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古代著名碑帖

古代著名碑帖

发布时间: 2020-11-29 05:02:53

⑴ 古代书法家的朝代、名字、作品(碑帖)

错 王羲之不是唐朝的

元朝 赵孟頫 《洛神赋》

楷书四大名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之赵孟俯

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

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

赵董——指元代赵孟俯,明之董其昌

邢张米董: 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
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说。

昊中四才子: 指明代居于苏南的书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

二沈: 指明初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号称“大小学士”。前者以婉丽胜,后者以遒逸胜。

鲜赵: 指元代书家赵孟俯、鲜于枢。又称元“二雄”。赵氏代表作如《仇锷墓碑铭》、《三门记》、《汲黯传》、《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等;鲜于枢代表作如《韩愈进学解》、《渔父词》、《透光古镜歌》、《韩愈石鼓歌》、《苏轼海棠诗》、《老子道德经》等。

米薛: 指北宋米芾、薛绍彭,后者代表作如《杂书卷》等

苏黄米蔡: 指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氏代表作如《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黄氏代表作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花气诗》、《诸上座帖》等;米氏代表作如《多景楼诗》、《苕溪诗帖》、《蜀素诗》等;蔡氏名作如《万安桥记》《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四家”之蔡一说为蔡京。

颜柳: 指唐之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前者的代表作如《多宝塔感应碑》、《郭家庙碑》、《元吉墓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等;后者的代表作如《李晟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颠张醉素: 颠张即张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怀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笋帖》等,二人亦唐草圣。

虞欧褚薛: 指初唐的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氏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

羊薄: 指南朝宋书法家羊欣、薄绍之。前者善隶(正)书,后者善行草。

二王: 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前者为书圣,代表作如《兰亭序》等,后者代表作如《鸭头丸》、《十二月帖》等。

三谢: 指东晋的谢尚(从兄)、谢奕(兄)、谢安(弟)三人。他们不仅在政治上著名,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并因此得名。

