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围歼
『壹』 史上著名的战役有哪些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全歼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玠、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南京之战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九连山战斗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以上这些战役,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像伊阙之战、巨鹿之战、虎牢之战、纳忽山和不黑都儿麻之战、迦勒迦河之战、赛约河之战、黄桥战役为全歼敌军的歼灭战。用少数兵力去围歼多数敌军,指挥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于打歼灭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三人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打歼灭战的统帅),项羽则是以勇猛闻名的,李世民则是以疲敌取胜的。这种战役以蒙古时期最多,这也充分体现了其军事思想。 像即墨之战、赤亭之战、玉壁之战、太原之战、雍丘之战、睢阳之战、顺昌之战、六合之战、庐州之战、宁远之战为城邑防御战。这种战役对指挥员的要求有两条:一是沉着,二是智谋超群。此外,军民同仇敌忾也是非常重要的。像韦孝宽守玉壁歼敌7万、李光弼以不满万人守太原歼敌7万、张巡以3千守雍丘屡败叛军,以6800人守睢阳则歼敌12万,虽然最后寡不敌众,睢阳被攻占,张巡被杀,但这并不能否认张巡的军事才能。这样的战役,看后会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像台州之战、萨尔浒之战、第一——第四次反围剿、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苏中战役、晋中战役、淮海战役、九连山战斗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役。这样的战役,也是解放军最拿手的。值得一提的是九连山战斗,此战虽小,却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像鄗代之战、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为集中兵力,围歼敌军一部的战役。这种战役也是解放军的拿手本领。 此外,柏举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祝阿、临淄之战、唐平萧铣之战为连续灵活用兵的战役;夷陵之战、浅水原之战、嘉山之战为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战役;赤壁之战、陈家岛海战、采石之战、厓山海战、鄱阳湖之战为海战和水战;其他的战役也各有各的特点,像彭城之战、浑河之战、清征达瓦齐之战都是靠勇猛精神获胜的,特别是后两个战役,只能用奇迹来形容,此外刘裕曾一个追几千人满山跑,也同样是奇迹。
『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著名战役
一战期间的著名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陆地战场(西线)
1914年8月2日,德军为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卢森堡铁路,入侵中立国卢森堡。8月3日,德军未经宣战,越过德比边境,进攻比利时。德军企图攻占列日炮台,遭比利时守军顽强抵抗。至8月9日,德军在付出伤亡3万人代价后,侵占比利时全境,并在边境交战中将法军派往比利时的掩护部队驱回法境。8月21日,德军兵分五路向法国北部进犯,法军防线被突破,被迫撤退。9月3日,德军逼近巴黎,法国政府撤往波尔多。5日至12日,德军主力(5个集团军)和英法联军(6个集团军),在巴黎近郊玛恩河枣凡尔登一线长约180公里的宽大正面,投入200万军队、6600门大炮进行大规模会战,激烈的战斗持续近一周时间。德军在损失21万人后,未能实现占领巴黎的目的。法军伤亡14万人,亦无力将德军逐出法国,德军在安纳河一线转入固守,双方进入阵地战阶段。接着,双方为争夺法国北部海岸进行了一系列运动战,英法军伤亡惨重。德军虽占领法国东北部大片领土,但未能切断英法交通线。在随后进行的佛兰德交战中,双方均未能达到战役目的,在长达700公里的宽大正面筑垒阵地呈僵持对峙势态。
1915年春,英法利用德军将主力用于攻击东线俄军,在西线取守势的有利形势,发动香巴尼和阿杜瓦攻势。但由于战术陈旧,火力单薄,多次进攻都被德军粉碎,伤亡惨重。德军于4月发起反击,双方在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毒气,造成巨大人员伤亡。整个1915年西线战场,英法军死伤约百万人,德军死伤61万人。
1916年,德军再次把主要力量移向西线,与法国展开凡尔登大会战。2月,德军调集27万兵力猛攻法国北部要塞凡尔登,企图一举消灭法军,法国形势危急。法国政府动员全国力量支援凡尔登前线,激战持续7个多月,德军伤亡30余万人,未能攻陷凡尔登。英、法为牵制德军,于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德军阵地发动反攻。此役较之凡尔登战役更为惨烈。德军依托坚固既设阵地,顽强固守,并不断发起反击,英法联军首次使用坦克等新式武器,但战至11月,双方伤亡约120万人,英法联军推进缓慢,未取得重大进展,西线再度转为胶着状阵地战,但战略主动权开始转向协约国。
1917年4月,西线法军发动春季攻势,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与德军展开会战,战役历时一个月,法军伤亡10万人一无所获,军事失败引起法国士兵骚动。此后,直到1917年冬季,协约国在西线的战斗主要由英军承担。下半年,英军在美国装备支持下,多次发动进攻,损失100多万人仍无法扭转战局。
1918年,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德国立即集中兵力于西线,企图在美国军队赴欧参战之前,于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结束战争。1918年3?/FONT>7月,德军连续在西线发动5次进攻。第一次进攻持续半个月,目标是攻占亚眠,截断英法军队联系,把英军赶到海边,把法军逼向巴黎。但德军在突破对方两条防线后,被英法援军挡住,战役企图破产。4月份,德军沿马恩河进攻,尽管推进了15?/FONT>20公里,但损失兵力14万。这时美军已抵达欧洲,增强了协约国力量。5月底,德军发动第三次进攻,突破法军防线,占领苏瓦松,推至玛恩河,距巴黎仅37公里,但仍未能歼灭英法联军主力,德方损失13万人。德军第四次攻势从6月9日至13日持续5天,战役企图是将德军在亚眠和马恩河两个突出地段防线连接起来以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威胁巴黎,但仍未成功。7月15日,德军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在英法联合反击下失败,德军15个师被歼,力量消耗殆尽,被迫撤至兴登堡防线,从此一蹶不振。
