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首相
① 历届英国首相
英国首相 入职 去职 所属党派
罗伯特·沃波尔(或称华波尔)爵士
1742年起成为奥尔福德(Orford)伯爵 1721年4月4日 (1730年5月15日) 1742年2月11日 辉格党
威尔明顿伯爵 1742年2月16日 1743年7月2日 辉格党
亨利·佩尔汉姆 1743年8月27日 1754年3月7日 辉格党
纽卡斯尔公爵 1754年3月16日 1756年11月16日 辉格党
德文郡公爵 1756年11月16日 1757年6月25日 辉格党
纽卡斯尔公爵 1757年7月2日 1762年5月26日 辉格党
比特伯爵 1762年5月26日 1763年4月16日 托利党
乔治·格林维尔 1763年4月16日 1765年7月13日 辉格党
白金汉侯爵 1765年7月13日 1766年7月30日 辉格党
查塔姆伯爵(老皮特) 1766年7月30日 1768年10月14日 辉格党
格拉夫顿公爵 1768年10月14日 1770年1月28日 辉格党
诺斯勋爵 1770年1月28日 1782年3月22日 托利党
白金汉侯爵 1782年3月27日 1782年7月1日 辉格党
谢尔本伯爵 1782年7月4日 1783年4月2日 辉格党
波特兰公爵 1783年4月2日 1783年12月19日 托利党/福克斯-诺斯联合内阁
小皮特 12月19日 1783 3月14日 1801 托利党
亨利·埃丁顿 3月17日 1801 5月10日 1804 托利党
小皮特 5月10日 1804 1月23日 1806 托利党
The Lord Grenville格伦维尔勋爵 2月11日 1806 3月31日 1807 Whig/Ministry of All the Talents(联合内阁)
The Duke of Portland波特兰公爵 3月31日 1807 10月4日 1809 托利党
Spencer Perceval斯潘塞·帕西瓦尔 10月4日 1809 5月11日 1812 托利党
The Earl of Liverpool利物浦伯爵 6月9日 1812 4月10日 1827 托利党
George Canning乔治·坎宁 4月10日 1827 8月8日 1827 托利党
The Viscount Goderich戈德里奇子爵 8月31 1827 1月22日 1828 托利党
The Duke of Wellington威灵顿公爵 1月22日 1828 11月22日 1830 托利党
The Earl Grey格雷伯爵 11月22日 1830 7月16日 1834 辉格党
The Viscount Melbourne墨尔本子爵 7月16日 1834 11月17日 1834 辉格党
威灵顿公爵
(caretaker) 11月17日 1834 12月9日 1834 保守党
Sir Robert Peel罗伯特·皮尔爵士 12月10日 1834 4月18日 1835 保守党
The Viscount Melbourne墨尔本子爵 4月18日 1835 8月30日 1841 辉格党
Sir Robert Peel罗伯特·皮尔爵士 8月30日 1841 6月30日 1846 保守党
The Lord John Russell约翰·罗素勋爵
(afterwards PM as Earl Russell) 6月30日 1846 2月23日 1852 辉格党
The Earl of Derby德比伯爵 2月23日 1852 12月19日 1852 保守党
The Earl of Aberdeen阿伯丁伯爵 12月19日 1852 2月6日 1855 Peelite/联合内阁
The Viscount Palmerston帕尔姆斯顿子爵 2月6日 1855 2月20日 1858 辉格党
The Earl of Derby德比伯爵 2月20日 1858 6月12日 1859 保守党
The Viscount Palmerston帕尔姆斯顿子爵 6月12日 1859 10月18日 1865 自由党
The Earl Russell罗素伯爵
(previously PM as Lord John Russell) 10月29日 1865 6月28日 1866 自由党
The Earl of Derby德比伯爵 6月28日 1866 2月27日 1868 保守党
Benjamin Disraeli本杰明·迪斯雷利
2月27日 1868 12月3日 1868 保守党
威廉·格莱斯顿 12月3日 1868 2月20日 1874 自由党
本杰明·迪斯雷利
(1876年后称比肯斯菲尔德伯爵) 2月20日 1874 4月23日 1880 保守党
威廉·格莱斯顿 4月23日 1880 6月23日 1885 自由党
The Marquess of Salisbury索尔兹伯里侯爵 6月23日 1885 2月1日 1886 保守党
威廉·格莱斯顿 2月1日 1886 7月25日 1886 自由党
The Marquess of Salisbury索尔兹伯里侯爵 8月3日 1886 8月15日 1892 保守党
William Ewart Gladstone威廉·格莱斯顿 8月15日 1892 3月5日 1894 自由党