崔杜: 指东汉崔援、杜操(又改杜度),为徒师关系,皆善章草。

钟张: 指东汉张芝、三国魏种繇。张氏创今草,被推为“草圣”,钟氏代表作如《宣示表》,《贺捷表》等。

⑵ 古代的碑帖是怎么拓本出来的

其实古代的碑帖是很多书法家他们按照这个碑自己来写的。
如果不是书法家,就把纸按到上面,然后印刷印出来。

⑶ 中国历代哪些著名的书法碑帖请你写出任意三本难得名字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

附: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碑帖名单
国家级珍贵碑帖

00515 萧敷及敬太妃墓志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刻石 宋拓本 上海
博物馆
00516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 (唐)李百药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五年
(631)刻石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00517 魏元丕碑 东汉光和四年(181)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18 范式碑 三国魏青龙三年(235)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19 温彦博碑 (唐)欧阳询撰文并正书 唐贞观十一年(637)刻石 宋
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20 温彦博碑 (唐)欧阳询撰文并正书 唐贞观十一年(637)刻石 宋
拓本 上海图书馆
00521 皇甫诞碑 (唐)于志宁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十七年(643)
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22 李思训碑 (唐)李邕撰文并行书 唐开元八年(720)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523 大智禅师碑 (唐)杜昱撰文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刻石 宋拓
本 国家图书馆
00524 李秀碑 (唐)李邕撰文并行书 郭卓然摹勒并题 □慈敏 张昂等
镌 唐天宝元年(742)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0 华山庙碑 东汉延熹八年(165)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1 华山庙碑 东汉延熹八年(165)刻石 元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2 瘗鹤铭 (南朝梁)华阳真逸撰文 上皇山樵书 南朝梁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573 龙藏寺碑 (隋)张公礼撰文 隋开皇六年(586)刻石 元拓本 沈
树镛跋 上海图书馆
00574 昭仁寺碑 (唐)朱子奢撰文 唐贞观四年(630)刻石 宋拓本 北
京大学图书馆
00575 九成宫醴泉铭 (唐)魏徵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六年(632)
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6 九成宫醴泉铭 (唐)魏徵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六年(632)
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7 怀仁集王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序 李治撰文记 (唐)
释怀仁集王羲之书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宋拓本 天津博物馆
00578 怀仁集王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序 李治撰文记 (唐)
释怀仁集王羲之书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宋拓本 西安碑林博物馆
00579 怀仁集王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序 李治撰文记 (唐)
释怀仁集王羲之书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南宋拓本 西安碑林博
物馆
00580 郎官石柱记 (唐)陈九言撰文 张旭书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
刻石 宋拓本 王世贞跋 上海博物馆
00581 孔子庙堂碑 (唐)虞世南撰文并书 李旦篆额 唐天宝十一年
(752)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82 滑台新驿记 (唐)李勉撰文 李阳冰篆书 唐大历九年(774)刻
石 宋拓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0583 神策军碑 (唐)崔铉撰文 柳公权正书 唐会昌三年(843)刻石 宋
拓本 国家图书馆
00584 许真人井铭 (五代)徐铉撰文并书 十国南唐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图书馆
00585 水头镬铭 (宋)黄庭坚撰文并书 邢肃刊 北宋元佑二年(1087)
刻石 宋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00696 (开皇本)兰亭序 (晋)王羲之撰文并行书 隋开皇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697 争座位帖 (唐)颜真卿撰文并行书 唐广德二年(764)刻石 宋
拓本 何绍基跋 上海图书馆
00698 十七帖 (晋)王羲之草书 唐大历元年(766)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图书馆
00699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00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博物馆
00701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王
淮等跋 上海博物馆
存四卷(四、六至八)
00702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图书馆
