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著名的太监
❶ 清朝最大的宦官是谁
吴良辅,在顺治帝跟前是非常有话语权的,俗称皇上跟前的红人,很得宠,顺治15年时,发生了太监与官员勾结贿赂风波,吴良辅也被牵连其中,但是皇帝非常袒护这位宦官,没有受到处罚,但顺治帝驾崩后,孝庄太后下旨对他进行了死刑。
李莲英于公元1856年入宫,做了一名太监。他很聪明,懂得人间是非,很会把握分寸,知道在有权威人面前表现自己,如为了讨好咸丰帝最受宠的妃子懿贵妃,他专门到妓院观察妓女们多变的发式,为懿贵妃梳最时兴的发式,从而讨得了懿贵妃的欢心,成了梳头房的小头目。
安德海(1844年—1869年),是清末的太监,河北省南皮县人,进宫后在咸丰帝身边为御前太监。安德海非常的聪明,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咸丰死后安德海立下大功成为慈禧心腹。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走到山东地方,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处决。
张兰德和其它太监不一样,他向往的是荣华富贵,向往着权力,所以他在光绪年间选择了进宫当太监,宫号小德张,张兰德从小就眉清目秀,其后来加入了专门为西太后和其他妃嫔演戏的南府戏班的行列。为了讨得西太后的欢心,小德张遍寻京城戏剧名角入宫演戏,终于成为西太后最宠信的太监之一。
(1)清朝最著名的太监扩展阅读:
清朝,虽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已经出现了供内府差遣的宫阉人员,但真正完整地建立起太监制度,那还是在入关之后。进驻明朝宫室的收了批旧明太监,隶于内务府管辖之下,担当洒扫、传膳等杂役。.清朝的宦官制度开始于顺治帝时期。
康熙皇帝在位时规定由内务府总管宫廷事务,并设立敬事房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康熙、雍正、乾隆诸帝统治之时,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对宦官的约束非常严格。严禁宦官干预朝政。
如吃酒赌博、当差懒惰、口出怨言、混乱行走、言语高声等行为在宦官来说也都是禁止的。乾隆时还禁止太监与外廷官员、王公大臣的来往。
❷ 清朝四大太监分别是
吴良辅,在顺治帝跟前是非常有话语权的,俗称皇上跟前的红人,很得宠,顺治15年时,发生了太监与官员勾结贿赂风波,吴良辅也被牵连其中,但是皇帝非常袒护这位宦官,没有受到处罚,但顺治帝驾崩后,孝庄太后下旨对他进行了死刑。
(2)清朝最著名的太监扩展阅读:
清朝,虽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已经出现了供内府差遣的宫阉人员,但真正完整地建立起太监制度,那还是在入关之后。进驻明朝宫室的收了批旧明太监,隶于内务府管辖之下,担当洒扫、传膳等杂役。.清朝的宦官制度开始于顺治帝时期。
康熙皇帝在位时规定由内务府总管宫廷事务,并设立敬事房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康熙、雍正、乾隆诸帝统治之时,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对宦官的约束非常严格。严禁宦官干预朝政。
如吃酒赌博、当差懒惰、口出怨言、混乱行走、言语高声等行为在宦官来说也都是禁止的。乾隆时还禁止太监与外廷官员、王公大臣的来往。
❸ 清朝有哪些著名的大太监
吴良辅:吴良辅,清朝顺治朝太监,受到顺治帝的宠幸,因而专权把持朝政,顺治15年时,发生宦官与官员贿赂勾结的案件,吴良辅牵涉其中,但顺治帝袒护他而未依照他自己所订禁宦官干政的谕令处罚,但顺治帝逝世后,即于康熙元年由孝庄皇太后下旨依“变易祖宗制度”之罪被处死刑。有说在董鄂妃死后顺治帝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即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内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
苏培盛:苏培盛,清代恩济庄一地埋葬的有墓碑并留下拓片的清代太监之一,康熙十二年九月廿三日生,乾隆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卒,顺天府大兴县人,官职为宫殿监督领侍。 清宫造办处档案有记载:雍正藩邸近侍,深得宠信,破例获赏当铺。甚至于庄亲王、弘历(后登基为乾隆皇帝)、弘昼等人前颇为不敬,为雍正帝所斥。雍正元年正月十七日时任懋勤殿首领太监,雍正五年八月廿二日记载中的官职变为副总管太监,此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直到雍正驾崩,官职都是总管太监。