The Earl of Rosebery罗斯蠢 ?3月5日 1894 6月25日 1895 自由党
The Marquess of Salisbury索尔兹伯里侯爵 6月25日 1895 7月12日 1902 保守党
Arthur Balfour亚瑟·贝尔福 7月12日 1902 12月5日 1905 保守党
Sir Henry Campbell-Bannerman亨利·坎贝尔-班内南爵士 12月5日 1905 4月7日 1908 自由党
Herbert Henry Asquith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4月7日 1908 12月7日 1916 自由党
(afterwards Coalition)
大卫·劳合乔治 12月7日 1916 10月23日 1922 National Liberal/ 联合内阁
Andrew Bonar Law安德鲁·伯纳尔·劳 10月23日 1922 5月22日 1923 保守党
斯坦利·鲍德温 5月22日 1923 1月22日 1924 保守党
拉姆赛·麦克唐纳 1月22日 1924 11月4日 1924 工党
斯坦利·鲍德温 11月4日 1924 6月5日 1929 保守党
拉姆赛·麦克唐纳 6月5日 1929 8月24日 1931 工党
拉姆赛·麦克唐纳 1 8月24日 1931 6月7日 1935 National Labour/国民内阁
斯坦利·鲍德温 6月7日 1935 5月28日 1937 保守党/国民内阁
Neville Chamberlain尼维尔·张伯伦 5月28日 1937 5月10日 1940 保守党/国民内阁
Winston Churchill温斯顿·丘吉尔 1940年5月10日 1945年5月23日 保守党/联合内阁
Winston Churchill温斯顿·丘吉尔 1 1945年5月23日 1945年7月26日 保守党/过渡政府
Clement Attlee克莱门特·艾德礼 1945年7月26日 1951年10月26日 工党
Sir Winston Churchill温斯顿·丘吉尔爵士 1951年10月26日 1955年4月6日 保守党
Sir Anthony Eden安东尼·艾登爵士 1955年4月6日 1957年1月10日 保守党
Harold Macmillan哈罗德·麦克米伦 1957年1月10日 1963年10月19日 保守党
道格拉斯-宏Alec Douglas-Home
(从1963年起称道格拉斯-霍姆爵士) 1963年10月19日 1964年10月16日 保守党
Harold Wilson哈罗德·威尔逊 1964年10月16日 1970年6月19日 工党
爱德华·希思 1970年6月19日 1974年3月4日 保守党
Harold Wilson哈罗德·威尔逊 1974年3月4日 1976年4月5日 工党
James Callaghan詹姆斯·卡拉汉 1976年4月5日 1979年5月4日 工党
玛格利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 1979年5月4日 1990年11月28日 保守党
约翰·梅杰John Major 1990年11月28日 1997年5月2日 保守党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 1997年5月2日 在任 工党
② 英国首相有哪些
英国首相 入职 去职 所属党派
罗伯特·沃波尔(或称华波尔)爵士
1742年起成为奥尔福德(Orford)伯爵 1721年4月4日 (1730年5月15日) 1742年2月11日 辉格党
威尔明顿伯爵 1742年2月16日 1743年7月2日 辉格党
亨利·佩尔汉姆 1743年8月27日 1754年3月7日 辉格党
纽卡斯尔公爵 1754年3月16日 1756年11月16日 辉格党
德文郡公爵 1756年11月16日 1757年6月25日 辉格党
纽卡斯尔公爵 1757年7月2日 1762年5月26日 辉格党
比特伯爵 1762年5月26日 1763年4月16日 托利党
乔治·格林维尔 1763年4月16日 1765年7月13日 辉格党
白金汉侯爵 1765年7月13日 1766年7月30日 辉格党
查塔姆伯爵(老皮特) 1766年7月30日 1768年10月14日 辉格党
格拉夫顿公爵 1768年10月14日 1770年1月28日 辉格党
诺斯勋爵 1770年1月28日 1782年3月22日 托利党
白金汉侯爵 1782年3月27日 1782年7月1日 辉格党
谢尔本伯爵 1782年7月4日 1783年4月2日 辉格党
波特兰公爵 1783年4月2日 1783年12月19日 托利党/福克斯-诺斯联合内阁
小皮特 1783年12月19日 1801年3月14日 托利党
亨利·埃丁顿 1801年3月17日 1804年5月10日 托利党
小皮特 1804年5月10日 1806年1月23日 托利党
The Lord Grenville格伦维尔勋爵 1806年2月11日 1807年3月31日 Whig/Ministry of All the Talents(联合内阁)
The Duke of Portland波特兰公爵 1807年3月31日 1809年10月4日 托利党
