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生著名
Ⅰ 老师总是希望学生 ( ),能够超越自己.孟子有一句千古名言是( )
老师总是希望学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能够超越自己。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圣人)出自于同一类的人,却远远高出于众人。
【赏析】这是孟子对孔子的崇高礼赞。孟子认为孔子是人类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杰出人物,“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伟大)于孔子也”。并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1)孟子学生著名扩展阅读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出处】《孟子·告子上》
【释义】(即使有天下最易生长的东西)只有一天曝晒它,却有十天冷冻它(也不能生长的了)。?
【赏析】孟子告诫人不论进德修业,均需专心致志、有始有终,绝不能时作时辍,甚至一作十辍,一进十退,亦即俗谚所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工作时间少,而嬉游、闲散日子多,如果这样,必将一事无成。
Ⅱ 学生充虞对孟子的疑问是什么孟子是如何解释的
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年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生活于战国中期,是以雄辩著称的儒学大师,孟子的雄辩显示出无限的豪情与自信。孟子的自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捍卫与弘扬儒家思想文化,二是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三是坚守“大丈夫”的理想人格,而这三者归根结底是文化的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孟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典型,学习孟子坚定文化自信,具有较强的现实启示。 尧、舜、禹、汤、文、武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能君王,他们的治国理念、道德品行、礼乐制度等等都是儒家极为推崇的。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2],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派。可以说,儒家追求的就是以古代先贤为代表的“内圣外王”理想。孟子相去孔子约一百八十年,他的愿望就是“学孔子”[3]50。在孔子后学中,孟子最能领会与继承孔子的思想精髓,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因此被后世尊称为“亚圣”。比如,孔子把“仁”解释为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即仁者爱人,而孟子却将“仁”与“民生”结合,发展成为“仁政”思想。齐宣王向孟子请教如何施政,孟子回答:“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3]29孟子以周文王治理岐地为例,劝告统治者要仁民爱物,并具体提到了关于税收政策、用人制度、市场管理、资源开放、法律法规、社会扶助等方面的政治主张,这些都是孟子对孔子仁学思想的深化。再比如,自古代圣王先贤以来,“仁义”“孝悌”“忠恕”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孔子有关道德的思想为基础,孟子进一步提出“性善论”。他以“水之就下”比“人之性善”,为道德培养奠定了哲学的依据,不论是君王、大臣还是庶民,只要能像圣人一样保持本性和加强道德修养,人人皆可成为圣人。 来源: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Ⅲ 孟子的学生中谁是他最看好的 急!高分悬赏
万章,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随孟子,为孟子所喜爱。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封为博兴伯,从祀于孟庙西庑。万章对整理、编著《孟子》一书有一定贡献。《孟子》七篇中有“万章章句”凡十八章,万章名字出现22次之多;对孟子有“尧以天下与舜”、“伊尹以割烹要汤”、“敢问友”、“敢问交际”等之问达38次之多。《史记》载,孟子晚年,经常同万章等弟子谈论经书,并和万章等弟子一起著《孟子》一书。
希望能够帮到您!
Ⅳ 孟子的学生有哪些
这是文献:孟子弟子考 (清)朱彝尊 撰
(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曝书亭集卷五十七)
乐正子克宋政和中赠利国侯
赵岐曰孟子弟子为鲁臣
万子章宋赠博兴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公孙子丑宋赠夀光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浩生(亦作告)子不害宋赠东阿伯
赵岐曰齐人
孟仲子宋赠新蔡伯
赵岐曰孟仲子孟子之从昆弟从学于孟子者也
陈子臻宋赠蓬莱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充子虞宋赠昌乐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屋庐子连宋赠奉符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徐子辟宋赠仙源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陈子代宋赠沂水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彭子更宋赠雷泽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公都子宋赠平隂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咸丘子蒙宋赠湏城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髙子宋赠泗水伯
赵岐曰髙子齐人尝学于孟子
桃子应宋赠胶水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盆成子括宋赠莱阳伯
孙奭曰盆成括尝学于孟子
滕子更
赵岐曰滕更滕君之弟来学于孟子
