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青春
『壹』 名人的青春故事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
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贰』 中国比较著名的一些青春小说家
我知道的有一个叫夏七夕,曾经是花火的签约写手,出版了《我和你的笑忘书》《后来我们都哭了1》《后来我们都哭了2》《绝世风光.突然七年似尘埃》等书,被广大粉丝称为“青春悲情妖孽女王”,现自己创立了工作室,工作室创立后又出版了自己的书籍《长痛长爱》以及签约作者微酸袅袅的《你的世界让你拥有》,《天空不要为我掉眼泪》也在预售中。
夏七夕自己接下来也会有新书出版,她写的书都超级好看的,青春悲情,让你回忆青春,回想点滴,一定要去看
『叁』 求一些名人的青春励志故事!!!
成长中须知道的20个故事
1、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锐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2、生命的价值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
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肆』 著名的青春诗歌
青春是一个美梦
却终有梦醒的一天
青春是一条小河
却终有干涸的一天
青春是一道彩虹
却终有消失的一天
青春是一朵盛开的鲜花
却终有凋落的一天
青春是握在手里的细沙
不知不觉已然漏去
青春是天上的一颗流星
虽然美丽却瞬间逝去
青春是幸福留下的阵阵香气
想要珍惜它已离去
『伍』 我想知道《青春》这首著名现代诗的全文
青春
作者: 席慕蓉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在四十五岁的夜里
忽然想起她年轻的眼睛
想起她十六岁时的那个夏日
从山坡上朝他缓缓走来
林外阳光眩目
而她衣裙如此洁白
还记得那满是茶树的丘陵
满是浮云的天空
还有那满耳的蝉声
在寂静的寂静的林中
我爱在今夜
回看那来时的山径
才发现我们的日子已经
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
来过了又走了
曾经那样热烈地计划过的远景
那样细致精密地描好了的蓝图
曾经那样渴盼着它出现的青春
却始终
始终没有来临
『陆』 著名的有关青春的诗歌或散文
你是我的青春
你轻轻的来了,
带着一点顽皮。
你是那么的纯真,
虚伪无可逼进。
你轻轻的来了,
带着一点梦想,
你是那么的可爱。
你幽幽的来了,
清新是你的气质,
单纯是你财富。
我想拥你入怀,
但,你哭了。
于是,我不再亵渎你的清醇。
只因为,你是我的青春。
快乐,
犹如一缕缕黑暗中的阳光,
开启心灵的钥匙,
释放满腔的热情;
快乐,
犹如一幅幅屏风里的画卷,
清秀淡雅,
舒展朦胧的心情;
快乐,
犹如一句句散文中的诗行,
隽秀永恒,
放飞扬起的思想,
快乐,
犹如波光粼粼的湖面,
犹如山野蔓蔓的红花,
犹如黄沙滚滚的绿洲,
犹如涝水茫茫的睛天……
呵,你快乐么?
青春诗歌
青春是一个美梦
却终有梦醒的一天
青春是一条小河
却终有干涸的一天
青春是一道彩虹
却终有消失的一天
青春是一朵盛开的鲜花
却终有凋落的一天
青春是握在手里的细沙
不知不觉已然漏去
青春是天上的一颗流星
虽然美丽却瞬间逝去
青春是幸福留下的阵阵香气
想要珍惜它已离去
『柒』 中国十大青春小说都是哪几部
中国十大青春小说: 《青春岁月》(王蒙) 《恋爱的季节》(王蒙) 《击壤歌》(台湾 朱天心) 《动物凶猛》(王朔) 《晃晃悠悠》(石康) 《糖》(棉棉) 《三重门》(韩寒) 《拒绝联考的小子》(台湾 吴辉祥) 《北京娃娃》(春树) 《草样年华》(孙睿) 近来在新浪网读书频道独家火爆连载,并备受传媒报道的大陆青春校园小说《草样年华》,由于在法兰克富书展上取得惊人的版权销售业绩,也同样吸引了关注中国大陆畅销书状况的台湾出版界和传媒的眼球,著名的台湾博客来网上书店更是由此对两岸的青春小说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草样年华》和王朔的《动物凶猛》、石康的《晃晃悠悠》、韩寒的《三重门》等,均被列名为中国十大青春小说加以分析。 博客来网站的综述文章分析道:大陆校园青春小说《草样年华》在前阵子刚落幕的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中大放异彩,共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公司争先恐后地购买了此书的版权。《草样年华》于2003年初在新浪网站上连载,由于内容详尽反映大学校园各方面的生活,北X大学生“不正经”的放浪作风引起各界争议。由于种种原因,大陆目前还没有出版社将之正式出版。 其实各阶段的青春小说都深具时代意义,反映社会现实;王蒙19岁(1953年)以热血奔腾的《青春岁月》走红文坛,接着《恋爱的季节》簇发的爱情火苗烘托当时追求自由开放的年代。而“痞子”作家王朔在《动物凶猛》中拢聚了所有年轻的元素,以调侃荒诞的文笔,不以为意的嘲讽传统权威。《动物凶猛》后来更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气呵成让人几乎目不转睛。朱天心真诚朴素的《击壤歌》,孕育数代文艺青年对于未来的理想与期待。 相较于早期青春小说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价值,现在的青春小说的描写对象与题材广泛,青春与都市爱情、情欲揭露、晦涩苦闷交织而成的自传体小说,成为目前最为“实时”的青少年生活写照。 愤怒少年韩寒的《三重门》是他17岁时著作的自传体小说,道出惨绿少年面临升学压力的烦恼及迷惘,直叙平淡苦闷的考生生活,却获得真实社会里莘莘学子的广大回响。上海复旦大学更因此破格录取韩寒,不过他并没有接受,脱离教育体制向外发展,与《拒绝联考的小子》吴祥辉相同的抉择。 同样是自传体小说,而甫上市便震惊八方、造成各界哗然的《北京娃娃》, 号称是中国第一本反映残酷青春的女性小说。