Spencer Perceval斯潘塞·帕西瓦尔 1809年10月4日 1812年5月11日 托利党
The Earl of Liverpool利物浦伯爵 1812年6月9日 1827年4月10日 托利党
George Canning乔治·坎宁 1827年4月10日 1827年8月8日 托利党
The Viscount Goderich戈德里奇子爵 1827年8月31 1828年1月22日 托利党
The Duke of Wellington威灵顿公爵 1828年1月22日 1830年11月22日 1830 托利党
The Earl Grey格雷伯爵 1830年11月22日 1834年7月16日 辉格党
The Viscount Melbourne墨尔本子爵 1834年7月16日 1834年11月17日 辉格党
威灵顿公爵(caretaker) 1834年11月17日 1834年12月9日 保守党
Sir Robert Peel罗伯特·皮尔爵士 1834年12月10日 1835年4月18日 保守党
The Viscount Melbourne墨尔本子爵 1835年4月18日 1841年 8月30日 辉格党
Sir Robert Peel罗伯特·皮尔爵士 1841年8月30日 1846年6月30日 保守党
The Lord John Russell约翰·罗素勋爵
(afterwards PM as Earl Russell) 1846年6月30日 1852年2月23日 辉格党
The Earl of Derby德比伯爵 1852年2月23日 1852年12月19日 保守党
The Earl of Aberdeen阿伯丁伯爵 1852年12月19日 1855年2月6日 Peelite/联合内阁
The Viscount Palmerston帕尔姆斯顿子爵 1855年2月6日 1858年2月20日 辉格党
The Earl of Derby德比伯爵 1858年2月20日 1859年6月12日 保守党
The Viscount Palmerston帕尔姆斯顿子爵 1859年6月12日 1865年10月18日 自由党
The Earl Russell罗素伯爵
(previously PM as Lord John Russell) 1865年10月29日 1866年6月28日 自由党
The Earl of Derby德比伯爵 1866年6月28日 1868年2月27日 保守党
Benjamin Disraeli本杰明·迪斯雷利 1868年2月27日 1868年12月3日 保守党
威廉·格莱斯顿 1868年12月3日 1874年2月20日 自由党
本杰明·迪斯雷利(1876年后称比肯斯菲尔德伯爵) 1874年2月20日 1880年4月23日 保守党
威廉·格莱斯顿 1880年4月23日 1885年6月23日 自由党
The Marquess of Salisbury索尔兹伯里侯爵 1885年6月23日 1886年2月1日 保守党
威廉·格莱斯顿 1886年2月1日 1886年7月25日 自由党
The Marquess of Salisbury索尔兹伯里侯爵 1886年8月3日 1892年 8月15日 保守党
William Ewart Gladstone威廉·格莱斯顿 1892年8月15日 1894年3月5日 自由党
The Earl of Rosebery罗斯比
③ 英国国王大还是英国首相大
首相权大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这种国家的君主说白了也就是个摆设
④ 英国当过首相人的英文名有哪些
Theresa May
David Cameron
Gordon Brown
Tony Blair
John Major
Margaret Thatcher
James Callaghan
Harold Wilson
Edward Heath
Alec Douglas-Home
Harold Macmillan
Anthony Eden
Winston Churchill
⑤ 英国两位女首相对比
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首位女首相,同时也是二战后唐宁街10号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如今,英国迎来了第二位保守党女首相特蕾莎·梅,人们难免会将两人放在一起比较。
阶级依然影响着英国政治,撒切尔夫人和特蕾莎·梅都出身文法学校,这对于支持公立学校的保守党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产阶级的抱负和期望(赢得选举的关键),毕业于伊顿公学的卡梅伦则没有这种影响力。
在入住唐宁街10号之前,这两位杰出的女性都在其职位上展现了毅力与魄力。撒切尔夫人在出任教育大臣期间迅速树立了威望,《太阳报》曾因其取消免费牛奶而戏称她为“撒切尔,牛奶掠夺者”(Thatcher,Thatcher,Milk Snatcher)。在内政部掌权多年的特蕾莎·梅更是政绩赫赫,在竞选期间短时间内逼退了所有竞争者。