安德海: 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末宦官,直隶南皮(河北省南皮县)人。他在八九岁时净身,进宫后在咸丰帝身边为御前太监。由于安德海聪明伶俐,善于奉承,他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咸丰死后安德海成为慈禧心腹,干预朝政,打压恭亲王等。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走到山东地方,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处决。李莲英:清朝后继安德海另一当权太监。
李莲英: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安德海事件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
小德张:小德张(1876年-1957年4月19日),中国清朝末代太监总管,名祥斋,字云亭,在内宫太监里排辈兰字,序号张兰德,慈禧太后赐名“恒泰”,宫号小德张。天津静海县南吕官屯人。1888年12岁自宫其身,1891年入宫当太监,1892年被派入宫内南府升平署戏班学京剧武小生,技艺精湛,深受慈禧太后赏识。1898年被提升为后宫太监回事。庚子事变中,随慈禧太后西狩,回京后升任御膳房掌案,三品顶戴。1909年,按照慈禧的懿旨,小德张升为长春宫四司八处大总管。各王公贵族,朝廷大臣晋见隆裕太后,必须得到小德张的首肯,权倾一时。民国二年(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后,出宫到天津英租界做寓公,深居简出,不问政事,广置田产。1957年4月19日病逝于天津,终年81岁。张兰德旧居在天津。
❹ 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太监
十大著名太监:赵高、张让、高力士、李辅国、蔡伦、王振、魏忠贤、刘瑾、郑和、李莲英。
赵高 :(?-前207年),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 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拓展资料:
太监(tài jiàn)原指宦官中的高级官员,现指古代被阉割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又称宦官、阉人、寺人、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明朝开始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
和太监一起生活的宫人叫对食。
❺ 清朝太监最高是几品
1722年,康熙帝开始对太监授予官职品级,但仅有6个名额,最高也只有五品。
历朝历代,清朝对太监的管理最严格,对太监掌握权力的防范也最为成功。
相比明朝宫廷太监动辄有数万人之多,清朝太监数量大为减少。1751年,乾隆帝传谕,将太监的人数规定在3300人。此后,清宫太监大部分时间不满此数。人数少了,管理起来相对容易。
清朝初年,顺治帝参照明朝旧制,设立十三衙门管理太监。8年后,十三衙门撤销,太监划归内务府管理。数千太监在宫廷当差,没有专管机构毕竟诸多不便。于是,1677年,康熙帝下旨建立专门管理太监的机构“敬事房”。
敬事房隶属总管内务府,人员全部由太监组成,职责是“专管宫内一切事务,奉行谕旨及承行总管内务府各衙门一切文移”。从此,由敬事房管理所有太监,成为清朝定制。不过,这时候的太监均无品级。
(5)清朝最著名的太监扩展阅读
关于太监的起源,中国早在殷商就有“寺人”,据专家考证,甲骨文中已有相关的记载,历史自然比西方要悠久。
生理的变态必然导致心理的变态,在那被贾元春称为“见不得天日”的地方,太监们肆意发泄着他们变态的性欲、权力欲、贪欲。仅以贪污而论,据明人赵士锦在《甲申记事》中载,明末李自成进京前,偌大一个明帝国的国库存银竟不到四千两!
而魏忠贤被抄时,居然抄出白银千万两,珍宝无算,以致崇祯多次痛心疾首地怒斥太监们:“将我祖宗积蓄贮库传国异宝金银等,明比盗窃一空。”
崇祯的“痛心疾首”既让人同情,又不让人同情。让人同情,是因为他贵为天子,却拿太监没办法;不让人同情,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太监头子,他是棵大树,太监是在树上筑巢的鸟,倘若同情皇帝,谁来同情太监呢?
然而,君主们依然坚持太监制。既然自诩为“天子”,就得龟缩在宫廷里,跟一般百姓保持距离――让百姓知道皇上也是吃喝拉撒睡的凡人,那还了得!
