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书画家作品欣赏
『壹』 当代中国著名画家排行榜
1、齐白石
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
2、黄宾虹
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
七十岁后,后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的功力较深。
3、李可染
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
4、徐悲鸿
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卖画。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
5、张大千
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
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齐名,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
『贰』 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有哪些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品《虾》、《蟹》、《牡丹》、《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等
张大千(1899~1983),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代表作《来人吴中三隐》、《石涛山水》、《梅清山水》、《巨然茂林叠嶂图》。
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海滨》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中国现代中国画家。代表作《嘉陵江码头》、《岷江之秋》、《黄河冰封》及《祁连放牧》
石鲁(1919-1982),1919年12月13日生于四川省仁寿县,原名冯亚衍。中国现代中国画家。代表作《金瓜》、《打倒封建》、《说理》。
徐悲鸿 (1895-1953)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品《八骏图》、《愚公移山》。
刘海栗,原名盘,字季芳,号海翁。祖籍安徽凤阳,1896年3月生于江苏常州。早期油画代表作《夕阳》、《河边》、《湖光》、《塞纳河桥》、《林间信步》、《北京前门》等。
『叁』 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有哪些
陈玉圃、 田英章 田蕴章 庞中华
张志民、范曾 黄永玉 何家英
张宝珠、张大千 齐白石 霍春阳
贾平西 孔维克 启功 潘天寿
陈金言、靳尚谊 刘大为 黄宾虹
关山月 娄师白 白雪石 李苦禅
任慧中、李可染 孙大石 徐麟卢
南海岩、欧阳中石 沈鹏 沙孟海
刘宝纯、程大利 龙瑞 于希宁
孔仲起、孙其峰 冯远 黑伯龙
王学仲、傅抱石 陆俨少 崔子范
杨硕 吴冠中 刘宝纯 张登堂
张登堂、沙孟海 卢坤峰 朱复戡
『肆』 中国有哪些著名书法家
1、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2、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3、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4、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5、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伍』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书画家
中国近现代有以下几位著名的书画家
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画室取名“大风堂”。张大千的特点是:一是功底深、成名早。张大千属天才型的画家,徐悲鸿称张大千有“天纵之才”。他幼时随母习画,二十多岁跟兄赴日本留学,学习染织、绘画,回国后潜心专研传统书画,从明清上溯到隋唐除清四王外,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几乎乱真。他的伪作己使吴湖帆、黄宾虹、罗振玉、陈半丁等鉴藏大家连连走眼,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同时,也使张大千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二十年代画坛上就有“南张北溥”(溥指溥儒)之说,三十年代又有“南张北齐”(齐指齐白石)之称。二是路子广、成就大。张大千是一位全能型的大家,对山水、人物、花鸟、翎毛、走兽、鱼虫、工笔、写意、诗词、书法、篆刻、鉴赏无所不涉、无所不精,可以说十八般武艺他样样都会,中国画十三科他科科精到。张大千早中期的作品以仿古临古居多,晚年自创泼彩泼墨名噪世界画坛,从而奠定了他当代中国画大师的地位。溥儒曾说“宇宙难容一大千”,徐悲鸿赞张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溥儒和徐悲鸿分别从时空角度给予张大千高度的评价和概括。
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后改名瑞麟,1921年取号抱石,江西新余人。曾赴日本留学,攻读东方美术史,有多部美术史问世。生前历任江苏省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擅画山水、仕女、高士,所作章法结构不落常套,线条纵逸挺秀,皴法融合诸家,自创“抱石皴”,其山水烟雨茫茫、气势不凡,有人说傅抱石的山水画是超越当代,它代表当代山水画的新潮。人物画学六朝,笔简、意远、潇洒传神、格调高古,他笔下的仕女、高士中服饰是古人,意态神韵更是古人。
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小名阿芝,后改名齐璜,别号白石、白石老人,别署杏子坞老民、是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馆主者、寄萍、齐大、林居士、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少年曾学做雕花木工,后潜心习画,推崇徐渭、朱耷、原济、吴昌硕诸家,兼功篆刻、书法和诗文,五十六岁定居北京,以金石书画为业,独创红花墨叶一派。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一九五六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一九五五年度“国际和平奖金”。逝世后,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画家。齐白石是一位诗、书、画、印俱全的全能型画家,绘画则以花鸟画闻名于世,他曾立志“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他的花鸟鱼虫题材极为广泛,古往今来还无人与之匹敌;他的艺术风格造型简练、神态活泼、构思新颖、色彩丰富,融中国传统写意画与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于一体,颇为人们所称道。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早年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后留学法国,学习素描、油画,很早就在国内外美术界享有盛誉,一九二七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毕生高举改造中国画的大旗,在中国画坛造成很大影响,他是中西结合的倡导者,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实践者。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凡“可采入者融之”。徐悲鸿走的是“以西润中”的道路。他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和画马,注重写实讲求形似,传达神情,形神俱佳,富有生气,尤其是人物、花鸟、走兽都力求造型准确,但其笔墨工细,基本技巧又不离传统,强化人物、花鸟、走兽的真实感。传世的著名作品有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康有为》、《风尘三侠》等,中国画有《愚公移山》、《九方皋》、《会师东京》、《泰尔戈像》等。
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室名“师牛堂”。自幼喜爱绘画,早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后曾拜黄宾虹、齐白石为师,师心而不泥迹,得两位艺术大师之精谛。四十年代提出“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五十年代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创作精神,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带着沉重的笔墨宣纸等国画工具到山林中、生活中去写生,行程数十万里,画风大变,以独具个性的写意山水、人物和牛重现艺林。七、八十年代他又多次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意境,在写生中创造艺术,冲破了陈旧相因、日趋衰亡的传统技法程式,并融会贯通了大自然的造化规律和艺术创造规律,在绘画和书法上更趋臻于化境,炉火纯青,形成了黑、满、重、亮的李派艺术画风。李可染擅长山水、人物、水牛和书法,平时创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很少绘相同的作品。另外,李可染创作一幅画慢而不快,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几个月,稍不如意,就往往废之,自称“废画三千”。