在内政部任职期间,特蕾莎·梅给人留下了倔强难搞的印象,她的高跟鞋也像撒切尔夫人的黑色手袋那样令人注目。与撒切尔夫人不同,特蕾莎·梅似乎有些不合群,她高傲地避开了自以为是的国会政客们,成为唯一有资格出任首相的候选人。她在议会中不属于任何“小圈子”,尽管也有人说她在暗地里地出席选区晚宴,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她与撒切尔夫人如出一辙,是一个完美的政治家,善于把握一切机会,而不像鲍里斯·约翰逊和迈克尔·戈夫那样会被轻易地淘汰出局。
虽然撒切尔夫人和特蕾莎·梅身处不同时代,但两人都将自己定义为现代化的践行者。在保守党内部固守凯恩斯主义不放的时候,撒切尔夫人便开始提倡新自由主义经济。而特蕾莎·梅则率先指出撒切尔遗留的破坏性影响,并提倡“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试图改变保守党自撒切尔以来根深蒂固的“肮脏党派”形象。2005年,特蕾莎·梅发起“Women2win”活动,选举出更多保守党女性进入议会。尽管(在特蕾莎·梅就任之前)撒切尔是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但特蕾莎·梅真正提升了女性在议会中的地位。
特蕾莎·梅曾公开承诺要挑战权贵资本主义,维护多数人的利益,不再给少数人的特权让道,体现了她与撒切尔夫人的不同之处。尽管撒切尔夫人也在1975年作出过类似承诺,要抑制大型企业的垄断、保护人民的利益,但如今的形势已与当时迥然不同。特蕾莎·梅与多数保守党成员观点一致,她认为公投暴露出了保守党和工党之间的分歧,而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⑥ 英国最著名的首相是谁 有哪些事例
当然要算是丘吉尔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战时首相丘吉尔 战时首相丘吉尔
9月1日早晨,战争爆发后的数小时,张伯伦召见丘吉尔,邀请他加入战时内阁。9月3日,丘吉尔被重新任命为海军大臣。由于战事进展不顺利,下院议员们在1940年5月对张伯伦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案,将矛头指向张伯伦。5月8日,张伯伦政府仅以81票的多数获得信任案,但是张伯伦感到他无法继续执政,因此准备组建联合政府,并让出首相位置。他原本希望由外交大臣、绥靖政策的积极贯彻者哈利法克斯勋爵接任,但是无法得到丘吉尔的支持。张伯伦十分清楚,一旦丘吉尔离开内阁就要垮台。此外工党也向张伯伦施压,十分明确地向他表明,工党将不会再支持由张伯伦或其亲信所领导的内阁。于是张伯伦只得向国王提出辞呈,并建议由丘吉尔组阁。 5月10日下午6时,国王召见丘吉尔,令其组阁;一小时后丘吉尔会见工党领袖艾德礼,邀请工党加入内阁并获得支持。3天后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下议院最终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表明了对丘吉尔政府的支持。 上任后丘吉尔首先访问法国,他惊讶地得知法国即将投降,但是他向法国领导人表明,即使法国被打败了,英国仍将继续战斗。5月26日,丘吉尔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军,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周围一小块地区的盟军奇迹般地撤出33万多人,政府号召英国沿海居民利用自己的小艇救援在海峡对岸的士兵,连海军部的军官们也亲自加入到救援行列。6月4日丘吉尔在下院通报了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但是也提醒“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之后丘吉尔就发表了大概是二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讲话: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 丘吉尔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
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6月13日丘吉尔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以首相身份访问法国,他希望游说法国政府继续作战,但是很明显的法国政府已经决定投降。6月17日戴高乐将军抵达英国,次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了另一篇鼓舞士气的讲话:“让我们勇敢地承担义务,以致英帝国和她的联邦在1000年后人们也可以这么说:‘这是他们最光辉的时刻。’”8月,不列颠战役正式打响,英德空军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空战,战役期间德军每天平均出动飞机1,000架次,而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们人数上处于劣势,一个人每天必须执行3次左右的任务。