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无所知名

无所知名

发布时间: 2020-11-29 07:16:14

A.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可处而守高.解释,作者及出处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与其不合道义而有显名,宁可甘于穷困、守持高尚的节操。

楚辞 九辩 宋玉

九辩,《楚辞》篇名。王逸定为宋玉作。明代焦□《焦氏笔乘》、清代牟庭相《楚辞述芳》及吴汝纶在《古文辞类纂》评语中,均以为屈原作,但所提出的理由还不足以推倒王逸之说。关于《九辩》名称的意义,王逸释“辩”为“变”,是对的;但又说“谓陈道德以变说君”云云,则不确。王夫之说:“辩犹遍也。一阙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楚辞通释》)此说较为通达,今多从此说。

《九辩》是一首感情□挚的长篇抒情诗,共有250多句。关于它的主旨,王逸认为是宋玉“悯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哀其志”;对此,现今的研究者大抵取怀疑态度。从诗的内容来看,其基本思想是表达“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这种感慨,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带有普遍性。诗中对现实的黑暗也有一定的反映,并表达了诗人“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的志尚。但追求理想、坚持抗争的精神远逊于屈原。在艺术上,《九辩》虽多模仿《离骚》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善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并且句法多变,能够巧妙地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抑扬顿挫,饶有音乐美,从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开头一段描写秋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寥寥数语,而情景俱现,成为后世文人触景伤怀,寄慨身世的滥觞。

九辩 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寂漻兮收潦而水清,

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雁雍雍而南游兮,鵾鸡啁晰非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悲忧贫蹙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

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

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沾轼。

忼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臧。

叶菸[艹/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

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羊。

岁忽忽百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亻狂]攘。

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仰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扬?

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于众芳。

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心闵怜之惨凄兮,愿一见而有明。

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

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

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駶跳而远去。

凫雁皆唼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

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金且]铻而难入。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

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

谓骐骥兮安归?谓凤凰兮安栖?

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

鸟兽犹知怀德兮,云何贤士之不处?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喂而妄食。

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

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

霜露惨凄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

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

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

愿自直而径往兮,路壅绝而不通;

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以,

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按而学诵。

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

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

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 <---------------

食不偷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

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

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悲。

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白日蜿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

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

心摇悦而日幸兮,然怊怅而无翼。

中憯恻之凄怆兮,长太息而增欷。

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

事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何泛滥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

忠昭昭而愿见兮,然霠噎而莫达。

愿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窃不自料而愿忠兮,或黕点而污之。

尧舜之抗行兮,了冥冥而薄天。

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

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被荷禂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

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

憎愠怆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

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后之危败。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

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

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

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淡而无光。

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适。

谅无怨于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

乘骐骥之浏浏兮,驭安用夫强策。

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

邅翼翼而无终兮,忳惛惛而愁约。

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效。

愿沈滞而不见兮,沿欲布名乎天下。

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堥/心-土]而自苦。

莽洋洋而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

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皇皇而更索。

宁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

无伯乐之善相兮,今谁使乎誉之。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

纷忳忳之愿忠兮,妒被离而障之。

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

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

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

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

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前轻辌之锵锵兮,后辎乘之从从。

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

计专专之不可化兮,愿遂推而为臧。

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译文】

教人悲伤啊秋天的气氛,
大地萧瑟啊草木衰黄凋零。
凄凉啊好像要出远门,
登山临水送别伤情。
空旷啊天宇高秋气爽,
寂寥啊积潦退秋水清。
凄凉叹息啊微寒袭人,
悲怆啊去新地离乡背井,
坎坷啊贫士失官心中不平。
孤独啊流落在外没朋友,
惆怅啊形影相依自我怜悯。
燕子翩翩飞翔归去啊,
寒蝉寂寞也不发响声。
大雁鸣叫向南翱翔啊,
鵾鸡不住地啾啾悲鸣。
独自通宵达旦难以入眠啊,
聆听那蟋蟀整夜的哀音。
时光匆匆已经过了中年,
艰难阻滞仍是一事无成。

