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
Ⅰ 明末清初先进的思想家指谁
黄宗羲 生平
黄宗羲(1610~1695)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内(今属浙江)人。父黄容尊素,东林党中重要人物,因揭露魏忠贤罪恶,为阉党诬陷,冤死狱中。黄宗羲深受家庭影响,重气节,轻生死,严操守,辨是非,磨砺风节,疾恶如仇;反对宦官和权贵,成为东林子弟的著名领袖。清兵南下,黄宗羲组织同志,起兵抗击,不利,走入四明山,结寨自固,又依鲁王于海上。抗清斗争失败后,从事著述。他坚决反对明末空洞浮泛的学风,倡言治史,开浙东研史之风,为清代史家之开山祖。史学之外,对经学、天文、历算、数学、音律诸学都有很深造诣。清廷多次企图罗致他,威逼利诱,终不为所动,坚不赴征,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他为保存史料而编选的《明文海》,600卷,未及刊行。
Ⅱ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背景: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 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2.经世致用的主要思想: 何谓“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有: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3.影响: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食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Ⅲ 顾炎武是明清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吗
顾炎武是明清著名的思想家之一。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版是清初三大思想权家。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语言学家。
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江苏昆山人,尊称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肇域志》、《音学五书》等。
Ⅳ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对当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如题
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在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不仅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而且具有了向近代转化的意味。
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他们的新思想和对维护封建统治的宋明理学的批判,而将他们划出儒家思想的行列之外,在他们的思想里,我们能够看到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踪影~
Ⅳ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5)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扩展阅读: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表明了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江南一带的工商业者已经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表现在思想领域就是反思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潮的涌现。这股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这些思想观念从而体现了时代要求。
明末清初,是理学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即自我批判时期。当时,出现了很多重要思想家,他们既学习理学,又对其进行批判。
总之,这些儒家思想进步人士共同推动机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对近代儒家文化产品积极影响。
Ⅵ 列举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代表,并简述其主要主张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是——1、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反对重农抑商4、主张经世致用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世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夫之,其著作宏富,思想博大精深,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我国学术界有很深的影响。黄宗羲:浙江省余姚人,明清之际杰出思想家、史学家,著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顾炎武,原名绛,清兵攻破南京后更名炎武,因逃避迫害,也曾化名蒋山佣,字宁人,号亭林,学者多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卒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提起顾炎武,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不知激厉了多少爱国有识之士,为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发展,奔走呼号,奋斗不息。
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成之
(1)焚书坑儒;秦始皇(羸政)。 (2)八股取土;目的是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昔吏。 (3)都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都束缚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
Ⅷ 以上史料反映了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的共同观点有哪些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是——
1、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反对重农抑商
4、主张经世致用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世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其著作宏富,思想博大精深,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我国学术界有很深的影响.
黄宗羲:浙江省余姚人,明清之际杰出思想家、史学家,著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
顾炎武,原名绛,清兵攻破南京后更名炎武,因逃避迫害,也曾化名蒋山佣,字宁人,号亭林,学者多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卒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提起顾炎武,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不知激厉了多少爱国有识之士,为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发展,奔走呼号,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