1918年8月至9月,仅一月时间,德军即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机枪13000余挺。军事失败使德国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空前尖锐。9月,兴登堡在德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最高统帅部却企图用残余海军舰只与占绝对优势的英国海军决战。被激怒的德国水兵在基尔港起义,起义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和全国。11月9日,柏林爆发革命,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逃往荷兰。11日,德军在交出3000门迫击炮、30000挺机枪、5000门火炮、5000台机车、2000架飞机、10000辆卡车、24艘战列巡洋舰、30艘驱逐舰后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陆地战场(东线
1914年6月28日,煸动战争的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朗茨o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军事演习时,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斯刺死。受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籍此挑起战争,企图吞并塞尔维亚,此役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7月28日,奥匈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宣战。沙俄为支持塞尔维亚,宣布在俄全境实行总动员,引起德国抗议。8月1日,德国以沙俄拒绝停止总动员为借口向沙俄宣战,并侵入中立国比利时。4日,英国以德国侵犯比利时中立为理由对德宣战。6日,奥匈向沙俄宣战。德奥总的战略意图是:利用自己备战较早、动员充分的优势,按德已故总参谋长史里芬的预定计划,乘俄军尚未充分动员,集中兵力从法比边境进攻法国,在4至6周内击败法国,迫使法国投降。然后,向东攻打沙俄,预计在半年内结束战争。战争开始后,德国出动70多个师,猛攻法国,迅速逼近巴黎。
当德军集中主要兵力,在西线进攻法军时,东线俄军以17个步兵师、8个骑兵师、1100门火炮、54架飞机组成西北方面军,从德军背后发起进攻。8月下旬,俄军攻入东普鲁士,向马朱尔湖地区德军逼进。俄军在德国心脏地区的攻势,迫使德军从德法前线调兵回援,德国援军在科穆辛森林地域围歼数万名俄军后稳住了战局。9月11日,俄国第一集团军再次被击败,战斗转入俄国境内,俄军伤亡、被俘达25万余人。俄军虽遭失败,但却牵制了德军大量兵力。在巴尔干战线方面,南路俄军在加里西亚和布柯维纳多次打败奥匈军队,但由于德国支援,到12月中旬,战斗进入胶着状态,德军“速决战”计划宣告破产。
1915年,德军鉴于马恩河战役失败,遂改变战略计划,将主力调往东线,企图迅速击败俄军,迫使俄国单独媾和,解除东方威胁,腾出力量再与英法交战,东线遂成为主要战场。1915年5月,德奥乘西线战役间隙,集中18个师和2000余门大炮,兵分两路向俄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以迎向突击将败退的俄军压制在“波兰口袋”内歼灭,然后,腾出东线的100个师转用于德法战线。在德军优势火力及兵力攻击下,遭果尔利策、里加枣沙夫利战役和12月反攻一系列失败的俄军,先后退出了加里西亚、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兵力装备遭受巨大损失,被俘士兵达32万人。德军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兵员装备消耗极大,未能实现消灭俄军主力,迫其投降的目的。
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意军素质较差,在与奥军初期交战中就损失近30万人及大量装备。但意军参战拖住了奥匈40个师的兵力,减轻了法、俄压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亚加入德奥联盟,投入30万兵力配合德奥联军进攻塞尔维亚,很快占领塞全境,塞政府及军队退至希腊科孚岛。
1916年春,俄军应法方要求,调集3个方面军200万人向德奥发动进攻。在激烈交战中,双方各损失100万兵力,俄军乘胜占领加里西亚东部地区,再度抵达喀尔巴阡山麓。俄军在西南战线的胜利推动了罗马尼亚参战,罗于8月向同盟国宣战。德奥军队逐决定进攻罗马尼亚以获取石油和粮食资源。在德奥军队联合进攻下,罗首都布加勒斯特失陷,大部分国土被德奥军队占领。
俄国在东线的连年战争,使国内工厂倒闭。失业骤增,军火供应极端困难,士兵厌战情绪高涨。1916年冬天,饥饿和战争使沙俄国内各种矛盾空前激烈,莫斯科罢工人数增至100万人以上,引起“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取而代之的俄国临时政府在英法怂恿下仍奉行战争政策,再次向奥匈军队发起进攻,很快被德、奥联军击败。史称此役为“克伦斯基冒险”。此时,德军已深入俄国领土,彼得格勒受到威胁。
1917年10月25日,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次日,苏维埃政权颁市“和平法令”,谴责正在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决定单独同德国进行和平谈判。1918年3月,双方签订《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和约》,苏维埃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东线战争随之结束。
