团长、关麟征独立旅补二团团长、整编七十六师的二十四旅旅长、整编第24旅旅长,1948年3月在宜川被俘,特赦后居西安
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广东蕉岭人.黄埔四期,时任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团附.
ZT1937年10月率四百人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多次击退日军,以孤军抗战之功次月获勋
军事履历: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龙游战役,桐庐战役
1928年,参加第二次北伐,在济南战役负伤
1930年,升任中尉连长
1934年,升任少校营长
1935年,升任88师师部中校参谋
1935年,任88师262旅中校参谋主任
1937年,随88师参加淞沪会战
1937年9月,调任262旅524团中校团附随部坚守闸北为车站,多次击退日军
1937年10月26日,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大部队奉命撤出上海。谢晋元率524团第一营完成掩护88师撤退后,留下坚守原88师司令部所在地四行仓库大楼。
1937年11月晋升团长
1941年4月被叛徒枪杀,死后追晋陆军少将
刘嘉树:(1904-1972)字智山 湖南益阳人,黄埔一期,时任旅长,长城抗日坚守国土.
zt军事履历:
1933年任旅长
1940年11月任第5军副军长
1943年任第88军军长
1946年任第34集团军代司令
1948年9月28日授陆军中将,
1949年1月任第十七兵团司令长官
1950年2月6日在广西边境被俘
1972年3月3日病逝在监狱
王仲廉:(1902-1991)字介仁,江苏萧县人.黄埔一期,时任第二十军团第八十五军军长.
zt军事履历:
1931年12月任陆军第2师第四旅旅长
1933年任陆军第89师师长
1935年4月15日授予陆军少将
1938年任第85军中将军长
1939年7月13日晋升陆军中将
1941年任第31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85军军长
1943年升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所部在豫中会战中溃败
1944年改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1946年缩编为整编第26军)
1947年任第四兵团司令,在鲁西南战役中战败,后被蒋介石扣押。
1949年逃台,未任军职。
1991年7月26日在台北病逝。
王耀武:(1903-1968)字佐民,山东泰安人.黄埔三期,时任第74军军长.
zt军事履历:
1933年任由三个补充团改编的补充第一旅旅长
1934年12月率部参加谭家桥战斗,取得胜利,此役中寻淮洲重伤牺牲
1935年1月在怀玉山俘红21师师长胡天陶
1936年6月任新编第十一师师长(8月改称第51师)
1937年参加淞沪抗战
1940年任第74军军长
1941年3月上高大捷,74军获得荣誉旗一面。
1943年11月参加常德会战,曾固守常德18天。
1944年2月25日因功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12月任中国战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
1945年2月20日授予陆军中将
1946年1月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11月兼山东省主席
1948年济南战役中被华东野战军全歼,被捕。
1959年12月首批特赦,后任政协文史专员
1968年7月3日在北京病逝
李玉堂:(1899-1950)字瑶阶,山东广饶人,黄埔一期,时任第十军军长.
zt军事履历:
1931年任第三师师长
1934年9月在第五次围剿中被红军消灭部下一旅,革职留用并降两级
1938年6月任第八军军长
1939年10月7日调任第十军军长,12月27日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
1941年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部队被击溃,再次被撤职留用
1941年12月率第十军死守长沙,最后顶住日军进攻,守住长沙。
1943年任第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5年1月任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1946年改编为整编第二十七军)
1948年任第十绥靖区司令长官,在兖州被歼,仅以身免,第三次被撤职。
1950年5月率残部由海南岛撤台,同年7月因掩护匪谍知情不报,与其妻子一同被捕,12月29日执行枪决
方 天:(1903-)江西赣县人.黄埔二期,时任第18军军长.
军事履历:
1937年任第11师副师长
1938年升任第94军第185师师长
1941年升任第18军军长,旋调任第54军军长
1943年编入远征军,任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4年4月29日任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旋调任军政部军务署署长
1946年5月任国防部第五厅厅长,11月任参谋次长
1949年1月任江西省主席兼江西绥靖总司令,江西后备兵团总司令
1950年逃台,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部中将参议
1964年任国防会议动员计划局局长
1967年任国防会议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胡 琏:(1907-1977)字伯玉,陕西华县人。黄埔四期,时任第11师师长.