迷宫一样的宫廷内便需要“绝对安全”的奴仆,怕戴绿帽子的皇帝便与不能人事的太监“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共同成为庞大的帝国大厦中的两块最重要的基石。
❻ 明朝和清朝有哪些著名太监
郑和:(1371年-1435年):明朝成祖三宝太监, 航海探险家。
王振: 明朝第一名当权宦官,引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
刘瑾:明朝时当权宦官,后被处凌迟处死。
魏忠贤: 明朝时宦官,以败坏朝政著名。
安德海: 清朝慈禧的最爱。后来出京办货,到山东被巡抚丁宝桢以祖训逮捕处斩。
李莲英:清朝后继安德海另一当权太监。
❼ 清朝太后身边最著名的贴身太监叫什么
清朝太后身边最著名的贴身太监叫李莲英。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赭黄脸,高颧骨,两颊略长,肿眼泡,大鼻子,厚嘴唇,长下巴。
李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
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亡,时年64岁。
围绕李莲英出宫和他的身后事,又有许多传说。有人说他是看到光绪弟弟载沣监国摄政,恐遭报复退居宫外;也有人说,李连英死后,宫中太监纷纷抢夺他的遗产,隆裕太后将财产全部充公;还有人说,李莲英生前得罪了许多人,出宫后深居简出,但最终还是被人在后海附近暗杀。
类似传说虽十分盛行,但从当时清宫对李莲英出宫及死后的安排来看,这些传说都无法令人置信。 但是为何李莲英的墓中只剩他的头颅,而其躯体不知去向,无人得知其因。但是至少,李莲英是病死的这一说法站不住脚。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身份极为卑贱。不同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❽ 清朝历代总管太监有谁
良辅,清朝顺治朝太监,受到顺治帝的宠幸,因而专权把持朝政,顺治15年时,发生宦官与官员贿赂勾结的案件,吴良辅牵涉其中,但顺治帝袒护他而未依照他自己所订禁宦官干政的谕令处罚,但顺治帝逝世后,即于康熙元年由孝庄皇太后下旨依“变易祖宗制度”之罪被处死刑。有说在董鄂妃死后顺治帝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即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内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
李莲英,李莲英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入宫,做了一名太监。聪明伶俐的李莲英非常善于把握出人头地的机会。如为了讨好咸丰帝最受宠的妃子懿贵妃,他专门到妓院观察妓女们多变的发式,为懿贵妃梳最时兴的发式,从而讨得了懿贵妃的欢心,成了梳头房的小头目。
咸丰帝晚年,对户部尚书肃顺非常器重。有一次,咸丰帝向肃顺谈起懿贵妃有可能在自己死后母以子贵,专权用事。两人计议应当早除去懿贵妃。这样惊人的谈话内容被李莲英听到了,他连夜从皇宫中的狗洞子里爬出去,到懿贵妃的妹夫醇亲王家报信。几经周折后,懿贵妃终于安然无恙。从此懿贵妃把李莲英视为心腹。在除掉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的惊心动魄过程中,李莲英是直接向北京与恭亲王进行接洽并把西太后的密诏交给恭亲王之人。消灭肃顺等政敌后,西太后开始了垂帘听政的过程。
李莲英非常善于揣摩西太后的心思,挖空心思地投其所好。西太后也习惯于听从李莲英安排起居,甚至包括对声色的喜好。如李莲英在宫中设置暗房,让年少守寡,又不安于现状的西太后取乐。一刻也离不开李莲英的西太后,在安德海被杀后把内廷大总管职务转赐李莲英,并打破了清制宦官最高五品官职的限制,亲赐李莲英二品顶戴,其受宠程度可以想见。
安德海,安德海是清咸丰帝时的太监总管。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安德海与权力欲极为旺盛的懿贵妃相互勾结。适逢咸丰帝病死在热河,遗诏载垣、肃顺等人为顾命八大臣,辅佐皇子载淳。已经晋升“西太后”的懿贵妃企图制服八大臣,实现自己专权的目的,急需联络远在京城的恭亲王。安德海献苦肉计,被打得皮开肉绽后被赶回京师,正好成为与恭亲王通气之人。安德海还联络了手握京城兵权的胜保等武官对西太后加以支持。在恭亲王与胜保等人强有力的支持下顾命大臣或被杀或被斥,西太后政变成功。
张兰德,张兰德是因向往大太监的富贵生活而在光绪年间自宫进宫当太监的,小德张是其宫号。小德张初入宫时,在茶房供事。因为其皮肤细白,眉清目秀,加入了专门为西太后和其他妃嫔演戏的南府戏班的行列。为了讨得西太后的欢心,小德张遍寻京城戏剧名角入宫演戏。小德张也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投西太后之所好,终于成为西太后最宠信的太监之一。
❾ 清朝太监的等级排序
按等级分为: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小太监之分。发展至清代末期,太监等级更加复杂,在宫殿监中,就有总管、首领、掌案、回事和小太监之分;在各处所中又有首领、大师 父、师父、带班、陈人、徒弟之别等等。
清朝,虽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已经出现了供内府差遣的宫阉人员,但真正完整地建立起太监制度,那还是在入关之后。进驻明朝宫室的收了批旧明太监,隶于内务府管辖之下,担当洒扫、传膳等杂役。