『叁』 世界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而这样的战役在西方却少得可怜,因为他们让为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偶尔有个战役,便被吹捧的无以复加,仔细一看,双方加起来不过几万人,居然也敢称会战。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淮海战役胜利后,斯大林一听解放军用60万打败国民党军80万,而且歼敌55.5万后,连说奇迹。因为在整个二战中,也没有哪个战役是以少胜多的。在西方,能真正意义上称得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只有奥斯特里茨战役、坎尼战役和哈勒哈河,包括苏沃洛夫在阿尔卑斯山的行军也非常经典。 以下举一些中国战争史上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做一下比较,因为资料有限,所以难免会有出入,其中还有一些空缺,网友若有资料,可将其补上。 红色为中国古代五大以少胜多的战役。 名称 主要指挥者 双方兵力 结果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陈庆之攻北魏之战--7000人对抗北魏数十万鲜卑骑兵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吴?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南京之战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九连山战斗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第五次战役 以上这些战役,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像伊阙之战、巨鹿之战、虎牢之战、纳忽山和不黑都儿麻之战、迦勒迦河之战、赛约河之战、黄桥战役为全歼敌军的歼灭战。用少数兵力去围歼多数敌军,指挥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于打歼灭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三人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打歼灭战的统帅),项羽则是以勇猛闻名的,李世民则是以疲敌取胜的。这种战役以蒙古时期最多,这也充分体现了其军事思想。 像即墨之战、赤亭之战、玉壁之战、太原之战、雍丘之战、睢阳之战、顺昌之战、六合之战、庐州之战、宁远之战为城邑防御战。这种战役对指挥员的要求有两条:一是沉着,二是智谋超群。此外,军民同仇敌忾也是非常重要的。像韦孝宽守玉壁歼敌7万、李光弼以不满万人守太原歼敌7万、张巡以3千守雍丘屡败叛军,以6800人守睢阳则歼敌12万,虽然最后寡不敌众,睢阳被攻占,张巡被杀,但这并不能否认张巡的军事才能。这样的战役,看后会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像台州之战、萨尔浒之战、第一――第四次反围剿、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苏中战役、晋中战役、淮海战役、九连山战斗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役。这样的战役,也是解放军最拿手的。值得一提的是九连山战斗,此战虽小,却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像?代之战、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为集中兵力,围歼敌军一部的战役。这种战役也是解放军的拿手本领。 此外,柏举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祝阿、临淄之战、唐平萧铣之战为连续灵活用兵的战役;夷陵之战、浅水原之战、嘉山之战为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战役;赤壁之战、陈家岛海战、采石之战、?山海战、鄱阳湖之战为海战和水战;其他的战役也各有各的特点,像彭城之战、浑河之战、清征达瓦齐之战都是靠勇猛精神获胜的,特别是后两个战役,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陈庆之。。。南梁大将,专门以少胜多的著名将领。 荣阳之战,三千对20万北魏骑兵~~都能打赢。。 《梁史》记载,从铚县出发到达洛阳,十四个月那攻陷三十二座城池,大小四十七战,奇迹般的全部获得胜利,并且在三日内陷落要塞虎牢关,进入洛阳,他那只仅仅七千人的“白袍队”几乎还没有损伤,这是自东晋以来任何发动北伐的人都无法创造的伟业!《梁史》的作者给于他的评价是“所向无前”四个字。而毛主席在批阅二十五史时,看到这一段,写下这么一行字“读来令人神往”,可见评价之高。 北中郎城之战,7千vs30万,打赢北魏。 大同二年,即公元536年,北魏派遣大将侯景(也就是后来引发“侯景之乱”,使南朝近五十年繁华毁于一旦,逼死梁武帝萧衍的那个凶徒)率领七万人进犯楚州,楚州刺史桓和被杀害,侯景继续进军淮上,并且写了封信劝陈庆之投降。这时陈庆之手下不足一万人,梁武帝怕陈庆之不敌,就命令湘潭侯、右卫将军夏侯夔等去支援陈庆之。很显然,梁武帝和侯景又一次都低估了陈庆之。援军刚刚开到黎浆县,陈庆之已经把侯景打得一塌糊涂了。
『肆』 著名的斯巴达勇士为什么会招致被围歼的结局
公元前222年夏季,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城市塞拉西亚郊外。卡利科斯声嘶力竭地向且战且退的部下呼喊着。他的努力连同和号手发出的声音在嘈杂的战场上几乎一起无影无踪。作为著名的马其顿军事贵族,卡利科斯的家族为国王贡献了3个从军的儿子,其中两个参加了塞拉西亚会战。

反观斯巴达军队,他们则缺乏军队各部分之间的配合和战前的详细预案。当厄阿斯山遭遇多面夹攻时,中央谷地的斯巴达骑兵一度抓到了出击的时机。但他们缺乏步兵的后援,逐渐被数量优势的敌军骑兵所压倒。在这段时间里,厄阿斯山上的斯巴达左翼坐拥大好战机,联军右翼各部行动脱节,他们本可趁此发动自上而下的冲击。可他们却熟视无睹,坐视联军包围两个侧翼。最终,斯巴达方阵只能在失去地势优势且被包围的情况下进行绝望的最后抵抗。右翼的斯巴达方阵进行了成功的冲击,并且一度击退了当面的马其顿方阵和雇佣军轻步兵。但这次在左翼动摇时发动的攻势没有其它局部友军的配合。尽管一度逐退敌军,却白白让自己处于前出而孤立的位置上,最终招致同样被围歼的结局。
常言道“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但历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让我们遇见未来这么简单,读到深处的人一定明白,读史只不过让我们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动性去创造未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在高晓松的歌词里,我们除了体验了一把文艺情结,更重要的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情怀。诗歌为我们缔造了一个精神的乌托邦,而史哲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现实,我们不仅要活在现在,更要活在未来。跟着这些经典,遵循着历史的足迹,一点点掀开面纱,还原真实的场景,感受时光的流逝,追逐着哲人的思想,一点点探究人类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伍』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有哪些有名的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有很多的有名的战役,像什么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捷等。我这次要说的是日军扫荡时期的一次战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战斗也非常的有名。