高奇峰(1889-1933),原名翁,堂号天风楼,是“新国画”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岭南画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兄高剑父和陈树人并“称岭南三杰”。高奇峰早年参加同盟会,后与兄高剑父在上海创办《真相画报》和“审美书馆”,门生众多,遍布海内外。涂悲鸿曾赞誉“发扬真艺、领袖画坛”。高奇峰民出入百家,融通中外,穷神探奥,自辟蹊径,卓然成为大家。他善画走兽、花卉、山水,所绘走兽形象筋强骨壮、逼真传神、气势磅礴、形神俱足。尤善作松鹰、猿猴之类的机灵动物,配以雪景、夜月、孤藤或长江巫峡,令人赏心悦目,颇为耐看,他笔下的雄狮、猛虎、松鹰被孙中山认为是革命精神的代表。
石鲁(1919-1982),中国长安画派的中流抵柱和杰出代表。石鲁一生坎坷,特别是“文革”期间,惨遭迫害,被逼疯致残,许多人把他描写成一个半疯、半瘫、半狂的怪人,他在国际上知名度颇高,有“中国凡·高”之誉。石鲁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自幼学习中国画,因崇拜清朝画家石涛和现代作家鲁迅,故易名石鲁。石鲁是一位多面手,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印章、诗词、文学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从艺术成就和影响看,他的书画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的书画作品有三大特色,一是善于用传统山水画表现革命历史重大题材,令中国画耳目一新,也为中国画创出一条新路;二是作品个性极强、风格独具,他的笔墨扛鼎有力,运笔多顿拙,粗狂有棱角,无沦是绘画,还是书法都能看到他力透纸背,坚硬壮伟,尤其是枯笔重墨如火山爆发、山崩地裂;三是他的作品构思独特、意境深远,最有典型的是他的代表作《转战陕北》,以雄伟的大山为烘托,毛主席巍然屹立在山坡上,尽管人物的比例在整个画面上占有很小,但给人印象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之势,所以他的作品达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结合。特别是石鲁六、七十年代的作品,从笔墨、章法到意境,弥漫喷薄着一股狂敖不驯的豪情,宣泄着石鲁内心深刻的孤独和悲哀,以及对“文革”时期强烈的愤满和不平。
『陆』 我国最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
1、王羲之,其作《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2、颜真卿,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
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史上千百年来不朽的领军地位。
3、赵孟頫,赵孟頫是一位气贯古今的书画大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的这首题画诗已成为我国书画界的座右铭。
鉴于赵孟頫在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
4、柳公权,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有一位擅长楷书,以骨力清劲著称于世的大家,这就是为人所熟知的柳公权。
柳公权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荆棘编成,又是站在巨人的肩头上去摘取的。他善于吸取书艺大家的智慧与成果,变化成自己一家书艺。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竖起了一座巍峨丰碑。人们瞻仰这丰碑时,景行仰止,重其书,慕其人,故书与人并垂不朽。
5、王献之,王献之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
6、苏轼,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皆有精湛的造诣。他是中国杰出的文豪,是北宋文坛领袖,建树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苏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行书与黄庭坚的清劲、蔡襄的温淳婉媚不同,而是笔墨丰肥圆润、浑厚爽朗;因其修养广博,故“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天真平淡,格调俊逸,以气韵见胜。其作《黄州寒食帖》用笔浑厚遒逸、跌宕多变,富有情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6、董其昌,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
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董其昌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
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所无法比拟的。
8、张旭,工诗书,草楷俱佳尤长草书。他的草书,名噪当代,影响后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时与李白诗,裴文剑舞称“三绝”,被后世誉为“草圣”.
9、米芾,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
10、怀素,以“狂草”名世。怀素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柒』 中国最著名书法家排名
中国最著名书法家排名:董其昌、何绍基、柳公权、米芾、欧阳询。
1、董其昌
董其昌(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2、何绍基
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著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
3、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5、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捌』 中国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最为出色。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晋代人,他7岁开始练习书法,后在秦汉书法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风格,作品平和自然,奇逸豪放,是承前启后的书法家。
欧阳询是唐代人,受晋代王羲之的影响,他吸收了北朝碑刻和其他唐代书法家的长处,形成了"险劲"而"平稳"的书法风格。
颜真卿也是唐代人,书法刚健有力,气势雄伟,富于创新。柳公权是唐代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作品受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影响较大,风格清瘦、秀丽。
苏轼是宋代大文学家,学问渊博,书法苍劲、豪放。他不固守于前代书法家的章法,主张"书无常法",同时还主张要有见识,学识丰富才能使书法有长进
张旭 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称他为“草圣”。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玖』 中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2、张旭(约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
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 。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中。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张旭由‘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中悟得奇怪之态,又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得低昂回翔之状,他正是以造化为师,墨池功深,才成为狂草大师。”
3、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4、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5、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