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是汉朝著名的文学家吗
A. 张衡,是汉朝著名文学家是真的吗
张衡(78年—来139年),字平源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1],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B. 张衡是汉朝人他是著名的书法家对还是错
张衡(78年—139年),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C. 我能写出划线词语的近义词。1.张衡是汉朝 著名 的天文学家。 著名 ( &...
1.出名2.清晰 (答案不唯一) |
D. 张衡是汉朝著名的什么人
天文学家——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发明了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著有《灵宪》和《灵宪图》
地理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发明家——除以上外,还发明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被后代成为木圣
数学家——研究天文地理这方面在古代根据的就是术数
制图学家——《灵宪图》
文学家——《四愁诗》、《温泉赋》、《归田赋》、《二京赋》
E. 汉代著名的科学家张衡的一生是怎样的
张衡是我国汉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已经和他的浑天仪、地动仪一起载入世界科技史册。
公元78年,张衡出生于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西鄂县)。张衡的祖先虽是南阳名门,但到他父亲那一代,就已经衰落。张衡因此从小生活比较清苦。
小张衡有个不同于别的小伙伴的特殊的爱好——喜欢数星星。每到满是星星的夜晚,小张衡总是会站在院子里,数着浩瀚的夜空里一闪一闪的星星,这时慈祥的奶奶总会在旁边笑着说:“傻孩子,星星哪能数得完呢?”
说到小张衡的这个特殊的爱好,那是和奶奶分不开的。很小的时候,小张衡就是奶奶的小尾巴,不管奶奶走到哪里,后面总会有小张衡的影子。他总是缠着奶奶给他讲故事。老人家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又加上十分喜欢这个聪明的孙子,所以只要小张衡提出要听故事,奶奶就给他讲。在这些故事中,小张衡最喜欢的是北斗七星和月亮的传说了,他总是一边抬着头望着天空里眨眼的星星,一边听奶奶讲,还不时地问奶奶:星星怎么不会像苹果一样掉下来呢?星星害怕下雨吗?……对于聪明孙子的问题,奶奶当然也回答不上来,这让他越发觉得浩渺的夜空里会有无数的宝藏,同时也在他的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无数的好奇的问号。
从奶奶那里得不到答案,小张衡就急切地读书,他希望能从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他十岁那年,祖母和父亲相继去世了。舅舅送张衡到书馆里去读书。他深知读书对他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因此非常刻苦。不久,小张衡开始作诗了。他作的诗常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呢。
为增长知识,小张衡博览群书。一天,他看到一本叫《鹗冠子》的书,被书中按北斗星定季节的四句话深深吸引住了。从此,他常常仰望着星空,观察北斗星的变化,日积月累,发现北斗星在围绕着一个中心转,一年转一圈。他自言自语地说:“啊,我终于明白‘北斗星移’,是怎么一回事啦!”