冈崎大队凭借着居高临下的地利和强大的武器装备,将我军的部队牢牢的阻挡在山脚下。在《亮剑》中,李云龙用挖掘工事和手榴弹的方法灭掉了山崎大队,但是现实中并没有那么简单。
为了能够突破冈崎大队的炮火,我军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很多部队被打的都不成建制了。当我军好不容易攻上山头后,远处的援军也已经马上要到了。虽然很无奈,但是我们只能撤退,并没有全歼冈崎大队。
『陆』 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有什么
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而这样的战役在西方却少得可怜,因为他们让为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偶尔有个战役,便被吹捧的无以复加,仔细一看,双方加起来不过几万人,居然也敢称会战。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淮海战役胜利后,斯大林一听解放军用60万打败国民党军80万,而且歼敌55.5万后,连说奇迹。因为在整个二战中,也没有哪个战役是以少胜多的。在西方,能真正意义上称得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只有奥斯特里茨战役、坎尼战役和哈勒哈河,包括苏沃洛夫在阿尔卑斯山的行军也非常经典。
以下举一些中国战争史上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做一下比较,因为资料有限,所以难免会有出入,其中还有一些空缺,网友若有资料,可将其补上。
名称 主要指挥者 双方兵力 结果
[color=orange][b]先秦时期[/b][/color]:
[b]牧野之战[/b]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b]柏举之战[/b]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b]阴晋之战[/b]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b]伊阙之战[/b]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b]即墨之战[/b]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b]代之战[/b]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color=orange][b]秦汉时期[/b][/color]:
[b]巨鹿之战[/b]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b]彭城之战[/b]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b]井陉之战[/b]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b]潍水之战[/b]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b]昆阳之战[/b]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b]祝阿、临淄之战[/b]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b]赤亭之战[/b] 虞诩 3千——数万
[color=orange][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color]:
[b]兖州之战[/b]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b]官渡之战[/b]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b]赤壁之战[/b]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b]合肥之战[/b]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b]夷陵之战[/b]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b]凉州之战[/b]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b]前秦灭前燕之战[/b]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b]淝水之战[/b]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b]沙苑之战[/b]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b]玉壁之战[/b]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b]金乡之战[/b]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color=orange][b]隋唐五代时期[/b][/color]:
[b]浅水原之战[/b]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b]虎牢之战[/b]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b]唐平萧铣之战[/b]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b]碛口之战[/b]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b]蔡州之战[/b] 李靖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b]奉天、灵台之战[/b]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b]太原之战[/b]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b]雍丘之战[/b]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b]睢阳之战[/b]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b]嘉山之战[/b]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b]象牙潭之战[/b]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b]六合之战[/b]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color=orange][b]宋辽金夏蒙元时期[/b][/color]:
