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著名亭
『壹』 关于风景名胜的对联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杭州放鹤亭 水青石出鱼可数 人去山空鹤不归 杭州四照阁
峰从西竺来 云根无住
泉自上方出 月印常圆
——杭州灵隐寺山门
巾帼拜英雄 求仁得仁又何怨
亭台悲风雨 虽死不死终自由
——杭州秋瑾墓
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
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
奇祸陷风波 南宋山河才半壁
精忠费日月 西湖俎豆足千秋
——杭州岳王庙
如砥湖平 湖镜映天湖有月
似锦柳软 柳阴垂地柳藏莺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四季笙歌 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 浑无隙地种桑麻
——杭州西湖湖心亭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倭臣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判伪真
---杭州西湖报恩寺
桃花红压玻璃水
萍藻深藏翡翠鱼
---杭州西湖玉泉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杭州西湖花神庙
龙涧风迥,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杭州西湖灵隐山
峰峦或再有飞秋,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杭州西湖灵隐天王殿
倘他日蜡屐重来,须记取山中松径
携一片红云归去,莫错认世外桃源
---杭州西湖烟霞洞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西湖冷泉亭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杭州西湖韬光
八百里源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杭州吴山城隍庙
春水船如天上坐
秋山人在画中行
---杭州刘庄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杭州龙井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杭州云栖
云间树色千花满
竹里泉声百道飞
---杭州净慈寺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西湖楼外楼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杭州苏公祠
不雨山常润
无云水自阴
---杭州西湖孤山寺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杭州西湖秋月
水青石出鱼可数
人去山空鹤不归
--杭州放鹤亭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杭州四照阁
兰若即清,竹林亦静
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浙江普陀山
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
筑楼存古意,千秋康乐旧池塘
---浙江永嘉东山张园池楼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宛浮玉,千秋此地妙高台
--浙江温州江心寺
『贰』 杜丹亭里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下一句是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来,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源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牡丹亭>汤显祖
『叁』 杭州南泠亭的典故是什么
西子亭缘之四十八:南泠亭
飞向远方 2014-11-13 23:34:02
自诗:“君荡小舟来,依幌织罗带。浅笑盈盈时,心菲怯怯开。飞雪飘然去,唯有顾影单。朔风掠暖语,冷夜没芳彩。”
西湖南岸西行经过雷峰塔、苏堤口之后湖面被湖岸、苏堤、花港观鱼三者围成一个面积狭小的“南湖”。“南湖”虽小,但游客们可以看到此处有一处清洌溪水源源不断汇入西湖,便却是引钱塘江水经玉皇、九曜诸山后经太子湾流入西湖之处。附近有二亭临湖而立,西侧临近南山路末端遥与“问水亭”相望者,观之较新,为近年所建之“乐水亭”;东侧隐于杨柳之中一四柱攒尖小亭,古朴翼然、美观大方者,即为已经有超过五十年历史的“南泠亭”。
南泠亭虽小且无楹联,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此段南山路唯一临水的亭子(汪庄,因其曾长期不允许市民游客进入,除外)。因孤山“西泠印社”名震天下,故南泠亭之名非常容易让人想到它应与西泠相呼应:首先是“泠”字,有“清凉”、“清水”之意,于此应与西湖相关;其次是前引方位,一“西”一“南”,均十分准确地描述出“社”“亭”两者于西湖的位置。南泠亭名由此而名,盖不偏颇。
不过我们很快发现“南泠”并非一个简单的拼凑词语,其在更大范围的文化意义上有一特指,即与“北固山”所对应的“南泠水”,同指江南名镇镇江。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水龙吟》云:“北固山明,南泠水美”;南宋词人辛弃疾更有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流传;而镇江名刹金山寺有所谓与济南趵突泉齐名的“天下第一泉”之“中泠泉”,而中泠泉又名“南泠泉”。唐代茶圣陆羽曾以镇江中泠泉水彻茶,将其列为“天下第七”;稍后名士刘伯刍再次遍尝天下茶水,将中泠泉重新列为“天下第一”;后晚唐大才子张又新(曾连中三元)著《煎茶水记》,里面记载一个《煮茶记》的故事,大意是唐时皇族李季卿赴湖州当刺史经过镇江时拜会陆羽,想和陆羽一起品茶,便让手下军士“挈瓶操舟,深诣南零(泠)”;军士们取水回,陆羽先舀一勺,说这不是南泠水,只是江岸随便舀来的。军士们说,我们是深入泉水取来,众人都见到了,岂能欺骗您?陆羽不说话,只是一一倒掉军士手中的盆水;倒了一半时,陆羽忽然停止,又用勺子舀剩余的,说:“剩下的就是南零(泠)水了。”军士们大为惊骇,就致歉说:“我们从南零(泠)泉水归来时,因为翻船导致取来的泉水少了一半,我们怕大人责怪我们带来的水少,就擅自取了岸边的水补充,您真是太神了。”由此典故,南泠之名大盛,成为镇江代称,而“南泠”也从此与茶道、治学紧密相关,意为“深诣”——探本求源、探骊得珠。清末状元、苏州知府王仁堪在镇江重新修复了中泠泉(南泠泉),并始创了著名的“南泠学舍”,取名即与此相关。