zt军事履历:
1933年任第18军特务团团长(后改为第66团)
1937年升任第18军第67师第119旅旅长
1940年任第十一师副师长
1942年3月任第11师师长
1944年8月13日升任第18军军长
1945年6月28日晋升少将
1947年任整编第十八军军长兼第十一师师长
1948年9月22日晋升中将,时任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
1949年5月任第十二兵团司令官,10月在金门岛重创解放军,自此名胜大振
后在金门炮战中侥幸逃脱一劫,得到蒋介石的重用,后历任福建省主席、第一军团司令
1957年7月晋升二级上将,时任金门防卫司令官
1958年11月回台湾本岛任陆军副总司令
1972年12月晋升一级上将,时驻越南大使卸任,改任总统府上将战略顾问
1977年6月病逝于台北
孙元良:(1904-)四川成都人 ,黄埔一期,时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十九军军长,1944年底收复贵州有功授勋
军事履历:
1931年任警卫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
1932年2月任第八十八师副师长
1933年任第八十八师师长
1937年9月任七十二军军长
1944年12月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十九军军长
1946年2月任重庆警备总司令
1948年8月任第十六兵团司令,在淮海战役中被全歼后化装逃跑
1949年1月收容失散官兵,复任第十六兵团司令
1949年12月所部副司令率部起义,被迫离开部队到成都,后逃台。
张雪中:(1899-1995)原名达,江西乐平人。黄埔一期,时任第三方面军副总司令。
军事履历:
1932年1月任第八十九师第二六五旅旅长
1937年7月任第十三军参谋长
1938年任第八十五军八十九师师长
1939年升任第十三军军长
1942年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3年任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4年任第二兵团司令
1945年任第三方面军副总司令
1946年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
1947年兼任第七绥靖区司令官
1949年任第九编练司令部司令,旋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8月逃台
1995年6月16曰在台北病逝
俞济时:(1904-1900)字良桢,浙江奉化人,黄埔一期,时任第5军第88师师长.
军事履历:
1930年6月任警卫旅旅长兼中央宪兵代司令,9月升任国民政府警卫司令兼第一旅旅长
1931年任教导第一师副师长,5月任警卫军第二师(第88师)师长
1932年1月率部参加1.28淞沪抗战
1936年1月28日授予陆军中将,时任第58师师长
1937年任第74军军长兼第58师师长
1938年任第36军团军团长
1940年任第19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2年任蒋介石侍卫长(长达十五年)
1944年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
1945年任军务局局长
1948年1月特授陆军中将占上将缺
1949年2月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主任,旋逃台
1952年10月10日假退役,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1990年1月25日在台北病逝
林伟俦(1905-1998),又名济泉,广东台山人。黄埔四期,时任整编六十六军四七五旅少将旅长
军事履历:
1935年伟俦升任第一教导师四团上校团长
1936年伟俦任一五九师四七五旅少将副旅长兼九五团团长
1937年八一三上海保卫战,伟俦奉命率一五九师四七五旅为先遣部队,日夜兼程开往上海。连夜进入上海大场和刘家行接替友军阵地,伟俦左腿中弹受伤,后升为一五九师四七五旅少将旅长兼九五0团团长。 淞沪战场撤退后,后升任整编六十六军四七五旅少将旅长,得到国民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和证书。
1938年第十二集团军一五一师中将师长
1947后春升任六十二军中将军长、天津警备司令、津浦铁路北段护路司令兼津沧绥靖区指挥官,下辖一五一师、一五七师及七十六师,归华北“剿总”傅作义指挥。
1948年底升为十七兵团副司令、六十二军军长兼天津防守副司令。
1961年冬第三批特赦释放,给予公民权。
1980年冬,蒙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到加拿大定居,与家人团聚。
1998年春,伟俦在加拿大多伦多逝世,享年93岁。
毛邦初:(1904-)浙江奉化人,黄埔三期,时任航委会副主任.
军事履历:
1930年负责筹建中央航空学校
1931年任中央航空学校副校长
1933年为扩大空军队伍,提高空军地位,特制定空军官阶比陆军高两级,首批空军少将。
1934年派往意大利考察,
1937年任航委会空军指挥部副总指挥
1941年任航委会副主任
1946年6月29日任空军副总司令
张廷孟:(1906-1976)山东青岛人,黄埔三期步兵科,时任空军第一路司令.