[b]西夏、吐蕃攻宋之战[/b]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b]达鲁古城之战[/b]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b]护步达冈之战[/b]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b]和尚原之战[/b] 吴绛?、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b]顺昌之战[/b]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b]郾城之战[/b]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b]陈家岛海战[/b]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b]采石之战[/b]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b]海州之战[/b]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b]六合之战[/b]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b]庐州之战[/b]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b]边堡寨之战[/b]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b]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b]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b]迦勒迦河之战[/b]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b]赛约河之战[/b]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b]鄂州之战[/b]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b]丁家洲之战[/b]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b]?山海战[/b]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b]虎啸山之战[/b]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b]鄱阳湖之战[/b]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color=orange][b]明清时期[/b][/color]:
[b]白沟河之战[/b]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b]上峰岭之战[/b]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b]台州之战[/b]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b]浑河之战[/b]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b]萨尔浒之战[/b]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b]宁远之战[/b]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b]贵阳之战[/b]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b]清征达瓦齐之战[/b]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b]浑河之战[/b]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color=orange][b]近代、现代时期[/b][/color]:
[b]南京之战[/b]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b]第一次反围剿[/b]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b]第二次反围剿[/b]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b]第三次反围剿[/b]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b]第四次反围剿[/b]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b]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b]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b]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b]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b]黄桥战役[/b]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b]苏中战役[/b]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b]鲁南战役[/b]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b]莱芜战役[/b]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b]孟良崮战役[/b]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b]晋中战役[/b]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b]豫东战役[/b]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b]淮海战役[/b]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b]九连山战斗[/b]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以上这些战役,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像伊阙之战、巨鹿之战、虎牢之战、纳忽山和不黑都儿麻之战、迦勒迦河之战、赛约河之战、黄桥战役为全歼敌军的歼灭战。