清朝的宦官制度开始于顺治帝时期。康熙皇帝在位时规定由内务府总管宫廷事务,并设立敬事房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
康熙、雍正、乾隆诸帝统治之时,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对宦官的约束非常严格。严禁宦官干预朝政。如吃酒赌博、当差懒惰、口出怨言、混乱行走、言语高声等行为在宦官来说也都是禁止的。乾隆时还禁止太监与外廷官员、王公大臣的来往。
(9)清朝最著名的太监扩展阅读
不同品级的太监,穿着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赏有太监顶戴的称为老爷,无顶戴的称为师父。在清末,督领侍张德安,长春宫的大总管张谦和,二总管阮进寿就是二品顶戴--“红顶子”。
大总管、二总管依次往下排分为带班太监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另外,是众多的小太监和从事劳作的下层扫殿太监,登记森严,一级压一级。
此外,在各宫殿太监中,还设有总管、首领、掌案的、回事的,以及小太监。其他宫内各个处所,又分为首领、大师父、二师父、带班、陈人,最末一等就是徒弟了。
太监头目都收徒弟,下班后,捧洗漱用具、拿扇、持麝尾,都有徒弟侍侯。 到了晚清,随着各种需要,分管什么职责,就有什么名目的太监,如驮妃太监、侍膳太监等,连外国进贡来的自鸣钟,也有专门太监负责,称其为“自鸣钟太监”,可谓是名目繁多,令人瞠目。
❿ 清朝的太监分哪些等级
按等级分为: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小太监之分。发展至清代末期,太监等级更加复杂,在宫殿监中,就有总管、首领、掌案、回事和小太监之分;在各处所中又有首领、大师 父、师父、带班、陈人、徒弟之别等等。
有名的太监有:
1、安德海,晚清有名的太监之一,帮慈禧太后登上晚清权利的最高峰,深受慈禧太后的宠爱,因为太过嚣张,借着为同治皇帝置办婚装的名义,出去搜刮民脂民膏,被当时的山东巡抚丁宝桢抓获,斩首于济南。
2、李莲英,提起李莲英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慈禧时期的太监总管,权倾朝野,死因成谜至今未解。
3、小德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总管,也是李莲英死后,服侍慈禧太后的最后一位太监,1912年清朝灭亡后,小德张也就下岗了,小德张下岗后生活奢靡,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社会主义改造,活到81岁。
4、孙耀庭,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你就该知道他的名气了,他不止是清朝最后一个太监,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他的净身时间也有点不可思议,居然是1916年,很明显,孙耀庭没当几天太监,文革后。住进广化寺,直到1996年去世。
宫中的太监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伺候皇上及宫廷内的太监,另一种是其它各部门的办事太监。最主要的看是否替皇上办事,那些御前太监的服装穿着都比较花哨和漂亮的绸缎,这让殿上的那些宦官羡慕不已,他们按规定只能穿最简单的服饰,例如布衣和布鞋,不能穿绸缎之类的好衣服。
在康熙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头一次规定太监品级的事情,这也规范了太监的等级制度,规定了太监的最高品级为五品,到了雍正的时候,品级上升了一个等级,到了晚清末年,才出现二、三品的太监。
因为清朝有一个机构,称作敬事房,它是设立起来专门管理太监的机构,它的作用就好像是现在的监督机构一般。有着这样的机构,太监想要猖狂起来都难,更何况清朝本就专制,使太监的等级制度不断地加强。据说到后来,太监的品级分到20等,规范的极其到位。
人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三种,把太监分为总管、首领、普通三种等级,这是从事实上来说;但从官品来看的话,看是否有顶戴官帽;从差事上来说,分为上差和下差。
根据晚清的史料记载,光绪年间就有2千个左右的太监,但其中的总管只有16个人,首领也不过是百来号人,可见当是绝大多数的太监还只不过是普通太监,他们是最底层的人物,做尽任何辛劳事,却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可。
(10)清朝最著名的太监扩展阅读:
太监制度非常严格,基本上宫廷里有严格的规矩。
当太监遇到皇帝的时候,会叫皇帝万岁爷。遇到西太后会叫老佛爷。那遇到妃子呢,会叫主子。太监自己人称呼呢,如果您是小张太监,他是小李太监,彼此会称呼张爷,李爷。
而且清朝的太监制度很有意思,都是师徒制度,就是有老太监带小太监,当然也得细心学习,师傅不会手把手教,不会围着个人转,而是偷着学或者间接了解宫廷里的规矩。
而且就算是太监跪拜人也分很多种跪的方式,遇到不同等级的人太监跪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遇见主子,或者给主子回话是双腿安,就是先跪左腿再跪右腿。要是主子很开心,大大地赏赐了太监,甚至要将头磕出响声来,以对“浩荡的天恩“表示感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朝宦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