1931年任航空第一队队长,
抗战时任空军第一路司令,空军指挥部参谋长,在台湾以空军司令身份接受日本投降
1948年授予空军少将
1949年逃台,后任空军首席咨议官,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并授空军中将
1976年在台北病逝。
王叔铭:(1905-1998)原名王鑂,山东诸城人,黄埔一期,时任航委会代理副主任
军事履历:
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秋回国脱党转投蒋介石。后接替周志柔长期担任中央空军学校教育长,国民党的空军人员大多出自其门下。在空军三十年,个人出击记录230余架次。1941年授予空军少将,时任空军第五路司令官,1946年6月29日任空军副总司令,1949年逃台后任空军总司令(1952.3-1957.6)、1953年10月晋升二级上将,1959年2月晋升一级上将,时任国防部参谋总长(1957.6-1959.6),1960年6月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62年-1971年任常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军事参谋委员会代表团团长兼空军代表,1972年至1975年任驻约旦大使,1975年退役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63年当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69年起被聘历届中央评议委员。
1998年10月28日在台北病逝,葬于台北五指山国军公墓
钟松:(1900-1995),浙江省丽水人. 黄埔二期
军事履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陆军独立20旅旅长
1943年,任第九军副军长,率部进攻云南芒市日军,歼敌千余,授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第36军中将军长。继授忠勤勋章、胜利勋章。 1949年,钟松任第五兵团副司令官兼第36军军长,第十三编练司令官及西安警备司令
1950年到台湾
1953年,任“浙江时省政府代主席
1968年退役,退役时系中将级军长
1970年,离台去荷兰定居,与子女团聚
1995年3月7日在在荷兰逝世,享年九十六岁。
谢晋元、容有略、钟彬、林伟俦
张雪中、方天、赖汝雄
王仲廉、方先觉
孙元良、张汉初
何绍周
周庆祥
王仲廉、方先觉 王治邦
❿ 国民党所有将领的名字
白崇禧陆军一级上将:(.10.05晋升一级)、国防部长
陈诚陆军一级上将:(1939晋升二级)、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1947.02.21晋升一级)
周至柔陆军一级上将: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兼空军总司令(1953.09晋升二级)、(台湾省政府主席)、总统府参军长
徐永昌陆军一级上将:陆军大学校长、国防部长、总统府资政(1952.01晋升一级)
薜岳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1952晋升一级)
顾祝同陆军一级上将: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参谋总长代国防部长、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4晋升一级)、国防会议秘书长
桂永清海军一级上将:海军总司令(1951.06晋升二级)、参军长、参谋总长、1954.08.12病逝(追晋一级)
王叔铭空军一级上将:空军总司令(1952.03晋升二级)、参谋总长(1959.01晋升一级)
彭孟缉陆军一级上将:副参谋总长、代参谋总长、参谋总长(1955.06晋升二级)、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1959.07.01晋升一级)、总统府参军长
郑介民陆军一级上将:国防部次长(1959.07晋升二级)、国家安全局长、1959年12月11日病逝(1959.12.31追晋一级)
黄杰陆军一级上将:台北卫戍司令(1953.09晋升二级)、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警备总司令(1960.07晋升一级)、(台湾省主席)、国防部长
黄镇球陆军一级上将:联合勤务总司令(1951年晋升二级)、国防部副部长、总统府参军长、台北卫戌司令、警卫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1962晋升一级)
胡宗南陆军一级上将:澎湖防卫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1962.02.15追晋一级)
朱绍良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1963.12.25逝世(1964追晋一级)
余汉谋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1965.09晋升一级)
黎玉玺海军一级上将:海军总司令(1959.07晋升二级)、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参谋总长(1965.07.01晋升一级)、总统府参军长
高魁元陆军一级上将:总政战部主任(1961.01晋升二级)、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1967.07.01晋升一级)、总统府参军长、国防部长
刘玉章陆军一级上将:预备训练司令(1960晋升二级)、台湾警备副总司令兼军管区副司令、台湾警备总司令兼军管区司令(1970.06.25晋升一级)
刘安祺陆军一级上将:(金门防卫司令)、陆军总司令(1959.02.01晋升二级)、三军联合大学校长、国防研究院副院长(1970.06.25晋升一级)
赖名汤空军一级上将:副参谋总长、联合勤务总司令(1963.07.01晋升二级)、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1970.07.01晋升一级)
胡琏陆军一级上将:(一军团司令)、金门防卫司令(1957.07晋升二级)、陆军副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1972晋升一级)
陈大庆陆军一级上将:(国家安全局副局长)、国家安全局长(1960.01晋升二级)、警备总司令、陆军总司令、(台湾省主席)、国防部长、1973.08.22逝世(追赠一级)
宋长志海军一级上将:(海军副总司令)、海军总司令(1970.07.01晋升二级)、参谋总长(1976.07.01晋升一级)、国防部长
郝柏村陆军一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1977.04.01晋升二级)、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1981.12.01晋升一级)、国防部长