悲愁困迫啊独处辽阔大地,
有一位美人啊心中悲凄。
远离家乡啊异地为客,
漂泊不定啊如今去哪里?
一心思念君王啊不能改变,
有什么办法啊君王不知。
积满哀怨啊积满思虑,
心中烦闷啊饭也不想吃。
但愿见一面啊诉说心意,
君王心思啊却与我相异。
驾起马车啊去了还得回,
不能见你啊伤痛郁悒。
倚靠着车箱啊长长叹气,
泪水涟涟啊沾满车轼。
慷慨决绝啊实在不能,
一片纷乱啊心惑神迷。
自怨自悲啊哪有终极,
内怀忠忱啊精诚耿直。

上天将一年四季平分啊,
我悄然独自悲叹寒秋。
白露降下沾浥百草啊,
衰黄的树叶飘离梧桐枝头。
离开明亮的白日昭昭啊,
步入黑暗的长夜悠悠。
百花盛开的时季已过啊,
余下枯木衰草令人悲愁。
白露先降带来深秋信息啊,
预告冬天又有严霜在后。
夏日的繁茂今都不见啊,
生长培养的气机也全收。
叶子黯淡没有光彩啊,
枝条交叉纷乱杂凑。
草木改变颜色将衰谢啊,
树干萎黄好像就要枯朽。
见了光秃秃树顶真可哀啊,
见了病恹恹树身真可忧。
想到落叶衰草相杂糅啊,
怅恨好时光失去不在当口。
抓住缰绳放下马鞭啊,
百无聊赖暂且缓缓行走。
岁月匆匆就将到头啊,
恐怕我的寿命也难长久。
痛惜我生不逢时啊,
遇上这乱世纷扰难以药救。
徘徊不止独自徙倚啊,
听西堂蟋蟀的鸣声传透。
心中惊惧大受震动啊,
百般忧愁为何萦绕不休?
仰望明月深深叹息啊,
在星光下漫步由夜而昼。

暗自悲叹蕙花也曾开放啊,
千娇百媚开遍华堂。
为何层层花儿没能结果啊,
随着风雨狼藉飘扬?
以为君王独爱佩这蕙花啊,
谁知你将它视同众芳。
哀悯奇思难以通达啊,
将要离开君王远飞高翔。
心中悲凉凄惨难以忍受啊,
但愿见一面倾诉衷肠。
一次次想着无罪而生离啊,
内心郁结而更增悲伤。
哪能不深切思念君王啊?
君王的大门却有九重阻挡。
猛犬相迎对着你狂叫啊,
关口和桥梁闭塞交通不畅。
上天降下绵绵的秋雨啊,
下方几时能有干燥土壤?
孑然一身守在荒芜沼泽啊,
仰望浮云在天叹声长长。

为何时俗是那么的工巧啊?
违背准绳而改从错误。
抛弃骏马不愿骑乘啊,
鞭打劣马竟然就上路。
世上难道缺乏骏马啊?
实在是没人能好好驾御。
看到拿缰绳的人不合适啊,
骏马也会蹦跳着远去。
野鸭大雁都吞吃高粱水藻啊,
凤凰却要扬起翅膀高翥。
好比圆洞眼安装方榫子啊,
我本来就知道难以插入。
众鸟都有栖息的窝啊,
唯独凤凰难寻安身之处。
但愿口中衔枚能不说话啊,
想到曾受你恩惠怎能无语。
姜太公九十岁才贵显啊,
真没有君臣相得的好机遇。
骏马啊应当向哪儿归依?
凤凰啊应当在哪儿栖居?
改变古风旧俗啊世道大坏,
今天相马人只爱马的肥腴。
骏马隐藏起来看不到啊,
凤凰高高飞翔不肯下去。
鸟兽也知应该怀有美德啊,
怎能怪贤士避世隐居不出?
骏马不急于进用而驾车啊,
凤凰不贪喂饲乱吃食物。
君王远弃贤士却不觉悟啊,
虽想尽忠又怎能心满意足。
要默默与君王断绝关系啊,
私下却不敢忘德在当初。
独自悲愁最能伤人啊,
悲愤郁结终极又在何处!