8月20日丘吉尔在下院赞扬英国空军飞行员的英勇表现:“在人类战争的领域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少的人对这么多的人作出过这么大的贡献。”到了9月7日,德国决定停止空战,改以轰炸伦敦,这给英国一个喘息的机会,也是不列颠战役最重要的转折点。 从9月7日到11月3日,德军以每晚平均200架飞机的数量连续57天对伦敦进行轰炸,仅头两天就造成800多人死亡。这期间丘吉尔几乎每周都亲自到被炸现场视察。虽然丘吉尔不止一次地在被炸毁的房屋现场流下热泪,他依然以钢铁般的意志继续带领人民战斗。9月19日,希特勒决定无限期推延登陆计划,不列颠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告终。 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良好的私人关系帮助英国在最关键的时刻获得了美国大量的支援物资。1940年7月,罗斯福不顾国内激烈的反对声浪,向英国出售包括50万支步枪、8万挺机关枪、1亿3千万发子弹、100万发炮弹等武器弹药。8月,在丘吉尔的提议下,经过两国艰苦的磋商,以及罗斯福本人对美国国会的游说,美国最终同意向英国海军提供50艘驱逐舰,英国则以租赁的形式将其在海外的军事基地交给美国。到12月8日,英国的美元储备已经枯竭,45亿美元中的大部分已经用于订购所有美国愿意提供的武器军火。于是丘吉尔亲自写信给罗斯福,坦率地表明英国的资金短缺,但是依然希望美国能够帮助英国:“如果大不列颠在这场斗争的高潮中被夺去它全部可以销售的资产,使得我们用鲜血赢得了胜利,拯救了文明,替美国争取了充分装备以防不测后却一贫如洗,那在原则上是错误的。”罗斯福收到该信后提出以“租赁”的形式将武器弹药支援英国,两个月后,租赁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在罗斯福12月30日的著名讲话中,称“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宣战。当晚丘吉尔就向全国民众发表讲话,称现在必须与从前的敌人苏联 1941年8月,丘吉尔与罗斯福的历史性会见
⑦ 英国总统叫什么
截止至2020年11月英国首相是鲍里斯·约翰逊接任特蕾莎·梅。
英国是君主立宪国家,首相是掌握实权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没有总统。英国首相一般情况下由英国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执政联盟的首领自动成为首相人选,人选经国王/女王任命后正式成为首相。
(7)英国著名首相扩展阅读
1964年6月19日,约翰逊生于美国纽约,先后就读于英国著名贵族学校伊顿公学和著名高校牛津大学。
约翰逊曾任《旁观者》周刊记者,后出任编辑,出版过历史著述。
2001年6月,约翰逊当选议员,2004年任保守党副主席,成为保守党前座议员。同年11月因被曝与一名《旁观者》女性采编人员长期保持不正当关系,被解除以上职务。
2005年,卡梅伦成为保守党领袖后,出任保守党“影子内阁”教育大臣,稍后辞去《旁观者》编辑职务。
2007年7月为准备参选伦敦市长而辞去“影子内阁”教育大臣职务,同年9月由保守党正式确认候选人资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国首相
⑧ 英国首相是谁,个人简介如何
截至2020年9月25日,英国首相是鲍里斯·约翰逊。
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1964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国纽约,英国国会保守党籍议员,保守党领袖。现任英国首相。
2020年3月27日,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鲍里斯·约翰逊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4月6日,鲍里斯·约翰逊被转移进重症监护。
4月9日,英国首相府发言人表示,鲍里斯·约翰逊已于当天晚上离开重症监护室,被送往病房。4月11日消息,约翰逊将在契克斯庄园继续修养。4月26日,英国首相府发言人证实,约翰逊将于27日上午回到首相府,开始正常工作。
(8)英国著名首相扩展阅读
鲍里斯·约翰逊的早年经历:
1964年6月19日,约翰逊生于美国纽约,先后就读于英国著名贵族学校伊顿公学和著名高校牛津大学。约翰逊曾任《旁观者》周刊记者,后出任编辑,出版过历史著述。
2001年6月,约翰逊当选议员,2004年任保守党副主席,成为保守党前座议员。同年11月因被曝与一名《旁观者》女性采编人员长期保持不正当关系,被解除以上职务。
2005年,卡梅伦成为保守党领袖后,出任保守党“影子内阁”教育大臣,稍后辞去《旁观者》编辑职务。
2007年7月为准备参选伦敦市长而辞去“影子内阁”教育大臣职务,同年9月由保守党正式确认候选人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