陈燊龄空军一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1986.01晋升二级)、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1989.12.05晋升一级)
刘和谦海军一级上将:(海军副总司令)、海军总司令(1983.05.16晋升二级)、联训部主任、战略顾问、参谋总长(1991.12.05晋升一级)
罗本立陆军一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三军大学校长(1987.12.02晋升二级)、联合勤务总司令、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参谋总长(1995.07.01晋升一级)
唐飞空军一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联训部主任(督察部主任)(1991.07.01晋升二级)、空军总司令、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参谋总长(1998.03.05晋升一级)、国防部长
汤曜明陆军一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陆军总司令(1996.07.01晋升二级)、参谋总长(1999.02.01晋升一级)、国防部长
李杰海军一级上将:(海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1997.12.16晋升二级)、海军总司令、参谋总长(2002.02.01晋升一级)、国防部长
李天羽空军一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空军总司令(2002.02.01晋升二级)、参谋总长(2004.05.20晋升一级)、战略顾问、国防部长
霍守业陆军一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2000.06.01晋升二级)、陆军总司令、军备副部长、战略顾问、参谋总长(2007.02.01晋升一级)
林镇夷海军一级上将:(海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2005.06.01晋升二级)、海军司令、军备副部长、参谋总长(2009.02.05晋升一级)
二级上将(含追晋及追赠的二级上将)
罗奇陆军二级上将:(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1959.08晋升)
刘士毅陆军二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总统府参军长(1950.03晋升)、战略计划研究会主任委员
林蔚陆军二级上将: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50.03晋升)、总统府战略顾问。1950年3月晋升
袁守谦陆军二级上将:国防部政务次长(1950.03晋升)、代理部长
郭寄峤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1951.02晋升)、国防部长
孙立人陆军二级上将: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1951.05晋升)、总统府参军长
萧毅肃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1953.01晋升)
徐培根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1954.07晋升)、国防大学校长、常务次长
黄仁霖陆军二级上将:联合勤务总司令(1955晋升)
石觉陆军二级上将:(二军团司令)、副参谋总长(1957.07晋升)、联合勤务总司令
梁序昭海军二级上将:(两栖训练部队司令)、海军总司令(1957.07晋升)、国防部副部长
吉星文陆军二级上将:1958年8月24日在金门炮战中伤重不治(1958.09追晋)
赵家骧陆军二级上将:1958年8月23日在金门炮战中阵亡(1958.09追晋)
孙震陆军二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1958.11晋升)
陈嘉尚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空军总司令(1959.01晋升)、副参谋总长
何世礼陆军二级上将: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团长(1959晋升)
马纪壮海军二级上将:海军总司令、国防部次长、国防部副部长、联合勤务总司令(1959.01晋升)、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国防部副部长
罗列陆军二级上将:(一军团司令)、陆军总司令(1959.07晋升)
蒋经国陆军二级上将:总政战部主任、(退辅会副主委代主委)、(退辅会主委)(1960.07晋升)、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长
袁朴陆军二级上将:(一军团司令)、陆军副总司令(1961.08晋升)
刘国运空军二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63.01晋升)
唐守治陆军二级上将:(一军团司令)、副参谋总长(1963.01晋升)、总政战部主任
徐焕升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1963.01晋升)、空军总司令。
李运成陆军二级上将:(澎湖防卫司令)、宪兵司令(1963.12晋升)、陆军副总司令、参谋总部特别行政助理官
余伯泉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1963.12晋升)、总统府参军长、联合作战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三军联合参谋大学校长、三军大学校长
尹俊陆军二级上将:(宪兵司令)、澎湖防卫司令(1964.12晋升)、金门防卫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台湾警备总司令兼军管区司令
刘广凯海军二级上将:(海军副总司令)、海军总司令(1965.02晋升)、参谋总长特别助理、联合勤务总司令、联训部主任
罗友伦陆军二级上将:(一军团司令)、陆军副总司令(1965.02晋升)、总政战部主任、联合勤务总司令
陈有维空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1965.07晋升)
王多年陆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司令)、陆军副总司令(1966.12晋升)、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联合勤务总司令、三军大学校长