寒霜凉露交加多凄惨啊,
心中还希望它们无效。
雪珠雪花纷杂增加啊,
才知道遭受的命运将到。
愿怀着侥幸有所等待啊,
在荒原与野草一起死掉。
愿径自前行畅游一番啊,
路又堵塞不通去不了。
想沿着大道平稳驱车啊,
怎样去做却又不知道。
走到半路就迷失了方向啊,
自我压抑去学诗搞社交。
秉性愚笨孤陋褊狭浅直啊,
真没领悟从容不迫的精要。
私下赞美申包胥的气概啊,
恐怕时代不同古道全消。
如今世俗是多么的巧诈啊,
废除前人的规矩改变步调。
独立耿直不随波逐流啊,
愿缅怀前代圣人的遗教。
在污浊的世界得到显贵啊,
不能让我心中快乐而欢笑。
与其没有道义获取名誉啊,
宁愿遭受穷困保持清高。
取食不苟且求得饱腹就行啊,
穿衣不苟且求得暖身就好。
私下追慕诗人的遗风啊,
以无功不食禄寄托怀抱。
充满委屈而没有头绪啊,
流浪在莽莽原野荒郊。
没有皮袄来抵御寒冬啊,
恐怕死去春天再也见不到。

寂静的暮秋长夜啊,
心中萦绕着深深的哀伤。
岁月匆匆年龄渐老啊,
就这样惆怅自感悲凉。
四季相继又是一年将尽啊,
日出月落总不能并行天上。
太阳曚昽将要西下啊,
月亮也消蚀而减少了清光。
一年忽悠悠马上过去啊,
衰老慢慢逼近精力渐丧。
心中摇荡每天怀着侥幸啊,
但总是充满忧虑失去希望。
心中惨痛凄然欲绝啊,
长长叹息又加以悲泣难当。
时光如水一天天流逝啊,
老来倍感空虚安身无方。
办事勤勉希望进用啊,
但停滞不前徒自旁徨。

为何浮云漫布泛滥天空啊,
飞快地遮蔽这一轮明月。
忠心耿耿愿作奉献啊,
可浓云阴风隔离难以逾越。
祈愿红日朗照天地啊。
云雾蒙蒙却把它遮却。
不自思量只想着效忠啊,
竟有人用秽语把我污蔑。
尧帝舜帝的高尚德行啊,
光辉赫赫上与天接。
为何遭险恶小人的嫉妒啊,
蒙受不慈的冤名难以洗雪?
那昼日夜月照耀天地啊,
尚且有黯淡现黑斑的时节。
何况一个国家的政事啊,
更是头绪纷繁错杂纠结。
披着荷叶短衣很轻柔啊,
但太宽太松不能结腰带。
骄傲自满又夸耀武功啊,
辜负左右耿直臣子的忠爱。
憎恨赤诚之士的美德啊,
喜欢那些人伪装的慷慨。
群奸迈着碎步越发得意啊,
贤人远远地跑得更快。
农夫停止耕作自在逍遥啊,
就怕田野变得荒芜起来。
事情琐细却充满私欲啊,
暗自悲痛后面的危险失败。
世人都一样地自我炫耀啊,
诋毁与赞誉多么混乱古怪。
如今认真打扮照照镜子啊,
以后还能藏身将祸患躲开。
愿托那流星作使者传话啊,
它飞掠迅速难以坐待。
终于被这片浮云挡住啊,
下面就黑暗不见光彩。

尧帝舜帝都能任用贤人啊,
所以高枕无忧十分从容。
诚然不受天下人埋怨啊,
心中哪会有这种惊恐。
乘着骏马畅快地奔驰啊,
驾驭之道岂须马鞭粗重。
高大的城墙实在不足依靠啊,
虽然铠甲厚重又有什么用。
谨慎地回旋不前没完了啊,
忧郁昏沉愁思萦绕心胸。
生在天地之间如同过客啊,
功业未成总效验空空。
愿埋没于人丛不现身影啊,
难道还想在世上扬名取荣。
飘荡放浪一无所遇啊,
真愚昧不堪自找苦痛。
渺茫一片没有尽头啊,
忽悠悠徘徊何去何从?
国有骏马却不知道驾乘啊,
惶惶然又要索求哪种?
宁戚在马车下唱歌啊,
桓公一听就知他才能出众。
没有伯乐相马的好本领啊,
如今让谁作评判才最公?
怅惘流泪且思索一下啊,
着意访求才能得到英雄。
满怀热忱愿尽忠心啊,
偏有人嫉妒阻挠乱哄哄。