由于勤学好问,随着一天天地长大,张衡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十七岁那年,为了增长自己的学识,他对母亲说:“人说见多才能识广,多走一些地方,才能多看一些东西,以增加知识。我决定离家远游。”经母亲同意,他卖掉了一部分房产,凑齐路费,上路了。一路上,他寻访古迹,调查各地风土人情、物产、人民生活状况,把亲眼所见和亲耳所闻与书本上的知识加以对照,提高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到了洛阳,他结识了很多的朋友,他们在一起研究数学、天文学、历法等。而后,他又借阅了一些书籍,学识大增。公元100年时,张衡写成了名作《二京赋》,它由《西京赋)和《东京赋》两篇构成,二者篇长近万言,浑然天成。该文描写了汉之东京、西京的宫廷、市井生活,场面宏大,文风典雅,刻画生动准确,具有很强的讽谏精神,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把汉赋推向了一个高峰。张衡的《二京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公元108年以后,张衡开始将研究重心转向自然科学。
115年,张衡任太史令,这是古代专司天文的职官,从此张衡更有了专门从事天文观测研究的方便条件。他经过多年的实际观测和研究,写出了世界天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灵宪》。他打破了盖天论“天圆地方”的说法,提出了浑天思想,并指出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天体是有限的,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他还解释了日食、月食形成的道理,从而开始了我国历史上预报日食、月食的历史。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117年,张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天象的浑天仪。这是一个球形仪器,用铁轴贯穿球心,轴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他还用滴漏壶与之相联,用滴水力量推动齿轮带动浑天仪,一天一转,可将天文现象按时按刻显示出来。这一发明,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121年,张衡被调任公车司马令,但他并没有放弃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126年,张衡再次被任为太史令。由于精心观测和研究.他认识到地震是可以测定的。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他55岁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的地动仪。此仪器用青铜制造,形象如大酒樽,在樽的周围分别镶着8条龙;按照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排列,每条龙嘴里各衔着一颗铜球。如果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传来震波,哪个方向的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滚落下来。有一次地动仪上的龙吐出钢球,然而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地震,以为张衡制造的仪器不可信。几天后,信使来报,地震发生在甘南,与吐出铜球的龙所指的方向相合。这时众人才对仪器的神奇妙用交口称赞。张衡的地动仪比欧洲人的同类仪器早了1700多年。
张衡在潜心治学的同时,仍不忘国事。他看到皇帝奢华无度,朝政日下,就上疏直言进谏要求皇帝改正。他刚直不阿,令宦官们感到畏惧。他到外地做官时,办了很多实事,得到了百姓们的赞许。
晚年的张衡看到东汉帝国政治腐败,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一直郁郁不乐。
公元139年,张衡在洛阳病逝,终年62岁。
F. 初汉代著名的辞赋家有哪些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标举秦汉十大赋家为“辞赋之英杰”,他们是:荀况、宋玉、枚乘、司马相如、贾谊、王褒、班固、张衡、扬雄、王延寿。十家中荀况、宋玉是战国人,八位汉朝人中,贾谊为汉初骚体赋代表作家,其时大赋尚未形成,王褒无京殿苑猎大赋,其余六人均以京殿苑猎赋显名。
枚乘(?~前140),字叔,西汉辞赋家。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枚乘因在七国叛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王褒(前90年—前51年),蜀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昆仑乡墨池坝)人。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与扬雄并称“渊云”。王褒一生留下《洞箫赋》等辞赋16篇、《桐柏真人王君外传》 1卷,明末收集有《王谏议集》11篇。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檀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 少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是即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扬雄曾撰《太玄》等,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对后世意义可谓重大。
王延寿(约140-约165年),东汉词赋家。字文考,一字子山,南郡宜城人(今湖北襄阳宜城人)。楚辞学家王逸之子,曾周游鲁国。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建设有张衡博物馆。
G. 汉朝的张衡刻苦钻研什么后来成了著名的什么
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张衡自小刻苦向学,少年时便会做文章。16岁以后曾离开家乡到外地游学。他先到了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三辅(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地区。
这一地区壮丽的山河和宏伟的秦汉古都遗址给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以后又到了东汉都城洛阳。在那儿,他进过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结识了后来著名的学者崔瑗,与他结为挚友。
张衡兴趣广泛,自学《五经》,贯通了六艺的道理,而且还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
最终成为了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7)张衡是汉朝著名的文学家吗扩展阅读:
张衡的成就:
1、地动仪
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张衡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2、漏水转浑天仪
漏水转浑天仪简称浑天仪,为东汉科学家张衡于公元117年设计并制造的一件天文仪器,属水运浑象,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
仪器通过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
漏水转浑天仪还有一个附属机构即瑞轮冥菜,由传动装置和浑象相连,实现机械日历功能。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衡
H. 张衡是汉朝人吗
张衡是东汉人,也是汉朝人吧。
I. 张衡是汉朝著名的文学家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不对,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