冯启聪海军二级上将:(海军副总司令)、海军总司令(1966.12晋升)、联训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总统府参军长
魏崇良空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1967晋升)
于豪章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1969.07.05晋升)
张国英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1969.12晋升)、陆军代总司令、联训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
郑为元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陆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1969.07.01晋升)、联合勤务总司令、警备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退辅会主委)、国防部长
雷炎均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1970.07.01晋升)
王升陆军二级上将:总政战部副主任兼执行官(1970.07.01晋升)、总政战部主任、联训部主任
陈衣凡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空军总司令(1970.07.01晋升)
罗英德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参谋总长特别行政助理官(1970.07.01晋升)
俞柏生海军二级上将:(海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1970.07晋升)
崔之道海军二级上将:常务次长(1970.07晋升)
马安澜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陆军总司令(1975.04晋升)、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总统府参军长
司徒福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空军总司令(1975.04晋升)
蒋纬国陆军二级上将:(三军大学副校长)、三军大学校长(1975.08.16晋升)、联合勤务总司令、联合作战训练部主任
乌钺空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1976.06晋升)、空军总司令、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
邹坚海军二级上将:(海军副总司令)、海军总司令(1976.07.02晋升)、副参谋长总长兼执行官
汪敬煦陆军二级上将:(情报局长)、警备总司令(1978.06.01晋升)、国家安全局长、总统府参军长
陈守山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警备总司令(1981.12.01晋升)、国防部副部长
蒋仲苓陆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司令)、陆军总司令(1981.12.01晋升)、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总统府参军长、国防部长
郭汝霖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空军总司令(1982.01.05晋升)、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总统府参军长
姚兆元空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
许历农陆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司令)、总政战部主任(1983.05.16晋升)
宋心濂陆军二级上将:(十军团司令)、金门防卫司令(1983.05.16晋升)、国家安全局长
言百谦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三军大学校长(1983.05.16晋升)、国防部副部长、总政战部主任
陈坚高陆军二级上将:(作战次长)、副参谋总长(1984.07.01晋升)、副参谋长总长兼执行官
温哈熊陆军二级上将:(驻美军事采购团长)、联合勤务总司令(1984.08晋升)
叶昌桐海军二级上将:(计划次长)、副参谋总长(1986.01晋升)、海军总司令、三军大学校长
赵万富陆军二级上将:(十军团司令)、金门防卫司令(1986.01晋升)、联训部委员、陆军副总司令
杨亭云陆军二级上将:警备副总司令(1987.12.02晋升)、总政战部主任兼执行官、总政战部主任
赵知远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1987.12.02晋升)、国防部副部长
郭宗清海军二级上将:(常务次长)、国防部副部长(1987.12.02晋升)、联训部主任
夏甸海军二级上将:(计划次长)、联训部主任(1987.12.02晋升)、副参谋总长
黄幸强陆军二级上将:(八军团司令)、金门防卫司令(1987.12.02晋升)、陆军总司令、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
罗张陆军备役二级上将:(警备副总司令)、内政部警政署长(1988.06晋升)
刘曙晞海军二级上将:(中山科学研究副院长)中山科学研究院长(1989.10.16晋升)
华锡钧空军二级上将:(中山科学研究副院长)、航空技术发展中心主任(1989.10.16晋升)
果芸陆军二级上将:(国防管理学院院长)、驻美国军事采购团团长(1989.10.16晋升)
林文礼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空军总司令(1989.12.05晋升)、总统府参军长、航空技术发展中心主任
周仲南陆军二级上将:(宪兵司令)、警备总司令(1989.12.05晋升)
汪多志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三军大学校长(1991.01晋升)、国防部副部长
程邦治陆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司令)、副参谋总长(1991.07.01晋升)
庄铭耀海军二级上将:(海军副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1991.07.01晋升)、海军总司令
陈廷宠陆军二级上将:(总政战部副主任兼执行官)、陆军总司令(1991.07.01晋升)、总统府参军长