愿赏还没用的身子离去啊,
任远游的意志翱翔云中。
乘着天地的一团团精气啊,
追随众多神灵在那天穹。
白虹作骖马驾车飞行啊,
经历群神的一个个神宫。
朱雀在左面翩跹飞舞啊,
苍龙在右面奔行跃动。
雷师跟着咚咚敲鼓啊,
风伯跟着扫尘把路辟通。
前面有轻车锵锵先行啊,
后面有大车纷纷随从。
载着云旗舒卷飘扬啊,
扈从聚集的车骑蜂拥。
计议早定专心不能改啊,
愿推行良策行善建功。
仰仗上天的深厚恩德啊,
回来还及见君王吉祥无凶。

【赏析】
宋玉是屈原之后最重要的楚辞作家。在《史记·屈原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古今人表》中,都说宋玉生于屈原之后,到王逸才第一个说宋玉是屈原的弟子,还说《九辩》是思师之作。宋玉的作品,现存十四篇,据《汉书·艺文志》说是十六篇(其中一些已残缺),可见有些作品已亡佚。现存作品中,以《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最为著名。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以情胜理,用形象思维的手法,把浪漫主义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在中国文学传统上,他的作品与屈原的作品一样,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作品中悲秋、神女、美人、风雨、山川、游历等主题,一直影响着后代的中国文学。
《九辩》的悲秋主题,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情深意长的悲秋之作。把秋季万木黄落、山川萧瑟的自然现象,与诗人失意巡游、心绪飘浮的悲怆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感情外射到自然界,作品凝结着一股排遣不去、反覆缠绵的悲剧气息,勾起人们对自然变化、人事浮沉的感喟,千古之下,仍感动着无数读者。
《九辩》现传本子中,有分为九章的,也有分为十章的。其实,无论分九章、十章,都没有必要作过多的争辩,因为全篇作品,贯穿的只是悲秋主题。在不同的诗章中,不过是把悲秋情怀反覆咀嚼、重沓喻示而已。今参酌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分为十章。
第一章开头,就鲜明地点明了主题:“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在先秦典籍中,虽然不乏人们对秋寒的畏惧,但更多是秋天农作物收获的喜悦。宋玉却把秋天万木凋落与人的遭遇联系起来。“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失去官职,没人同情,独自流浪,人过中年事业无成,所有不幸,仿佛都集中在诗中抒情主人公的身上。于是,这位贫困、孤独、哀怨的流浪者,眼目中秋天的景物,无不带上悲伤的颜色。贫士悲秋主题一旦确定,诗歌就顺利地展开了。
从第二章到第十章,《九辩》反覆抒述见秋而悲的原因。不能为世所用而事业无成,是萦绕心怀的痛苦。造成这种痛苦也是多方面的。第二章说“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美丽的女人竟然被抛弃,独自飘零远方,而所思恋之君却不理睬,爱情破灭了,能不伤心吗!第三章写一路所见秋色,眼中都是凄凉。你看,“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寒露下来,百草焦黄,乔木落叶,春天的群芳与夏日的浓荫,都消失了。“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季节过去了,草木只能黄落;机遇失去了,贫士唯有悲哀。第四章在脉络上遥接第二章,还是以一个被君所弃的美人口吻,写她求爱不遂的悲苦。“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大门紧闭,门外恶狗狂吠,怎能传送去一片心意呢?无奈之下。只好“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在秋草摇摇的水泽边,伤心人只能仰天悲叹了!