呉莱曰孟子学出于曽子子思荀卿犹从而讥曰世俗之沟愚瞀儒嚾嚾然略法先王案往旧造说而不知其统我则异焉治则法后王而已矣所谓沟愚瞀儒正指万章公孙丑之徒也荀卿在战国号称大儒犹同门异户如此
顾炎武曰史记索隠以万章公明髙等并孟子之门人广韵注又云离娄门人不知其何所本元呉莱著孟子弟子列传惜乎今不传也
按赵岐注孟子以季孙子叔二子为孟子弟子季孙知孟子意不欲而心欲使孟子就之故曰异哉弟子之所闻也子叔心疑惑之亦以为可就之矣孙宣公奭犹因其说故政和五年从太常议赠季孙丰城伯子叔乗阳伯自朱子集注出乃始非之世莫有从赵氏之说者矣呉立夫氏撰孟子弟子列传书虽不传序称一十九人则未尝依朱子去季孙子叔二人益以滕更适合十九人之数考尽心篇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赵岐注滕更滕君之弟来学于孟子也其为弟子甚明不知宋太常之议何独赠爵不及有不可解者至于史记索隠以公明髙为孟子弟子而广韵注谓离娄为孟子门人无稽之言君子不信又广韵注诠丘字引孟子齐有曼丘不择今七篇无其文弟子与其不谓之弟子与吾不得而知之矣
又按班氏古今人表孟子居第二等其弟子公孙丑居第三等万章乐正子告子髙子居第四等徐子居第五等余不与焉
曝书亭集巻五十七
附录:
曝书亭集八十卷附录一卷(通行本)
国朝朱彝尊撰彝尊有日下旧闻己著录此集凡赋一卷诗二十二卷皆编年为次始於顺治乙酉迄於康熙己丑凡六十五年之作其纪年皆用尔雅岁阳岁阴之名从古例也词七卷曰江湖载酒集曰茶烟阁体物集曰蕃锦集杂文五十卷分二十六体附录叶儿乐府一卷则所作小令也彝尊未入翰林时尝编其行稿为竹垞文类王士祯为作序极称其永嘉诗中南亭西射堂孤屿瞿溪诸篇然是时仅规橅王孟未尽所长至其中岁以还则学问愈博风骨愈壮长篇险韵出竒无穷赵执信谈龙录论国朝之诗以彝尊及王士祯为大家谓王之才高而学足以副之朱之学博而才足以运之及论共失则曰朱贪多王爱好亦公论也惟暮年老笔纵横天眞烂漫惟意所造颇乏翦裁然晚境颓唐杜陵不免亦不能苛论彝尊矣至所作古文率皆渊雅良由茹涵旣富故根柢盘深其题跋诸作订譌辨异本本原原实跨黄伯思楼钥之上葢以诗而论与王士祯分途各骛未定孰先以文而论则渔洋文畧固不免瞠乎后耳惟原本有风怀二百韵诗及静志居琴趣长短句皆流宕艶冶不止陶潜之赋闲情夫绮语难除词人常态然韩偓香奁集别为篇帙不入内翰集中良以文章各有体裁编录亦各有义例溷而一之则自秽其书今并刊除庶不乖风雅之正焉(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
Ⅳ 孟子有多少成名学生都叫什么
有一个叫卢超彬 的
Ⅵ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吗
不是,孔子生活在春来秋时期源,而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孟子只是发扬和继承了儒家学说,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
据考证,孟子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前后),大约于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元年)辞世。
当孟子出生的时候,孔子已经死了将近100年,当时孔门的弟子没有一个还活着。
孟子自己说过:“予未得孔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私淑的意思是没有亲身受教于某人,只是崇仰自认学生而已。孟子不是孔子的学生,他私淑的是什么人也不得而知,从他自己的话来看,他私淑的想必不是什么名人。
《史记.孟荀列传》说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史学家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的。子思,是孔子的孙子。
以上说法来源于我国著名古文字专家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
孟子并非孔子的学生,但这并不影响他深受孔子学说的影响,成为儒学最重要的传人,从而最终成为公认的孔子创立的儒教的第二位大宗师--亚圣。
Ⅶ 孟子是孔子学生
据考证,孟来子生于周自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前后),大约于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元年)辞世。当孟子出生的时候,孔子已经死了将近100年,当时孔门的弟子没有一个还活着。
1、孟子自己说过:“予未得孔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私淑的意思是没有亲身受教于某人,只是崇仰自认学生而已。孟子不是孔子的学生,他私淑的是什么人也不得而知,从他自己的话来看,他私淑的想必不是什么名人。《史记.孟荀列传》说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史学家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的。子思,是孔子的孙子。
以上说法来源于我国著名古文字专家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
2、孟子并非孔子的学生,但这并不影响他深受孔子学说的影响,成为儒学最重要的传人,从而最终成为公认的孔子创立的儒教的第二位大宗师--亚圣。
Ⅷ 孟子的学生有哪两位成了别家学派的代表
你说的是荀子吧,他和孟子同为儒家代表人物,他的学生韩非和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
Ⅸ 孟子有多少个学生
有乐正克,万章,公孙丑,浩生不害,孟仲子,陈臻,充虞,屋庐连,徐辟,陈代,彭更,公都子,咸丘蒙,高子,桃应,盆成括,滕更,一共17位。
Ⅹ 孟子是谁的学生
孔伋,字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生于公元前483年(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卒于公元前402年(周威烈王二十四年),终年八十二岁。与孔子、孟子、颜子、曾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因此旧时以子思、孟子、颜子、曾子配祀孔子于孔庙,所以又与孟子、颜子、曾子并称“四配”。《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不详其生卒年。案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生伋,字子思”;“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子思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据说他曾师事曾参,孟子是其再传弟子,又据《孟子》中记载:子思曾被鲁缪公、费惠公尊为贤者,以师礼相待,但终未被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