那么西子湖畔这座南泠亭又是否与这些典故相关?仔细想来,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西湖行至此处已经初入南山、西山佳境,而西湖西南诸山皆产名茶龙井,且距此不远即为所谓“天下第三泉”虎跑泉,故南泠与此似有关联;其次钱塘江水入西湖之口为一暗河涌出地面,观之亦如一股清泉,亦南泠与之相合;第三,也是更具有神话与奇异色彩的,是镇江与杭州的关系,大概在一部《白蛇传》中有所体现:上述,镇江名泉中泠泉(南泠泉)在“法海所在的”金山寺旁,而熟悉白蛇传故事的人们都不会忘记白蛇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一节,正是因为水漫金山而使法海抓住其“触犯天条”的把柄,将其“永镇雷峰塔”。而雷峰塔,差不多离南泠亭正好一公交站的距离,而已。而在半真半假的历史传说中,金山寺与西湖也是颇有渊源:苏轼第二次来杭为官路过镇江,曾上金山寺拜会佛印禅师并留下“玉带换袈裟”的故事;岳飞被高宗从前线召回路过金山寺,亦留下与道悦法师“详梦”的传说,而其战友韩世忠、梁红玉夫妇,更有脍炙人口的“擂鼓战金山”一节;等等如是。
如果“南泠”二字正应“深诣”,那么从这座小亭中所延伸出来的种种,大概也正是这两个字的意义所在;这也许正是西湖最让人动心的魅力,之一吧。
『肆』 琅琊山醉翁亭,为何有“天下第一亭”的美誉
醉翁亭在滁州琅琊山,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所谓“醉”,乃是“饮少辄醉”;所谓“翁”,即其《赠沈蓬》诗所谓“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尔”。
因《醉翁亭记》影响深远、千古传诵,醉翁亭位居四大名亭(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之首,又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伍』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谁写的啊全诗是什么
李白的《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陆』 天下亭台楼阁,因诗文而闻名的很多,如岳阳楼,醉翁亭....等,请选一座.写出与之相关的连续两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处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
『柒』 我国最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
1、王羲之,其作《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2、颜真卿,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
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史上千百年来不朽的领军地位。
3、赵孟頫,赵孟頫是一位气贯古今的书画大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的这首题画诗已成为我国书画界的座右铭。
鉴于赵孟頫在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
4、柳公权,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有一位擅长楷书,以骨力清劲著称于世的大家,这就是为人所熟知的柳公权。
柳公权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荆棘编成,又是站在巨人的肩头上去摘取的。他善于吸取书艺大家的智慧与成果,变化成自己一家书艺。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竖起了一座巍峨丰碑。人们瞻仰这丰碑时,景行仰止,重其书,慕其人,故书与人并垂不朽。
5、王献之,王献之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
6、苏轼,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皆有精湛的造诣。他是中国杰出的文豪,是北宋文坛领袖,建树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苏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行书与黄庭坚的清劲、蔡襄的温淳婉媚不同,而是笔墨丰肥圆润、浑厚爽朗;因其修养广博,故“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天真平淡,格调俊逸,以气韵见胜。其作《黄州寒食帖》用笔浑厚遒逸、跌宕多变,富有情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6、董其昌,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
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董其昌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
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所无法比拟的。
8、张旭,工诗书,草楷俱佳尤长草书。他的草书,名噪当代,影响后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时与李白诗,裴文剑舞称“三绝”,被后世誉为“草圣”.
9、米芾,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
10、怀素,以“狂草”名世。怀素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捌』 天下第一亭马永安的石亭在哪
天下第一亭马永安的石亭在徐州的吕梁风景区的一个主题公园山顶上修建的!
『玖』 "朝吃千家饭,夜宿万户亭。未犯朝廷法,任我天下行。"
乃丐帮第十八代帮主 呵呵~~~
『拾』 当我们来到孤山,看到‘‘西湖天下景’’亭时,就会忍不住读出景亭上的楹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