用少数兵力去围歼多数敌军,指挥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于打歼灭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三人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打歼灭战的统帅),项羽则是以勇猛闻名的,李世民则是以疲敌取胜的。这种战役以蒙古时期最多,这也充分体现了其军事思想。
像即墨之战、赤亭之战、玉壁之战、太原之战、雍丘之战、睢阳之战、顺昌之战、六合之战、庐州之战、宁远之战为城邑防御战。这种战役对指挥员的要求有两条:一是沉着,二是智谋超群。此外,军民同仇敌忾也是非常重要的。像韦孝宽守玉壁歼敌7万、李光弼以不满万人守太原歼敌7万、张巡以3千守雍丘屡败叛军,以6800人守睢阳则歼敌12万,虽然最后寡不敌众,睢阳被攻占,张巡被杀,但这并不能否认张巡的军事才能。这样的战役,看后会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像台州之战、萨尔浒之战、第一——第四次反围剿、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苏中战役、晋中战役、淮海战役、九连山战斗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役。这样的战役,也是解放军最拿手的。值得一提的是九连山战斗,此战虽小,却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像鄗代之战、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为集中兵力,围歼敌军一部的战役。这种战役也是解放军的拿手本领。
此外,柏举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祝阿、临淄之战、唐平萧铣之战为连续灵活用兵的战役;夷陵之战、浅水原之战、嘉山之战为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战役;赤壁之战、陈家岛海战、采石之战、厓山海战、鄱阳湖之战为海战和水战;其他的战役也各有各的特点,像彭城之战、浑河之战、清征达瓦齐之战都是靠勇猛精神获胜的,特别是后两个战役,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柒』 在抗日战争中有哪些是中国共产党的著名的战役
1、平型关战役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
9月23日,第115师派出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地区活动,以钳制和打击增援平型关之日军。24日夜,又以3个团的兵力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等待来犯之敌。25日7时许,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八路军预伏部队居高临下,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打乱了日军的指挥系统,敌军的车辆自相碰撞,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这时,我军战士勇猛地冲向公路,对敌实行分割围歼,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经过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2、黄土岭之战
1939年11月7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在河北涞源黄土岭伏击日军,击毙号称“名将之花”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此役歼敌90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3、昆仑关大捷
1939年12月18日,中国第五军在军长杜聿明指挥下,向被日军占领的位于广西南宁东北50公里处的昆仑关发起攻击,到12月31日,昆仑关战役胜利结束。此役沉重打击了日军中素称精锐的第五师团。昆仑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罕见的一场成功的正面攻击战。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有11000人负伤,5500人为国捐躯。
4、仁安羌大捷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保障当时中国惟一有效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并援助新结成的盟友英国,1942年3月,中 国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4月17日,远征军派新编66军38师113团前往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经过激烈战斗,我军终于占领了仁安羌油田地区,使7000余名被围被俘英军及500余名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得救脱险。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大胜利,英军脱险被称为是“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
5、常德会战
1943年秋,日军集中8万余人的兵力和130余架飞机,对常德地区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军队集中28个师约19.4万人、飞机100余架,进行防御。1943年11月2日,会战打响。常德会战历时65天,这在抗战相持阶段是少见的。战斗激烈、伤亡惨重。日军伤亡4万余人,战死3名联队长;中国军队死伤5万余人,3名师长阵亡。中国军队不仅顶住了日军的进攻,而且将日军赶出了常德,保住了这一战略要地,使中国入缅远征军无后顾之忧,打通了中印、中缅公路。常德会战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捌』 二战中著名战役都有哪些