第五章是直接模仿屈原的《离骚》和《涉江》的,所以历来评论者,大都认为《九辩》的政治性社会性就在这一章中。特别是诗中用了姜太公九十岁才获得尊荣的典故,显示诗人参与军国大事、建功立业的希冀。不过,诗中直接论及当时国家形势并不明显,反而是突出不为世用的悲哀:“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如果与诗歌中的贫士形象相联系,就可以领会到,宋玉所说的是:如果贫士为君王所用,也能像姜太公一样立下赫赫功勋;如果不能为君王赏识,只能“冯郁郁其何极”,悲愤郁结,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消散了!这一章笔墨集中在贫士自身进行抒情。
第六章承第五章,意蕴主旨复沓。不过,着重写霜露霰雪,突出了秋已深、冬即至的季节特点。“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季节不等人,岁月不等人,贫士失意,虽然怀着侥幸心情等待,然而仍然是无望的等待。冬季来临,能熬过这严寒吗:“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由悲秋发展到惧冬,贫士的心情更紧迫也更凄苦了。
第七章全然抒发岁月流逝的感伤,诗中秋夜、夕阳、流水、明月,无不加强了岁月不居、一事无成的慨叹。
第八章、第九章,诗歌集中突出“失人”的悲哀。所谓“失人”,一方面指掌权得势的都是薄幸小人,奸臣当道,把持国柄,使社会污秽混乱;一方面指如贫士一类贤人被弃置不用,心怀壮志宏才却不得施展,还受到小人的排挤、压迫。在悲怨之后,诗人仍然抱有希望,“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要擦干眼泪去唱歌,壮气可嘉,但底气不足,因为“失人”的现实仍然存在,贫士要抒怀,只能依赖幻想了。这秋天的悲哀,仍然盘结在贫士心胸之间。
最后第十章,是全诗的结束。悲秋如何了结呢?只有依赖浪漫主义的想像:人间得不到的,天上能够补偿。于是,贫士“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离开躯体的精魂,穿过太空的日月虹气,成了天上神灵的主宰,朱雀、苍龙、雷师、风神都听他调遣,成了他车驾的扈从,多么神气又多么得意!贫士之贫变成了贵,悲秋之悲变成了喜。悲秋的主旨却引出一个欢乐结尾,然而那欢乐只是幻想的虚构的欢乐。贫士得志,是虚幻的想像的得志,现实社会中,秋天仍然是草木黄落,贫士仍然是不为世用。现实与想像的强烈对比,把悲秋主题更加强化了。
《九辩》把一个贫士在深秋时节“失时”、“失人”的心境写得生动精彩,有很强烈的感染力。悲秋主题得到形象的感性的抒述。不过,从社会意义而言,此诗虽然也有伤时之语,但总的说来缺乏社会的指涉性。所以司马迁说“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从文学艺术的创造性来看,《九辩》是很成功的作品。悲秋题旨,本来是古代南方文学(以《楚辞》为代表)的特点之一,最能显示楚骚精神的浪漫主义色彩。《九辩》把悲秋题旨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成为后代人们学习的典范。从此,在中国文学中,悲秋一直是诗文家喜爱的题材,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有《秋风辞》,潇洒俊秀的曹植有《秋思赋》、《遥逝》,高瞻远瞩的曹丕有《燕歌行》。魏晋南北朝诗人笔下的秋天,大都带有《九辩》悲秋的气息,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之十一“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以悲秋带出身世之感、家国之恨,更为悲秋主题谱写出新曲。此后历经唐宋元明清,诗词中的悲秋之风始终弥漫不散。悲秋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母题之一,产生了许多动人的作品,而《九辩》原创性的功劳,当是不可抹杀的。