存一卷(九)
00703 绛帖 (宋)潘师旦摹 北宋皇佑至嘉佑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704 绛帖 (宋)潘师旦摹 北宋皇佑至嘉佑刻石 宋拓本 国家图书馆
00705 绛帖 (宋)潘师旦摹 北宋皇佑至嘉佑刻石 宋拓本 国家图书馆
00706 大观帖 (宋)蔡京等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存三卷(二、四、五)
00707 大观帖 (宋)蔡京等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存五卷(二、四、六、八、十)
00708 大观帖 (宋)蔡京等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王
世贞跋 南京大学图书馆
存一卷(六)
00709 汝帖十二卷 (宋)王寀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10 兰亭续帖上下册 北宋政和初年刻石 宋拓本 上海博物馆
00711 慈恩寺雁塔唐贤题名帖 北宋宣和二年(1120)刻石 宋拓本 中
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0712 鼎帖 (宋)张斛辑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刻石 宋拓本 上海
图书馆
00713 绍兴米帖 (宋)米芾书 赵构辑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刻石 南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存一卷(九)
00714 历代钟鼎款识法帖 (宋)薛尚功辑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刻
石 宋拓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0715 西楼苏帖 (宋)苏轼书 汪应辰辑刻 南宋乾道四年(1168)刻石
宋拓本 天津博物馆
00716 松桂堂法帖 (南宋)米巨容刻 南宋淳熙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
物院
00717 甲秀堂帖 (宋)庐山陈氏辑 李氏刻 南宋淳熙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18 忠义堂帖 (唐)颜真卿撰文并书 南宋嘉定八年(1215)刻石 宋
拓本 浙江省博物馆
00719 群玉堂帖 (宋)向若水摹 韩侂胄刻 南宋嘉定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20 英光堂帖 (宋)米芾书 岳珂刻 南宋嘉定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
物院
00721 郁孤台法帖 (宋)聂子述辑 南宋绍定元年(1228)刻石 宋拓
本 上海图书馆
00722 凤墅帖 (宋)曾宏父辑 张节摹勒 欧阳信明 欧阳庚等刻 南宋
淳佑刻石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存十二卷
00723 澄清堂帖 (晋)王羲之书 (宋)施宿摹勒 南宋淳佑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724 澄清堂帖 (晋)王羲之书 (宋)施宿摹勒 南宋淳佑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725 宝晋斋法帖十卷 (宋)曹之格辑 南宋咸淳五年(1269)刻石 宋
拓本 上海图书馆
01640 崔敬邕墓志 北魏熙平二年(517)刻石 清出土初拓本 蒋祖诒跋
上海图书馆
01641 曹辅墓志 (宋)杨时撰文 陈渊书 囗经篆盖 翁文模镌 南宋建
炎二年(1128)刻石 明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01642 孔宙碑 东汉延熹七年(164)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154
01643 张迁碑 东汉中平三年(186)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644 赵清献公碑 (宋)苏轼撰文并书 北宋元佑四年(1089)刻石 明
拓本 上海图书馆
01707 集古印谱二卷 (明)顾从德辑 明隆庆钤印本 开封市图书馆
01708 集古印谱六卷 (明)王常辑 明万历三年(1575)顾氏芸阁刻朱
印本 泰州市图书馆
01709 集古印谱六卷 (明)王常辑 明万历三年(1575)顾氏芸阁刻朱
印本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01710 杨氏集古印章四卷 (明)杨元祥辑 明万历十五年(1587)钤印
本 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
01711 宣和集古印史八卷 (明)来行学辑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刻
钤印本 安徽省图书馆
01712 宣和集古印史八卷 (明)来行学辑 明万历刻朱墨套印本 湖南
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01713 罗氏古今印薮不分卷 (明)罗龙文辑 明钤印本 安徽省博物馆
01714 石鼓文 战国秦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715 石鼓文 战国秦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716 泰山刻石 传(秦)李斯篆书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刻石 明
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01717 乙瑛碑 东汉永兴元年(153)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718 伊阙佛龛碑 (唐)岑文本撰文 褚遂良正书 唐贞观十五年(641)
刻石 明拓本 国家图书馆
01719 天一池碑 (元)揭傒斯撰文并书 元至正七年(1347)刻石 明拓
本 国家图书馆
01837 乐善堂法帖 (元)赵孟頫书并绘 顾信摹勒 吴世昌 茅绍之镌
元延佑五年(1318)刻石 明拓本 国家图书馆
01838 真赏斋帖 (明)华夏辑 章文镌 明嘉靖元年(1522)刻石 明拓
火前本 故宫博物院
01841 甘氏印集四卷 (明)甘暘篆刻 明万历刻钤印本 南京图书馆
01842 方元长印谱五卷 (明)方逢吉篆刻 朱统■辑 明万历四十八年
(1620)钤印本 湖北省图书馆
01843 郑弘佑印谱一卷 (明)郑基相篆刻 明崇祯六年(1633)刻钤印
本 安徽省图书馆