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
乾坤逆转—敦刻尔克大撤退
平地惊雷—偷袭珍珠港
血洒长空—不列颠之战
冬天的神话—莫斯科保卫战
折戟沉沙—中途岛海战
血肉之路—瓜岛争夺战
打开胜利之门—诺曼底登陆
帝国覆灭—柏林战役
破门之战—冲绳岛战役
晴天霹雳——波兰闪击战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了代号为“白色”的侵略战争。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的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一个拥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灭亡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鹰击长空——不列颠之战
1940年7月,进退两难的德国军队决定对英国进行以空军抢夺制空权为主的战争,为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的三步作战计划,以图彻底消灭不列颠这个反德基地的目的,但是在英国武装力量的顽强抗击下,德国空军以战败告终。
十面埋伏——基辅包围战
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包围战,也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整个战役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大片领土上进行。苏联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德军“闪击战”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德军在向莫斯科方向的进攻上受到了阻碍。德军赢得了在斯大林格勒发生的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发生在莫斯科的战争史上最大战争的胜利。
狼行拂晓——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 日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的一次空袭,击毁了美国全部战列舰。珍珠港战役在战术上非常成功,但在战略上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它的不宣而战激怒了美国人,从而使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加入战争。
短兵相接——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是苏联军队为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集团而实施的防御战役和反攻战役。在德军以多出0.7倍的军队、0.3倍的坦克和1倍多飞机的情况下,让苏联胜出。这次战役胜利的结果是:苏联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掌握到战争结束。
潜艇时代——大西洋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与德国围绕着保卫与破坏海上交通线,展开了生死攸关的大西洋海战。在这场战役中,交战双方的英国和德国投入了他们的全部海上力量,动用了整个大西洋舰队和其他国家的部分海上力量。整个战役动用了3000多艘作战舰艇,飞机数千架。历时5年半,是战争史上时间最长、斗争最复杂的一场海战。这场海战也使德国的潜艇一举成名。
航母号角——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海战是发生在太平洋战场的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美军以2艘航母和9艘驱逐舰的兵力打败了日本包括8艘航母、4艘水上飞机母舰、13艘重型巡洋舰和其他各级近百艘艇(舰)。这次战役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海军的实力对比。从此,日本开始失去了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火海拉锯——瓜岛争夺战
瓜岛争夺战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空前残酷而激烈的大搏杀,是二战中最大的遭遇性战役,也是美国海军自1898年以来在太平洋战场上第一次成功的两栖登陆作战。从1942年8月7日美军的悄然登陆到1943年1月4日日军的撤离,双方一共在这个小岛上留下了两万多具尸体。
铁甲搏杀——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也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双方共投入了8000多辆坦克、4000多架飞机,全部参战兵力300多万。此次会战的胜利是苏联战胜德国的最重要阶段。
风驰电掣——诺曼底登陆战
诺曼底登陆是盟军的一场战略性陆海空三栖登陆战,完全不同于在太平洋上的美日之间的岛屿登陆战,只要登上滩头就意味着胜利。盟军为这场战役一共投入了达288万的总兵力、各种飞机15700余架、各类船只6000余艘。盟军高层人物为这场登陆战构思了精妙和艰难的战略欺骗,并最后获得胜利。在欧洲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
折戟沉沙——莱特湾海战
莱特湾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次大海战。在共计4天的战斗中,美军取得了绝对的制海权。在此次战役中,日本海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从此对美国海军再构不成重大威胁。小泽在战后受审时说:“在这一战之后,日本的海面兵力就变成了绝对性的辅佐部队,除了某些特种性质的船只以外,对于海面军舰已经是再无用场可派了。”
摧枯拉朽——柏林会战
1945年4月16~5月8日,在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了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以多出150万的压倒性的兵力优势攻克了柏林。此战加速了德国投降,并迫使希特勒自杀。彻底粉碎了纳粹德国征服欧洲的阴谋野心。柏林战役同时也是战争史上最大的对敌军战略集团实施合围同时予以分割的一次方面军群战役。
『玖』 世界上著名的围歼战除了长平、基辅战役还有哪些
巨鹿战役——秦军40万人被全歼。
辽沈战役——会战的48万国 民 党军被歼灭了47万人。
斯大林格勒战役——被合围的德第6集团军33万人被全歼。