作者春树颠覆青春小说天真烂漫基底,赤裸揭露自己14岁到17岁悲惨坎坷的情感历程,毫不遮掩爱恨情欲的书写。春树自我放纵的叛逆前卫风格,使得众人在震撼之余,不得不体会到现代大陆年轻人亟欲跳脱传统包袱,遵行享乐主义的现状,有人赞扬《北京娃娃》的真实,也有人认为那是堕落的表征。 而形容自己的青春岁月像狗尾巴般《晃晃悠悠》的石康,继《支离破碎》、《一塌糊涂》组合而成的青春三部曲后,日前最新力作《心碎,你好》,浓厚的个人风格、真实的青春面貌依旧,不同的是社会历练让他的作品出现时代感,深受好评。 拜网络之赐,众多年轻作家独领风骚,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狂放岁月,抒发对于现实的不满或各式各样的另类幽默,在网络大受欢迎后集结成书出版。这些一般被认为惊世骇俗、不正经的青春自传小说,无论是爱情、迷惘或情欲等题材,皆深具时尚、实时的时代感,与年轻读者的生活背景产生共鸣,销售成绩始终不恶。
『捌』 一些比较著名的青春小说作家
张悦然、安妮宝贝、张小娴、韩寒、沧月、步非烟、水阡墨、乐小米、辛夷坞、沧月 、桩桩 、梦三生、月星汐、彭柳蓉、夏悠然、夏怡然、米朵拉、夏茗悠、小妮子、米米拉、猫小白、灵希、夏雪缘、十字贝、胡伟红、轻寒、朵朵、菲菲蓝、桃子夏、艾可乐、饶雪莉、风念南、糖不甜、缘非月、冷水月、米朵拉、颜晓夕、檬羽、易小天、易拉罐、安瑟儿、惊煞人香、凌九九、花舞陌轩、苏枕书、、重汐、哇卡卡、12乖乖、水墨笙、叶冰伦、艾小艾、马赛克、FAN小妖、犬犬、夏雪缘、悠世、鲜橙、卫风、十四夜、十四郎、明月铛等等。
『玖』 例举3个名人的青春故事
1.周总理的朴素生活
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 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2.鲁迅先生与电影
鲁迅先生一生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鲁迅先生的大半生中,去影院的次数比较多。他看电影不拘一格,尤其讲究电影的品位鲁迅当时很推崇进步的外国电影。他对前苏联的早期革命电影情有独钟,如《夏伯阳》、《复仇艳遇》(《杜勃罗夫斯基》)等。许广平曾回忆说:"至于苏联的片鲁迅是每部都不肯错过的,任何影院不管远近,我们都到的,着重在片子。"虽然,在当时很难看到这些影片,鲁迅先生还是想尽办法看了10部。就在他逝世前的10天,还看了由普希金小说改编的《复仇艳遇》,鲁迅把它视为"最大慰藉、最深喜爱、最足纪念的临死前的快意"影片,并向友人推荐"不可不看"。
对美国电影,他以"拿来主义"的态度接受、欣赏。二三十年代美国电影波及到世界各个影院,充斥着驳杂斑斓的美国文化特点。而对传入中国的美国电影,鲁迅先生虽时而流露出不满和激愤,但更多的还是成了他考察美国文化和作为文化娱乐的重要途径。据统计,鲁迅在1927-1936年的10年间,共观看了142部影片,其中美国片就有121部。对好莱坞的探险片、喜剧片、侦探片、歌舞片都作了公允的评价,特别对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城市之光》给以热烈的赞赏。他看得最多的是美国纪录片学派实地拍摄的探险片,有37部之多,如《南极探险》、《人兽奇观》等等,有的不止看了一遍。
鲁迅热情扶持中国的"左翼"电影事业,在《准风月谈·后记》、《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中,他毫不畏惧地痛斥了蓝衣社特务用法西斯手段捣毁艺华影业公司,禁演田汉、夏衍等编写的早期进步电影的罪恶行径。特别是对早期进步演员阮玲玉的自杀和"左翼剧联"盟员艾霞之死,鲁迅写下了怒不可遏的檄文《论人言可畏》。鲁迅对当时一些不好的国产电影也兴趣索然。针对无聊的电影,鲁迅曾当头棒喝:"现在的中国电影,还很受着'才子加流氓'式的影响……看了之后,令人觉得现在倘要做英雄,做好人,也必须是流氓。"
3.张衡制造地动仪
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将相 ,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张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地动仪”了。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好几次。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很多的伤害。
当时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鬼神造成的。张衡却不信神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能测出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像一个酒坛,四围铸着八条龙,龙头伸向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只张着大嘴的蛤蟆。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告诉人们那边发生地震啦。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这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呀。可是,那天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更没有听说附近有什么发生了地震。于是,朝庭上下都议论纷纷,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过了没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真正的信服了。
张衡虽然后来在政治上并不顺利,但是,他的这些科学发明和实验在我国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