⑷ 有没有专门研究古代碑帖书法的网站

我经常关注类似消息,但至今没有看到这类网站。如果你是对书法理论有兴趣的话,我觉得还是要研究书本。

⑸ 什么是书法古贴

通常指碑帖。

“帖”原是指书法家的墨迹真笔。为传播、学习需要,宋代以后版出现将汇集的名家真迹,权经钩勒上石或上枣木板,经镌刻捶拓,这样的汇帖刻本,也称“帖”,如著名的有“淳化阁帖”、“宝晋斋法帖”。“碑帖”已合为一辞,用来泛指供学习书法取法的范本。----《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

碑帖过去俗称黑老虎,它既是一种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品。前辈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学形式和书法家的手迹经过名匠刻手,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艺术内容,还经过裱装成轴或册页,这样就成了碑帖。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实际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木板上可石上汇集而成。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后人们为了学习书法,或作历史资料都要学习这些文字资料。

⑹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怎么样

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中国古代的碑帖艺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是一个讲究书法艺术的文明古国,由于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曾产生过甲骨、金文、瓦当、竹木简、石刻、木刻等载体,而这些艺术作品又大都归结为碑帖形式流传至今。
碑帖的原意本为镌刻文字的石碑和石板、木板。但通常意义上的所谓碑帖,乃指中国古代一切硬质器物上的文字之拓本。
碑、帖虽然同为石刻(其中帖部分为木刻),但就其性质和用途而言,两者之间又有着严格区别。简而言之,凡铭功纪事的石刻谓之碑,它包括功德碑、墓表、墓志、塔铭、刻经、造像、石阙、石碣、摩崖、题名、题诗、律令、纪游、界石、画像、桥柱、井栏、享祠、纪事等,其意在于将名人事迹、祖先功德、名胜沿革、宗教源流以及律令、禁约等宣告世人,流芳后世。帖则是将著名墨迹摹刻流传、以供世人学书临范的一种复制品。碑、帖的原始本义虽然有别,但由于碑刻文字大都出自名家手迹,随着书法艺术在中国的广为推行。碑刻文字亦渐失其原始本义,被后世学者作为帖的别体和重要补充,拓成纸本,以供研习书法之用。
碑在中国创制很早,但在汉代以前,由于文学尚掌握在少数贵族知识分子手中,书法尚未成为大众艺术,故碑刻文字数量极其有限。到目前为止,中国所发现的先秦碑刻文字真正可信的仅有商代的《商代石簋》和《妇好墓石牛刻字》,东周时期的《河光石铭》和《石鼓文》,秦朝时期的《峄山刻石》、《耶琊台刻石》、《泰山刻石》等寥寥数种。至于相传为夏禹时镌刻的衡山《岣嵝碑》和《庐山紫霄峰刻石》、周穆王书写的《坛山刻石》、孔子书写的《比干墓字》和《吴季子墓碑》等古代碑刻文字,早已经宋人赵明诚、秦观,清人王虚舟等金石学家考定为后人伪刻文字,只能作人文景观。先秦时期所遗留的碑刻文字虽少,但艺术起点很高。如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石簋》虽然只有十二字,但观其字迹刀法,锋棱劲挺,起止有序,与甲骨文刀法如出一辙,非等闲之辈所能为。又如唐初在天兴县南三峙原出土的《石鼓文》,共十个鼓形石,每鼓一首四言诗,记载春秋时秦国君主游猎的情况,因此又称“猎碣”。《石鼓文》书体出自周宣王时的史籀之笔,线条匀称,古朴浑厚,凝重遒劲,被历代书家誉为石刻之宗。

⑺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赵孟頫、王铎等。

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代表作品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

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代表作品有《多宝塔碑》、《劝学诗》、《颜勤礼碑》、《祭侄文稿》等。

3、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4、赵孟頫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代表作品有《松雪斋文集》、《秋郊饮马图》、《秀石疏林图》、《松石老子图》等。

5、王铎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书画家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

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的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其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王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王羲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颜真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米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赵孟頫

⑻ 中国有哪些有名的书法家及碑帖

最有名的是“书圣”,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品是《兰亭序》,但是真迹已经被唐内太宗带入棺材,现容流传的都是褚遂良的拓本。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这是公认的。
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行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第一当然是《兰亭序》)。
怀素——行书《圣教序》,草书《小草千字文》。
柳公权——《玄妙塔碑》。
欧阳询——《礼泉碑》。
史游——《急就章》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二人并称“二王”,代表作《洛神赋十三行》。
我个人比较喜欢晋和唐代的书法家,宋朝还有米芾,苏轼,宋徽宗,元有赵孟頫,明清以后仿体居多,没少有风格大家了。另外,秦代以前的文字多刻于青铜器之上,或者是悬崖峭壁,碑拓有流传下来的,但没有署名的书法家,文字为篆字;汉代多书于竹片和绢帛,有汉简,文字为隶书,也有些变体;隋唐逐渐演变为楷书,行楷,行草,草书之类。
现代书法家中个人比较推崇于右任,他创建了标准草书,算是有所建树吧。

⑼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姓名及其代表作~~谢谢哈~

1.王羲之(303年-年),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
作品有:《兰亭序》,《快雪时晴贴》 ,《姨母贴 》。
2.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书圣王羲之第七子
作品有:《中秋贴 》
3.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
作品有:《伯远贴 》。
4.褚遂良(596年-658年),字登善,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称褚河南,唐朝政治家,书法家。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作品有:《雁塔圣教序碑 》。
5.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作品有:《古诗四帖》、《肚痛帖》。
6.怀素(725-785)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
作品:《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
7.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生于京兆(今西安)。
作品有:《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稿》。
8.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作品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
9.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
作品有:《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
10.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
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 》。
11.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法家、鉴定家、画家、收藏家。米芾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作品有:《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珊瑚帖》、《蜀素帖》。
12.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
作品有:《万安桥记》、《澄心堂帖》
13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5日),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作品有:《淳化阁帖》。

⑽ 请提供中国古代碑帖以及碑帖拓本或者书写本。

这张可以不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