B. 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张廷尉张释之是堵阳县人,字季。他因为有家财而当了骑郎,事奉孝文帝,十年时间都没有升迁,没有什么人知道他。

C. 正所谓无宴不成席,中国历史上流传过哪些著名的饭局

中国的酒席里面藏着很大的学问,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领会其中的秘密,有的人天生就能够体会酒席的重要性。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是在酒席上发生的,着已经成为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而且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理念。在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很重要时刻都离不开酒席。楚汉争霸时期的鸿门宴,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清朝时期的满汉全席都对于王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良胸有成竹的保证刘邦此次行动没有任何安全问题。在宴会之上上演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惊险一幕,在张良的运筹帷幄之下化解了危机,刘邦成功的从项羽手下逃生,项羽失去了一次最好的机会。

D.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军师是谁

  1. 诸葛亮无疑是最牛军师。诸葛亮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军师,知名度颇高。此人不仅神机妙算,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对,巧借东风,赤壁之战,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无不闪其智慧的光辉。而且诸葛亮还是一位能安邦治国的政治家。做一代名相,他奉行法制,助刘备安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德威并举,儒法并用,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不朽贡献。以至于诸葛亮死后成了智慧化身,智慧之神,至今还有人拜祭。

  2. 姜太公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不比诸葛亮低。但此人没有诸葛亮那么幸运,年纪轻轻就有人赏识,刘备三顾茅庐。姜太公前半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以至于七十多岁依然一事无成,被人看不起。整日无所事事,拿着一根没有鱼饵的鱼竿在河边钓鱼,还口出狂言说“愿者上钩”。结果,钓了几十年,终于到七八十岁时有人上钩了,这个人就是周文王。后来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大展宏图,伐商灭纣,兴周八百年之基业。姜子牙古而知来今,通古今之变,知胜败之势,晓民众之意,精文武之道,操攻取之术,以至于被后人奉为神祗,被尊为武圣,太公兵家宗师,堪称千秋军师第一人。甚至死后幻化成了道教封神人物,成了道家人物。

  3. 刘伯温也叫刘基。他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以至于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以至于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成了一位神人,他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还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4. 张良,汉高祖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后来此人追随刘邦,以出色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秦末群雄中夺得天下,大汉建国后又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张良精通黄老之道,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完全是一派道士作风。以至于死后成了“谋圣”。

  5. 佛图澄,历史上的一代高僧,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人。此人九岁出家并熟读佛经,西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来到洛阳传教,后来成了后赵石勒、石虎的座上宾,甚至成了后赵佛教界的领袖。此人给人的感觉不像和尚,更像道士,或巫师。因为此人不仅能够神机妙算,预测未来祸福吉凶,而且还可以不吃不喝只靠呼吸空气过日子。据说,他的肚子上有一个小洞,平时用棉絮塞住。晚上要读书时,只要拔出棉絮,洞中放射出来的光芒便足以将整个房间照耀得一片明亮。所以此人成了后赵石氏父子的军师。

  6. 明朝姚广孝。跟佛图澄一样,姚广孝也是一个和尚。他最擅长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也能亲自指挥千军万马,守城却敌。姚广孝,法号道衍。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佛、道、儒、兵诸家之学,后追随燕王朱棣,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他是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7. 王猛,这又是一位诸葛亮,人称“赛诸葛”。此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东晋五胡十六国,王猛追随前秦苻坚,协助其建立起前秦王朝。

  8. 赵普特别狂,此人号称半部论语治理天下。赵普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主要追随者和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积极策划者。

  9.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对他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田忌赛马和围魏救赵。据说此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神人鬼谷子的弟子。孙膑著有《孙膑兵法》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不过已经失传。

  10. 陶朱公范蠡我们很熟悉,此人辅佐越王勾践一雪前耻,终于光复越国,灭了吴国。后来成了商人,商圣,携西施泛舟太湖,浪迹一生。

E. 而立、花甲、耄耋(mao die)、弱冠、古稀、知名、不惑、豆蔻、期颐(yi)从年龄小到年龄大排列

豆蔻,13
弱冠,20
而立,30
不惑,40
知命,50
花甲,60
古稀,70
耄耋,80-90
期颐.100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总角:指幼年儿童(又叫垂髫);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又称加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天命:指五十岁(又称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又称耳顺);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其中,“豆蔻年华”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而立”、“不惑”、”知天命“出自《论语·为政》篇第四章,原文如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耄耋”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以上这些词都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其他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F.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张世杰,范阳人。少从张柔戍杞,有罪,遂奔宋,隶淮兵中,无所知名。

1. A
2. B
3. A
4. D

G. 皮日休有诗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诗中所咏为何物

螃蟹的"横行",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

象征人类的不畏淫威不屈不挠.

H. 著名的歇后语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I. 世界著名的潮牌有哪些

VANS,EVISU,LEVI'S,班尼路,Nike,G-STAR
,Bape、Neighborhood、CLOT、Stussy、Undercover、BBC、CDG、Number
(N)ine、Sillything、Mastermind
Japan、Visvim、Supreme
这些都是潮牌的衣服啊,有的在许多地方都有专卖店的
在广州,台湾,香港那边比较多吧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