王若愚陆军二级上将:(宪兵司令)、军管部司令(1992.10.01晋升)
王文燮陆军二级上将:(联合勤务副总司令)、督察部主任(1992.10.01晋升)、联合勤务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
顾崇廉海军二级上将:(海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1992.10.01晋升)、国防部副部长、海军总司令
李桢林陆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兼战略顾问(1992.10.01晋升)、陆军总司令、三军大学校长
殷宗文陆军二级上将:(国家安全局副局长)、国家安全局长(1993.08.01晋升)
杜金荣陆军二级上将:(总政战部副主任兼执行官)、督察部主任、副参谋总长、总政战部主任(1995.01.01晋升)
伍世文海军二级上将:(海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1995.01.01晋升)、海军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长
蔡春辉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1995.01.01晋升)
丁之发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督察部主任(1995.01.01晋升)、联合勤务总司令
李建中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1995.07.01晋升)、军管部司令
黄显荣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空军总司令(1995.07.01晋升)
杨德智陆军二级上将:(后勤次长)、副参谋总长(1996.12.01晋升)、联合勤务总司令
夏瀛洲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1996.12.01晋升)、三军大学校长(国防大学校长)
曹文生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总政战部主任(1997.12.16晋升)
陈镇湘陆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司令)、军管部司令(1998.02.01晋升)、陆军总司令、国防大学校长
陈肇敏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空军总司令(1998.06.11晋升)、战略顾问、军备副部长、退伍、国防部长
丁渝洲陆军二级上将:(军事情报局长)、国家安全局长(1999.02.01晋升)
金恩庆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军管部司令(1999.02.01晋升)
王汉宁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1999.12.16晋升)
苗永庆海军二级上将:(海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1999.12.16晋升)、海军总司令
邓祖琳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1999.12.16晋升)、总政战部主任(总政战局长)
谢建东陆军二级上将:(联合作战训练暨督察部主任)、联合勤务总司令(联合后勤司令)(2000.06.01晋升)、后备司令、国防大学校长
朱凯生陆军二级上将:(联合作战训练暨督察部主任)、副参谋总长(2002.02.01晋升)、陆军总司令(陆军司令)、军备副部长
费鸿波海军二级上将:(海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2002.02.01晋升)、国防大学校长
刘贵立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2002.02.01晋升)、空军总司令(空军司令)
陈邦治海军二级上将:(军管副司令)、军管司令(后备司令(2002.08.06晋升))、总政战局长、海军总司令(海军司令)
高华柱陆军二级上将:(联合作战训练暨准则发展室主任)、联合后勤司令(2003.02.01晋升)
薛石民陆军二级上将:(军事情报局长)、后备司令(2003.09.01晋升)、国家安全局长
陈体端陆军二级上将:(常务次长)、后备司令(2004.04.01晋升)
曾金陵陆军二级上将:(十军团司令)、副参谋总长(2004.05.20晋升)、国防大学校长
冯世宽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2004.05.20晋升)
戴伯特陆军二级上将:(军事情报局长)、联合后勤司令(2004.05.20晋升)
胡镇埔陆军二级上将:(常务次长)、总政战局长(2005.02.01晋升)、陆军司令、(退辅会主委)
余连发陆军二级上将:(军事情报局长)、后备司令(2005.06.01晋升)、
赵世璋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司令))、副参谋总长(2006.02.16晋升)、陆军司令、军备副部长
王立申海军二级上将:(海军副司令)、副参谋总长(2006.02.16晋升)、海军司令
沈国祯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司令)、空军司令(2006.02.16晋升)
季麟连海军二级上将:(联合作战训练暨准则发展室主任)、联合后勤司令(2006.02.16晋升)
吴达澎陆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司令)、总政战局长(2006.02.16晋升)、副参谋总长
彭胜竹空军二级上将:(军事情报局长)、副参谋总长(2006.04.01晋升)、空军司令
金乃杰空军二级上将:(空军作战指挥官)、联合后勤司令(2007.02.01晋升)、国防大学校长
陈国祥海军二级上将:(总政战局副局长兼执行官代局长)、总政战局长(2007.03.15晋升)
高广圻海军二级上将:(常务次长)、副参谋总长(2007.05.21晋升)、海军司令
彭进明空军二级上将:(防空炮兵指挥官)、副参谋总长(2007.07.16晋升)
杨天啸陆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指挥官)、总政战局长(2008.03.01晋升)、陆军司令
严明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司令)、副参谋总长(2008.10.16晋升)
陈永康海军二级上将:(海军副司令)、副参谋总长(2009.05.21晋升)
雷玉其空军二级上将:(空军副司令)、空军司令(2009.7.16晋升)
宋锷陆军二级上将:国防部参谋次长(1950年3月-?)(晋升时间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