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诗人有哪些
1. 明代有哪些诗人
李东阳, 顾炎武. 可能还有袁中道,袁宏道. 明朝人好象不太喜欢写诗, 更喜欢写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都是明朝人写的.
2. 明清时期所有较著名的诗人词人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1]清朝著名词人。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追随康熙左右。[2]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岁。王国维曾评价纳兰性德的词坛成就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郑板桥(1693—1765年),清代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泰州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唐寅,字伯虎,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
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3. 明朝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他们都写过什么诗
明朝诗人:
边贡
曹学佺
陈嘉谋
陈子龙
冯梦龙
冯小青
高启
何景明
呼文如
季贞一
解缙
景翩翩
瞿佑
李梦阳
李攀龙
梁玉姬
林鸿
凌蒙初
刘基
明无名氏
戚继光
齐景云
沈泓
沈谦
汤显祖
唐寅
王过仁
王媺
王磐
王世贞
王叔承
吴承恩
吴静婉
夏完淳
谢榛
徐渭
杨基
杨慎
于谦
袁宏道
张红桥
张煌言
张家玉
周在
4. 明代有哪些代表性诗人
明初诗文的代表作家是宋濂、刘基、高启,他们都经历过元末的社会动乱,写出了一些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但不久之后,由于理学、八股科举以及空前残酷的文字狱严重桎梏了文人的思想,诗歌创作陷入了毫无生气的局面,出现了以“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派,专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能事,统治诗坛达一百年之久。
5. 明代最著名的诗人是谁呢
邓子龙:明代著名军事家和诗人,爱国名将,民族英雄(1531—1598),字武桥,号大千、虎冠,明代著名军事家和诗人
6. 明代的诗人有哪些
杨基
7. 明代诗人简介(比较有名的)
明初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唐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中后期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明末钱谦益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8. 明代最著名的诗人是谁
狭义诗人,明代最杰出的诗人是高启,然后是陈子龙、刘基、李东阳、袁宏道、钟惺、夏完惇、谭元春、李攀龙、李梦龙、王世贞、李贽、袁凯、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如果说广义诗人,明朝最杰出的诗人有三位~陈子龙、高启、冯惟敏,然后杨慎、施绍莘、梁辰鱼、汤显祖、李贽、徐渭、钟惺,其它比较卓越的诗人还有袁宏道、李东阳、王世贞、金銮、康海、王九思、唐寅、陈铎、杨基、王夫之、夏完惇、谭元春、黄宗羲、王磐、顾炎武、李攀龙、李梦龙等。由于明朝及后来的清朝实行全面返古唯儒唯农的腐朽政治制度,禁锢了国人的思惟,思想文化及科技、文字都没有创新发展,语言文字也固守旧制而僵化,文艺作品就基本没有太大的变革和创新。清朝照搬明政,思想文化科技文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